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中亚研究网 >> 正文

乌兹别克斯坦茶叶市场及如何创我对乌出口茶叶品牌

来源:2002-09-04 2002-09-03 22:26
        据历史考证,在蒙古人占领中亚的公元十二至十四世纪乌兹别克人已开始饮茶,在公元十四世纪末、十五世纪初在塔什干、费尔干纳、萨马尔罕及布哈拉等地出现茶叶商店及茶叶批发市场。自此,饮茶逐渐成为乌兹别克人重要生活习惯保持至今。目前乌是世界上茶叶消费最多的国家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按年人均茶叶消费量乌排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年人均消费茶叶约6000克)、英国(约4200克)、利比亚(约4055克)之后以年人均消费茶叶约2650克而位居世界第四位,其次为日本、美国、独联体、印度和中国其他省份。
一、 乌兹别克斯坦茶叶市场基本状况
        由于气候及其他自然条件的原因,乌不出产茶叶,在上世纪三、 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初原苏联在中亚地区曾试种茶叶,但最终未能成功。这里以饮绿茶为主,绿茶的市场占有率约为70%-75%,除首都塔什干以外其他地区基本以饮绿茶为主;红茶(当地人称黑茶)约占20%-25%,只是塔什干市饮用,这是乌茶叶市场区别于其他国家的主要特点之一。乌兹别克人喜用散装茶,散装茶市场占有率约为93%(在其他饮茶国家和地区散装茶比例只为10%),袋儿泡茶只占7%(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这一比例高达90%)。70%-75%的散装茶为大叶茶,25%-30%为颗粒茶,相比之下,乌人更喜欢前者。
        苏联解体前,乌市场上只销售两种茶叶:格鲁吉亚茶和印度茶(或斯里兰卡茶,习惯称锡兰茶),两种茶的混合型茶叶也占相当一大部分。现在乌市场常见的茶叶品牌大部分为进口或合资的,约有200多个茶叶品牌,较常见的有英国的“Ахмад”、斯里兰卡的“Импра”、土耳其的“Бета”、英国“Lipton”、阿联酋的“Becton”、中国的95号绿茶和乌兹别克-英国合资企业塔什干茶叶分装厂的“塔什干”、萨马尔罕茶叶分装厂的“绿茶”、“Jaf tea”、“Brook bond”等。此外,在当地的零售商店或大自由市场还有批发或零售的散装茶,品种很杂,外观和品质都无法同正规商店销售的茶叶相比,但也有一定的销售市场。
附表1:当前在乌市场最为畅销的5种茶叶品牌

名次 品牌 原料茶产地 特征 包装
1 Ахмад 印度 大叶、香味红茶 50克以上盒装
2 Импра 斯里兰卡 大叶、颗粒红茶 100克盒装
3 Бета 印度 大叶、颗粒红茶 100克、250克盒装
4 Вестон 中国(绿)印度和锡兰(红) 大叶绿茶(中),颗粒红茶(印、锡) 100克、250克盒装
5 Ташкент 中国95号绿茶 95号绿茶,小叶颗粒红茶 100克盒装

        乌本国原也加工茶叶,90年代中期以前,在乌及整个中亚市场随处可见乌萨马尔罕茶叶分装厂生产的茶叶。该厂建于1840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在1934年和1975年曾进行过技术改造,现已形成3万吨的茶叶的年加工能力。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取消了国家订购和缺乏资金导致生产下滑,目前100%股份准备出售给外国投资者。除萨马尔罕茶叶分装厂外,较大的还有塔什干茶叶分装厂,土耳其独资企业“Вета-Алгоритм”、阿联酋的“Вест лэнд дженерал трейдинг”、乌兹别克-英国合资企业“Tashkent tea factory”、纳曼干中乌“安亚宏”茶叶分装厂等。
附表2:1991-2000年乌茶叶加工状况一览表
单位:万吨
年份 加工量 年份 加工量
1991 2.34 1996 0.81
1992 2.12 1997 1.55
1993 3.05 1998 1.16
1994 1.87 1999 0.28
1995 1.16 2000 0.09

二、 乌茶叶进口状况
        从附表2中可以看出,乌的茶叶加工量自独立以后至今基本呈 递减趋势,主要原因受苏联解体的影响,茶叶加工业也象其他行业一样受到了严重冲击造成的。
        乌兹别克斯坦年茶叶需求量约为2.5-3万吨,由于当地不产茶叶,所以茶叶消费百分之百依靠进口。根据统计结果表明,乌茶叶的最大进口国家是中国,年进口量约占总进口量的约60%,其次是伊朗(25%)、斯里兰卡(4%),除上述进口国外,乌还从阿联酋、格鲁吉亚、土库曼斯坦、俄罗斯等国进口茶叶。进口茶叶只有20%是包装茶,80%为原料茶,其中斯里兰卡茶包装茶占30%,其余为原料茶;印度茶20%为包装茶,80%为原料茶;中国茶几乎100%为原料茶,包装茶非常少见。前面提到的几种销售较大的茶叶品牌如“Импра”、  “Ахмад”、“Дилма”等在乌只生产它们的外包装,内包装和茶均从国外进口。
        对乌来讲,茶叶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为扩大茶叶加工量,自2002年2月起取消了茶叶的10%的进口关税,乌茶叶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进口和销售价格呈现下滑趋势。据粗略统计,在乌从事茶叶进出口业务的各类性质的企业约有30家左右,基本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大的茶叶加工企业,这些企业资金雄厚,能够进口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以达到茶叶加工要求的严格的环保和卫生要求,切能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品牌的广告宣传、保护商标和防止假冒商品,数量仅为3、4家;第二类是为数众多的小型茶叶加工和分装企业,它们通常不同进口商直接打交道,只是自大进口商小批量购买原料进行分包装加工;第三类是直接进口和销售包装茶的企业。
由于居民购买力低等原因,质量不高、价格便宜的中国茶、伊朗茶,少量的越南和印尼茶占了进口茶叶的大半。



2000年乌茶叶进口统计
单位:吨
序号 品种 总进口量 自中国进口
1 未经发酵的、速溶的、小于3公斤包装的绿茶 42 40.1
2 未经发酵的其他绿茶 11720.2 11275.8
3 经发酵的或部分经发酵的、速溶的、小于3公斤包装的红茶 5575.1 -
4 经发酵的或部分经发酵的其他红茶 2942.6 522.5
总计 20279.9 11838.4

三、 如何创我对乌茶叶出口品牌
        茶叶是我最早进入乌市场的商品之一,中国原料茶在乌占据约 60%的市场份额,特别是乌兹别克人喜欢饮用的绿茶几乎全部从中国进口,茶叶已成为我对乌出口的第一大商品。
        目前我同乌从事茶叶贸易较大的公司有安徽茶叶进出口公司、湖南茶叶公司、浙江余姚茶厂、宁波茶厂、杭州奥维茶厂、浙江中大茶厂等。此外,还有一些贸易中间商。据统计,我每年向乌通过正规贸易出口的茶叶不到50%,其余则是通过各种渠道出口的。现乌市场上出售很多种品牌的包装茶,但中国的包装茶却非常少见,而在许多大型超市出售的品牌包装茶实际上使用的是中国原料茶。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我企业产品品牌意识不强,出口企业满足于出口散装原料,不重视树立自己的品牌。此外,在乌从事茶叶贸易的中国公司鱼木混杂,竟相杀价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上述情况我企业应加强以下工作:
1、 进一步树立品牌意识,力争将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品牌茶推  销到乌市场
        茶叶生产和出口企业应树立品牌意识,不应满足于只出口原料 茶,不重视出口包装品牌茶,为此要加强品牌的对乌宣传力度,适当参加在乌举办的各种食品展览会等。
2、 加强品牌宣传,重视广告作用
        在乌销售状况较好的品牌茶如“Ахмад”、“Вета”、“Чай- ташкентский”、“Lipton”等都非常重视品牌宣传工作,为此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相比之下,我企业在这方面的工作显得十分薄弱。专家认为,象茶叶这种大众消费品,广告宣传对销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因而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重视对各种形式的商业广告的投入是我茶叶经销企业需要认真做好的一项工作。
3、 加强各企业间协调,走集团化、规模化经营路子
       我在乌经营茶叶的企业存在规模小、乱而杂的现象,许多贸易 是由代理商或是实力不强的企业通过非正规贸易渠道完成的,无序竞争,相互杀价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出口茶叶质量差、价格低。这一问题应引起我企业的足够重视,应注意加强各茶叶企业间的协调与联合,并探索走集团化、规模化经营的路子,创我自己的出口品牌,以质取胜。
4、 以投资带动贸易,逐步树立产品品牌
        乌是茶叶的纯进口国,国家鼓励和支持引进外资在当地生产加工茶叶,发展本国生产,带动就业。因此,积极寻求好的投资项目,以投资带动一般贸易也是创我品牌的一条好的途径。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