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正文
维克托级核潜艇
来源:中华网军事 2009年12月10日

  (一)研制背景与计划

  1.型号的产生

  1959年,美国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乔治.华盛顿”(GeorgeWashington)号(SSBN-598)开始服役,迫使前苏联重新考虑海上战略。以前忽视了反潜战,重新将其摆到重要位置。在开始发展反潜水面舰艇的同时,开始建造主要担负反潜使命的“维克托”(Victor)级攻击型核潜艇。

  该级艇是在第一代“十一月”(November)级攻击型核潜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艇上首部装备主/被动低频探测声呐,专门跟踪西方弹道导弹核潜艇。以后又担负为本国弹道导弹核潜艇护航提供支援的使命。装备了经过改进的探测设备,大直径鱼雷发射管等,携带了先进的反潜导弹,共发展了V-I、V-Ⅱ、V-Ⅲ三型艇,成为俄罗斯攻击型核潜艇的主力。

  2.研制计划

  计划概况

  该级艇的发展目标是,提高探测能力,增强攻击能力,以反潜作为主要使命。

  该级艇从1959年开始发展至1992年间共发展了三型艇:V-I型艇建造了16艘,V-Ⅱ型艇建造了7艘,V-Ⅲ艇建造了26艘,共建造49艘艇。目前,V-I型艇、V-Ⅱ型艇已全部退役,V-Ⅲ艇已退役19艘,还有7艘在役。

  (2)研制时间表

  批准V-I型艇战术技术任务书:1959年11月

  完成V-I型艇设计:1960年3月

  V-I型艇首艇开工建造:1965年1月

  批准V-Ⅱ型艇的设计:1967年6月

  V-I型艇首艇建成:1968年

  V-Ⅱ型艇首艇开工建造:1970年

  V-I型艇全部建成:1974年

  批准V-Ⅲ型艇的设计:1975年6月

  V-Ⅲ艇首艇开工建造:1976年

  V-Ⅱ型艇全部建成:1978年

  V-I型艇第一艘艇退役:1991年

  V-Ⅲ型艇全部建成:1992年10月

  V-Ⅱ型艇开始退役:1993年。

  V-Ⅲ型艇第一批退役8艘:1996年

  V-Ⅲ型艇第二、三批退役11艘:1997~1999年

  (3)研制单位

  该级艇由俄罗斯孔雀石设计局设计,由圣.彼得堡市海军部造船厂(AdmiraltyShipyard)建造;还有共青城造船厂(KomsomolskShipyard)参加建造V-Ⅲ型艇。

  3.使命任务

  该级艇是俄罗斯第二代攻击型核潜艇,是多用途核潜艇,首要任务是反潜,对付敌人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和攻击型核潜艇,攻击敌方水面舰艇,侦察、布雷,为本国弹道导弹核潜艇护航,以及使用远程巡航导弹攻击敌方陆上各种目标。

  4.服役状况

  该级艇在1965~1992年间共建造了49艘。

  目前,该级船只有1976~1992年建造的V-Ⅲ型艇26艘中的7艘在役,其余全部退役。在役艇的代号有K138,K255,K388,K502,K507,K524和K527艇。

  (二)总体性能与装备

  1.总体布置与结构

  该级艇分为V-I、V-Ⅱ和V-Ⅲ型艇。现以在役的V-Ⅲ型艇为主,介绍其总体布置与结构。该级艇采用了轴对称的水滴线型,双壳体结构。长宽比为10,与第一代核潜艇相比,对快速性较为有利。指挥台和上层建筑很低,光滑、突出部分很小,顺应了流体的光顺性,流经艇表面时保持层流,并设有控制边界层的辅助推进器。保持层流可减小阻力,降低噪声。主压载水舱都采用通海阀形式。采用了十字形尾稳定翼,尾升降舵中设有大舵和小舵,小舵供高速时使用。

  在V-Ⅲ型艇的尾部垂直稳定翼上安装了一个纺锤形的导流罩,收藏拖曳阵声呐的收放俄罗斯“维克托”-Ⅲ型攻击型核潜艇装置。指挥台围壳和部分非耐压壳体采用了铝合金。

  该级艇后两型艇的长度逐步增大,在指挥台围壳和首部之间都增加了一段壳体,用于布置新型武器和射击指挥系统。

  艇内部分成8个舱室:鱼雷舱,生活舱,指挥舱,反应堆舱,主机舱,前辅机舱,后辅机舱和尾舱。

  2.动力装置

  该级艇采用2台VM4型紧凑布置型压水堆装置,热功率150MW;2台蒸汽轮机齿轮减速机组,轴功率为22.79MW(31000hp),单轴。该级艇是前苏联潜艇首次采用单一推进轴。V-Ⅲ型艇采用的螺旋桨由两个同轴串列双反转7叶螺旋桨组成,水面航速20kn,水下航速31kn。艇上还设置了两个小辅助螺旋桨供机动使用。

  3.武器系统

  该级艇装备了4具533mm和2具650mm鱼雷发射管,携带53型鱼雷,航速45kn,航程20km,潜深300m;65型鱼雷,航速60kn,航程40km,潜深1000m;SS-N-15反潜导弹,射程50km,战斗部为200kt当量核深弹,或40型主被动声自导鱼雷;$S-N-16反潜导弹,射程120km,战斗部为200kt核弹头或40型主被动声自导鱼雷。

  该级艇携带SS-N-21远程巡航导弹,战斗部为200kt当量的核弹头,也可换装500kg烈性炸药的常规弹头,射程3000km,巡航高度为25~200m,采用等高线地形匹配与惯导系统导航,可对陆上战略目标实施攻击。

  该级艇不装鱼雷时还可携带自航式沉底水雷,反潜水雷,反潜火箭锚雷,火箭上浮水雷等36枚水雷。该级艇的武器装载量为24枚。

  5.电子设备

  该级艇装备了综合声呐系统,包括首部“鲨鱼鳃”型低中频艇壳声呐,以被动方式进行搜索警戒;“鼠鸣”型主动高频攻击用艇壳声呐;“鲨鱼肋”型被动低频舷侧阵声呐;“散射”-3型被动甚低频拖曳线列阵声呐,探测距离100km以上。艇上还装有声速梯度仪、噪声监测仪和测冰声呐,测深仪等。

  该级艇装备了综合导航系统,包括惯性导航、静电陀螺仪,卫星导航及无线电定位仪等项设备。

  雷达和电子对抗设备包括“窥探盘”I波段搜索雷达,“砖群”侦察雷达,“场灯”测向仪,“棒砖”、“团砖”电子对抗设备,以及“克里姆”-2型敌我识别器。

  该级艇装备了常规的中波、短波、超短波通信设备,装备了甚低频拖曳浮标天线,可接收本土20多个长波发射台的信号。艇上还装有极低频拖曳浮力天线,可在水下90m接收信号,但只能在低速航行时使用。艇上装有“活动弹簧”型卫星通信设备,以保证潜艇与水面舰艇和飞机的通信。

  该级艇装有“公共汽车”型作战情报指挥系统,通过计算机统一搜集和处理各种传感器发出的信息,解算多批目标运动要素,显示战场态势,提出作战建议,控制武器发射等。

  (三)技术特点分析与述评

  1.技术特点

  该级艇从1959年开始发展,先后建造了49艘,至今已40余年仍在服役。这是俄罗斯建造持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一级核潜艇。它所起到的作用与美国“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相同。具有如下技术特点:

  (1)武器齐备,攻击力强

  该级艇装备53型、65型先进鱼雷,SS-N-15/16反潜导弹和SS-N-21远程巡航导弹,总装载量24枚,可执行反潜反舰和对陆攻击等多种任务。

  (2)采用大功率反应堆和最佳艇型,航速高

  该级艇采用了改进型VM4型压水堆,单堆功率大,较第一代性能有很大改进,采用了具有近于最佳长宽比的水滴型艇体,流水孔较少,以及保持层流的边界层控制,因而水下航速达33kn,比同期美国“洛杉矶”级核潜艇航速还高,因而机动能力强。

  (3)采取多种降噪措施,噪声低

  该级艇采用各种先进降噪措施,浮筏减振,首次采用单一推进轴和7叶螺旋桨,艇体表面装设了消声瓦,下潜深度达400m,因而辐射噪声逐步减低,安静性好。

  (4)探测能力强

  该级艇装备了综合声呐系统,首次装备甚低频被动拖曳线列阵声呐,探测距离可达100nmile以上,在艇尾的垂直稳定翼上安装了一个仿锤状收放装置,当时曾引起西方轰动,十分引入注目。

  (5)自动化程度高

  该级艇较多的系统与设备采用了遥控和自动化技术,动力装置控制系统、鱼雷装载、操舵等都是自动控制,因而减轻艇员劳动强度,艇员人数少。

  (6)注意改善居住性,自持力长

  该级艇采用小分舱,艇员居住、生活、医疗有专门的舱室,居住性不断改进,艇的自持力可达80天,因而在航率高。

  2.技术改进

  该级艇服役后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和现代化改装,Ⅲ型艇尺寸逐步加大,主要改进为采取多种降噪措施,改进推进器,改进武器性能,改装了大量先进电子设备,使艇的性能逐步提高。

  3.发展前景

  该级艇已不再建造。根据该级艇的使用经验发展了“鲨鱼”(Akula)级攻击型核潜艇。

 

 

 

III型

 

 

II型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