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中亚研究网 >> 正文

吉尔吉斯斯坦新开钻井 石油如泉喷涌

来源:2009-12-09 2009-12-8 亚心网

     亚心中亚网www.xjjjb.com讯译者:李毅中 吉尔吉斯斯坦的石油工业历史可上溯到1938年,而最后一批油井是1974-1975年开的。时至今日,这些油井都处于开采的末期。然而2009年又新开四个钻井--1个气井3个油井。

     在让受邀记者相信吉尔吉斯斯坦的石油与天然气如喷泉般喷涌时,“吉尔吉斯油气”股份有限公司的领导能看出这些出席媒体见面会的代表们的嘲讽情绪:他们仿佛在说,甭废话,是骡子是马,拿出来遛遛……

     经过多次转车,这才来到滨海的与乌兹别克斯坦接界的苏乌萨梅尔盆地。这就是撒马尔德-塞,这个与邻国分享惊涛骇浪之处,非常落后。旅途漫长,但大家都一心想目睹在小小的吉尔吉斯斯坦不那么常见的的事情--油泉。也该这样!听完吉尔吉斯油气公司工作人员的讲述之后,记者们都被吊足了胃口。

     一如简介所言,不久前新开油田的产量正在取代原来的120处日产石油400升的油井,公司每日可从新油田开采40-50吨……

     目的地到了。这次旅行的组织者带我们参观全吉尔吉斯斯坦知名的疗养所。在疗养所,记者们渡过了与旅途用时等长的一夜。晚餐时,吉尔吉斯油气公司董事长伊斯哈克·皮尔马托夫介绍了公司业绩。“牛!”听见有记者喊。

     “但有个很大的问题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处理好。燃料重油用户的欠债对我们公司的发展造成了影响。我们的设备老化,运转很困难。非常遗憾,我们很难打动政府官员。按照内阁颁发的文件,吉尔吉斯油气公司必须在不收预付款的条件下,为奥什热电站和吉尔吉斯居住交通联合会所属企业供应重油。他们当然不急着和我们结算,”伊斯哈克·皮尔马托夫一边讲述公司的具体问题,一边抱怨道。

     第二天清早,我们向工作场地进发。记者们已经预料到了将要出现的场景。

     沿着坎坷不平的山路,从科契科尔-阿塔到“迈伊鲁乌-苏乌-4.东伊兹巴斯肯特”油田,小面包车约用一小时。当见到采油的摇臂时,记者们欢呼起来:“终于到了!”周围正热火朝天地工作着--卡马斯汽车满载着油罐奔跑,身着天蓝色制服的工作人员在调节巨大的管道阀门。

     先到了气泉。为让我们看清楚,一位工作人员点着了无色透明的气流,一股巨大的火舌从管道窜出。“好家伙!”记者们惊呼。但这一幕并没有持续多久,为安全起见,阀门关了。“如果不用专门的设备,我们无法测量这个气泉的天然气开采量。但估计日涌出量有五六万方,”伊斯哈克·皮尔马托夫董事长介绍说。

     在更高的山上有口油井,我们又向这里前进。“不知道油泉是啥样的?”记者们自问着。到了。“新油井可以和以前开的那些无名油井媲美,”伊斯哈克·皮尔马托夫说,“石油的指标几乎达到了理想状态。含水率极低,只是石蜡含量有些高。但这不会影响成品油的质量。”记者们则要求看看期待已久的景象--油泉……

     这一幕要等半个钟头才能见到(太冷了,石油变稠了,不想喷了)。在流淌出一些细流之后,就嗤嗤冒气,终于,喷出来了。正儿八经的喷泉!

     记者们炸锅了,绕着那个专门挖出的坑乱跑,都要记录下这个历史性时刻。石油喷发时发出巨大声响,连身边的人说话也听不见。

     “这已经对地底的出油量作了限制。我们要让它小些以免破坏品质。否则就只能让这口油井废弃。少量而长期地开采是最好的,如果太贪,可能什么都得不到,”公司的地质工程师加里·萨里昂介绍道。为了安全,阀门关了。“确实没骗我们,石油真的很多,”印象深刻的记者们小声谈论着。

     继续上路。这次见到的是开新井的钻探设备。我们面前是个庞然大物,是个笨重而锈迹斑斑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产物。“我们用不起别的设备。国有企业欠我们的燃料重油款倒对此很有帮助,”伊斯哈克·皮尔马托夫抱怨着。笨重的机器带着嘎吱、轧轧声在钻探新井,带着金刚石钻头的钻探设备一抬一放。“我们公司和中国的合作者签了非常有利的合同。2010年会给我们提供新钻探设备,将分段结算。新设备可以把钻一口井的时间从一年缩短到25-40天,”伊斯哈克·皮尔马托夫说。

     油气田参观之旅已进入尾声。又沿着那条坎坷不平的道路,我们回到科契科尔-阿塔。记者们的的印象依然深刻,再也不对气泉与油泉麻木不仁。但回比什凯克的前路对这些媒体人而言就象把一杯石油倒在水桶中一般。但还是要回去……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