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中亚研究网 >> 正文

中亚的转轨:吉尔吉斯斯坦

陈江生 李沛霖 来源:2009-09-01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3月

  与中亚的其他几个国家相比,吉尔吉斯斯坦(也称吉尔吉斯共和国)的经济转轨的力度毫不逊色,但似乎成绩并不理想。我们甚至很难用转轨“破除了经济发展的障碍”这样的语言来形容转轨的成就;也不太看好其经济发展的近期前景。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转轨经验是没有意义和不值得研究的,本文就是试图从对其经济发展和转轨的研究中寻找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一、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发展

  (一)苏联时期的经济发展及问题

  有两件事情对苏联时期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发展影响非常大。第一件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大规模工业化运动。这一运动使吉尔吉斯斯坦从一个完全的农牧业地区发展成为了一个工农业并重的共和国,使其开始有了现代化工业,实际上该国现在的主要工业就是在那时开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第二件是苏联卫国战争。正是这场战争引起的苏联大型工厂疏散,加速了吉的工业发展。1913- 1981年,吉国的工业产值增长了378倍。1980年工业产值占全社会总产值的55.6%,大小工业部门已达130个,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但是,苏联为了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加强经济管理,采取依照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划分经济区的做法。各经济区服从全苏统一的安排,每一个经济区都有其各自的专业经济分工,并与其他经济区进行劳动交换。按照当时全苏的大分工,吉国主要负责生产畜牧业和开采有色金属,为全苏提供工业原材料,而它所需要的其它生产资料和生活品则由俄罗斯联邦提供。

  吉国自己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生产结构畸形单一,成为了典型的原材料供应基地。这给后来出现的严重的经济危机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二)独立后的吉尔吉斯经济

  1、1991- 1996年的经济状况 1991年8月吉尔吉斯斯坦独立,同年12月苏联解体。原来实行的全苏境内的专业化大分工导致各同盟国经济结构单一,生产布局并不完全符合各国的资源和市场状况,因而许多工厂很难在本国或本地区找到原料和市场,处于无用的境地,难以重新扶持起来,只能任其瘫痪,从而造成财产的巨大浪费和生产的急剧下降。原来的传统经济联系遭到破坏,再加上失去了联盟中央的财政补贴,经济一开始就陷入了持续不断的严重衰退之中。同期,吉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50%,工业生产下降65%,农产品下降43%,投资几乎减少三分之二。从1991年底到1993年初,通货膨胀直线上升了将近350倍。国家预算出现了巨大的赤字。1992年和1993年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1259%和1363%。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不仅有导致经济崩溃的危险,而且也威胁到社会的政治稳定。

  表1 吉尔吉斯斯坦1996- 2004年GDP增长百分率%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库2006年9月版

  (三)1996- 2005年的经济状况

  从1996年开始吉尔吉斯斯坦的一些宏观经济指标开始有所改善。如表1所示,GDP保持了连续8年的增长。恶性通货膨胀的速度受到抑制。1996- 1999年,每年通货膨胀率成功地压到了40%以下,2000年为18.7%,2001年后则再没有超过7%。但是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经济结构单一的状况没有改变;甚至于自己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国内统一的市场也没能建立起来;生产力低下,商品短缺,国内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均没有得到有效改变。

  (四)2005- 2006年的经济状况———郁金香革命后

  各种矛盾的积累和外部力量作用的结果终于导致了2005年3月24日郁金香革命的爆发。反对派在美国的支持下上台了。吉尔吉斯斯坦进入了巴基耶夫执政的时代。但是革命并没有给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发展带来什么积极的作用,反而影响了经济的发展,2005年当年出现了经济的负增长,GDP值下降了0.6%,农业生产总值下降了4.2%,工业生产总值下降了12.1%。2006年初春,全国有240个企业停产,停产率达到了50%。由于经过10来年的改造,该国经济不再是“工业———农业”模式,而更具有“农业———服务业”的特征,企业的停产对该国的宏观经济没有产生过多的负面影响。但2005年旅游的总人数减少了44%,旅游收入减少了4.8%;著名的“库姆托尔”金 矿开采量也大幅减少(该金矿的产值占吉尔吉斯斯坦GDP总量的40%)。从而也导致了该国经济的衰退。郁金香革命对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还表现在对一些大型企业资产的重新分配上,特别是2005年政变时大规模的抢掠风波导致资本大量外流和国内投资环境恶化,再加上地下经济的猖獗,资本出现严重的外流现象。

  进入2006年,吉尔吉斯斯坦经济虽然表现仍然不是很好,但还是呈现出了增长的趋势。在2006年1- 8月,农业、服务业、建筑业以及矿床黄金加工等行业都有了一定的增长,农业加工业增长7%,纺织和缝纫工业增长36%,非金属产品生产增长17.6%;服务业增长了8.1%。⑤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2006年的GDP会有5.0%的增长。吉尔吉斯斯坦经济财政部预计2007年吉的经济增幅有可能达5.5%,通胀率不超过5%。⑥但是,吉国家银行行长阿拉帕耶夫日前也对媒体表示,吉应尽早加入“重债穷国计划”(HIPC),以便在其帮助下减免债务。俄罗斯媒体近期也称吉尔吉斯斯坦在2006- 2007年经济竞争能力指数排名中占107位(总共125个国家),经济竞争能力令人担忧。而且据统计,吉国的大多数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看来虽然吉国内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是仍然不容乐观。

二、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转轨

  与其他中亚国家一样,吉尔吉斯斯坦没有经过更多的思考便扑向了流行的转轨道路,把所有制改革看作是“对向市场化方向发展的经济进行结构改造的主要工具之一”。总统阿卡耶夫这样说明私有化在经济改革中的地位:“吉尔吉斯斯坦私有化计划是经济改革的最主要的优先方向之一”。他还颇为赞赏地引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密尔顿·弗里德曼的一句名言:“通往自由社会大门的钥匙只有三句话:第一,私有化;第二,私有化;第三,还是只有私有化”。所以吉尔吉斯斯坦一独立,就仿照俄罗斯实行了激进的经济改革。

  首先是实行非国有化和私有化。吉尔吉斯斯坦迅速通过了《私有化法》、《非国有化、私有化和企业主活动总则法》和《关于加速国家和公共财产非国有化和私有化的紧急措施的命令》等一系列法令。规定私有化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对国营农牧业企业进行私有化,主要是租赁承包,建立私人农场和农村小企业;第二阶段,国有住宅私有化和小私有化;第三,对大中型企业实行非国有化和私有化。截至1999年,吉国经营主体总数中非国有制企业已占96.7%,国有制企业只占3.3%。在工业产值中,国营成分占17%,私营成分占83%。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私有化效果并不明显,根据吉国统计委员会的资料,1996年在1963家企业中(占私有化总数的近三分之二)45.5%处于亏损状态,同上一年同期相比,亏损企业有所增加。1998年10月17日,吉国就土地问题进行全民公决,结果90%以上的人赞成土地私有化和土地自由买卖。根据公决的结果,吉国在1999年进行了土地私有化改革。

  其次是调整产业结构。一是发展农业,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争取粮食自给自足。二是解决能源自给的问题,利用本国水力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水电事业,减少能源进口。三是发展食品工业和轻工业和旅游业。根据阿卡耶夫总统在《难忘的十年》里所说,在吉尔吉斯斯坦经济中,最优先发展的部门是:农业和食品工业,大力发展农牧业,以保证人民的衣食问题;包括纺织和缝纫、皮革和裘皮加工、民间工艺品生产在内的轻工业;燃料、动力工业;采矿工业;电子及微电子工业;旅游业。

  再次是放开价格。1992年1月3日,内阁通过决议,决定把受供求影响所形成的自由市场价格应用 于生产技术型产品、民用消费品、工程和劳务。同时,对农产品的收购也采用自由市场价格。这一改革的步子迈得确实不小。一般来说,在改革的初期是不敢放开民用消费品的价格的,而对农产品的收购采用市场价格的措施表明,食品的价格肯定也走向了市场化。1993年,吉国为了实行独立的经济政策,决定退出卢布区,并且发行了自己的货币索姆。

  第四是发展外贸和引入外资。吉国由于缺少资源,所以它不可能像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那样选择资源密集型的出口发展战略。它采用的是以农业为基础和发展过境贸易的发展战略。同时通过外交和对外经济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发展过境贸易和大量的引入外资来发展经济,并铸造了“新丝绸之路”。1992年起,经济困难重重的吉国开始同外国和国际金融组织缔结一系列贷款协议。截至2000年11月3日,吉政府签署的外国贷款总金额为18.56亿美元。从境外获得的贷款主要用于:支持本国货币稳定、出资紧急进口国家所需商品、弥补国家预算赤字、加强社会保障和卫生保健制度和实施旨在使国家现有生产部门现代化,建立新的有效的生产部门等的措施。建立外资投资委员会,这是一个权利广泛的机构,拥有在外国官方贷款、技术援助、建立货币监控制度以及退出卢布区后实行本国货币的调控工作等多方面的权利。此外,吉尔吉斯斯坦努力发展与国际经济组织的关系,1998年12月20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独联体国家中最早加入该组织的国家。实行全方位开放政策,广泛开展对外经贸合作。吉尔吉斯斯坦在独立初期就制定了对外经济战略的原则,开展同外国的经贸活动。当然,吉国最重视与俄罗斯的经贸关系,把俄罗斯视为极重要的贸易伙伴。其次是哈萨克斯坦(1999年,从哈进口总额12.9亿美元)和乌兹别克斯坦(1999年,从乌进口总额9.6亿美元)。

三、两点启示

  虽然,把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转轨列入失败的行列并不可取也反应不了事实,但是过去10多年的实践和对可见的未来的预期表明转轨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多大的好处。由此,我们认为吉尔吉斯斯 坦的转轨至少有两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第一,改革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尽管吉尔吉斯斯坦领导人说,经济改革不会照抄别国的做法,要走一条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第三条道路”。但实际上它们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受到了俄罗斯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影响和左右。最初几年的经济改革是按照俄罗斯的休克疗法进行的。这种激进的改革所带来的后果也与俄罗斯及其相似:生产大幅度下降,通货膨胀恶性发展,财政赤字扩大,外债负担沉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也不稳定。流亡在俄罗斯的前总统阿卡耶夫在采访中说道:“我现在理解邓小平有多么英明,他一直在呼吁的恰恰是稳定,以便能够长期发展”。在私有化改革过去十多年后,原有大型企业的改造仍未完成。私有化是推进了,但是市场化却实现不了,企业仍然没有活力。而且由于路径问题导致了私有化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腐败、违法现象,进一步破坏了经济发展的基础。

  第二,对于经济问题的解决要尊重经济规律,不能以政府少数人的想象为准则。政府明确提出要改变畸形单一的经济结构,形成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但是这几乎是给吉尔吉斯斯坦这样的国家出了一个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题目。该国的经济实力,资源状况,人口结构,地理位置,资金条件都不允许其成为一个所谓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的经济体。因此,经济结构改造无论投入多少资金也不为过,即使真的有那么多资金帮助其建立起了那样的经济体也会因为不经济而走向崩溃。不尊重经济规律的结果是资金的浪费和经济的不发展。虽然1999年人均外债54美元,在独联体国家中创下了新纪录。但是大量的外债并没有带来经济的发展,反而带来了人民的贫困加剧。最终是革命。而且革命之后的今天我们仍看不到该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反省, 因此可以预期的是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将在困难中前行。

参考文献:
[1]刘庚岑,徐小云.列国志吉尔吉斯斯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李静杰.十年巨变———中亚和外高加索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3]杨恕.转型的中亚和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徐亚清.中亚五国转型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5]马大正.中亚五国史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
[6]鲍敦全,何伦志.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亚经济[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7.
[7]许新.转型经济的产权改革———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的私有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金声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