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至25日,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将在荷兰海牙举行。53个国家、4个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欧盟、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刑警组织的领导人和代表将齐聚海牙,就防止全球核恐怖问题,围绕减少核材料及放射源数量、增强核材料及放射源安全性、打击核材料走私以及改善国际合作等主题展开磋商。
然而,在这些国家领导人中,人们并没有发现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身影。3月22日,俄外交部发布消息称:“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将率俄罗斯代表团出席(核安全峰会)。”核安全峰会的主办国荷兰确认此消息属实,但没有披露普京不参加峰会的更多理由。
历史有许多巧合之处——又是核安全峰会,又是普京缺席!
2012年3月26日至27日,第二届核安全峰会在韩国首尔举行。当时普京是俄罗斯总理,因“身份不合适”而未出席,俄罗斯代表团团长是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合情合理。
时过两年,普京又是总统了。但这一次,俄罗斯因乌克兰问题与美欧正闹得不可开交,因“气氛不合适”而未出席核安全峰会,应该也无可厚非。
两届峰会,普京都没有现身。但关于普京的话题却从来都不少。
两年前,首尔峰会期间,奥巴马和梅德韦杰夫隔一张小圆桌而坐,两人都向前探出身子接近对方。当时两人谈话声音很小,不过他们都没意识到麦克风还开着,这段私下谈话正好被录下。奥巴马说:“所有这些问题,尤其是导弹防御问题,都可以解决。但重要的是,他得给我空间。这是我的最后一次竞选……在选举结束后,我会更加灵活。”奥巴马说话时,梅德韦杰夫频频点头,用英语回应道:“我明白!我将把这个信息转告给弗拉基米尔(普京)。”奥巴马伸出左手,拍了拍梅德韦杰夫的右臂,后者随即拍了一下奥巴马的左手……
据俄媒体报道,此次海牙核峰会期间,奥巴马将召集G7各国领导人开个“小会”。在这个“会中会”上,美国准备提议把俄罗斯从G8开除。而乌克兰代总理亚采纳克3月22日与到访的加拿大总理会谈后竟然说:“如果G8出现空位子,那么乌克兰准备占这个位子。”
对于G7准备把俄罗斯开除出G8的说法,俄外交部国际关系学院欧洲一体化系主任亚历山大说:“G8本来就不是一个形式上的组织,所以很难说什么‘开除’。”俄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米金则说:“即便‘开除’了,俄罗斯也不会有什么感觉。”
普京没到海牙,亚采纽克却代表乌克兰去参加核峰会了,预计他将与美国等西方领导人会谈。媒体报道说,俄外长拉夫罗夫将在海牙峰会上同美国国务卿举行会晤,探讨乌克兰政治危机。
很显然,与“普京话题”紧密相连的“乌克兰话题”,很可能在这次峰会上喧宾夺主,抢去核安全议题的风头。
尽管普京不想亲自去海牙开会,但他并没闲着。3月21日中午,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主持召开了俄联邦安全会议常任委员会议,讨论了乌克兰问题。随后,普京签署了批准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作为两个联邦主体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总统令。普京还签署命令成立了俄罗斯第九个联邦区,即克里米亚联邦区,下辖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俄《生意人报》透露,俄准备在克里米亚成立“经济特区”,普京已派自己的助手苏尔科夫飞赴塞瓦斯托波尔,与克里米亚总理谢尔盖·阿克谢诺夫就此事进行磋商。3月23日,普京又签署了一道总统令,要求俄政府各部长在两周之内就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加入俄罗斯所有事宜的落实情况向其作专题工作汇报。
忙碌国事之余,普京还特地责成总统事务管理局把自己的工资转入受到美国制裁的“俄罗斯银行”,在这家银行为他开设一个私人账户。在自己以实际行动力挺“俄罗斯银行”的同时,普京还要求俄政府帮助和扶持“俄罗斯银行”的客户。
这几天,打开俄罗斯报纸和网站,给人的感觉是:最时髦的事是骂美国,最光荣的事是被美国制裁,最抢眼球的事是反美新创意。对于欧美施压,俄国家杜马3月18日通过了一份“特别”声明,暗示欧美制裁“不给力”。声明称,“我们建议奥巴马先生和欧盟的官僚们把制裁范围扩大到所有批准这项决议的议员”。3月23日,俄罗斯驻欧盟大使奇若夫在参加西方媒体的一个访谈节目时,被主持人问及如何评价“麦凯恩曾指出的摩尔多瓦可能成为下一个克里米亚”的观点,奇若夫笑着回答:“请告诉麦凯恩,让他看好阿拉斯加!阿拉斯加曾是俄罗斯的一部分。”
对于扑面而来、有些“雷声大、雨点小”的欧美制裁,普京3月21日在俄联邦安全委员会会议上却表示,暂时没有采取相关反制的必要。普京甚至还在会上要求俄政府不要停止与北约的合作,同时与各方伙伴一起商讨向乌克兰东南部地区派遣观察员的问题。这似乎是在暗示,普京最不想做的事其实就是与美国和西方彻底“闹掰”。
3月21日,俄罗斯《导报》发表了题为《普京总统的克里米亚自白》的文章,文章称:“普京3月18日有关克里米亚问题的讲话,更像是自白或是高水平的心理分析独白,这在世界政治史上未曾有过。总统准确地描述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对欺压者指名道姓,坦率地谈到自己对历史和未来的看法。……普京在讲话中强调,‘俄罗斯真诚地希望与西方同行对话。我们经常建议在一切关键问题上合作,提高信任水平,希望我们的关系是平等、坦率和真诚的。但我们没有看到回应。相反,我们一次次地受骗,背着我们通过决议,把既成事实摆在我们面前。’——这些话语都十分准确地表达了普京的内心屈辱。”
这篇分析文章称,普京曾试图获得美英好感。普京2000年3月以总统候选人身份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曾说,俄罗斯可以成为北约的平等成员,条件是“俄罗斯的利益能够得到考虑,能够成为完全平等的伙伴”。随后,布莱尔和小布什都对普京称赞有加,大家似乎一下子“成了朋友”。但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有难以填平的沟壑,当小布什和布莱尔2002年背着普京将包括波罗的海三国在内的7个国家收入北约时,普京有了一种“被欺骗和背叛”的感觉。布莱尔在回忆录中说:“普京得出结论,美国人不想给他应有的地位。”文章称,随之而来的一次次伤害,让普京“永远不会原谅西方”。文章最后指出,“有一天,普京失望了,他的失望情绪与日俱增。有一天,他认定,西方伙伴背叛了他,他永远不会原谅他们。这种想法也只会越来越强烈。”(记者 关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