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中亚研究网 >> 正文

浅议美国对中亚国家的民主改造

奉继华 宋 蕾 来源:2011-08-10 《阴山学刊》2007 12月

  摘要:中亚五国独立后, 美国出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需要, 利用自己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 不遗余力, 不惜耗费巨资积极向中亚地区灌输美国式的民主和价值观念, 试图将其改造成符合自身利益的“新型民主国家”, 但收效甚微, 中亚各国社会体制只是增加了一些民主形式。

  关键词:美国; 中亚; 民主改造

  冷战结束, 苏联解体后, 美国启动了“支持新生独立国家”的计划, 处心积虑地借用各种机会, 通过各种渠道, 利用各种方式对中亚等“新生独立国家”进行全方位渗透, 力图将它们打造成符合“山姆大叔”利益的”新型民主国家 , 将其纳入西方阵营。

                                   一、美国对中亚国家民主改造的原因

  美国对中亚国家进行民主改造, 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

  从意识形态方面来说, 冷战的终结在许多美国人眼中是西方意识形态的胜利, 于是他们便认为西方的民主自由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 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 并因此构成“历史的终结”。[ 1] ( P1) 从这种观点出发, 一个必然的推论就是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国家必须促使西方式的意识形态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广泛推广。确实, 苏东集团的瓦解和海湾战争的辉煌胜利, 激发了美国按照自己的宪政理念和价值观构建世界新秩序的雄心壮志。站在世界权力金字塔的顶峰的乔治.布什总统,曾以经典的威尔逊似的言辞描述了他心中的新秩序: “美国的目标是, 利用冷战结束这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努力为这个世界建立一个新秩序”各国政府要对内实行民主、宽容和经济自由的政策, 对外则承诺以和平方式解决不可避免的争端, 不威胁或使用武力。 [ 2] ( P215)事实上, 也正如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所言, 苏联的崩溃为美国提供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 3] , 因此, 无论是布什政府的“世界新秩序”战略还是克林顿政府的“参与与扩展”战略都体现了这种扩展民主价值观的愿望。克林顿坚持其政府的对外政策以民主原则和民主制度为根基, 认为支持那些抱有民主价值观念的人符合美国和全世界的具体利益, “历史已经证明这样一些颠扑不破的真理: 民主国家并不互相进行战争; 民主国家尽管有内在的问题, 但为保护人权提供了最好的保证 ”[ 4] ( P445) 。因此, 美国的“长远目标是建立这样一个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各大国都是民主国, 同时还有许多国家加入这个实行市场经济的民主国家共同体”[ 5] 。在这样的情况下, 刚获独立的中亚国家不可避免地成为美国民主改造的重点目标。

  从国家利益方面来说, 美国力图将中亚国家纳入“民主国家体系”之内, 建立市场经济体系和民主政治制度, 也是有利可图的。苏联的解体, 使得中亚各国家从一个国家的地方政权成为一个主权国家,它们面临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国家政治体制的确立。虽然独立后的中亚国家大部分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 但毕竟社会主义制度在中亚实行了七十余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中亚还具有很深的影响, 中亚国家的领导人也都是前苏共地方一把手。故虽然新独立的中亚国家选择了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国家世俗化的社会发展模式, 却没有全盘地西化。甚至在伊斯兰教复兴活跃、宗教极端主义觊觎政权的情况下, 有的国家反而因为强化总统权力而出现了个人专制得到了加强的趋势。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将中亚地区纳入民主国家, 有利于美国控制中亚这个亚欧大陆地缘政治中心, 控制那里丰富的自然资源, 特别是里海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此外, 对美国而言也有更深一层的国家利益: 一方面中亚五国作为制度变迁的典型范例, 其制度转型的成功本身就验证了西方民主自由价值观的普适性; 另一方面中亚地区又是具有巨大对外辐射力的区域, 中亚地区民主自由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普遍建立, 即意味着美国将中亚地区成功纳入西方体系, 这既能切实保障中亚国家的独立地位, 从而有效地抵制俄罗斯主导中亚事务的企图, 又有助于弱化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对中亚地区的冲击, 在某种意义上, 还有助于俄罗斯成功完成制度的转型。

          二、美国对中亚国家民主改造的措施

  在向中亚地区灌输美国式的民主和价值观念方面, 美国可谓不遗余力, 使尽了手段。苏联解体之初, 美国就在其靠近中亚的盟国土耳其设立了针对中亚的.. 独立解放台 , 并在“美国之音”中专门增设了对中亚地区的广播, 以期在舆论宣传上影响中亚国家。[ 6] ( P94) 中亚国家独立后, 美国同中亚国家进行频繁的外交接触, 利用自己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加大了对中亚国家民主改造的力度。

  ( 一) 政治施压。

  美国政府与独立后的中亚国家高层交往是非常频繁的, 中亚五国的高层领导都先后访问过美国, 有的还不止一次, 如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 已经四次访问美国了, 美国在这期间, 对中亚国家领导人施加压力, 迫使他们接受西方的人权观念和价值观念, 实行“民主选举”,确保“言论自由”。如美国多次以“维护人权为由, 对土库曼斯坦总统个人集权施加压力; 敦促乌兹别克斯坦总统进行民主改革、实行新闻和言论自由等等。[ 7] 美国还于1999 年提出"丝绸之路战略"法案,“9.11”之后又进一步成立了"丝绸之路国会议员小组", 以期扩大美国同中亚国家的外交接触, 促进中亚地区民主和法治的发展。[ 8]

  ( 二) 经济上利诱, 经援与民主挂钩。

  由于历史的原因, 中亚各国经济结构比较单一,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美国利用中亚国家独立后急需技术、资金摆脱经济困境的现实, 实施典型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 加强对该地区的民主改造。美对前苏国家的援助有两个先决条件: 受援国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 以利于提高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安全; 美与受援国的进一步合作应以该国在“民主社会和市场经济”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为基础。除了这两个必要的政治条件外, 有的援助还附带有别的五花八门的条件, 有的援助被规定只能由援助国来支配, 受援国无权或基本无权过问。

  早在1992 年, 美参议院就通过了一系列旨在支持俄罗斯及新独立的欧亚国家.. 进行民主改造及建立自由市场 的法案。在这些法案中, 以专门对前苏国家提供经济、科技、人道援助的.. 自由援助法 最为著名。此法称: “法案旨在改变阻碍与俄罗斯、乌克兰等前苏国家发展正常关系的所有法规, 并修正所有相关法律, 以便它们反映出国际关系中的新变化。”

  目前, 美国是中亚地区的最大援助国, 每年向这一地区提供大量与民主有关的援助, 在1992 -2001财政年度之间提供了大约2. 5 亿美元( 具体见下表) 。仅2002 年, 美国政府在“自由援助法”框架内,对中亚各国援助的具体分配情况为: 乌兹别克斯坦1. 3 亿美元, 哈萨克斯坦8 500 万美元, 吉尔吉斯斯坦6 500 万美元, 塔吉克斯坦6 200 万美元, 土库曼斯坦1 400 万美元。其中的条件, 正如美国负责新兴独立国家援助事务( NIS) 的协调员威廉!B!泰勒在2001 年众议院题为“无声的中亚: 持不同政见者的声音”听证会上所言, “我们告诉和我们对话的外国政府代表, 美国的援助跟随改革而来, 也就是说, 如果你们准备好进行改革, 我们就准备好提供帮助 ”。据不完全统计, 1993 年至2003 年, 美国用于帮助中亚国家进行.. 民主改革 的专项援助就有90 亿美元。起先, 这些“民主改革”方案主要借助各国政府的力量来实施, 但当“山姆大叔”发现各国政府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民主改革”时, 美国政府又将专项援助转向了这些国家中的“年轻一代”, 制定了形形色色的青年学者交换计划, 以便培养中亚国家年轻的亲美政治精英, 对这些国家实行.. 软渗透 。这是显然的, 随着中亚各国现任领导人年事渐高, 年轻的政治精英将逐渐登上政治舞台, 取得国家领导权。与那些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或高级党 校、在原苏联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前辈们不同, 他们毕业于美国名牌大学, 受过良好的西方教育, 更认同西方价值观, 对俄罗斯缺少怀旧情结。年轻的亲美的政治派别上台, 将为美今后深入影响中亚局势提供一个更为坚实的平台。[ 9]此外, 美国还积极资助一些非政府组织和独立媒体组织, 为各非政府组织在中亚国家活动撑腰。

  有消息称, 经过美国三年的努力, 2002 年, 塔吉克斯坦第一个激进的非政府组织在该国获得合法注册。

  还是在2002 年, 在美国暗中支持下, 哈萨克斯坦的反对派顶着当局的压力成功地注册了独立的政党。[ 10]另一方面, 美国还利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以提供优惠贷款为诱饵, 附加先决条件, 要求中亚国家按美国的意志实行“改革”,走“民主化”、“自由主义经济”、“政治多元化”之路,建立自由市场经济。美国重点支持中亚国家的私有经济部门发展, 包括在制定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法律规范方面提供技术援助、支持小企业和农业企业的发展、改革税收和金融制度等。

           三、美国对中亚国家民主改造的评价

  在前苏联刚刚解体, 中亚各国成立之初, 一些美国人士曾乐观地认为, 新独立的中亚国家将会一个个很快地变成“民主国家”, 为此美国政府不惜耗费巨资进行了对中亚国家的民主改造工程。但十多年过去了, 美国人却惊呼, 中亚和外高加索各国的.. 民主进程停止 了。美国的一些人权组织甚至指责, 中亚等曾被称为“过渡中的国家”实际上是在“从共产主义向专制主义过渡, 而不是向民主过渡 。

  就总统制而言, 中亚五国虽然实行的也是总统制, 但与典型的总统制国家美国相比较, 中亚五国总统的权力是相当大的, 各国总统普遍拥有非常广泛的宪法权力。以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为例。

  乌兹别克斯坦在现行宪法中明确规定实行美国式的总统制, 而事实上乌总统不仅如美国总统那样既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 又是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拥有一切权力, 而且集国家大权于一身: 乌兹别克斯坦不设副总统, 没有继任制, 总统不仅拥有更多的行政权, 还拥有制约立法机关的权力; 总统在任期内不受弹劾, 卸任后终身担任宪法法院法官。土库曼斯坦总统不仅拥有立法权, 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司法工作, 因为他由宪法规定有权任命最高法院院长、最高经济法院院长、总检察长和所有法官。甚至在1999 年12 月, 土库曼斯坦人民委员会和议会联合通过决议, 授权尼亚佐夫.. 无限期行使总统权力 。

  2002 年8 月, 土人民委员会代表一致推举尼亚佐夫为土库曼斯坦”终身总统“。

  就政党体制而言, 虽然中亚五国在政治上都实行多党制, 并将其作为制度规范载入宪法。但实际上中亚各国的政党制度还是非常薄弱的, 刚独立时中亚五国普遍建立多党制度, 后来却大都是一党执政, 使得多党制只是停留在宪法条文中。例如, 在哈萨克斯坦, 宪法规定共和国内的公民可以建立不同派别的政党和社会政治组织, 并允许其通过竞选的方式参与国家的政权体系, 但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对多党制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 明显地不倾向于允许建立人数众多的和有能力的政治力量。在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宪法中也都规定公民有权建立政党和其他社会团体, 通过其民主选举的政党代表可以参加组织国家政权, 但由于宪法中已对政党和社会组织的活动进行了限制, 使政治反对派组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的余地比较小, 在现实的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生存就更加困难, 根本无力与执政党的力量相抗衡。如在乌兹别克斯坦, 执政党人民民主党的地位十分稳固; 在土库曼斯坦, 虽然存在土库曼斯坦民主党、土库曼斯坦工会、 元老会等政党和社会团体, 但民主党是国内唯一合法的党, 实质上实行的是一党制。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 中亚国家尚不具备搞美式民主的条件:由于各国独立的时间尚短, 当前各国的经济形势严峻, 民族矛盾时有发生和激化的可能, 因此各国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的独立与稳定, 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不是脱离具体国情, 在政治上全盘接受美式民主。

  民主不能从外部输入, 只有在本地人民从内心深处要求民主时, 民主才能真正实现。美国的经济援助尽管帮中亚国家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但也带来了一些更为棘手的问题。随着美国援助的增加和大兵的进驻, 美国对中亚国家的影响和渗透正在加深, 同时, 美国对这些国家内政的干预能力也在加强。因此, 这些国家也更加谨慎, 正如中亚一位领导人所言:“我们每获得一笔援助, 我们仅有的一点独立就正在被剥夺着”。

  另一方面, 美国的“民主输出工程”并未被中亚社会所诚心接受, 特别是未受到中亚各国当局的真正支持, 一旦民主试验触及到当政者的绝对权威和利益, 当政者就会改变态度, 采取各种手法将其扼杀。而在民主政权建立的过程中, 政治领导人是否 具有民主意识非常关键。一个典型的例子是, 1995年, 美输出者为推动哈新闻自由, 投资300 万美元帮助哈报界人士创办了哈首份私人报纸.大篷车, 该报以其大胆针砭时弊的作风很快名声大振。但随着哈国1999 年大选的接近, 办报者受到当局越来越大的压力, 至1998 年被迫将报纸卖给他人, 实际上是落到了总统女儿控制的公司手中。随着“大篷车”易主并成为当局的又一个喉舌, 输出者向哈国输出新闻自由的行动也就此夭折。[ 11] 毕竟中亚五国处于苏联高度中央集权的领导下七十余年, 现在的总统也都是在原苏联政权中担任过重要的领导职务, 苏联的政治统治方式不可避免地在他们身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他们也认识到, 要想使国家走出危机, 实现保持国家稳定, 促进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 就必须掌握强有力的政权。

作者简介: 奉继华( 1978- ) , 男, 湖南祁阳人, 硕士, 甘肃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讲师, 论文有“9.11 ”之后印度在中亚的国家利益追求等。

参考文献:

[ 1] ( 美) 弗郎西斯.福山著, 黄胜强、许铭原译. 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 2] ( 美) 理查德!哈斯著, 殷雄、徐静译. 乔治!布什总统1993年1 月5 日在美国陆军军官学校的讲话[ A]新干涉主义[M].. 北京: 新华出版社, 2000..
[ 3] 本报通讯员. 在全球谋求美利益推行美价值观念[ N] .. 路透社华盛顿, 1992- 02- 05.
[ 4] ( 美) 威尔!马歇尔、马丁!施拉姆著, 达州等译. 克林顿总统1993 年1 月18 日在乔治敦大学发表的对外政策演说
[ A]克林顿变革方略[M]..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93.
[ 5] A Nation Security Strategy of Engagement and Enlargement[ EB/OL].. http: / / www. au. af. mil.
[ 6] 赵学功. 当代美国外交[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 7] Brigitte Vassort- Rousset. The US Silk Road Strategy: Ameri..can Geostrategy for Central Asia[ EB/ OL]..http: / / www. upmfgrenoble.fr.
[ 8] 美国成立《丝绸之路国会议员小组》联络中亚国家[ EB/OL].. 中国日报网站, 2001- 10- 19.
[ 9] ( 俄) 米哈伊尔!罗斯托夫斯基. 美俄土都想当中亚老大
[ N].. 环球时报, 2003- 12- 08.
[ 10] 关健斌. 《山姆大叔 “不会拿钱打水漂”》[ N] 中国青年报,2003- 12- 25.
[ 11] 秦思. 美《“民主输出”“工程在中亚碰壁[ N] 青年参考,2001- 03- 16.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