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中亚研究网 >> 正文

中哈石油合作之多元化安全利益研究

张军民 来源:2009-12-31 《石河子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2月

  油气资源供需矛盾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石油合作, 尽早建立安全可靠的多元化石油安全保障体系, 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和根本利益。与油气资源丰富的中亚等国开展积极务实的石油安全合作, 是构筑我国石油多元化安全战略的重大课题。

  一、中哈石油合作的资源、地缘优势

  我国与中亚5 国有3300km 的漫长陆疆, 传统的经贸联系和密切的人文纽带、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安全战略, 使基于资源、地缘、人文优势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入, 尤其与中亚大国哈萨克斯坦( 以下简称“哈”) 的区域合作成效显著, 并日益成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 构建海陆互动的石油安全体系的重要支点。自上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 哈逐渐成为中国在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油气资源合作伙伴。

  哈是中亚资源大国和经济大国, 石油资源丰富,矿产品种齐全, 矿产综合开采潜力可达90000 亿美元, 是世界第七大资源大国。据美国能源部统计, 中亚是仅次于中东和西伯利亚的世界第三大石油储藏区, 仅里海石油储量就在271. 43 亿t 到285. 71 亿t之间, 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8%, 石油储量价值达4 万亿美元, 而其中的40% - 50% 都集中在靠近哈萨克斯坦的里海大陆架地区。据哈政府2003 年#里海开发国家规划.公布的数据, 哈陆上石油可采储量为28. 8 亿t, 里海地区可采石油储量为36- 82 亿t,远景储量130 亿t。根据哈政府规划, 2005 年哈萨克斯坦产原油约6116 万t, 2010 年原油产量将达到1.18 亿t, 2015 年约为1. 8 亿t ; 2005 年哈国内消费的所有成品油加工所需原油总量达950 万t , 2010 年将达到1480 万t , 2015 年将达到1860 万t[ 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哈萨克斯坦的原油生产在满足国内需求后, 将长期拥有5000- 16000 万t 的出口空间。

  二、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挑战

  ( 一) 石油需求旺盛, 进口急剧飙升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扩张的近十年间, 我国石油需求量由1. 05 亿t 飙升到2. 50 亿t, 年均增长率达到6. 66% ; 而受国内资源及储采条件的约束, 同期石油产量仅维持在1. 5- 1. 6 亿t 左右, 年均增速仅为1. 75% , 供需增长率相差近4 倍。自1993 年成为石油产品净进口国、1996 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后, 在短短的10 年里, 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增加了约7 倍[ 1] , 石油进口增长趋势十分迅猛( 见表1、表2) 。

  表1                        我国石油中长期供需预测( 亿t) [ 1]

年份
2000
2005
2010
2020
2030
年均增长率( %)
国内需求量
2. 00
2. 5
3. 00
4. 00
5. 00
5. 00
国内供给量
1. 60
1. 70
1. 70
1. 80
2. 00
0. 60
供需缺口
0. 40
0. 8
1. 30
2. 20
3. 00
21. 67
对外依存度( %)
20
32
43
55
60
6. 67

  

   

   表2                     我国主要能源品种进口量( 万t) [ 1]

年份
1991
1995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原油
597. 30
3400. 62
2732. 00
3661. 37
7027
6026
6947
汽油
11. 2
15. 88
1. 49
0. 04
0. 03
0. 2
柴油
319. 60
612. 26
310. 81
30. 86
25. 94
27. 47
47. 72
煤油
2. 60
76. 13
129. 08
211. 19
255. 47
201. 89
214. 53
燃料油
126. 40
659. 14
1627. 16
1756. 99
1480
1823. 6
1659. 66
液化石油气
232. 55
476. 59
322. 31
481. 74
74
488. 86
626. 16
其它石油制品
11. 50
95. 68
190. 58
208. 12
161. 46
201. 31
384. 32

   2004 年我国进口原油1. 5 亿t , 较上年猛增64. 6%, 占世界消费总量的8. 6%, 占当年世界石油贸易量的27%, 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据IEA 预测, 到2010 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将达到每天60 万t, 2030 年更增加到每天140 万t[ 2] 。

  ( 二) 对外依存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石油消费需求和供需矛盾的不断扩大, 我国石油消费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也在迅速增加。1990 年我国石油进口量占整个消费量的7. 6%, 2000 年该比例上升到20% , 2003 年达到26%, 2004 年超过30%, 据IEA 预测, 到2010 年和2020 年, 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将达到43% 和55%, 占世界石油需求总量的8%以上[ 3]。

  ( 三) 进口安全保障困难

  表3                    我国原油进口量及主要来源地/ 万t[ 4]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伊朗
275. 67
362. 00
394. 93
700. 05
1084. 70
1066. 00
1238. 89
沙特
49. 99
180. 76
249. 70
573. 02
877. 74
1139. 04
1517. 62
阿曼
903. 30
579. 34
502. 08
1566. 08
814. 04
804. 59
927. 74
也门
405. 50
404. 32
413. 22
361. 24
228. 69
226. 17
699. 68
中东合计
1678. 17
1666. 83
1690. 39
3764. 99
3385. 99
3439. 22
4636. 51
安哥拉
383. 66
110. 50
287. 60
863. 66
379. 89
570. 51
1010. 15
苏丹
26. 61
331. 36
497. 34
642. 56
625. 84
刚果
98. 00
38. 24
38. 47
145. 44
64. 16
104. 73
338. 93
非洲合计
950. 68
219. 09
724. 87
1694. 86
1354. 54
1579. 67
2218. 20
越南
149. 91
86. 59
151. 19
315. 85
336. 24
354. 28
350. 59
印尼
658. 71
341. 71
395. 29
464. 11
264. 51
323. 75
333. 37
亚太合计
941. 31
546. 81
683. 17
1061. 31
868. 26
1185. 01
1385. 35
俄罗斯
47. 53
14. 46
57. 23
147. 67
176. 00
302. 96
525. 48
欧洲和西半球合计
336. 94
299. 53
652. 94
505. 36
416. 75
736. 87
872. 57

  
  日益扩大的国内需求使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扩大,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及国际关系走向对我国石油安全战略构成了极大挑战, 我国目前石油进口来源的单一性和脆弱性潜伏着安全隐患。

  从地区来看, 中东一直是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 其占总进口量的比例基本维持在50% 以上, 2003 年占51. 13%; 非洲是第二大来源地, 2003年占总进口量的24. 46%。从国家来看, 沙特和伊朗是最大进口国, 占我国从中东地区进口原油总量的60% 左右; 表3 中所列2003 年前10 位国家对中国的原油出口占我国进口量的83%, 集中度高达90. 87% 。主要来源地高度集中于冲突不断、动荡不安的中东和贫穷落后、政局不稳的非洲, 同时又主要通过海运经红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运抵, 政治外交风险及运输风险都很大, 给我国稳定、安全和可靠的石油进口带来严重威胁。

  三、中哈石油合作的多元化安全利益

  ( 一) 实现中哈双方的共同利益

  从石油贸易的比较利益看, 中亚国家开展能源国际贸易存在天然缺陷。中亚地区向南与海洋的最近距离在1700 多公里以外, 还要途经阿富汗、印度等国才能进入印度洋, 目前及未来这条出海通道很难发挥作用, 经由中国新疆的亚欧大陆桥取道连云港将是中亚国家主要的出海通道。

  哈石油出口目前主要借助俄罗斯和美国主宰的欧洲输油管网系统进入欧洲市场。一条是隶属俄罗斯的田吉兹-新罗西斯克管道, 2005 年该管道输油能力达3800 万t, 哈萨克斯坦可享受2800 万t 的出口配额; 另一条是美国主导、2005 年投入使用的巴库(阿塞拜疆) 杰伊汉( 土耳其) 管道, 2005 年输油能力为4800 万t, 哈方可享受2000 万t 的配额[ 5] 。这两条管道只能给哈方石油出口提供过境的便利, 而国际石油贸易的控制权掌握在大国手中, 更无法从! 能源外交.中获取丰厚的经济利益。基于共同利益的中哈石油安全合作, 将形成中哈双方石油贸易多 元化的利益架构, 增加双方在能源外交中的谈判筹码, 这也成为中哈开展更深层次合作的利益纽带。

  正是在能源贸易国际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 中哈双方共建了沿 阿塔苏- 阿卡德里- 阿克恰套-阿克托盖- 乌恰拉尔.线抵达中哈边境阿拉山口的输油管线。2005 年后每年有1000 万t~ 5000 万t的原油从哈萨克斯坦运往中国, 将能填补2020 年前我国22%以上的供需缺口[ 6] 。

  ( 二) 满足我国能源安全战略需要

  全球石油可采储量的38% 分布于中东地区,19. 3%分布于俄罗斯和中亚地区, 全球有待发现的经济可采石油资源, 中东地区所占比例约为30. 5%, 俄罗斯和中亚地区占15% 以上[ 7] 。因此,我国陆上石油进口的战略地区直指俄罗斯和中亚地区, 无论从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 拓展我国的能源进口渠道层面, 还是加快西部经济发展, 促进区域一体化进程角度, 中哈石油合作都将为我国开辟新的石油贸易市场及进口渠道, 实现与俄罗斯% 中亚输油管线的国际化接轨。

  中哈石油合作的全面启动引起了巨大的国际震动。欧美称之为“世纪合同”、“地缘政治新动向”[ 8] , 俄、美、日、韩等利益相关国家都纷纷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关注, 多家跨国石油集团迫不急待提出了融资或合资兴建的意向; 俄罗斯更是直截了当地提出! 要哈萨克斯坦提出条件“借道”中哈输油管线扩大向中国出口石油。其国际影响及安全利益将随着双边合作关系的进一步深化而不断释放出来。

  ( 三) 加快我国石油安全国际化进程

  中哈石油合作具有良好的通油管网基础和辐射拓展空间。中哈输油管线与中亚及俄罗斯已建和正建的输油管道网络可顺利对接。以新亚欧大陆桥为核心的亚洲铁路、公路网体系多数路段已建成并有一定规模的商业运营, 随着区域一体化合作体系的不断完善, 将形成铁路、公路、管运相互衔接的立体运输网络。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油气资源大都通过哈萨克斯坦南部输往欧洲, 上世纪80 年代末建设的从俄罗斯鄂木斯克经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直达土库曼斯坦查尔朱的输油管的中点阿塔苏镇, 恰好是通往中国油管的起点[ 9] 。这些管网经重新启用或技术对接, 就可把包括富含油气资源的西西伯利亚的俄罗斯中西部地区的油气资源纳入中哈输油管网, 甚至将管网可再延伸到中东地区, 实现中东、俄罗斯、中亚、中国石油管道的全面对接。同时, 中哈石油管道还可通过与兰州的石油管道相连接向中国腹地输油, 比如向中原地区和西南地区供油, 使进口石油更接近消费市场.中哈石油合作对两国能源安全战略和最大国际利益均有重大意义。它不但为哈石油出口多元化开辟了一条稳定可靠的线路和一个需求旺盛的市场, 使哈国未来经济增长有了强有力的贸易支撑点, 而且使我国既可积极参与哈萨克斯坦及中亚石油开采, 又可使我国石油战略接替区新疆与中亚及俄罗斯现有的和正在计划修建中的石油输送管道网络实现国际化接轨, 为建立一个通向中东和里海地区的石油陆上贸易通道, 从而站到“泛亚全球能源桥梁”的战略制高点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 责任编辑: 李登叶)

[ 作者简介] 张军民( 1964- ) , 男, 甘肃武山人,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教授, 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 主要从事干旱区资源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参考消息]

[ 1] 周积明. 纪昀评传[M] .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 2]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M]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