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正文
到俄罗斯:要买就买“纯真的”!
关健斌 来源:2009年12月24日 人民网-国际频道 2010年05月05日
  《大腕》中有句台词:“不买最好,只买最贵!”这句话听来滑稽,但其中可能也反映一些人的消费观。

  那么,这个世界上,什么真贵呢?俺以为是“纯真”。这年头,无论是物件还是情感,“越纯”、“越真”就越珍贵、越宝贵。

  国庆期间,去一个中国朋友家看她的“购物战利品展”。这位朋友在俄罗斯生活了快9年了,买了许多物美价廉、物超所值的玩意儿:从质地优良的俄罗斯毛线到琥珀项链、从水晶器皿到亚麻制品、从俄罗斯油画到俄罗斯漆器……完全可以办一个小型俄罗斯工艺品展览会了。真是钦佩这位朋友的发现能力和挖掘能力,决定向她学习,把生活过得有品味些。

  看着看着,我忽然想到一个说法:“到俄罗斯:要买就买纯真的东西。”

  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关系发展和中国国民生活水平提高,来俄罗斯旅游的国人越来越多了。带点什么回国呢?这是每一个出国游客都面临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也越来越难回答了,因为如今的中国似乎什么都不缺,啥东西在中国都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所以选礼物是一个大难题了。

  一、油画

  对很多来莫斯科的人来说,买几幅油画带回国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它不仅可以装饰家居、赠送亲朋好友,对很多衣食无忧的国人来说,收藏些“腕儿”级人物的作品也是个不错的投资。俄罗斯丰厚的艺术土壤孕育了无数优秀的艺术人才,仅由俄罗斯艺术家协会编撰的职业艺术家名录就有7000多人,再加上无数的美术爱好者和自由画家,谁也说不清楚这个艺术的泱泱大国到底有多少人在玩油画。

  中国人对“苏联油画”情有独钟。这除了历史上、特别是50年代的亲密交往遗留下了很多难以诠释的情愫之外,还因为相近的美术教育给人们的头脑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新中国的美术发展,在相当一段时期,扮演了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传承者的身份,“马训班”不仅培养了一代中国的艺术人才,也将其创作理念、手段注入了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美术创作的主流。再有就是苏联时期的创作,很接近普通中国人的欣赏理念。

  中国人开始较多地购买俄罗斯油画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很多公派、自费留学者应该是“最早吃螃蟹的”人。那时中国人兜里的银子还不很多,只有一些懂行的圈内人,才有可能利用和当地师生接触之便悄悄地玩起了油画的生意。“第一桶金”让一些人尝到了甜头,恰逢苏联解体后经济转型,艺术家失去了国家的“俸禄”,百姓的生活也陷入困境,因而一个绝好的投资期给了很多有先见之明者提供了成功的可能。

  2007年,俄罗斯“中国国家年”期间,来莫斯科的国内各种团组的一项重要游览活动就是去俄罗斯总统饭店后面、高尔基文化公园附近的“河边油画市场”买油画。这些根本“不差钱”的国人,买画基本不讲价,或者说也不太会讲价。结果,这里的商人一看到中国人就自动把油画价格提上几倍,而国人也出手阔绰,照价付钱,毫不含糊。也正在中国买家的大力抬升下,高尔基公园的油画价格噌噌地成倍上涨。

  不仅如此,目前在俄罗斯某些油画市场中的“行画”也是大行其道。在莫斯科的街上,俺时常看到手上提着油画兴高采烈的国人,但俺的心情和他们脸上的表情常常是反比,因为同胞们花了几百甚至上千美元采购的“战利品”常常是一些水准很低的“行画儿”,这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国制造”。

  在中国人买画比较集中的“河边油画市场”,更多的中国人瞄准了那些风景题材的“行货”大买特买,以至于许多俄罗斯人直接从中国深圳的大芬村批发,然后再由来莫斯科的中国人以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买回去。据说,在中国南方有些城市的作坊里,几个美术专科的学生一字排开,你画白桦林,我画小教堂,他画莫斯科河——流水作业,一会儿就“创作出”了莫斯科郊外的美丽油画。据说,其成本价也就15-20无人民币。但这些话再运到莫斯科后,其价格就翻倍了。难怪有些俄罗斯卖画人不无遗憾地说:“能感觉到,很多在这里采购的中国人口袋里边的钱是多了,但对美术作品的认知和起码的知识却少得可怜”。他说,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当有人笑话卖画的同行哪弄来这丢人的东西时,听到的回答常常是“反正中国人会买的”。

  唉,有不少国人买回国的“美丽油画”都是些观赏性很强、视觉效果很好,但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却不怎么着的“假油画”或“伪油画”……

  二、套娃

  套娃是俄罗斯特产木制玩具,一般由多个一样图案的空心 木娃娃一个套一个组成,最多可达十多个,通常为圆柱形,底部平坦可以直立。最普通的 图案是一个穿着俄罗斯民族服装的姑娘,叫做“玛特罗什卡”,这也成为这种娃娃的通称。俄罗斯套娃最早的创意就是为了取悦孩子而做成的木头娃娃,孩子们都喜欢童话故事,于是故事里著名的人物、动物都被做成了娃娃。随着时间的推移,套娃形成了特有的风格,大小不一的娃娃一个套着一个,让人更觉有趣。

  14世纪至今,最早起源于莫斯科以南70公里的俄国古镇Zagorsk的套娃,由于世世代代工匠精湛的雕刻和绘画技巧以及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积淀,受到了各国小朋友和大朋友的喜爱。渐渐地,套娃素材也越来越丰富,除了童话人物外,历史人物、权贵政要甚至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人和事都成为创作的对象。按照肚子里含有小娃娃个数的不同,套娃以分成5件套、7件套、12件套、15件套等等。

  俄罗斯套娃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单单木材的准备就颇费时日。莱姆树、桦树是制作套娃的理想木材,一般在初春时节树木中富含汁液的时候就把树砍倒,剥去树皮,只剩少数几环树皮以防止木材开裂,然后暴露于空气中通风。如果要做中等尺寸的娃娃,那么要晾干两年,而如果要做15件套的娃娃,那么每个娃娃的内壁要做得很薄,对木材的要求也就更高了,一般要晾干5至6年。经过楦空、烫花、镶金等工序制成.每个娃娃要经过15道工序,大小都不用工具测量,而是艺术家们凭感觉和经验而定。他们独特的手工设计使套娃们变得与众不同,独一无二。

  如今,俄罗斯套娃仍颇受青睐,有机会来俄罗斯的国人都会买一套带回家,因为套娃不仅是孩子们的好伙伴,还是独具俄罗斯风情的艺术品。俄罗斯套娃,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格,是俄罗斯特有的一种手工制作的工艺品,娃娃的制作材料以椴木为主,所以,娃娃有的地方会有木节,但不影响美观.娃娃可做摆设品,也可用来装首饰,杂物,糖果等等,也可作为礼品盒。

  但据说,目前莫斯科市场上的许多套娃都是我国南方某地生产的,根本不是手工作业,而是工厂流水线作业。今年9月初,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就在《不应丢弃的艺术》一书首发式上呼吁,莫斯科人及游客抵制假冒的俄罗斯民族手工艺品。他断言,莫斯科老阿尔巴特街及几乎所有旅游景点卖的套娃90%是中国生产的。那的说法不大可能是真的,但也是“无风不起浪”吧。

  其实,我们国内生产的套娃的选材用料和绘画工艺总觉得与俄罗斯手工作坊里出来的套娃差着点什么。但不熟悉的国人也不太容易分辨出哪些套娃是“俄罗斯产”,哪些套娃是“中国制造”。如果错把“中国制造”当成了“俄罗斯产”,那么国人也只能以支持国货劝自己了。

  三、琥珀

  琥珀是俄罗斯的又一大特色礼品。俄罗斯波罗的海的加里宁格勒是有名的“琥珀之乡”,在这个城市的列宁大街两侧的商店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各种各样的琥珀制品。状如花朵的胸针,串珠的项链,玉色剔透的耳环、手镯、戒指、烟斗、首饰盒和花瓶,以及装有镜子的琥珀框、黑黄相间的国际象棋盘、扬帆起航的帆船、黑羽毛白肚皮的企鹅、枝繁叶茂的枞树……在阳光照耀下,那些里面夹着小鱼、苍蝇、蚊子等昆虫和植物残余的琥珀闪着光泽,非常美丽。难怪琥珀有“太阳石”之称。

  但不久前,我到莫斯科的一家琥珀专卖店为朋友挑选礼品时。心情高兴的女老板和我聊着聊着,就聊出了一个“惊天秘密”。她说,她在中国浙江有合作伙伴,中方的这个合作伙伴可以按着她的要求制造“人造琥珀”,要什么样式有什么样式,其成色很难与天然琥珀区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她这信口一说不要紧,却让我的心又提了起来。那次挑选时,我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这琥珀是天然的吗?”

  来俄罗斯常驻3年了,自己多次陪国内的朋友到莫斯科商场或市场中挑选礼物,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无论买什么一定要买“纯真的”。因为失去了“纯”和“真”的物件或情感,可能看上去也挺美,但似乎并不值得我们去珍视、珍惜、珍爱、珍藏……

  套用那句台词,“不买价贵的,只买纯真的……”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