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中亚研究网 >> 正文

中国与中亚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的新篇章

石泽 来源:2009-12-3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月

   中亚国家与我国西部地区相邻,在我国周边地区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和中亚国家建交以来,都高度重视发展双边关系。中亚国家视中国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国“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得到中亚国家的赞赏和回应。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一直稳步、持续地向前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关系在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下,更是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势头,这一地区已成为中国周边外交的“亮点”之一。

  一、中国与中亚国家睦邻友好关系全面提升

  (一)政治关系深化自

  1992年中国与中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方政治关系不断升温,特别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3 300公里边界的划定,为双方关系的深入发展扫除了障碍。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双边和多边组织的会晤已经常化,双方高层互访日益频繁,近年来更是达到一个高峰。2006年,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总统都出席了第六次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议,胡锦涛主席也应邀出席了“亚信”第二次首脑会议。2006年是中亚国家领导人访华次数最多的一年,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总统先后访华,并签署了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多项合作协议,温家宝总理也在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总理第五次会议后正式访问了塔吉克斯坦。

  在中国与哈、吉、乌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后, 2007年1月,塔吉克斯坦总统访华时,两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塔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7年8月,在上海合作组织第七次峰会上,中国又与包括中亚国家在内的所有成员国签署友好合作条约。这标志着中国与中亚国家将在战略的高度上发展双边关系,双方之间的政治互信得到进一步深化。

  (二)经贸合作规模扩大

  中国与中亚国家良好的政治关系为双方经贸合作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额增长迅速,达到120 亿美元,同比增长37. 8% ,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哈贸易额已突破80亿美元。在贸易额不断增长的同时,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经济技术合作发展顺利。截至2006年底,中国对中亚地区投资累计约82亿美元,中亚国家已成为中国企业贯彻实施“走出去”战略、有效开展境外投资合作的热点地区。2006年,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的突破点还表现在双方在一些重大项目的合作取得的进展。

  2006年4月,中国与土库曼斯坦两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土天然气供货协议,将修建一条从阿姆河右岸的列巴普州通住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土库曼斯坦于2009年开始向中国出口300亿立方米天然气。2006年6月,吉尔吉斯斯坦总统访华,中国向吉提供了1亿元人民币的农机设备。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中塔双方签署了中国向塔吉克斯坦提供6亿多美元的项目贷款协定; 7月和9月,利用中方贷款建设的杜尚别———恰纳克公路,以及塔境内500千伏南北高压输变电项目相继开工。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也于2006年6月在边境口岸霍尔果斯全面动工;与此同时,在中国———哈萨克斯坦石油管道开通的基础上,中哈两国将继续加强在能源领域的合作。这些重大项目将有助于双方经贸合作规模的扩大和合作层次的提高。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不仅有利于双方各自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加强了双方战略合作的物质基础。

  (三)务实有效的安全合作

  中国与中亚国家互为邻里,打击恐怖势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是双方共同的利益所在。中国本着“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积极推动与中亚国家的安全合作,与中亚地区多个国家建立了双边反恐磋商机制并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继2002年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反恐军事演习、2003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联合反恐军事演习、2005 年中国和俄罗斯联合军事演习之后,2006年,中哈、中塔又进行了反恐军事演习,对地区恐怖势力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同时也有益于增强双方军事互信和军事合作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的是2007年8 月,上合组织成员国举行了多兵种参加的“2007和平使命”军事演习,旨在提高打击“三股势力”的远程机动能力、检验协同作战能力和实施精确打击的作战能力。此外,中国与中亚国家还加强了在打击跨国犯罪、贩毒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

  二、中国与中亚国家友好关系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

  (一)双方关系的发展已经具有坚实的政治基础

  首先,中国与中亚国家多年形成的合作机制逐渐发挥作用。双方各层次、各领域、各部门的交往和磋商 已实现机制化,中国与中亚各国已建立政治、经济、军事、人文等各领域的磋商机制,定期就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交换意见,协调立场,相互配合,推动合作;其次,中国与中亚各国建交以来签署的各领域合作的法律文件尤其是同哈、吉、乌、塔签订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已成为巩固双方关系发展的法律基础和政治保障。

  (二)地区形势稳定为双方关系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中亚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使得自独立之日起中亚国家就面临着一系列的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安全威胁。“9·11”后开始的全球反恐战争为中亚地区扫除了来自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威胁;通过推进国际多边安全合作以及地区国家间的合作,三股势力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受到一定的打压;2005年3月,吉尔吉斯斯坦发生的“颜色革命”以及乌兹别克斯坦的安集延事件,也使中亚国家对敌对势力的渗透提高了警惕,加强了对国内局势的控制。中亚国家通过长期不懈地努力,历经曲折,地区形势才由动 荡转为今天较为稳定的局面。地区形势的稳定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顺利发展的重要前提。但值得重视的是,中亚国家目前正处于政权交替的敏感时期,敌对势力随时都有可能对政局构成威胁,引发地区形势动荡。

  与此同时,三股势力、毒品走私、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依然影响中亚国家的稳定,这需要中国和中亚国家继续联手应对挑战,加强安全合作,打击敌对势力的破坏,维护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三)中亚国家经济发展为双方经贸合作的扩大提供了重要契机

  在国家政局趋于稳定的情况下,近年来中亚国家已将发展重心转移到经济领域,纷纷出台了经济发展 规划,将经济结构改革、实现产业升级、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列入国家经济战略的主要内容。在各国政府的努力下,国家经济恢复加快,步入较稳定的增长期。特别是2006年,中亚大多数国家经济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水平。

  例如,土库曼斯坦GDP增长率就达到了20. 1% ,哈萨克斯坦增幅也达到10. 6%。对外经济合作也越来越密切。2006年,中亚国家对外贸易增速则普遍超过GDP的增速。大多数国家增幅都达到了10%以上,尤其是哈萨克斯坦,则达到了33. 4%。外国直接投资额也大幅增长,仅乌兹别克斯坦在2006年外国直接投资就同比增长了80%。目前,中亚各国经济已开始驶入稳定增长的轨道,各国产业结构调整、税率政策、投资政策等都已初见成效,各国市场开始趋于规范。中亚五国经济已进入了独立建国以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中亚国家经济领域出现的积极变化,有力地推动了同中国的经贸合作。中国经过近30年的经济改革,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对外投资能力和需求都大大增长。中亚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走出去”战略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中国营造西部地区的繁荣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与中亚国家所具备的地缘优势和经济互补性,又为双方经贸合作的加深奠定了基础。

  中国与中亚国家已具备扩大经贸合作的条件,双方经贸合作巨大的潜力开始逐渐展现。

  (四)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与中亚关系稳步发展的重要平台

  中国与中亚国家、俄罗斯都处在欧亚大陆结合部这个在全球化冲击下剧烈变动的地区,面临的新挑战和任务十分相似,在地区层面上发展全方位的合作符合包括中国在内的地区国家的利益。上海合作组织作为新型的多边合作机制是中国、俄罗斯和中亚国家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经过多年探索创造的有效的多边合作机制。它弥补了地区国家双边关系发展而多边合作不足的状况,在地区层面上有力地推动了地区国家的整体关系,成为成员国应对新挑战,推动地区繁荣和发展进行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该组织弘扬的互信、互利、平等、合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积极实践新型的安全观,新型的国际关系和区域合作模式,受到成员国的普遍认同。目前,上合组织已完成初期建制的任务,进入全面合作和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是上合组织的发祥地,中国主动发起成立并积极参与上合组织。中国作为该组织的重要成员,始终是上海合作组织进程的积极推动者,中国为推动上合组织在政治、安全、经济、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提出了不少具有建设性和可供操作的建议,为该组织的发展作出了重要和积极的贡献。安全和经济合作是上合组织发展的两个基轴,缺一不可。尤其是在深化反恐合作的同时,深化经济合作的战略性愈益凸现。从中国角度看,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一体化也同样可行。这样一种区域安排有利于建立周边关系的稳定和发展,也有利于解决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市场、资源等方面的问题,有利于中国为其他成员国提供更加开放的发展空间,而其他成员国则可借助经济一体化为自身比较 有优势产品找到长期持续、稳定增长的市场,同时,通过合作关系避免被边缘化的危险,在国际事务中拥有发言权和影响力。这是成员国共同的利益,也符合成员国共同的发展目标,更为重要的是,经济一体化可以提高本地区成员国经济融合程度,从而为各成员国之间的安全,人文等领域合作提供更坚实的基础。为推动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中方率先提出“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改善合作环境,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使各方受益和在10 - 15年内建立自由贸易区的“三步走”倡议,经过多轮谈判,已为各方所接受。各方已就区域经济合作的近、中、长期目标达成一致。

  2006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五周年。五年来,作为新型的多边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在日益完善自身发展的同时,在地区层面上也有力推动了中国同中亚国家的整体关系,其倡导的“上海精神”受到成员国一致认同,地区反恐机构的建立以及经贸合作发展纲要的通过,表明上海合作组织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也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机制保障。2006年6月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签署的《上海合作组织五周年宣言》,不仅为过去五年的发展做出了总结,也为组织的将来提出了规划,中国和中亚国家作为其成员将继续以地区安全和经贸合作为重心,展开多边合作。上海合作组织已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的重要桥梁,在其框架下,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多边合作如火如荼的展开,不仅开创了地区合作的新局面,双方关系也迈上新的台阶。

  三、中国与中亚国家应重视影响双方关系发展的滞后因素

  (一)拓展经贸领域的交流,增强相互了解中国与中亚贸易额

  虽然逐年增长,但是双方经贸合作中依然存在一些滞后因素。首先,双方经济互补的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近两年来,双方在能源合作方面实现突破,尤其是与哈能源合作成倍扩大了双方的贸易额,但是,仅靠能源合作远远不够,仍需找到新的贸易增长点。中国与中亚国家都看好双方经贸发展的前景,除了能源,在通讯、交通、农业等领域的合作也极具潜力,但是这些领域的合作仍不尽人意,尚需加强。尤其是拉动经济的发展对交通领域的合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的交通和口岸状况还不足以支撑活跃的跨国经贸往来;其次,投资环境亟待改善。目前中国已具备到中亚国家投资的能力,国内许多大企业也都看好中亚国家。但投资数量仍不够大,多数企业 都还处于观望和了解阶段。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如何为投资者营造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并使投资便利化;再次,贸易结构不平衡。目前,中亚国家对华出口主要是能源、矿产品、有色金属、木材等资源性商品及原材料,而中国向中亚国家主要出口日用百货,虽然近年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有所提升,但依然改变不了双方贸易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最后,中国与中亚国家需要加强相互了解,为双方企业到对方投资建立信息平台,提供准确的信息,双方还要重视解决经贸合作中的法律保障问题。

  (二)加强人文领域的交流,消除不和谐因素。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健康发展已成为中国周边外交的一个亮点,双方在政治、经济和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上积极合作,硕果累累,但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和所承担国际角色的变化,在中亚国家出现了猜疑、戒备、防范的情绪,有些人甚至将中国视为本地区的潜在威胁。这些消极因素只是少数人对中国缺乏了解所造成的。但中国与中亚国家历史源远流长,社会和文化背景相似,彼此间存在很强的历史认同感,双方应抓住这一独特的优势,开展人文领域的实质性合作,这样才能消除偏见,加强双方人民之间的互信,确保未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健康发展。

  中国与中亚国家双边关系中存在的一些滞后因素已引起双方重视,正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我们高兴地看到, 双方在各个领域合作取得了斐然的成果。

  “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是对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最好诠释。中国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大国,始终奉行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中国坚持和平的发展的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也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正如我国领导人所说:“只有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的发展才是持久的牢靠的发展,才是既有利于中国人民,也有利于各国人民的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即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发展自己来促进世界和平,永远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亚国家和俄罗斯是中国的近邻,在中国外交布局中始终占有突出的地位。世世代代发展同中亚国家和俄罗斯的友好关系是中国始终不渝地追求,它不仅事关中国的稳定和发展,也决定着中国的未来。中国的西部周边安全政策出发点有三:一是维护中国自身的稳定与发展;二是维护周边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三是推动周边地区全面合作。中国在中亚政策的定位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要发挥稳定作用。事实证明作为地区形势中的稳定因素,中国在打击“三股势力”的斗争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二是发挥平衡作用。制衡是稳定的前提,任何力量在中亚处于绝对主导地位都无助于地区稳定,这也是中国不情愿看到的;三是发挥促进地区繁荣的拉动作用。既要带动地区繁荣,也要在合作中发展自己。

  改革开放后逐渐成熟的中国外交与以往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变化: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参与;从封闭政策转为开放政策;从斗争为主转为合作为主;从单赢策略转为共赢策略。中国同中亚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的新发展正是这些变化的体现。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发展至今,彼此看重。中国把发展与中亚五国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作为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亚国家则把“保持睦邻友好,扩大经济合作,加强安全合作,保障国家和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作为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思路。中亚的繁荣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也需要中亚。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睦邻友好的基础上,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将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友好、发展、合作将是双方关系不可逆转的主流。

  (责任编辑:冯 蓉)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