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中亚研究网 >> 正文

中亚,“脱苏联化”不容易

孙壮志 来源:2011-12-29 2011年12月28日 环球时报

     1991年苏联解体,在欧亚大陆腹地出现了5个年轻的共和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

    与使劲挣脱苏联怀抱的波罗的海国家、高加索国家不同,这5个国家当年很像是5个被赶出家门的孩子。19世纪沙皇俄国吞并中亚后,这里长期是落后的农牧地区,文盲率很高。苏联扶持了他们,给了大量财政补贴,大规模建厂,大规模扫盲。尽管苏联全国一盘棋的产业布局,留给中亚很多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地方,俄罗斯化也使得这些民族逐渐失去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但他们对苏联的眷恋是明显的。1991年春,为是否保持苏联举行“3 17”全民公决,不少加盟共和国没参加,俄罗斯投票率也只有50%-60%,中亚国家的投票率和赞成率全苏联最高,基本都超过90%。

    正因如此,苏联解体后,中亚国家整个独立的进程比较被动,经历了比其他苏联共和国更多的考验和挫折。由于缺乏建设现代国家的经验,面对西方的指手画脚手足无措,独立初期的中亚国家体制建构经常出现反复,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确立总统制后有所改善,但有些国家像吉尔吉斯斯坦被“颜色革命”波及,一度陷入新的政治危机。在经济上,苏联解体给中亚国家带来了直接冲击:失去来自联盟中央的财政补贴,与其他共和国经济联系中断,中亚国家再次成为原苏联最贫穷的地区。在安全上则长期处于失控状态。阿富汗的恐怖势力、跨国犯罪问题对中亚影响越来越大,中亚国家只能寻求大国保护。

    然而,这20年的变化是巨大的。在经历了这种种考验之后,中亚国家可以说获得了巩固独立与主权的历史机遇。目前它们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体制,经济上摆脱对外依赖,融入国际体系。

    上世纪90年代初,笔者在中亚国家时,当地老百姓还常常不由自主地说“我们莫斯科”如何如何,现在再也没有这种情况了。大多数老百姓已经接受了独立的现实。年轻人觉得机会更多了,与外界接触不受限制了。

    中亚国家过去在苏联是边缘地区,独立后各国的民族自豪感明显地焕发出来。如今,哈萨克斯坦已经当过欧安组织的轮值主席,土库曼斯坦以中立的姿态变成“中亚的瑞士”,乌兹别克斯坦也积极在地区发挥大国作用。

    明年1月是中国跟中亚国家建交20周年。在中苏对抗的时代,中国与中亚国家没有任何交往,现在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已经开了14个通商口岸,贸易额超过预期地越来越好。尽管中亚国家各种不稳定因素仍很多,但作为与中国在古丝绸之路上共享过繁荣的国家,它们对与中国建设新丝绸之路抱有很高的期待。让我们祝福中国和中亚国家合作的前景。

        (作者是中国社科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壮志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