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中亚研究网 >> 正文

中信收购哈萨克斯坦一油田

侯利红 来源:2009-12-31 中国石化报/2007 年/1 月/11 日/第006 版

事件分析

  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来形容中信集团海外石油收购案,应是再恰当不过。从最初的满怀信心到突遇阻力,再到峰回路转。这起中国第三大海外油气收购交易,最终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国目前最常用的两种进口石油路径:或者直接通过石油贸易买入,或者与产油国共同开发当地油田提取份额油。前者容易被瞬息万变的石油市场左右,后者则容易触发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的冲突。

  而静悄悄地成就“第三大”作品的主角——中信集团,显然走的是另一条道路。这家精于金融业务的公司,将精打细算的特长发挥到了这起海外石油资产收购谈判中,这种既可以避免经济风险,又不会遇到政治阻力的方式,或许会给那些期待“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一点新思路。2006 年12 月31 日,中国中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集团)宣布以19.1 亿美元成功收购加拿大一家石油公司在哈萨克斯坦的卡拉赞巴斯油田。这项由中国公司进行的第三大海外油气收购,将使中信集团获得一处探明储量逾3.4 亿桶,日产量超过5 万桶的油田近15 年的开采权。根据中信集团于 2006 年10 月与加拿大内森斯能源有限公司达成的收购协议,中信集团将获得该公司所有的哈萨克斯坦卡拉赞巴斯油气田的100%的权益。中信集团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此次收购是该集团在能源和资源领域拓展业务的一个战略性步骤。

哈政界要员“紧急叫停”

  上世纪 70 年代被发现的卡拉赞巴斯油田位于哈萨克斯坦西部。1997 年,它被加拿大国家能源公司收购,由该公司全权负责经营和开采。据美联社介绍,该油田是加拿大国家能源公司在哈萨克斯坦最大的一处资产,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超过3.4 亿桶,目前日产量为5 万多桶,预计可以开采到2020 年。2006 年3 月,中信集团开始向有关方面提出收购申请。其间中国海油和中国石油也曾表示有意收购这个油田,但不久便相继退出。2006 年10 月,中信集团表示将出资19 亿美元,从加拿大国家能源公司手中收购该油田,但在交易过程中,却遭到了哈政界的阻挠。2006 年11 月,哈石油和能源部长公开表示反对中信集团的收购计划,他在电视讲话中称:“为了国家利益,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采取紧急措施,阻止这一交易,否则,我们就是在犯罪。”他甚至表示,应该不惜采取极端措施来达到这个目的。随后,哈议会上议院和下议院的许多议员纷纷上书阻止这一项目,他们认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必将对哈造成威胁。哈议会上议院社会文化发展委员会议员瓦烈利·科托维奇向哈总理艾哈迈托夫致信称:“目前中国公司控制着哈每年开采出的石油量的1/4,如此无限度地扩大开发和生产规模必将对哈萨克斯坦的主权和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哈政府应采取必要措施,严格限制中国石油企业在哈的进一步发展,因为中国与俄罗斯最大的区别,就是中国巨大的人流、物流将严重影响哈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哈石油和能源部长及其政界要员的“紧急叫停”,一度让本已明朗的中信集团收购计划变得前途未卜。

中信“频频举牌”

  科托维奇的信引起了哈国内更多争论,一时间“中国威胁论”不绝于耳。哈业内人士认为,2005 年,中国石油就以42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另一家在哈萨克斯坦拥有油田经营权的加拿大公 司,在西方世界和独联体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而仅仅一年不到,中国企业再次把收购目标指向哈萨克斯坦。由于哈萨克斯坦处于大国利益博弈交汇区,因此,尽管中哈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刚刚起步,双边关系也发展良好,但对于哈政府而言,仍需在各种利益冲突中寻求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空间。

  为了说服哈政府监管部门批准这项收购计划,使已经黯淡的交易前景重新明朗起来,中信集团“频频举牌”——不断开出优惠条件:允许哈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KMG 在一年内,按照中信集团的收购价格回购加拿大国家能源公司50%的权益。有媒体分析认为,这个条件可能是中信最 终赢得哈有关部门同意的原因之一。此外,为了打消对方的疑虑,中信集团还在公告中表示,将保持原公司员工、供应商和现有客户,实现收购后的平稳过渡,也就是说它所收购的海外石油资源,不会直接运回中国。

交易额低于预期

  中信集团实际上是国内最早取得石油进口牌照的 5 家公司之一,但由于它长期以来从事银行、证券和信托等业务,公众更自然地把它与金融业联系在一起。

  去年 10 月27 日,中信集团在宣布并购消息的同时,与其在香港上市的控股子公司——中信资源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信资源)签署谅解备忘录,后者以10 美元的名义价格,从中信集团获得收购这笔资产的权利,有效期为一年。中信资源前身是东南亚木业有限公司,2002 年,中信集团通过注资和转股,对其实现了控股。但中信集团授予中信资源的资产购买权也并非免费午餐,如果后者行使购买权的话,还是要为此支付19.1 亿美元,这正是母公司的收购成本。中信资源表示,这笔资金并不需要额外支出,而是通过发行新股来筹集。

  中信集团在记者招待会上强调:“此次收购纯属商业行为,接下去也将遵守商业模式运作。”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董秀成表示:“很多份额油都是在国际市场直接交易的,并不一定要直接运回国内,那样从经济角度来讲也不划算。但一旦遇到能源供应紧张等问题时,掌握了这些资源就有了一定的安全保障。”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一笔不错的交易。以国际通行的储量价值 6 美元~8 美元/桶计算,该油田的价值就达到22 亿~28 亿美元,而最初的资产标的额就是22 亿美元。

相关链接

  2005 年8 月22 日,中国石油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中油国际出价41.8 亿美元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这是中国企业进行的第一大海外油气收购。2006 年1 月9 日,中国海油与南大西洋石油有限公司签署最终协议,以22.68 亿美元现金,收购尼日利亚130 号海上石油开采许可证所持有的45%的工作权益。此为中国企业进行的第二大海外油气收购。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