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中亚研究网 >> 正文

探索当地雇员管理 夯实海外发展基础——以土库曼斯坦石油工程市场拓展为例

彭洪军 来源:2011-08-03 《国际石油经济》2011年第6期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

  摘 要:本土化用工不仅是东道国的要求,而且是一种必然趋势。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通过在土库曼斯坦石油工程市场14年的发展,认为要实现海外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好当地雇员队伍的管理至关重要。语言、文化、习俗、观念等方面的差异都会给当地雇员队伍的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并进而制约和困扰项目的健康发展。为了有效化解矛盾,凝聚力量,项目部结合土库曼斯坦当地雇员队伍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逐步摸索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并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当地雇员队伍管理模式,确保了当地雇员队伍长期稳定和公司在土库曼斯坦的健康发展和不断扩张。基本经验是:1)因地制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多措并举,加强当地雇员业务培训;3)畅通沟通渠道,倾听并尊重当地雇员的诉求;4)以人为本,推行人性化、亲情化管理。

  关键词:土库曼斯坦;石油工程市场;施工队伍;当地雇员管理

  外籍员工是海外石油工程施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海外市场顺利拓展、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打造上游长板”和胜利石油管理局“打造石油工程铁军”、“走出去”等重大战略的相继实施,胜利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在土库曼斯坦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当地雇员数量不断增加。如何加强当地雇员队伍管理,激发他们对项目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工作积极性,成为影响甚至决定公司在土库曼斯坦市场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进入土库曼斯坦石油工程市场的时代背景

  土库曼斯坦位于中亚西南部,北邻哈萨克斯坦,东北与乌兹别克斯坦接壤,南接伊朗,东南接阿富汗,西邻里海。领土面积49.12万平方千米,80%被卡拉库姆沙漠覆盖,全国人口近700万,有100多个民族,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储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1997年,面对国内石油工程施工市场“僧多粥少”、施工队伍严重过剩的严峻形势,胜利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一线施工队伍工作量严重不足的矛盾,有效缓解由于各种成本增加带来的巨大经营压力,在更广阔的空间内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提出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开辟两个市场”的具体设想,并以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为合同主体承包了土库曼斯坦修井防砂项目,一举进入了土库曼斯坦修井施工市场。目前,土库曼斯坦已成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五大海外石油工程施工市场之一。

二、当地雇员在开拓海外市场中的作用及其带来的挑战

  14年的经验表明,要实现在土库曼斯坦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快速扩张,不仅需要一大批业务水平高、思想素质过硬的中方员工一如既往地拼搏进取,无私奉献,也需要当地雇员的大力支持和默默付出。

  土库曼斯坦法律规定,外资公司必须招聘70%的当地员工。随着公司在土库曼斯坦石油工程作业量的增加,当地雇员数量也在快速增长,截至2010年底,胜利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拥有土库曼斯坦籍雇员总量超过1050人。广大当地雇员在市场拓展、项目壮大、队伍稳定、技术革 新乃至与土库曼斯坦各个层面交流沟通、外账核算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当地雇员具有语言优势,了解本国国情和相关办事程序,可以更好地与本国政府各职能部门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当地雇员不仅是国外市场组织现场施工的重要力量,而且是市场拓展的重要有生力量。另外,当地雇员队伍的整体稳定是确保项目稳定的基本条件。当地雇员之间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相同或相近,可以更好地交流思想,化解矛盾,增进团结,共同维护队伍的稳定。

  当地雇员的业务水平、综合素质在一定程 度上决定着项目的管理水平和整体运行实效。由于语言、文化、习俗、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当地雇员队伍的管理给公司带来了很多挑战:两国员工间语言不通,沟通困难;宗教信仰、文化背景不同,生活习惯各异,分歧在所难免;部分当地雇员技术水平低,安全意识差;由于沟通渠道不畅、沟通方式不当,分歧可能升级为矛盾。当地雇员管理中存在的这一系列问题曾严重影响着施工队伍的整体稳定,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困扰着项目的健康发展和进一步壮大。

三、加强当地雇员队伍管理的几点做法和经验

  为了有效化解矛盾,凝聚力量,更好地激发广大当地雇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参与项目管理的主动性,增强对项目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胜利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的干部职工在精心运作项目的同时,结合当地雇员队伍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大胆实践,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总结借鉴其他外国公司的成功经验,逐步摸索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并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土库曼斯坦当地雇员队伍管理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影响当地雇员队伍稳定的各种隐患,确保了当地雇员队伍的长期稳定,促进了公司在土库曼斯坦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不断扩张。

  1. 因地制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符合当地国情民情的规章制度是确保项目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胜利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土库曼斯坦项目部翻译整理了《土库曼斯坦劳动法》的相关内容,并在详细咨询当地律师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了《土库曼斯坦项目当地雇员招聘制度》,由项目部领导、土方领导以及机关工程地质人员组成当地雇员面试小组,对所招聘当地雇员的综合素质严格把关,并进行为期3个月的试用。在试用期内,对业务素质低、不服从安排的当地雇员,项目部随时可以提出解聘,从而将部分素质较差的“关系户”拒之门外,提高了当地雇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土库曼斯坦项目当地雇员请销假制度》、《土库曼斯坦项目当地雇员休假制度》,每年给予当地雇员1个月的带薪休假和10天的带薪病假;严令禁止当地雇员在休假期间从事各种违纪活动,一经发现立即除名。此外,项目部还根据现场施工的需要,制定了《土库曼斯坦项目施工现场劳保用品穿戴制度》、《土库曼斯坦项目标准化操作制度》等现场管理制度。对个别违反规定(例如未按要求穿戴劳保用品、进行标准化操作或者不服从现场领导指挥等)的当地雇员,除由带班领导 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改正外,还要求本人写出书面检查和保证书;对连续三次违反管理制度或造成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的当地雇员经交当地雇员工会代表集体讨论表决后予以解聘。上述规章制度的严格落实,大大增强了当地雇员的自律意识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确保了当地雇员队伍稳定。

  2. 多措并举,加强当地雇员业务培训

  当地雇员作为现场施工设计的主要执行者,其业务素质的高低、业务技能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项目施工质量的优劣。同时,积极为当地雇员搭建培训和学习平台也是增强他们责任感、提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新招聘的当地雇员在正式上岗前,首先要分批送到土库曼斯坦当地的专门机构进行特种作业培训,对按期取得《土库曼斯坦特种作业许可证》的当地雇员予以录用上岗,对不能取得《土库曼斯坦特种作业许可证》的个别当地雇员,除培训费自理外,项目部坚决予以解聘。项目部要求中方带班干部及班长必须做好当地新雇员的传帮带工作,施工中要手把手地教授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组织当地雇员进行防井喷和应急逃生等各种演练,并定期组织业务考核和技术比武;对业务素质好、安全意识强、表现突出的当地雇员除进行通报表扬外,还每次给予10 20美元的奖励。每年年底,项目部专门召开当地雇员技能竞赛表彰大会,对各岗位、各工种表现突出的当地雇员进行表彰,并在项目宣传栏张贴中俄文对照的表彰通报和光荣榜照片。这不但有效地激发了全体当地雇员学技术、比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当地雇员队伍整体业务水平的提升,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当地雇员的集体意识和奉献意识,强化了当地雇员的归属感。

  3. 畅通沟通渠道,倾听并尊重当地雇员的诉求

  尊重和善待当地雇员,倾听他们的诉求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是赢得当地雇员信任、增强当地雇员队伍凝聚力的有效方式。项目部坚持每周 两次利用晚上时间组织中方人员进行俄语培训;每天送班会通过翻译讲解井上施工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要求中方带班领导和当地雇员分别在送班会议记录上签字,对当班的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进行确认,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在施工现场由于语言不通、沟通不畅而产生的分歧,提高了施工一线的工作效率。项目部根据实际,专门成立了当地雇员工会,工会代表由全体当地雇员选举产生,当地雇员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或对项目管理和项目运行有好的建议和意见,都可以向当地雇员工会代表反映;项目部每月组织一次当地雇员工会代表会议,集中讨论当地雇员提出的 问题,并认真给予答复和解决。项目部还利用重大节日或领导慰问的时机,多次组织中土员工联欢会,多渠道地畅通中土员工之间、当地雇员与项目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最大限度地消除影响当地雇员队伍稳定和项目正常运行的各种隐患,赢得了当地雇员的信任和支持,提高了项目的整体运行质量。2008年春节期间,中国驻土库曼斯坦大使馆原大使鲁桂成到库图尔哲别油井项目慰问,欣然为项目题词:“中土互利合作的典范”。

  4. 以人为本,推行人性化、亲情化管理

  只有真心地与当地雇员交朋友,建立兄弟般的感情,使其真正感受到自己是项目的一员,并受到重视和尊重,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当地雇员的潜能和积极性,才能切实实现全体中土员工在思想上、行动上的真正融合,才能把整个项目部打造成一个和谐坚强的团队。项目部积极为广大当地雇员建设专门的宿舍、餐厅、澡堂等生活设施,为当地雇员提供免费工作餐,不断提高当地雇员的工资待遇,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并定期安排健康检查。当地雇员家中有人婚娶、生育,项目部派人去祝贺,当地雇员家中有人生病、去世,项目部派人去探望、慰问,把当地雇员当朋友、亲人看待,并鼓励优秀的中土员工“互结连理”,大大增强了当地雇员对项目的认同感。每逢土库曼斯坦“古尔邦”节、独立日等重大节日,项目部都按照当地的风俗为当地雇员做节日饭,向他们赠送小礼品,并组织中土员工联欢会,真诚地向他们祝贺节日,营造中土员工一家亲的良好氛围。项目部还出资每年两次组织部分优秀的当地雇员到中国旅游。此外,项目部还充分发挥人性化管理的独特优势,对当地雇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加强人性化的关怀。在工作上对他们严格要求,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大胆把部分有能力、有上进心的业务骨干提拔到项目副经理和基层副队长、技术员等重要岗位上来。在人格上平等对待,相互尊重,相互关心,使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并定期组织当地雇员收看反映公司艰苦奋斗历程的专题片,教他们唱厂歌,使公司的愿景和理念被他们所接受、认同并落实到行动中,大大增强了当地雇员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编 辑:卢向前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