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迎来苏联解体20周年,但这一事件无论在俄罗斯还是西方都被24日莫斯科街头的反政府示威压倒。1991年12月25日,时任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正式解体。“美国之音”说那是“一份反共产主义的人期盼了70年的圣诞礼物”,俄罗斯前总统普京则称之为 “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俄罗斯社会似乎不愿以一种激烈的方式揭开那道伤疤,一些媒体很早就悄悄地做专题回顾、议论、争执,但小心翼翼地避免这形成新的聚焦事件。昨天,俄罗斯官方没有什么表示,也没出现此前有人预测的纪念活动。西方舆论上更关注的是24日莫斯科的示威,并将矛头对准普京,20年前的苏联解体事件成了一种“佐料”,被用来烹制逼普京放弃明年竞选总统的 “主菜”。在这种情况下,苏联解体的主角戈尔巴乔夫再度火了起来,因为。戈尔巴乔夫24日发表言论,敦促普京效仿20年前的他,放弃权力。
西方借苏联解体压普京
“20世纪一个无可置疑的决定性时刻,一个雄心勃勃的乌托邦试验的结束。”25日的《纽约时报》如此评论20年前的那一刻:1991年12月 25日,戈尔巴乔夫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职,印有锤子、镰刀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缓缓降下。法新社称,这标志着世界历史上一个非同寻常的帝国的终结,它曾战败纳粹德国,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但也曾导致数百万人死亡。《阿曼论坛报》25 日评论说,苏联突然崩溃,一个雄踞欧亚70年的帝国释放出的冲突、动荡和贫穷今天仍可感觉到。
美国《盐湖城论坛报》回忆道,戈尔巴乔夫当年的圣诞礼物极大愉悦了西方,因为冷战——美国儿童蜷缩在课桌底下进行的防核演习、里根总统所说的“邪恶帝国”——在圣诞节和平地消失了。1991年的12月26 日,《纽约时报》以“革命”评价苏联解体,称赞戈尔巴乔夫。文章称,据说斯大林去世后留下两个信封,一个信封的标签为“遇到麻烦时打开”,里面有一张纸条写着“批评我”;另一信封的标签是“遇到更大麻烦时打开”,信封里的纸条上写着,“像我那样做”。《纽约时报》说,戈尔巴乔夫听取了第一个建议,但展示勇气拒绝了第二个建议。
“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1991 年,苏联就像一个洋葱,表皮被一层层剥去,只剩下核心的俄罗斯。”美国《大西洋月刊》如此感慨。英国《经济学家》说,苏联解体,让古巴、越南等国销售原材料的友谊价格一夜之间消失,经济遭受重创;非洲不再被那么关注;在亚洲,朝鲜成为输家,越南被迫探求经济改革以及与邻国改善关系。东北亚面临一个涉及五方的困难平衡:崛起的中国、虚弱的俄罗斯、分心的美国、雄心勃勃的韩国和不确定的日本。
法国《诺曼底新闻》评论道,20 年后的俄罗斯仍未彻底完成转型,是个“泥足巨人”。曾于1988年-1992 年担任英国驻苏大使的布雷斯韦特在《金融时报》上撰文称,现在的俄罗斯不是苏联,它相对开放和繁荣,每年出国旅行者数以十万计。德国《日报》 24日题为“为超级大国哀悼”的评论文章提醒,现在很容易低估俄罗斯,其实它仍拥有巨大潜力,其军事、地缘政治杠杆以及海量的能源矿产都不可忽视,俄罗斯不可能甘心成为“欧盟和中国之间的一条高速公路”。德国《中小企业报》引述专家的话说,苏联经济疲软导致迅速分裂,现在债务危机下的欧盟也面临同样命运。
美国《华盛顿邮报》称,戈尔巴乔夫试图改革他们的制度,他拧松了螺丝,结果整个制度崩溃,现在,俄罗斯面临另一个拐点。25日的俄罗斯《劳动报》引述专家的话说,在苏联解体20周年来临之际,我们应保持国内稳定,不应引发国家动荡。希望目前的示威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以免再给西方国家可乘之机。
24日,莫斯科出现反政府大示威,英国《每日邮报》称,这是1991 年苏联解体以来最大规模的公众愤怒展示。“美国之音”报道称,戈尔巴乔夫敦促普京放弃权力,称俄罗斯需要的是真正的民主,不需要沙皇和苏共总书记。美国《时代》评论俄罗斯危机称,“这个冬天,北极熊不会冬眠”。海湾新闻网25日说,当一位沙皇不再被敬畏,而是面临嘲弄,那他就应考虑退休了,或准备迎接一场宫廷政变。对有意重掌克里姆林宫的普京来说,应仔细考虑这种选择。
中国当年曾遭冲击
“没有一个外部事件比苏联解体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影响更大了。” 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的亚洲问题专家西格尔曾如此评论。著有《中国从苏联学习,1949年至今》一书的美国学者伯恩斯坦说,苏联是社会主义的摇篮,社会主义思想自1917年十月革命以来就影响着中国,社会主义在苏联突然消失,中国急需弄明白为什么,苏联解体也影响了中国在美中苏大三角中的地位。
英国《金融时报》说,苏联解体在中国激起了巨大震荡。当时中学课本中的话大意是:这只是资本主义的短暂复辟,社会主义必将胜利。但后来,政府渐渐不大用 “复辟”这个词来形容1991年的变化了,而更喜欢用“解体”这个相对中性的称谓。在中国,措辞是很讲究的,这或许意味着,政府已接受社会主义苏联一去不复返这一现实。美国《全球主义者》新近一期的文章说,在中国,人们喜忧参半,一些人抱着对苏联的怀旧情绪为其解体深深遗憾,另一些人认为,随着苏联解体,中国来自北部的威胁也消失了。文章称,苏联解体让新时代的主题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这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变化。 1991年,中国GDP为4241亿美元,2011 年,这个数字可能超过6.6万亿美元。
1991年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解体时,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学者夏义善正在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工作。他2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当时,大部分俄罗斯人很兴奋,他亲眼看到,在公共汽车上,一名知识分子模样的人因分发称赞俄共功绩的传单而被围攻,尽管那时莫斯科商店里大都空荡荡的。“苏联解体前一年,已经显示出一些迹象,中国外交部门、研究机构开了很多会来讨论,但绝大多数中国学者和官员都认为苏联不会垮,当时一句很有名的话就是‘苏联共产党是经过70年严峻考验的党,不会垮’。”夏义善说,戈尔巴乔夫对苏联内部问题的观察和理解确实很毒辣,很透彻,但他的改革方法有问题,众所周知,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以政治改革推动经济改革,搞民主化和公开性。夏义善说,戈尔巴乔夫犯下的一个严重错误就是把西方国家当成“天使”。中国社科院俄罗斯问题学者张树华说,要保持发展,改革必不可少,但要把握改革方向,不能让改革失控。苏联解体告诉我们,不要对外界心存幻想。西方容不下一个强大的苏联,也不可能容下一个强大的中国。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有别的选择吗? “俄罗斯之声”说,如今,多数专家都不怀疑当时必须改革,分歧在于如何改革和执行。政治分析家西普科说,改革应从经济开始,而不是从政治开始,应像之后中国人做的那样。英国《经济学家》称,美国学者沈大伟认为,中国得到的最重要结论是,一个僵化的政党国家,如果有着意识形态教条、顽固保守的少数精英、毫无活力的政党组织以及停滞不前的经济,肯定会导致崩溃。他认为,中共在改革自身、与时俱进调整政策方面“非常积极主动”。
解体之谜至今未解
“你自以为了解的关于苏联解体的一切都是错的。”美国《外交政策》2011年最新一期以有些极端的语气如此评论道。
在所有解释中,经济方面的尝试最多。俄《共青团真理报》怀疑“中情局用经济摧毁了苏联”。《真理报》认为,苏联崩溃不是因为资本主义吸引了人民,而是因为人民需求被彻底抛在脑后,政府迷恋制造超级武器,该报称,“墙上的镜子不能因为照出了什么就被认为有罪,与镜子做斗争也毫无用处。”美国《盐湖城论坛报》说,苏联解体前,许多苏联人就意识到他们的体系正在腐烂。伊尔库茨克居民亚娜说,我记得走进一家食品店,除了一包包的食盐什么都没有。《爱尔兰时报》分析说:叶利钦统治时期一片乱糟糟,1992年通货膨胀超过 2500%,一些俄罗斯人为了生存走上街头卖家当,同时也有人一夜暴富。俄罗斯渴望稳定,人民为此愿意牺牲一些新获得的个人自由。法国《诺曼底新闻》称,叶利钦在身边年轻的“市场万能论者”怂恿下异想天开地实施“休克疗法”,导致惨重后果,至今俄罗斯大多数人仍对“市场经济”、“自由派” 和“私有化”等名词谈虎色变。
“俄罗斯正在建设2.0版的苏联。”德国《焦点周刊》25日说出许多西方国家的担忧,也解释了他们目前对俄罗斯的反政府示威极度关注的原因。法新社24日发自莫斯科的报道说,列宁的遗体如今仍安置在莫斯科红场纪念馆内-,很多广场上都有列宁的雕像,很多建筑物上也还有锤子和镰刀的标志。俄新网报道说,民调显示,66%的俄罗斯人为苏联解体感到惋惜。在当前的俄罗斯,普京的一句话被很多人认同: “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就是没有良心;试图恢复过去的苏联,就是没有头脑。”(本报驻俄罗斯、美国、法国、德国记者谭武军杨政萧达杨明青木本报记者卢长银汪析柳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