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中亚研究网 >> 正文

冷战后我国西部安全形势浅析

屈宏辉、秦宗仓 来源:2011-02-15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S1期
(空军工程大学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51)

  摘 要:冷战后,中国西部传统安全因素下降,但周边国家和地区非传统安全因素上升,民族分裂、毒品走私犯罪和生态恶化等问题对中国西部安全构成严重影响。保持西部良好的发展态势,需要建立“全方位”的合作关系,不断增加西部建设投入,切实提高西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关键词:国家安全;国防环境;西部问题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283(2009)Sup. -0018-0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项目07XGJ001)

  作者简介:屈宏辉,女,新疆博乐人,空军工程大学理学院副教授;秦宗仓,男,陕西岐山人,空军工程大学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冷战结束后,中国西部安全环境总体上呈现平稳的态势。西部地区结束了长期战备的应急战争局面,开始进入和平建设时期,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西部在总体稳定的背景下也出现和潜在着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经济发展滞后问题、文化问题以及走私、贩毒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以不同的方式显现出来,西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再度凸显。

一、我国西部外部安全环境

  从国际安全环境看,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安全的 传统因素正在下降,曾经一度与周边若干国家形成的严重政治和军事对立的局面得到了根本的改善,但是非传统安全因素却呈上升态势,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1·传统安全因素下降,但影响将长期存在

  冷战结束后,随着两极世界格局的解体,建设多极世界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我国西部解除了来自前苏联的巨大威胁,中俄之间经过数年的谈判,确定了边界走向,划清了大部分争议地区。从苏联分离出来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分别以独立国家的身份成为我国新的邻国,与我国西部紧邻,经过数年的努力,我国政府与这三个国家也分别签署了新的边界条约,解决了前苏联遗留下来的边界纠纷,划清了大片争议地区。到21世纪初,我国西部地区的外部安全状况有了实质性的改善。

  虽然影响西部安全的总体形势趋好,但影响我国西部安全的国家角色却比冷战前有所增加,并且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冷战时期,影响西部安全的主要威胁源是相对确定的,即苏联。冷战后,我们很难确定一个主要的威胁源。从传统安全角度看,美、俄、印等国不断加大对我国西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争夺,成为影响我国西部安全的主要因素,对中国构成直接的安全威胁。

  西部最大邻国俄罗斯经过十多年的经济复苏,已于近年强势崛起,不但在经济上进入金砖四国行列,在政治、军事等方面不断彰显出其影响力,并力争国际事务主导权。中俄两国虽然建立了友好的战略合作关系,但两国建立友好关系的基础主要是在世界新秩序上的共同立场以及应对美国地缘政治压力的战略需要,基础并不十分牢固。从文化传统看,俄罗斯一直趋同于西方国家的价值标准,独立之后走的也是西化的道路,一度完全倒向于西方,因而中俄两国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传统文化等方面都缺少共同点。俄国内的民族主义思潮夸大两国之间的矛盾和摩擦,鼓吹“中国扩张论”,认为“俄罗斯应该与西方共同遏制中国”。这些言论与美日等鼓吹的“中国威胁论”一样破坏着中俄关系。

  美国近年来加紧了对印度和蒙古等国家的影响和渗透,以作为其对华地缘政治包围中的重要环节,对我西部形成威慑,我们对此要保持高度警惕。

  2·非传统安全因素上升,并构成严重影响

  从非传统安全角度看,冷战结束后,我国西部周边的中亚、西亚和南亚地区逐渐成为世界上不稳定的地区。盘踞在这一带的民族分离主义分子、极端宗教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分子,以及走私、贩毒等跨国界犯罪活动对我西部安全构成的危害更加严重。

  首先,中亚5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由于政权虚弱,经济状况恶化,为民族分裂主义和激进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提供了滋生和发展的温床。特别是在中亚与西亚之间的阿富汗更是成了国际恐怖分子的大本营,塔利班神权统治下的毒品生产和贩运、非法武器走私和有组织的跨国犯罪、极端宗教分子的恐怖活动等,对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尽管美军进驻近10年,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这一地区的社会状况。

  其次,与我国西部相邻的南亚地区局部冲突不断,难以通过谈判和妥协来解决,表现出大规模暴力冲突或者是低强度战争的特点。例如,印巴双方在1998年先后试爆了核武器,核扩散问题成为笼罩在这一地区上空的阴影,严重威胁着这一地区的安全。克什米尔的冲突事件至今仍未平息,双方仍然不断地制造事端。2009年新年伊始双方又借口孟买遭遇袭击事件在边界调兵遣将,虽然不至于引发世界性的大战,但是恶化了我西部地区的外围安全环境。

二、我国西部内部安全问题

  冷战后,我国内部民族分裂问题、毒品走私问题,以及部分地区在前期发展中留下的生态恶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制约和影响着西部地区安全发展。

  1·民族分裂问题依然突出,严重影响我国政治安全

  国际敌对势力为了达到其遏制中国崛起的企图,打着民主的旗号,以西部地区民族问题为突破口,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策略。在国际敌对势力和周边“三股势力”的影响下,西部地区的民族、宗教问题日益突出,“藏独”、“疆独”等民族分裂势力急剧膨胀。他们一方面加大了对“东突厥斯坦”思想体系的宣传力度,极力散布“突厥民族至上论”、“新疆独立论”、“汉族侵略论”、“泛突厥共同体论”等思想,利用国际人权理论、民族自决理论为其达到政治分裂制造法理基础和国际影响。另一方面,他们频频制造爆炸、暗杀、抢劫等恐怖事件,大肆宣传“圣战”。西部地区以“三股势力”为主要代表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发展,正在成为除苏联解体、美军进驻中亚外影响西部地区安全稳定最突出、最现实的威胁因素。它不仅严重影响西部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而且还会影响内地社会的稳定,甚至可能导致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安。西部面临的这种非传统安全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具备了战略安全的性质。

  2·毒品走私屡禁不止,威胁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金三角”地区和西亚的西北地区是世界毒品 走私犯罪最活跃地带,这些地带与我国西北部和西南部相邻,毒品犯罪已经由我国的边界地区扩展到内地,给西部各省区及其他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

  从西北地区看,新疆受毒品危害最大。2007年上半年,乌鲁木齐共侦破毒品案件33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23人,打掉毒品犯罪团伙13个。乌鲁木齐因吸毒感染艾滋病人数大幅攀升,截止2007年4月底,全区艾滋病感染人数达到14 325名,比2006年同期净增加3 832名,其中有84. 15%是共用注射器吸毒感染艾滋病。因吸毒诱发的各种刑事犯罪,如走私、抢劫、盗窃等,给社会治安造成严重危害。[1]从西南地区来看,特殊的地理条件已使云南成为国内中转“金三角”和“新金月”毒品的核心地带。据统计,云南省近5年来共查破贩毒案件66 978起,缴获毒品41. 1吨,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2]这些毒品通过不同渠道分别流入广东、南宁、乌鲁木齐和上海等地,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极大。

  3·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劣,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

  总体上看,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是生产生活中能够有效利用的空间并不富饶,部分资源稀缺,环境污染严重。西部80%以上是山地、沙漠、戈壁、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高寒地区,人口密度虽 然低,但许多地区深居内陆,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对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比较大,形成了在广阔地域中相对狭小的生存空间,所以西部在拥有丰富资源的同时又存在着部分地区的资源贫困。同时,西部的资源分布也极其不平衡。以水资源为例,西南地区水资源丰富,而西北地区严重缺水,西北地区的缺水现状越来越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瓶颈。甘肃省民勤县东湖地区就因为水资源的严重短缺而出现了“沙进人退”的现实悲剧,大量的当地居民远走他乡,以至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民勤时发誓:“决不能让民勤变成第二个罗布泊!”[3]

  西部尚处于粗放型发展过程中,多以开采资源为主,由此引发草地退化、水土流失、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问题,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2007年,全国烟尘排放总量1 000多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 000多万吨,西部就占了30%左右,大大超过了环境承载量。此外,农村畜禽粪便、水产养殖污染、农药、化肥等的不合理使用,使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威胁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三、我国西部安全发展对策

  在世界各国谋求共同发展的大趋势下,世界各大力量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大。我国应大力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在考虑和制定发展战略时,充分考虑到西部地区的战略地位,不断给予其政策和制度支持,形成有利于西部地区安全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政策机制导向。

  1·建立“全方位”的合作关系,稳定外部安全基础

  我国西部能否安全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实现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冷战结束后,危及国家安全的因素变得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不确定。经济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安全、文化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上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摆脱过去比较狭隘的安全观念,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力争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寻求共同利益,并在热点问题上取得共识,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为我国的和平发展创造长期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

  我国西部同14个国家和地区相邻,有着数千公里的边境线,中国境内的许多民族与境外的民族跨界而居,联系密切,中亚、南亚和西亚的重要资源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很重要,因此这些地区的安全环境与中国的国家利益密切相关。第一,中国在促进西部地区稳定与发展的同时,应大力维护中亚、南亚和西亚的安全与稳定,在双边、多边合作基础上积极发挥作用,协调解决热点和局部冲突问题。第二,进一步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等地区安全合作组织在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中重要的作用,以睦邻友好原则为基础处理同印度、巴基斯坦的关系,在反恐、防扩散等热点问题上与美俄等相关大国寻求共同利益。

  2·不断增加投入,巩固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基础

  引发西部地区不安全因素的根源,从内部来看,还在于这些地区相对落后,贫困和失业问题比较突出,物质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大力发展经济,改善西部的物质基础,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丰富文化生活,是实现西部安全的内部前提。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截止2006年12月),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累计投入西部地区约 4 600亿元,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累计安排5 000多亿元,国家投入带动了社会投入和发展,西部地区GDP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0%,与全国地方平均增长速度的相对差距有所缩小;新增公路9·1万公里,尤其是西藏铁路线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西藏与内地的交流,对促进西藏发展意义深远;对西部一批缺水地区进行了灌区改造,建设了535个节水示范区;加大西部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风沙防治、环境污染等重点工作的治理,解决了西部地区3 210万人的饮水困难及饮水不安全问题,解决了969个不通电乡的用电问题,使6. 8万个行政村开通了广播电视;全面落实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西部地区平均每个小学生减负140元,中学生每人平均减负180元,西部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由2003年的77%提高到2006年的96%。

  由此可见,在国家大力支持下,西部地区生存、生态和社会环境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4]51, 52, 39。但是,西部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国家还应进一步加大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扶持,持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丰富当地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社会内部凝聚力,保持西部已经呈现出的良好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巴登其其格.试论当前新疆的毒品走私问题及其影响[J].法制与社会, 2007(12).

  [2]何跃.冷战后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全困境与安全治理[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9).

  [3]郑杭生.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4]马凯. 2006年国家西部开发报告[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7.

  [责任编辑 何菊玲]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