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70年代研制的战斗直升机米-24,是根据米里的设计思想设计的。60年代末,米里的设计思想是:研制一种以执行作战任务为主、以运送兵员为辅的战斗直升机。根据这一设计思想研制的米-24,与西方同类攻击直升机相比,不仅外形尺寸大,机身中部截面大,而且空机重量也增大。因为米-24(这里指双型,即米-34II,英文资料译为Mi-24D,即米-24D。)的前机身同西方攻击直升机一样,都有两个纵列式机组人员座舱,而中机身却比西方的攻击直升机多出一个庞大的运兵舱,里面可以乘坐8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运送其它物资。由于运兵舱的存在,机身中部自然就非常宽大,于是雷达反射截面积也大,所以容易被敌方雷达探测到,也容易被敌方的武器击中。而且,空机重量大,也会影响到直升机的作战机动性。部队多年的佼用实践证明,这样的战斗直升机满足不了现代化战争的需要。 前苏联军方迫切需要一种比米—24小,跟美国的AH-64A"阿帕奇"相似的战斗直升机。这样的直升机将专门执行对地作战任务,不再承担运送兵员的任务。
军方的要求一提出来,俄罗斯的两个直升机设计局便展开了激烈竞争。卡莫夫设计局很快报出了双旋翼共轴式战斗直升机卡—50,而米里设计局则推出了比米-24先进得多的米-28。米--28于1982年11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飞行,到1994年2月,全部研制工作宣告完成。同米-24相比,米-28具有突出的优越性。
首先,米—28的任务专门化,只承担作战任务,即攻击敌方地面装甲目标,对己方地面部队进行火力支援等,不再负责运送兵员,所以不需要庞大的运兵舱。这样机身就变细了,中部截面也就缩小了,于是雷达反射截面积也随之减小,所以有利于降低被敌方雷达探测到的概率,提高战场生存性。
同时,空机重量也减小了,这又有助于提高飞行性能。例如该机机动性就有明显提高,其过载范围为—0.5G至+3G,能表演包括正筋斗、半筋斗反转等特技,在战斗中,这就有利于摆脱敌方固定翼飞机的追击。米-28的防护比较强,驾驶舱前面装有防弹玻璃,驾驶舱周围有防弹装甲保护,其陶瓷装甲板能经受子弹的多次打击。即使装甲被打碎,也容易在野战条件下予以更换。两台发动机相互位置离得较远,中间由减速器隔开,可以防止子弹击中两台发动机。在部件配置上也作了巧妙安排:让不太重要的部件作为屏障,以遮挡和保护关键部件,这样便可在不用装甲的情况下提高直升机的抗弹能力。米-28的武器威力强大,装有口径为30毫米的机炮,其活动方位角为110度;机身两侧短翼翼下挂架可携带16枚反坦克导弹,射程为800至6000米,这些导弹不仅能攻击敌方地面装甲目标,而且还能破坏敌方的临时火力点、指挥部等。
而竞争对手卡莫夫设计局大肆宣传卡—50的新奇特点,说它是世界上第一种双旋翼共轴式战斗直升机,第一种单人驾驶战斗直升机;第一种采用弹射救生技术的战斗直并机。卡-50的新奇特点和卡莫夫设计局的宣传攻势的确起了很大作用,当时军方支持卡-50的趋势十分明显,为此,米-28处于不利境地。
米-28N的崛起
处于逆境中的米里设计局并不气馁,他们也展开了宣传攻势。他们大力宣传直升机单人驾驶无法执行作战任务的道理,有力的证据就是美国的RAH-66"科曼?quot;直升机。在该机研制计划的初期,美国也曾打算采用单人驾驶方案,但是,经过反复实验证明,单人驾驶不能很好地执行作战任务,在贴地飞行时更是如此。于是,美国放弃了单人驾驶方案,仍采用了双座方案。美国的的电子系统智能化技术要比俄罗斯先进多了,都不敢采用单人驾,驶方案,以俄罗斯的电子系统技术水平,怎么能使人相信单人驾驶能够完成作战任务呢?
米里设计局的宣传攻势不仅动摇了军方对卡—50的决心,也使卡莫夫设计局内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动摇。后来,又从军方传来消息说,军方对卡-50和米-28都不够满意,因为这两种直升机夜间和恶劣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都比较弱。军方盼望得到象美国AH-64D"长弓阿帕奇"那样的全天候作战直升机。
于是,两个设计局新一轮激烈竞争又开始了。卡莫夫公司(即以前的卡莫夫设计局)在卡-50的基础上进行改型,推出了具有夜战能力的双座战斗直升机卡-52,而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厂(即以前的米里设计局)则推出了能在夜间和恶劣气象条件下作战的"夜战之鹰"米-28N。
1994年1月,俄罗斯军方作出决定,宣布为米-28N提供研制经费。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厂的日子好过了,遂加紧进行研制,计划在1997年交付部队使用。
那么,同米—28的基本型相比,米-28N最重要的就是米-28N增加了能保证在夜间和恶劣气象条件下作战的各种设备,从而使米-28N成为全天候作战直升机。同美国的AH-64D"长弓阿帕奇"一样,米-28N旋翼轴上方,也装有能自由转动的锤状整流罩,里面装有毫米波火控雷达。
这种雷达不仅具有探测和火力控制的功能,而且还可以作为导航辅助装置使用。所配备的夜视镜以人们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使用方便,但要求有一定的照明度,所以使用受到一定限制。而前视红外系统不受照明度强弱的限制,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极其黑暗的夜间,也能发现和跟踪目标。它的作用范围比夜视镜大得多,能发现和识别5公里左右距离上的目标。其视场范围为13度×18度。夜视镜和前视红外系统配合使用,取长补短,能提高夜间观察和跟踪目标的能力。在米-28N上还装有微光电视、激光测距仪、头盔目标指示器、全球定位系统等,对观察、识别、跟踪目标和导航都大有帮助。利用地球物理场进行极值曲线导航的高精度导航系统,能可靠地引导直升机飞行;地形跟踪系统能保证直升机在复杂地形上空,以10至15米的高度贴地飞行,能及时规避危险的障碍物。
其次,米—28N还增大了所装发动机的功率。米-28直升机基本型的发动机,单台额定功率为1640千瓦(2200轴马力),而米-28N则采用了两台功率更大的TB3-117BM涡轴发动机,单台额定功率为1864千瓦(2500轴马力)。为此,还为其设计了效率更好的BP-29主减速器。它的其它方面与米-28基本型相同,性能也基本不变。
总体布局
5片桨叶的半刚性铰接式旋翼,桨叶用碳纤维缠绕梁和蜂窝复合材料夹层结构蒙皮制成,前缘附有钛防蚀带,后缘有金属调整片,桨叶采用新翼型,可以提高后行桨叶的升力。桨毂为钛合金结构。机身中部装有悬臂梁式短翼,展弦比较小,前缘后掠,短翼上没有可动翼面。第一架样机采用3片桨叶的尾桨,现改为与AH-64类似的两副2片桨叶的尾桨布局,尾桨安装在垂直安定面的右边。不可收放的后三点式起落架。纵列式前后驾驶舱布局,前驾驶舱有副驾驶员/射手,正驾驶员在后驾驶舱内,座椅采用了能吸收撞击能量的座椅,座椅两侧和后方均装有防护装甲,风挡和座舱之间的隔板均采用防弹玻璃。 主要机载设备
自动导航系统,昼夜目视系统,火控系统。诱骗系统和干扰系统,红外抑制系统。武器机头下方炮塔内装有一门23毫米口径的机炮,短翼挂架可外挂火箭助推器和“发射后不管”导弹,也可挂AS-14导弹。短翼翼尖可挂两枚空对空或空对地导弹。
机长: 16.85米
机高: 4.81米
空重: 7000公斤
旋翼直径: 17.20米
航程: 470公里
最大起飞重量: 11400公斤
尾桨直径: 3.84米
爬升率: 18米/秒
实用升限: 5800米
有地效悬停升限: 3600米
巡航时速: 250公里
无地效悬停升限: 3500米
最大时速: 30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