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拉级导弹巡洋舰共建7艘。首舰“尼古拉耶夫”号于1971年服役。“塔什干”号(573)是该级舰中的第六艘,于1977年服役。
图1 喀拉级导弹巡洋舰
一、火力配备
卡拉级导弹巡洋舰飞 机:1架卡-25A型反潜直升机
导 弹:2×4联装SS-N-14舰对潜导弹发射架(导弹8枚)2×2联装SA-N-3舰空导弹发射架(导弹48枚)2×2联装SA-N-4舰空导弹发射架(导弹40枚)
鱼 雷:2×5联装533鱼雷发射管
火 炮:2×2联装76毫米全自动速射炮4×6管30毫米自动速射炮
雷 达:1部顶帆三座标远程对空雷达1部首网C三座标对空对海雷达2部顿河K导航雷达1部顿河2导航雷达2部排枪导弹制志雷达
声 纳:球鼻首声纳1部 拖曳式变深声纳1部
反 潜:2×12管RBU6000反潜火箭发射器4×6管30毫米全自动速射炮(部分舰装备)
二、发展过程
卡拉级是前苏联海军 70 年代前期建成的大型水面舰艇。前苏联海军第一级大型巡洋舰,称之为大型反潜舰。该级舰共建 7 艘,已全部入役。喀拉级的主要任务是在编队中充当主体,配以导弹驱逐舰和护卫舰,组成导弹巡洋舰编队,或在航空母舰编队中为航空母舰护航。
图2 喀拉级导弹巡洋舰
从Sverdlov到“光荣” 苏联巡洋舰秘史
巡洋舰经常被称为海上战斗堡垒,是远洋型海军不可或缺的舰种,苏联为了建构远洋海军与美国争霸,曾经组建庞大的巡洋舰队。苏联巡洋舰的共同特色是重视水面打击与反潜火力,尤其是利用远程导弹的超视距打击能力,以抗衡拥有强大航空母舰与核潜艇兵力的美国海军。因此,苏联海军的巡洋舰队,其主要任务就是在远洋作战中攻击美国海军的航母与核潜艇。
作为一个全球性海军,苏联海军自二战以来就一直有保有巡洋舰的传统,共计建造了7个级别、总数高达43艘的巡洋舰,这些巡洋舰包括20世纪50年代的“斯维尔德洛夫”(Sverdlov)级、60年代的“肯达”(Kynda)级和“克列斯塔”(Kresta)Ⅰ级、70年代的“克列斯塔”Ⅱ级和“卡拉”(Kara)级、80年代的“基洛夫”(Kirov)级和“光荣”(Slava)级。此外,苏联将其航空母舰也列为大型反潜巡洋舰,像“莫斯科”(Moskva)级直升机航母、“基辅”(Kiev)级航母、“库兹涅佐夫”(Kuznetsov)级航母等,不过,这根本是掩耳盗铃的做法,这几艘军舰都是不折不扣的航母。
三、苏联巡洋舰
喀拉级导弹巡洋舰与同时期的美国巡洋舰相比,具有火力强大的特色,不论是反舰或者反潜用途的巡洋舰都是如此,而且苏联巡洋舰的上层结构复杂,舰上密布武器和感测 装备,这些特征也出现在同时期的苏联驱逐舰,充分反映了苏联水面战舰注重攻击火力的设计理念。
上述的苏联巡洋舰,问世时都是同时期海军里相当具有特色的大型军舰,无论是特定任务的专职型或多重任务型,简单介绍如下:
˙代号68工程的“斯维尔德洛夫”级是苏联在二战后建造的首型巡洋舰,这是一种配备火炮的重巡洋舰,满载排水量17500吨,舰上共配备有12门152毫米炮、12门100毫米炮和24门防空机炮。苏联在1949—1955年共建造了14艘“斯维尔德洛夫”级,其中有3艘舰艇后来对舰体后段实施改装,包括1艘舰艇改装SA-N-2防空导弹系统,2艘舰艇改装直升机库并配备SA-N-4防空导弹系统,这几艘军舰都是在70年代实施改装工程,并且一直服役到1980年中期。
˙代号58工程的“肯达”级是苏联推出的第一种导弹巡洋舰,满载排水量5700吨,属于轻巡洋舰。苏联海军将“肯达”级归类为导弹巡洋舰,其主要任务是以超视距远程反舰导弹攻击敌方水面舰,军舰前、后各装有2座4联装导弹发射器,连同备用弹共配备16枚SS-N-3B反舰导弹。SS-N-3B的最大射程超过300千米,由于导弹射程超过舰上雷达的探测范围,因此需要直升机、其它船舰的感测系统辅助才能够有效作战。此外,“肯达”级的A炮位还装有SA-N-1防空导弹的双臂发射器,弹舱内备弹24枚SA-N-1(海军版SA-3)导弹,SA-N-1的有效射程在4—15千米之间,有效射高100—10 000米。SA-N-1和SS-N-3B都是苏联海军同类导弹的第一代系统,使“肯达”级成为整合新武器的载台,因此,充满着技术风险,苏联在1962—1965年总共建造了4艘“肯达”级。
˙代号1134工程的“克列斯塔”Ⅰ级是第二种导弹巡洋舰,有鉴于“肯达”级的吨位较小,远洋操作的航行稳定性、耐波性不够,因此,“克列斯塔”Ⅰ级的尺寸和吨位较“肯达”级大很多,满载排水量7500吨,远洋适航性、耐波性较佳。“克列斯塔”Ⅰ级的用途与“肯达”级类似,不过,该舰艇大幅提高了自卫防空火力,舰体前、后段各配备有1座SA-N-1防空导弹双臂发射器,与“肯达”级相同的SS-N-3B反舰导弹则减少为4枚,在舰桥两侧甲板分别装有两座双联装发射器。另外,最特别的是,“克列斯塔”Ⅰ级是首型搭载直升机的苏联巡洋舰与驱逐舰,舰艉段设有直升机库和起降甲板,配备1架Ka-25反潜直升机;不过,“克列斯塔”Ⅰ级的建造数量很少,在这时候,由于苏联海军对巡洋舰的任务需求从反水面舰转为反潜,随即推出以“克列斯塔”Ⅰ级为基础改造的“克列斯塔”Ⅱ级。“克列斯塔”Ⅰ级的数量不多,苏联在1967—1969年共建造了4艘。
图3 喀拉级导弹巡洋舰
˙“克列斯塔”Ⅱ级的代号是1134A工程,全舰的整体构型和吨位与“克列斯塔”Ⅰ级相当,具有相同复杂上层结构与当时相当流行的烟囱与主桅合一的烟道桅设计,不过,全长由155.5米增为158.5米,满载排水量7600吨。“克列斯塔”Ⅱ级的武器系统与“克列斯塔”Ⅰ级差异颇大,首先是用SS-N-14反潜反舰两用导弹取代原来的SS-N-3B反舰导弹,装设位置仍然在舰桥两侧甲板,但是改用4联装发射器;SS-N-14导弹攻潜、反舰的最大射程分别是55千米和35千米,可内装反潜鱼雷和反舰大型高爆战斗部攻击目标。舰上的防空导弹发射器虽然与“克列斯塔”Ⅰ级相同,不过改用了性能较佳的SA-N-3防空导弹系统,这是一种最大射程55千米(改进型)的区域防空武器;另外,“克列斯塔”Ⅱ级也是第一种配备30毫米葛特林机炮作为近迫防空武器的巡洋舰,在舰舯两侧各装有2座30毫米机炮。“克列斯塔”Ⅱ级是苏联建造数量最多的导弹巡洋舰,总计在1969—1978年共建造了10艘。
喀拉级导弹巡洋舰˙以“克列斯塔”Ⅱ级为基础,苏联再推出代号1134B/BF工程的“喀拉”级,此舰的满载排水量高达9900吨,全长由“克列斯塔”Ⅱ级的158.5米增加到173.8米,是苏联第一种使用燃气涡轮主机的大型军舰,具备强大的远洋反潜、防空火力。“喀拉”级的上层结构、武器配置和舰载防空与反潜系统大致沿用“克列斯塔”Ⅱ级,不过放弃了后者的烟道桅设计,主桅与烟囱分离,仍保留着巨大雷达天线林立的外形特征。由于“喀拉”级的吨位和尺寸放大不少,武器装备和远洋作战能力都较“克列斯塔”Ⅱ级大幅提高,其武器系统包括SA-N-3和SA-N-4两款防空导弹以及SS-N-14反潜反舰两用导弹,共配备有72枚SA-N-3和40枚SA-N-4,而SS-N-14则维持8枚。在“喀拉”级的7艘同型舰艇中,第4号舰“亚速夫”(Azov)号后来用SA-N-6取代SA-N-3,作为SA-N-6防空导弹系统的试验舰,舰艇上共改装了6座各配备4枚导弹的垂直发射器,这套区域防空导弹系统后来便用于“基洛夫”级和“光荣”级上。苏联在1973—1980年共建造了7艘“喀拉”级巡洋舰。
图4 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
承袭苏联大部分军事资产的俄罗斯,由于经济状况无力支撑庞大的军费开支,被迫大幅裁减传统军力,其中开销庞大的俄罗斯海军巡洋舰队被列为重点削减项目。苏联解体之初,当时的苏联海军总计拥有3艘“肯达”级、3艘“克列斯塔”Ⅰ级、10艘“克列斯塔”Ⅱ级、7艘“喀拉”级、3艘“基洛夫”级和3艘“光荣”级在服役,不过才经过10年的光景,目前的俄罗斯海军仅剩下3艘“基洛夫”级、3艘“光荣”级和1艘“肯达”级仍然在服役,巡洋舰数量被削减将近八成,是各舰种中削减幅度最高者。
1、巡洋战舰复活
苏联巡洋舰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巅峰,在这个时期推出了“基洛夫”级和“光荣”级两款重型巡洋舰。其中的“基洛夫”级堪称是苏联国力与军力发展的巅峰之作,由于满载排水量高达24300吨,是现役其它巡洋舰的两倍,因此,《简氏战舰年鉴》将它归类为巡洋战舰,不过本文仍将它视为超重型巡洋舰而予以简单介绍。
“基洛夫”级目前共有4艘,原“基洛夫”号的第1号舰“乌沙科夫海军上将”(Admiral Ushakov)号和第3号舰“纳希莫夫海军上将”(Admiral Nakhimov)号目前配属于北方舰队,第2号舰“拉扎耶夫海军上将”(Admiral Lazarev)号和第4号舰“彼得大帝”(Pyotr Velikiy)号则配属于太平洋舰队。4艘“基洛夫”级舰艇花了15年才陆续服役,1号舰的代号1144工程,2号和3号舰的代号1144.1工程,4号舰的代号1144.2工程,1号舰较重视反潜战斗力,其余3舰艇则强化了防空火力,配备数量较多的防空导弹,第4号舰更装有最先进完整的苏制武器系统与感测、电子战装备,具备4艘同型舰艇中最强的综合战斗力。
“基洛夫”级的防空火力特别让人印象深刻,总计由SA-N-6、SA-N-9、SA-N-4三款防空导弹和CADS-N-1弹炮合一近迫防空系统构成5道紧密连贯的防空火网(1号舰“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未配备SA-N-9导弹系统)。SA-N-6和SA-N-9导弹都装置在垂直发射器内,SA-N-6的12座垂直发射器设置在舰体前段,共备弹96枚;SA-N-9系统在舰体前、后段各设有2座垂直发射器,总计备弹128枚,SA-N-6和SA-N-9的最大射程分别为90千米和45千米。SA-N-4导弹设置在舰舯两侧的2座双联装发射器内,最大射程15千米,舰艇上备弹40枚。1号舰“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装有8座AK-630M型葛特林近防炮,2—4号舰则装有6座CADS-N-1防空系统,此系统是由8枚SA-N-11防空导弹、1门双联装30毫米炮和火控雷达暨光学测距仪所组成,其中SA-N-11的射程8千米,30毫米机炮的射程2千米,机炮每分钟最高射速4 500发,兼具美国RAM“拉姆”导弹与“密集阵”炮的弹炮双重功能,能够在舰体四周形成密集的近迫防空弹幕。此外,1号舰“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的2座100毫米单管炮和2—4号姐妹舰艇上的1座AK-130型双联装130毫米多用途舰炮也可支援防空射击。
喀拉级导弹巡洋舰“基洛夫”级的反舰利器是SS-N-19导弹,该型反舰导弹是“光荣”级上SS-N-12的改进型,舰艇上共装有20枚,这些导弹的垂直发射器就装置在SA-N-6导弹发射器的后方,导弹舱内的导弹呈45度倾斜配置。SS-N-19被北约称为“海难”(Shipwreck)导弹,苏联和俄罗斯的代号是P-700“花岗岩”(Granit)导弹,军用编号3M-45,除了配备在“基洛夫”级之外,“奥斯卡”(Oscar)级核巡航导弹潜艇也配备这种反舰利器。SS-N-19是继SS-N-12之后的苏制第三代反舰导弹,与后者一样都是火箭冲压发动机推进的大型超声速反舰导弹,SS-N-19的全长10.5米,重量6.98吨,可从垂直发射器发射,最大射程为500—550千米,极速1.6马赫,可装备500kT当量核战斗部或是750千克高爆战斗部。SS-N-19采用惯性与指令修正与主动雷达制导,进行超视距攻击可利用卫星或舰载的Ka-25B直升机的数据链路进行中继制导,“基洛夫”级能同时对敌重要水面目标发射多枚导弹以实施饱和攻击。
反潜能力也是“基洛夫”级的强项,由舰载反潜直升机、反潜导弹、反潜火箭构成数道反潜火网。“基洛夫”级配备有3架反潜直升机,可用Ka-25B或Ka-27两款,这些直升机配备有搜索雷达、吊放式声纳、声纳浮标等探测设备以及反潜鱼雷、深水炸弹、水雷等攻潜武器,可执行最外层的反潜任务,最大航程650—800千米。反潜导弹有两型,1号舰“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配备的是与“克列斯塔”Ⅱ级和“喀拉”级相同的SS-N-14,这种反潜反舰两用导弹的反潜射程55千米、反舰射程35千米,可内装多款鱼雷、核战斗部或500千克高爆战斗部,舰上计有14枚SS-N-14装置于靠近舰艏的垂直发射器里。2—4号舰改用SS-N-15反潜导弹,采用惯性制导系统,最大射程约45千米,由舰艇上的2座5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器来发射,但舰艇内备弹数量不详。舰艇上还装有3座反潜火箭发射器,其中2座是位于后甲板的6管的RBU1000,另一座设置于舰艏,在1号舰“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配备的是12管的RUB6000,在2—4号舰改用10管的RBU12000,这些反潜火箭的最大射程分别为1000、6000和12000米,构成舰艇上较近距离的反潜武器。
为推动“基洛夫”级的庞大身躯,此舰配备有苏联水面舰艇里独一无二的动力系统──整合2座核反应堆和2座燃油锅炉的蒸汽轮机混合式动力(CONAS)系统。“基洛夫”级的核动力装置和蒸汽动力装置是平行运作的,2座KN-3型核动力装置的总功率是58800千瓦,2座GT3A-688型蒸汽动力装置的总功率是29400千瓦,并联运作的总功率为88 200千瓦,使“基洛夫”级的极速达30节。由于采用核动力装置,该舰在理论上拥有无限远的续航距离,因此,即使没有海外基地提供整补,也能在补给舰的支援下执行长距离远洋作战。
“基洛夫”级不但拥有火力强大的武器系统,舰上还配备先进的雷达、电子战和指管通情系统,使该舰成为苏联海军战斗力最强的海上战斗堡垒。“基洛夫”级不仅具备全方位的立体作战能力,完整的装备还让它能胜任舰队旗舰的任务,统领其它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艇编组舰队,执行防空、反舰、反潜战斗。
2、小型“基洛夫”级
“基洛夫”级的战斗力虽然强大,但由于造价过于昂贵,即使是积极扩军的苏联也大感吃不消,因此遂有“经济版”的“光荣”级巡洋舰的诞生。“光荣”级巡洋舰的计划代号是1164工程,这是一种满载排水量高达11280吨的导弹巡洋舰,尽管吨位只有“基洛夫”级的一半,仍以强大的防空、反舰火力见长,该舰艇被视为“基洛夫”级的小型化次级传统动力巡洋舰,主要的武器系统与“基洛夫”级相当,尤其是防空和反舰武器部分。
苏联时代共计划建造6艘“光荣”级巡洋舰,除了3艘在俄罗斯海军服役以及最后2艘在1990年终止建造计划之外,目前共有4艘在服役。1号舰“光荣”号在1983年开始服役,1991—1997年改装重新服役,被更名为“莫斯科”(Moskva)号,与1986年服役、1995年完成改装的2号舰“乌斯季诺夫元帅”(Marshal Ustinov)号目前共同在北方舰队服役。3号舰“瓦良格”(Varyag)号目前隶属太平洋舰队,该舰艇于1989年底开始在黑海舰队服役,苏联解体后被乌克兰海军接收并改称“红色乌克兰”(Chervona Ukraina)号,成为乌克兰海军的旗舰,不过后来乌克兰将该舰卖给俄罗斯抵债并改名为“瓦良格”号。命运最特别的是“光荣”级的第4号舰,该舰在苏联海军时代名为“弗洛塔·罗波夫海军上将”(Admiral Flota Lobov)号,在完成了相当比率之后因为缺乏经费一直处于停工状态,期间,曾经数度传出可能会售予中国,不过乌克兰后来筹措出经费持续建造,终于在2000年服役并命名为“乌克兰”(Ukrayina)号,目前是乌克兰海军的旗舰。
“光荣”级和“喀拉”级一样,都是由位于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北方(Nikolayev North)造船场所承造,因此,舰体和上层结构设计是由“喀拉”级修改而来,其整体布局不像“基洛夫”级在很长的舰艏段装备大量导弹垂直发射器,防空导弹垂直发射器集中设置在舰舯后段的甲板内,而反舰导弹则像“喀拉”级一样是设置在舰桥两侧甲板上,舰艉为直升机库和起降甲板。“光荣”级的全长186米、水线长170米、舷宽20.8米,舰体尺寸和排水量都较“喀拉”级大上好几号,其舰体采用深舰艇底、高干舷,以提高耐波性和便于装置导弹垂直发射器,舰体干舷处像“基洛夫”级一样,设置有大量舷窗,而上层结构采用三区块岛式设计,主要的雷达、感测和电子战装备集中舰体前半段的上层结构。“光荣”级的武器装备是由“基洛夫”级简化而来,它的用途回复了“克列斯塔”Ⅰ级的反舰和防空,与“基洛夫”级具备全方位战斗能力,以及“克列斯塔”Ⅱ级和“喀拉”级突出防空、反潜能力,在战术作为上有很大的不同。就“光荣”级的功能来分析,其角色类似二战期间的德国航运破坏舰,主要任务是攻击敌军航母、两栖舰队、运输船团等水面目标。
“光荣”级配备有完整的区域防空、点防空、近迫防空武器,而且防空导弹系统均采用垂直发射器或弹舱。这些防空系统包括:舰舯后段装有8座垂直发射的8联装SA-N-6防空导弹发射器,共装有64枚SA-N-6导弹;舰艉直升机库两侧各装有1套SA-N-4双联装发射器,2座弹舱内共装有40枚SA-N-4导弹;上层结构最前段的2座AK-630M型葛特林近迫机炮以及舰舯两侧各2座同型机炮,全舰共装有6座AK-630M型机炮。上述三种武器分别构成“光荣”级的区域防空、点防空、近迫防空拦截网,防空火力仅略逊于配备Mk41垂直发射器的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
SA-N-6的北约代号是“雷鸣”(Grumble)导弹,基本上就是海军版的SA-10/S-300导弹,是苏联海军威力最强的区域防空导弹系统,性能足与美国海军自豪的“标准”(Standard)系列防空导弹系统抗衡。SA-N-6采用与美国“爱国者”(Patriot)防空导弹类似的导弹追踪制导(TVM)模式,不但可以拦截敌军飞机,西方研究判断,还具备对抗巡航导弹的功能,导弹的有效射程7—90千米(对付低空进袭目标的最大射程约25千米),有效射高25—30400米,极速达5.6马赫。与美国海军的“标准”SM-2系列防空导弹相比,SA-N-6的尺寸和重量都大上好几号,其最大的优势是5.6马赫的速度远优于“标准”导弹的2.0—2.5马赫,不过与最大射程高达140千米左右的“标准”增程型SM-2ER相比,射程表现就吃亏了。
图5 光荣级导弹巡洋舰
喀拉级导弹巡洋舰8座8联装SA-N-6导弹发射器集中在舰舯后段的甲板内,每座发射器上仅有1个发射口,里面的8枚导弹呈环形排列,以转轮手枪的模式来运作,每座发射器一次只能发射1枚导弹,使8座发射器能够同时攻击8个空中目标。不过,负责导控SA-N-6防空导弹的“顶盖”(Top Dome)J波段火控雷达只能同时对付6个空中目标,在其120度雷达扇形覆盖面可同时导控12枚导弹攻击目标,最大导控能力不够发射器同时运作的需求。由于“顶盖”雷达有着天线扫瞄角度的限制,因此,与“宙斯盾”系统的360度覆盖面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技术差距,再加上“光荣”级上仅配备一座“顶盖”雷达,使其只能管制SA-N-6导弹同时攻击6个空中目标,防空战斗能力不仅不及美国“宙斯盾”巡洋舰、“宙斯盾”驱逐舰,甚至还逊色于美国的“基德”(Kidd)级防空驱逐舰。
SA-N-4就是海军版的SA-8“壁虎”(Gecko)导弹系统,这是一种与美制“海麻雀”导弹同级的舰载点防空导弹系统,其改进型的有效射程1—14.8千米、有效射高5—7000米,极速约2.5马赫。SA-N-4系统是由MPZ-301“气枪群”(Pop Group)F/H/I波段火控雷达负责制导,外界对该型雷达的性能所知有限,推测对目标最大追踪范围约20千米。“光荣”级舰艇还配备几款火炮可提供近距离或近迫防空,包括A炮位的一座双联装AK-130型130毫米多用途舰炮,此炮亦配备在“基洛夫”级的2—4号舰和“现代”级驱逐舰上,最大射程29.5千米,射速35—45发/分,能进行反水面舰、岸轰、防空射击;炮塔右上方装有光电瞄准装置,对火炮进行半自动导控,该炮总计有雷达导控、光电导控、人工瞄准三种操作模式。舰上的6座AK-630M构成“光荣”级的最后一道防空网,这种高速机炮是苏联海军的标准近迫防空系统,每座机炮备弹8 000发,每分钟最高射速2 000发,“光荣”级面对正侧面来袭的导弹最多能够用4座机炮实施防御,可形成2千米范围的绵密防空弹幕。
图6 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
在反舰火力方面,“光荣”级的舰体前段两侧各装有4座双联装SS-N-12远程超声速反舰导弹,这种大型反舰导弹的体积庞大,发射重量高达4.8吨、全长11.7米、弹径880毫米、翼展2.6米,呈30度仰角固定的巨型导弹发射器便成为“光荣”级的外形最大特色,也使得该舰的上层结构较为狭窄,舰桥上方的感测和电子战装备都被迫采纵向布置。SS-N-12被北约组织称为“沙箱”(Sand box)导弹,苏联和俄罗斯的代号是P-500“玄武岩”(Bazalt)导弹,军用编号4M-80,这是一种火箭冲压发动机推进的超声速反舰导弹,最大射程高达550千米,极速1.7马赫,可装备350kT当量核战斗部或是1000千克高爆战斗部,威力远超过美军舰载的“捕鲸叉”或“战斧”巡航导弹,是攻击美国航母的利器,只要1枚就足以重创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SS-N-12不是掠海攻击的反舰导弹,导弹发射后会先爬升到巡航高度,最大巡航高度约13500米,导弹采用与SS-N-19类似的惯性/指令修正与主动雷达末制导,制导系统获取目标后,在距离目标约90千米处下降至300米以下低空飞行,最后以小角度俯冲攻击目标。
在反潜武器方面,舰上配备有1架Ka-27反潜直升机,此机配备有完整的探测设备和反潜武器,构成最外层反潜防卫网。此外,由于SS-N-12的最大射程远超过舰上雷达的探测覆盖范围,因此,需要借助直升机或卫星通信来提供目标情报,舰载Ka-27便可执行这项任务。“光荣”级舰艇未配备具有超视距攻击能力的反潜导弹,只配备2座12管的RBU6000近程反潜火箭,因此,仅具备较有限的反潜作战能力。
喀拉级导弹巡洋舰在“光荣”级的动力系统方面,目前各国的权威机构对其有两种不同的说法。英国《简氏武器年鉴》和日本《世界舰船》杂志的资料,指出“光荣”级采用的是燃气涡轮机与燃气涡轮机(COGAG)动力系统,配备4台总功率80000千瓦的高速巡航燃气涡轮机和2台总功率10000千瓦的低速巡航燃气涡轮机,配合双轴式推进系统,最大航速32节,具备30节/4 632.5千米、15/11 118千米的续航力表现。根据2000年与2001年版的美国《世界战斗舰队》(Combat Fleets of The World)资料,“光荣”级采用的是燃气涡轮机或燃气涡轮机(COGOG)动力系统,这套复杂的动力系统称为M-21系统,包括:4台M8KF型助推燃气涡轮机,每台功率20 212千瓦;2台M70型巡航燃气涡轮机,每台功率7350千瓦;2台用废气循环运作的巡航涡轮机,每台功率1102千瓦。这份资料同时指出,“光荣”级的最大战斗航速32.5节,最高巡航速度30节,具有32节/4076.6千米、18/14953.71千米的续航力。另外,大陆方面的报道指出,“光荣”级的动力系统是由4台DN80燃气涡轮机所组成,总功率高达89 964千瓦,最高战斗航速34节。
图7 喀拉级导弹巡洋舰
不管以上叙述何者属实,共同反应了一项事实,那就是“光荣”级的燃气涡轮机较为耗油,不论是30节/4600千米、15/11000千米或是32节/4 000千米、18/15 000千米的续航力,其续航力表现较其它巡洋舰差。“光荣”级的满载排水量11280吨,排水量与比它少2000余吨的“喀拉”级和“提康德罗加”级相比,虽然享有载油量较大的优势,不过使用4台蒸汽轮机的“喀拉”级具有32节/5 600千米、15/16 700千米的续航力,使用4台LM2500燃气涡轮机的“提康德罗加”级拥有20节/11118千米的续航力,显见“光荣”级配备的燃气涡轮机具有较大耗油量(有趣的是,大陆已引进乌克兰制DN80燃气涡轮机作为新驱逐舰的动力系统)。此外,“光荣”级舰艇还承袭了自“克列斯塔”Ⅰ级以来的巡洋舰动力配置传统(“现代”级驱逐舰也相同),燃气涡轮机集中装设在同一个机舱内,虽然有机舱空间设计紧密、整合安全防护设计以及降低系统重量与复杂度的优点,不过若机舱被反舰武器击中,全舰却可能完全丧失动力,这是集中配置的主要缺点。
像其它的苏联巡洋舰一样,“光荣”级配备有复杂的雷达与感测系统。在舰舯桅杆的是MP-800“顶对”(Top Pair)对空搜索雷达,该型雷达是由“顶帆”(Top Sail)和“大网”(Big Net)2个天线所组成,《简氏武器年鉴》指出:这是一种三维C/D波段雷达,对轰炸机之类大型高空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超过360千米,对2平方米雷达截面积目标的探测距离约180千米。在塔形主桅顶端配备的雷达有两种型式,1号和2号舰配备的是MR-700“顶舵”(Top Steer)雷达,3号和4号舰配备的是MR-710“顶盘”(Top Plate)雷达,都是三维D/E波段对空/海监视雷达;塔形主桅上还装有导航雷达、毫米波卫星通信天线、电子截收系统天线、电子干扰天线等精密电子设备,主桅上的各种天线极为密集。此外,“光荣”级舰艇还配备多种武器控制系统,包括2台“T柱型”(Tee Plinth)或3台“倾壶”(Tilt Pot)光电指挥仪、2套“穿碗”(Punch Bowl)卫星资料接收/目标资料输入系统、2套“冠钟”(Bell Crown)和“推钟”(Bell Push)数据链路等。
四、性能特点
①武器数量多且均衡。载有反潜导弹、防空导弹, 76 毫米舰炮、 30 毫米舰炮、鱼雷,火箭深弹等。
②电子设施齐全。对空 / 对海、目标搜索、对空警戒与测高火控、 声纳等设备数量多、功能能。
五、基本数据
喀拉级导弹巡洋舰标准 / 满载排水量 8000/9700吨
长×宽×吃水 173.2 × 18.6 × 6.7米
巡航 / 最大速度 /34节
动力装置 6×燃汽轮机、 98557 千瓦、双轴
续航力 9000/15、3000/32(海里 / 节)
人员编制 540人
直升机 1 ×卡 -25 激素 A
导弹 2 ×双联装 SA-N-3 防空、 2 ××双联装 SA-N-4 舰空、2 × 4 联装 SS-N-14 反潜
火炮 2 ×双管 76 毫米 /60 、 4 × 6 管 30 毫米 /65
反潜武器 2 × 5 联装 533 毫米 鱼雷 2 × 12 管 RBU-6000 型火箭深弹发射器2 × 6 管 RBU-1000 型火箭深弹发射器
雷达 顶帆对空,顶网远程对空,2×前灯C制导,2 ×汽枪群制导,顶罩制导,2 ×枭声炮瞄,2 ×低音帐篷炮瞄
声纳 低 / 中频舰壳、中频变深
电子战 2 ×双联装火箭干扰器,8 ×侧球电子对抗,5×钟系列电子对抗仪,BAT-1 鱼雷欺骗器,高杆 A 和 B 敌我识别器
六、识别特征
喀拉级导弹巡洋舰喀拉级巡洋舰外部特征与前苏联海军的克列斯塔2级巡洋舰十分相像,其主要特点是:
①上层建筑庞大,天线林立。
②采用三岛式布局,首楼顶桅天线形状特殊,为对称的 2 个网状圆盘,前甲板由后向前武器配置顺序是:后半部进入艏楼两侧的2座4联反潜导弹、悬臂式双联航空导弹发射器和两座火箭深弹发射器。
③舰体中部塔桅为钝顶金字塔形,上有大型网状天线,其后部依次为烟囱和位于基座上的半球形天线。
④后甲板为直升机平台。
与克列斯塔2级巡洋舰的区别有二点:
一是上层建筑中,喀拉级舰主塔桅后方有顶部无屏蔽的烟囱,克列斯塔2级舰在对称部位的烟囱顶部设有天线,且以一定角度后倾。
二是舷炮配置方案,两级舰都配置了三组舷炮,喀拉级前一后二,前方为一座双76炮,后部为两座6管30炮,即舷炮炮塔前大后小、前少后多;克列斯塔级舰正好相反,前部为两座6管30炮,后部为一座双57炮,炮塔前小后大、前少后多。
七、发展趋势
19世纪末,随着海军主力舰种—战列舰的崛起,作为战列舰主要护卫力量的巡洋舰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巡洋舰是仅次于航母和战列舰的海军舰只。
现代巡洋舰可执行以下任务:
⑴作为航空母舰护卫编队的主力舰只,负责组织与承担护卫编队的防空与反潜任务。
⑵ 充当非航母水面作战编队的核心或主力成员(在战列舰编队中),指挥和担负编队的反潜、防空和攻击敌水面舰编队。
⑶ 为两栖登陆部队护航。
⑷ 在两栖作战中实施火力支援。
⑸ 和平时期显示力量,是实施威慑的一种重要工具。
八、装备现状
根据《世界舰船年鉴》1988~1989年版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6个国家拥有94艘巡洋舰。
九、发展特点
经过战后四十余年的发展,巡洋舰的面貌已今非昔比。过去,巡洋舰与其它舰种的区别主要是依据舰上主炮口径、舰体结构及其装甲防护,主炮口径小于203mm 而大于152 的称为巡洋舰,主炮口径小于152mm 称为驱逐舰。战后,巡洋舰的武备以导弹为主甚至出现了武备全为导弹的“长滩”号巡洋舰(其127mm 主炮为后期加装)。与此同时,驱逐舰的武备也趋于导弹化,这样,以主炮口径来划分巡洋舰与驱逐舰已不现实。另外,现代巡洋舰设计中的两个发展趋势,使得依靠舰体结构及其装甲来划分巡洋舰与驱逐舰也很困难。
其原因是: ⑴ 在设计指导思想上,更注重于设置先进的多层次防御武器和能充分发挥这些武器性能的电子设备来提高巡洋舰的防御能力,而不是象旧式巡洋舰那样采用在舰体结构的重要部位设置大量装甲和多重纵隔舱壁的水下防雷系统。也就是说,提高巡洋舰防护能力的重点已从被动的防御转为主动的防御; ⑵ 现代高威胁海战环境使得巡洋舰装备了大量的对海、对空、对潜立体化、大纵深、多层次的武备,以及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极其复杂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此外,现代巡洋舰还要有足够的燃料贮备及越来越高的人均居住容积来满足较大续航力的要求。因此,现代巡洋舰的排水量均应在10000 吨以上。若还要具备旧式巡洋舰的舰体结构和装甲,就不可避免地使现代巡洋舰更趋大型化,尤其在武备价格暴涨的今天,足以使任何一个用户望而止步。美海军只造了一艘17000 吨级的核动力导弹巡洋舰“长滩”号就是一个例子。该舰1961年建成的造价达3.33亿美元,而同期建造的“小鹰”号多用途航空母舰的造价只有2.7亿美元。因此,现代轻巡洋舰可以看成是驱逐舰的大型化,如美海军的“莱希”级、“贝尔纳普”级、“提康德罗加”级等。
尽管当代轻巡洋舰与大型驱逐舰的区别很不明显,但具体地分析一下,仍然可以看到现代巡洋舰的某些特点。
1、吨位大
巡洋舰担负的使命要求该舰种要有极强的连续作战能力、较高的适航性及较大的续航力,以伴随航母作战群远洋作战。因此,各国巡洋舰的排水量都大于同时期建造的驱逐舰,而且巡洋舰的排水量也有逐步增大的趋势。以美海军为例,60年代建造的“莱希”级、“贝尔纳普”级导弹巡洋舰的满载排水量为8000吨左右,同期建造的“孔茨”级和“亚当斯”级导弹驱逐舰的排水量分别为6000吨和4500吨; 70年代建造的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弗吉尼亚”级和“加利福尼亚”级的排水量已达11000 吨,而“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的排水量则有7800吨; 80年代建造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驱逐舰的排水量为96000 吨,而“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的排水量为8500吨。苏联海军也是如此,甚至出现了象“基洛夫”级这样的排水量达25000 吨的大型导弹巡洋舰的排水量将保持在10000 吨左右。
2、武备强
现代巡洋舰已进入以导弹为主的配置时代,舰上配有齐全的防空、反潜、反舰导弹系统。
⑴ 对空武器
⑵ 反潜武器
⑶对舰攻击武器
3、动力装置已向燃气轮机、核动力发展
战后,巡洋舰采用的动力装置有蒸汽轮机、核动力、燃气轮机、核蒸联合动力。70年代以来设计的巡洋舰,除苏联“基洛夫”级采用核蒸联合动力装置和美国的部分舰采用核动力装置外,都采用了燃气轮机动力装置。可以预测,到2000年,核动力与燃气轮机仍将是巡洋舰的主要动力。从装舰数量看,燃气轮机目前占有较大比例。核动力装置其独特的优点非常适宜巡洋舰这类大型远洋舰只,但由于初投资高等因素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到2000年,核动力巡洋舰可能会有所增加。
4、作战指导与武器控制系统计算机化
美海军导弹巡洋舰普遍采用的作战指挥系统是NTDS战术数据系统,主要用于战术数据的处理、存贮和显示,在编队内自动交换信息,并向指挥员提供决策建议。配套的探测设备有AN/SPS-48 三坐标雷达、AN/SPS-10 或AN/SPS-55对海搜索雷达及火控雷达系统。苏海军较新的巡洋舰也装有此类作战指挥武器控制系统。在日益严重的海、空威胁中,这类系统已显得力不从心。因此,美海军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首次装备了以相控阵雷达为核心的“宙斯盾”型综合作战系统。该系统是海军武器装备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代表了水面舰艇防空作战的发展方向。其性能已有专文介绍,在此不再详述。对于未装“宙斯盾”系统的巡洋舰,美海军提出了“新威胁改进”计划(NTU),准备用新型的AN/SPS-48E三坐标雷达和AN/SPS-49(V)5 搜索雷达以及AN/SYS-2综合自动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IADT),配备新的SM-2Block Ⅱ“标准”导弹来改装非“宙斯盾”巡洋舰。新的AN/SPS-48E三坐标雷达提高了对掠海导弹的探测能力; SM-2导弹采用指令制导与末段半主动制导相结合,由各个照射雷达时分对导弹进行末制导,大大提高了非“宙斯盾”巡洋舰对付饱和攻击的能力。
喀拉级导弹巡洋舰在未来二十年内,“宙斯盾”型巡洋舰仍然是舰队防空的主力。改进的方向是采用多路数据总线的分布式结构,提高作战使用的生存能力及扩大功能的可能性。
5、电子战设备是巡洋舰的重要武备
电子对抗设备也得到了美、苏两国海军的极大重视。美海军导弹巡洋舰装备最多的是SLQ-32(V)3型,经过海湾战争检验的此类设备被认为是极其可靠和有效的。
2000年的巡洋舰将通过“电子战控制系统”(EWCS)实现全舰的电子战综合,使“软软杀伤”与“硬杀伤”武器达到高度协调。
(吴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