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俄罗斯海中武器
航空母舰
hongmu.jpg  

  前苏联向来对航空兵力的发展为重视,早在第一次大战时,前苏联已拥有大量的飞机服役于海军之中。在30年代,前苏联更将海军航空兵力重建列入舰队整备计划中,到了1941年时,其海军航空兵力已拥有1500架飞机。二次大战时,苏联海军的飞机皆由陆地起飞,并且早在1941年8月,就曾以少数轰炸机空袭柏林。

  前苏联自30年代即致力于由美国获得飞机及航空母舰。寇克斯(Cox)与吉布斯(Gibbs)曾提出一项战舰/航舰的混合设计,计划中的混合舰排水量高达72000吨,可搭载30架飞机,飞机经由弹射器起飞,由舰身中段的飞行甲板降落,不过这艘306.3米长的怪物终究没有建造,而其他由外国所协助的设计也都没有成功。

  二次大战结束后,前苏联海军航空兵力已有了长足的成长,单是太平洋舰队就的超过1500架的飞机,不过因为当时苏联还没有航空母舰,因此这些飞机仍以陆上为基地。纵使苏联已拥有令人畏惧的航空武力,却不减其发展母舰的雄心,只是因为技术上的不成熟,苏联始终无法建造出期待中的航舰。到了1945年,苏联虏获了报废的德国航舰齐柏林伯爵号,并在草率地整备后被曳航至前苏联,不过途中因遭遇暴雨而沉没。

  1960年莫斯科级的出现是前苏联朝向建造航舰所跨出的重要一步,莫斯科级与意大利的维多利奥·维南多级以法国的圣女贞德级直升机巡洋舰相似,只是搭载了更多的直升机,以执行猎杀敌人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的任务。莫斯科级为苏联提供了在舰上操作飞机的宝贵经验。其后的基辅级除舰体较莫斯科级大,还有斜形飞行甲板,除直升机外,亦可操作固定翼机。基辅级主要任务虽仍为搜寻并摧毁敌人的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不过其作战范围可广及全世界各海域。

  库兹涅佐夫上将号与其姊妹舰伐雅各号是继基辅级之后一项重大的进步,末来将成为特遣舰队的中心舰只。库兹涅佐夫有一倾斜7度的斜形甲板,却也拥有12度的滑跳甲板,而在右舷有一具舷侧升降机。机库大小为180米×30米×7.5米,可容纳18架SU-27战机,最多可增载至60架。反潜及侦察任务由Ka-27蜗牛式直升机执行。与基辅级相同的,舰上亦携载大量的反舰、防空武器,飞行甲板前部有12具SS-N-19反舰导弹发射器,SA-N-9防空导弹六联装垂直发射系统则置于甲板的四个角落。

巡洋舰
xunyangjian.jpg  

  巡洋舰是在排水量,火炮,装甲防护等方面仅次于战列舰的多用途大中型水面战舰,它具有较高的航速和远洋机动作战能力。

  现代巡洋舰问世后,在多次海战里有出色的成绩。巡洋舰的排水量一般在5000-20,000吨,主炮口径在150-280毫米之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出现排水量在万吨以上的重型巡洋舰。但随着海军航空兵的崛起,大型炮舰的地位日渐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部分国家已很少建造巡洋舰。50年代后,由于导弹技术,电子技术与核技术的迅速发展,才使巡洋舰在现代战争条件下获得了新生,并改变了厚甲重炮的面貌,突出了防空,反潜的作用,其打击水面目标的作用反而退后其次了。

  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导弹巡洋舰是苏联于1959年开工,1961年初下水的“格罗兹尼”号。它的满载排水量为5500吨,最大航速约为67公里/小时,续航能力为12500公里,它装备有2座4联装的反舰导弹身发射装置和3座双联装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反潜武器为2座12管反潜火箭发射器和2座3联鱼雷发射管,火炮驻为2座76毫米双联装全自动平高两用炮和4座30毫米管全自动远射炮。由此可见,导弹巡洋舰火炮的重要作用是防空,而不是进行舰艇间的炮战,所以它的火炮口径比以前大为减小。

  前苏联的“基洛夫”号和“伏龙芝”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是除美国外其它国家仅有的两艘核动力巡洋舰,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巡洋舰。它们的满载排水量达2.8万吨,舰上各种导弹发射装置达250管之多,最多可携带296枚导弹。它们分别于1977年和1981年下水。

驱逐舰
quzhoujian.jpg  

  驱逐舰是以导弹,鱼雷,舰炮等为主要武器,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中型军舰。它是海军舰队中突击力较强的舰种之一,用于攻击潜艇和水面舰船,舰队防空,以及护航,侦察巡逻警戒,布雷,袭击岸上目标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驱逐舰除了执行反潜护航任务之外,还由于海军航空兵的崛起,较多地担负了舰队防空的任务。并且在支援岛岸作战,输送人员及物资,担任基地巡逻等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多次参加舰队间的海战,有过杰出表现,因而被称为“海上多面手”。

  50年代后,驱逐舰没有象战列舰,巡洋舰那样出现衰落,反而因其具有灵活性和多功能性,而备受各国海军的重视,迅速向导弹化,电子化,指挥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并出现了反潜驱逐舰和防空驱逐舰的分工,驱逐舰的吨位也明显加大,大型驱逐舰排水量达到6000吨以上,相当于轻型巡洋舰。在一些驱逐舰上还配备了反潜直升机。

  导弹驱逐舰装备防空导弹、反舰导弹和反潜导弹。

护卫舰
huweijian.jpg  

  护卫舰是以舰炮,导弹,水中武器(鱼雷,水雷,深水炸弹)为主要武器的中型或轻型军舰。它主要用于反潜和防空护航,以及侦察,警戒巡逻,布雷,支援陆和保障陆军濒海翼侧等,在现代海军编队中,护卫舰是在吨位和火力上仅次于驱逐舰的水面作战舰只。

  护卫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潜,防空,护航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多次参加机动编队海战和两栖登陆作战。这期间的护卫舰满载排水已达800-1300吨,装备76-127毫米舰炮2-3门,高射机关炮8-10门,并装备了鱼雷,水雷,深水雷达,声纳等。

  50年代后,护卫舰的发展趋势与驱逐舰相类似,向着大型化,导弹化,电子化,指挥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并有专用的防空,反潜,雷达警戒护卫舰的分工,一些护卫舰上还载有反潜直升机。现代护卫舰与驱逐舰的区分并不明显,只是前者在吨位,火力,续航能力上稍逊于后者,甚至一些国家的大型护卫舰在这些方面还强于某些驱逐舰。目前的护卫舰排水量一般在1500-4000吨,少数达5000吨以上。

核潜艇
heqiantin.jpg  

  核动力潜艇-简称核潜艇。核潜艇与常规动力潜艇相比,发动机功率和水下航速都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核潜艇水下续航时间和距离几乎不受限制,而普通潜艇在水下活动一段时间后就必须浮上水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核潜艇才是真正的潜艇。

  战备导弹潜艇-是用艇载核导弹对敌方陆上重要目标进行战备核袭击的潜艇。它大多是核动力的,主要武器是潜对地导弹,并装备有自卫用鱼雷。战备导弹潜艇与陆基战备导弹,战略轰炸机共同构成目前核军事在国核威慑与核打击力量的三大支柱,并且是其中隐蔽性最强/打击突然性最大的一种。

  潜对地战备导弹分弹道式和巡航式两类。苏联于1955年9月首次用潜艇在水面发射一枚由陆基战术导弹改装的弹道导弹,1958年首先在常规动力的Z-V型弹道战备导弹,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弹潜艇。

  俄罗斯“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吨位最大的潜艇。水下排水量达26500吨。

常规潜艇
changguiqt.jpg  

  潜艇是能潜入水下活动和作战的舰艇,又称潜水艇,它具有良好的隐蔽性,较大的自给力,续航力和较强的突击威力。

  20世纪初,潜艇已具有一定的作战能力,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各主要海军国家共拥有260艘潜艇。这些潜艇大多采用柴油内燃机一电动机双推进系统和双层或部分双层壳体,航速和续航力有了明显提高。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开始,潜艇就投入海战。战争期间,潜艇共击沉舰艇192艘。潜艇在攻击海上运输船方面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战果,仅被德国击沉的运输船就有1300余万吨。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潜艇的战术技术性能又有很大提高。活动范围几乎遍及各大洋,战争后期,潜艇装备了雷达和自导鱼雷,这使潜艇的攻击能力大为增强。德国潜艇还首先采用了荷兰人发明的通气管,大大增加了潜艇在水下的续航力和航速。

登陆舰
denglujian.jpg  

  登陆舰艇又称两栖舰艇,它是为输送登陆兵及其武器装备,补给品登陆而专门制造的舰艇。它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舰艇。

  登陆艇的航速都在20公里/小时以下,续航能力仅200-1000公里。在登陆作战中登陆兵一般需乘运输船或军舰至登陆占附近的海域,再换乘登陆艇突击上陆。70年代在美国,苏联又出现了气垫登陆艇,它的航速可达90-130公里/小时,并使登陆人员和车辆免却渡水涉滩的过程,是具有独特两栖性和通过性的高速登陆工具。

  登陆舰-又称坦克登陆舰,它的排水量600-10000吨,可载坦克几辆至几十辆和士兵数百名。它的续航能力一般为200-6000公里,航速20-40公里/小时,这就使登陆部队可从出发地直抵登陆点滩头,无需中途换乘,大大简化和强快了登陆过程,其登陆作战能力比登陆艇大为增强。

  坞式登陆登陆舰-又称船坞式登陆运输舰,它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和在太平洋岛屿实施登岛作战而道德研制成功的。坞式登陆舰内有一个或两个巨大的坞室,在艉或艏部有一活动水闸,水闸打开,艉(艏)部分沉入海水中,装载的登陆艇或两栖车辆可从坞室驶出。现代坞式登陆舰的满载排水量一般在万吨左右,航速30-40公里/小时,可载10-22艘各类登陆艇或20-80辆两栖车辆。有的还设有直升机平台,载运直升机数架,可实施机降登陆作战。

鱼雷/水雷
yulei.jpg  
  鱼雷是一种水中兵器。它可从舰艇、飞机上发射,它发射后可自己控制航行方向和深度,遇到舰船,只要一接触就可以爆炸。用于攻击敌方水面舰船和潜艇,也可以用于封锁港口和狭窄水道。

  

  现代鱼雷具有航行速度快、航程远、隐蔽性好、命中率高和破坏性大的特点,可以说是 “水中导弹”。

  鱼雷按携载平台和攻击对象分为反舰(舰舰、潜舰、空舰)鱼雷和反潜(舰潜、潜潜、空潜)鱼雷。

  按雷体直径分为大型鱼雷(533~555毫米)、中型鱼雷(400~482毫米)和小型鱼雷(254~324毫米)。

  按制导方式分为自控(程序控制)鱼雷、自导鱼雷、线导鱼雷和复合制导鱼雷。

  按推进动力分为热动力(燃气、喷气)鱼雷、电动力鱼雷和火箭助飞鱼雷。按装药分为常规装药鱼雷和核装药鱼雷。

  目前,世界上装备和使用鱼雷的国家很多,但能够研制和生产鱼雷的国家却屈指可数,只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瑞典、中国等廖廖几个。其中美国的鱼雷研制水平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而俄罗斯在与美国的激烈竞争中,其鱼雷发展独树一帜,是唯一可与美国分庭抗礼的鱼雷生产大户。重型鱼雷俄罗斯胜美一筹,轻型鱼雷美俄势均力敌,火箭助推鱼雷俄罗斯风头更劲。

  

更多

  水雷是布设在水中的一种爆炸性武器,它可由于舰船碰撞或进入其作用范围而起爆,用于毁伤敌方舰船或阻碍其活动。

  水雷是最古老的水中兵器,它的故乡在中国。水雷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的。1558年明朝人唐顺之编纂的《武编》一中,详细记载了一种 “水底雷”的构造和布设方法,它用于打击当进的侵扰中国沿海的倭寇。这是最早的人工控制、机械击发的锚雷。1599年,中国的王鸣鹤发明以绳索为碰线的 “水底鸣雷”,1621年又其改进为触线漂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触发漂雷。

  欧美18世纪开始实战使用水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交战国除在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水雷的使用达到高峰,各国共布设了110万枚水雷,炸沉艇船3700余艘。

  水雷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破坏力大,雷体内装的炸药多,战斗威力大。二是隐蔽性好,特别是沉底雷布设在海底,难于发现和探测到。三是布设简便,海军的水面舰艇、潜艇和航空兵都可用来布放水雷;而且商船、渔轮在战时也可征用来布放水雷。水雷也有缺点:一是动作被动性,二是受海区水文条件影响大。

  水雷种类很多,按水雷布设后在水中状态区分,有漂雷、锚雷、沉底雷三种。按水雷引爆方式区分,有有触发水雷,非触发水雷和控制水雷三种。按布雷工具不同,可分为舰布水雷、空投水雷和潜布水雷。

  水雷武器造价低廉,被称为“穷国的武器”。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