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俄高层为有效吸引外资用于本国“现代化战略”的实施,不断出台各种各样的引资新举措,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或“虎头蛇尾”。到头来,俄国内投资环境不仅没有明显改善,反而出现了不断恶化的隐忧。俄总统梅德韦杰夫7月初与俄国内外企业家会谈时无奈地承认:“在与外国合作伙伴的交往中,我看到,他们虽然肯定我们前不久宣布的一些新措施,但大家都明白,目前我们国内投资环境,客气点说,还远远不够完善。虽然他们已准备好投资我国经济,但遗憾的是,实际上涌进俄罗斯的资金流并没有像我们所预想的那样大。”
实际上,俄罗斯吸引外资乏力的问题比梅德韦杰夫说得还要严重。据俄央行统计,俄2011年第一季度资本流出213亿美元,第二季度资本流出99亿美元。俄央行据此估算,2011年全年,俄罗斯资本外流高达350亿美元。俄经济发展部部长纳比乌琳娜7月16日曾透露,俄国内资金进入2011年以来已流出312亿美元。她证实,俄官方正在分析和评估资本外流带来的各种影响。她不无忧虑地说,俄资本流出这一不利趋势攸关国内市场状况,对俄经济是重大考验。俄政府副总理库德林认为,引发俄资本外流的原因一是高油价和国内油品市场的盈利水平低,二是俄国内大选带来的政治风险,三是投资环境及税率因素的影响。
联合国7月26日发表的《年度国别投资环境报告》显示,俄当前投资环境并不被看好,尤其是外国投资者非常感兴趣的油气领域基本被封闭,因此,俄大量吸引外资的时机还远未到来。报告称,俄油气领域开放的步伐缓慢,要达到每年吸引600亿~700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的目标还很困难。尽管俄私有化计划不断出台,但外国投资者更喜欢无任何附加条件的合作,所以私有化对改善俄投资环境的积极影响仍需时日。此前,高盛公司于今年5月也表示,当前欧美银行和能源公司对俄政府准备进行私有化的资产兴趣不大,或者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该公司的分析师认为,金融危机后,许多欧美企业负有债务且财政状况不佳,一些公司正在出售海外资产,现在根本无力收购新资产,而且公司股东也不支持收购投资环境并不好的俄市场的股份。
吸引外资乏力使俄罗斯的“现代化战略”变成“无米之炊”。为此,俄总统、总理都看在眼中,急在心里。今年3月25日,普京主持2011年第一次外资管理委员会会议,宣布俄政府已通过“外国投资法”一揽子修改条款,以便简化外资进入食品业、医疗业、银行业及地下资源使用等行业的手续。与此同时,俄外国投资咨询委员会也调低了外资进入俄战略性企业的门槛,使外国公司和国际组织无需外资咨询委员会同意便可购得、持有开发联邦级地下资源的俄原料公司25%的股份。今年5月中旬,普京又任命俄著名私募基金管理人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管理一家俄政府新设的直接投资基金。该基金由外经银行与政府合作成立,主要目的是吸引投资。
而今年6月圣彼得堡经济论坛期间,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还亲自启动了“俄直接投资基金”。俄政府准备拨款626亿卢布(约合20亿美元)作为直接投资基金的首批启动资金,该基金将由俄外经银行管理。该基金投资的项目规模为5000万至5亿美元之间,规模超过2.5亿美元的项目均需由基金监事会审批;投资基金在项目投资总额中比例不超过50%,5~7年后方可退出投资项目;投资基金将优先用于俄罗斯公司,对外国公司投资比例不超过20%且需基金监事会同意。俄外经银行行长称,包括中投在内的众多国际主权投资资金及私募基金对俄直接投资基金表现出浓厚兴趣。
8月初,梅德韦杰夫又签署总统令,任命七大联邦区的副代表为负责投资事务的全权代表,这是今年3月30日他主持现代化委员会例会时提出的改善投资环境十大紧迫措施之一。梅德韦杰夫强调,目前俄腐败现象严重,这对俄投资环境造成极坏影响。七大联邦区投资全权代表的任务就是减少行政壁垒,为俄商业和投资环境创造良好条件。各代表务必于今年10月1日前制定出各自的工作计划,并每季度向总统办公厅和经济发展部提交投资者的诉求、修改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议。
尽管梅德韦杰夫和普京为吸引外资煞费苦心、举措不断,但仍有许多欧洲商会在两人面前毫不忌讳地抱怨在俄罗斯投资过程中受到的种种不公正待遇,要求俄高层切实保证外国投资者利益。俄《消息报》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来,有4.5万外国投资者在俄罗斯境内受骗。最近,就有一名德国商人把8000万欧元的投资从莫斯科市撤走,并称他已失去对俄罗斯的信任。据悉,即将成立的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外国投资者利益保护中心”人员虽不多,但在接到外国投资者投诉时将立即直接从俄联邦安全会议派人赶赴现场,当场解决问题。消息灵通人士称:“各地方官员应该很清楚,直接从克里姆林宫来的官员可以全权处理一切问题。”此间分析人士指出,俄总统办公厅的想法很好,但这些好想法在落实过程中能否真正实现,还需要时间的检验。此外,俄为吸引外资近期打出一套“组合拳”,但总给人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其深层原因似乎更需要俄罗斯高层冷静思考、扪心自问……
本报莫斯科8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