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中亚研究网 >> 正文

阿斯塔纳:新兴的神奇之都

维佳 来源:2009-12-31 《大陆桥视野》2008年第11期

  阿斯塔纳作为哈萨克斯坦新建的首都展现在世人面前并没有多长时间,从建都庆典之日———1998 年6 月10 日开始至今仅有10 年时间。但是这个年轻的城市却在这短短的10 年中创造了一个神话:国际舆论不得不承认,哈萨克斯坦的这个年轻首都建设得很成功,可以说,是在中亚地区创造的奇迹,令人刮目相看。 哈萨克斯坦迁都一事是由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提出建议,并于1994 年7 月6 日获得议会通过的。1997年12 月10 日,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阿克莫拉(即现在的阿斯塔纳)郑重宣布,阿克莫拉市正式成为哈萨克斯坦“永久性首都”。从此,阿克莫拉取代阿拉木图成为哈萨克斯坦新的政治中心。

  哈萨克斯坦为什么要迁都,为什么要把首都迁至阿斯塔纳?早在14 年前迁都的设想被首次提出时人们就议论纷纷,这些议论至今都没有平息。据传,在哈萨克斯坦迁都之际,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也曾询问纳扎尔巴耶夫为什么要迁都,纳扎尔巴耶夫回答说:“这样我们到你们那里就很近了。”有资料解释说,哈萨克斯坦原来的首都阿拉木图位置过偏、距离边境太近;人口过密,空间开发已到极限;生态环境恶化、大气污染严重;地处地震活跃地带,城市安全受到威胁。看来迁都乃是势在必行,人们也许能够理解。但为什么一定要迁至阿斯塔纳呢?关于这一点,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1997 年签署的迁都令中是这样说的:之所以选择阿斯塔纳市作为新独立的主权国家哈萨克斯坦的首都,是因为该市位于国家主要工业区(中哈区和北哈区)的中间,而且从这里比较便于管理整个国家,即在经济和地理方面更加合理。但也有评论认为,在这种解释的背后显然有着维系与俄罗斯民族的团结和调整地缘政治的战略布局等深谋远虑。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迁都典礼上郑重宣布:“从现在起,在这里,在我国的中心,将制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在这里,跳动着我们祖国的心脏。在这里,决定着哈萨克斯坦自己的历史命运。”阿斯塔纳最早的名称是卡拉奥特克,这里曾经是一座军事要塞。1830 年参加博罗季诺战役的费奥多尔·舒宾内上校在这里建立过哥萨克前哨阵地。由于从亚洲国家去往欧洲的商贾们都在这里进行中途休息,因而逐步形成为商业 中心,并于1832 年开始建市,名称也改为阿克莫拉、阿克莫林斯克。20 世纪50 年代原苏联的一些年轻人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这里垦荒种粮,于是从1961 年起这里又被称为切利诺格勒(俄语意为“垦荒城”)。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又恢复了“阿克莫拉”名称,1998 年改名为阿斯塔纳。阿斯塔纳在哈萨克语中的意思就是“首都”。

  阿斯塔纳地处哈萨克斯坦中部偏北丘陵起伏的普里伊希姆平原,地理位置基本属于哈萨克斯坦的中心地带,美丽的伊希姆河绕城而过。阿斯塔纳的气候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少雪,夏季炎热、干燥。每年的积雪期约有130~140 天,沙尘天气有30 天左右,雾天约有60 天,无霜期有120 天,经常刮西南风。

  阿斯塔纳作为哈萨克斯坦的工业中心之一拥有重要的机械加工业(主要生产农机及其配件、牧业机械及饲料加工设备)、金属加工业、磨粉碾米业、食品加工业和新兴的建筑业,有大、中型工业企业近百家,小型企业5万多家。2007 年该市的工业产值达1163.34 亿坚戈。

  为了实施工业创新发展战略,阿斯塔纳市积极投资高新技术和环保产业,先后实施了9 个大型投资项目,其中包括水泥、钢筋混凝土制品和结构型材等建筑材料的生产。此外,玻璃制品、钢化玻璃、管材和机械制造等生产都在不断发展和扩大,特别是冶金产品、非金属矿产品和塑料制品的生产增长十分迅速,其工业潜力不可低估。

  阿斯塔纳的交通十分发达,是哈萨克斯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枢纽,它不仅在东西走向上是中国至欧洲“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而且在南北走向上是贯穿哈萨克斯坦及整个中亚地区并与俄罗斯相连的铁路要冲。2008 年6 月,阿斯塔纳直达乌鲁木齐的国际列车开通,这为进一步发展新疆和哈萨克斯坦的经贸关系提供了便利。1998 年阿斯塔纳机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扩建工程,来自世界各国的飞机都可以在这里起降。该市现已开设了通往本国各地及俄罗斯、中国等许多国家的数十条空中航线。

  此外,阿斯塔纳还有四通八达的公路干线,其水路运输也正在得到积极的开发。

  阿斯塔纳已建设起功能齐备、环境良好的生活保障设施,水、暖、电、气供应正常,商场、超市、购物中心比比皆是,学校、医院、银行、邮局和体育、休闲场所一应俱全,宾馆、饭店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食宿条件。特别是在建都后的10 年间各种风格独特的现代化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其中包括被阿斯塔纳人称为“中国长城”的国家机关长条形办公楼和一座纳扎尔巴耶夫特别为之感到自豪的建筑、哈萨克斯坦的最主要象征———独立纪念碑(塔高105m,顶部有一个金色圆球)。

  总之,阿斯塔纳以其飞速的发展创造着神奇:10年来,全市人口已经翻了两番(有60%是从其它地区迁移过来的),到2010 年将达到100 万人;GDP 增长了16 倍,基础建设投资增长了19 倍,达到4369.02亿坚戈,占全国基础建设投资总额的13.5%;2007 年国民总收入达80 亿美元,人均工资600 多美元,比1990 年增长了5 倍。应当说,阿斯塔纳已在国际上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威信,并成为哈萨克斯坦人渴望改革创新的象征。哈萨克斯坦正在努力把阿斯塔纳建设成像迪拜一样的现代化城市,它像一面镜子反映着哈萨克斯坦立志挺进世界最具竞争力50 强国的决心和过程。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