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中亚研究网 >> 正文

新疆成能源战略桥头堡

来源:2010-09-03 2010-09-02 大公报
  伴随着新疆新一轮开发大幕的拉开,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已经在新疆地区开始首阶段的投资。与此同时《建设新疆乌鲁木齐国际能源城规划纲要(初稿)》已编制完成,不出意外,今年年底前上报国务院审批。国内能源巨头「扎堆」新疆,除了响应国家开发新疆的战略,或许更是迫于日益紧迫的能源安全形势:按照相关统计数据,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目前已达55%以上,未来这个比例还将处于上升通道之中。
  
  合作是能源经济基石
  
  笔者以为,新疆作为中国重要的石油战略基地的地位已经确立,鉴于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能源合作对于保障我国未来能源安全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中国的能源战略中,进一步将新疆打造成中国「能源战略桥头堡」的步伐应提速。
  
  对中国目前与中亚开展的能源合作,境外包括美国和俄罗斯在内的一些媒体,总是出现「不安」的迹象。实际上,中国与中亚各国在古丝绸路上开辟「能源新丝路」展开互惠互利的合作,不仅对于中国的能源安全有利,也是中亚「能源经济」稳定的一块基石。中国加大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有利于中亚国家因为欧盟的「光说不练」而耽误能源实际开发进程,毕竟能源开发的获益对于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在目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一再证明,中亚国家指望欧盟投入资金来帮助其能源实现开发出口的路径是靠不住的。
  
  中亚「能源新丝路」的多赢局面在近期已经开始框架性成型。2009 年12 月中旬「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通气仪式意义重大,因为「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土库曼斯坦的阿亩河右岸,途径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三国,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进入我国境内。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经这一管道进入中国后,将通过西气东输二线运至河北、山东等全国十多个省市区,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多清洁高效的天然气资源。
  
  中亚能源开发有动力
  
  因为冷战时期的势力范围思维延续因素,对于中国进军中亚能源开发市场,除了美国以外,近期俄罗斯有关媒体也表现出了担忧乃至无端猜忌。实际上,俄罗斯国内出现的这些本位主义的观点属于「杞人忧天」,大可不必,毕竟从能源输出的利益角度来看,当前这种能源开发形势对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利益是有利的:俄罗斯当前的重要出口目标一直是比邻的欧洲,随着中亚国家近年来对于油气资源的开采开始加速,将不可避免与俄罗斯在某种程度存在「竞争关系」,欧洲国家为了摆脱俄罗斯对其的「能源供给垄断」也开始注重多元化。与其让中亚的能源成为欧洲国家打破俄罗斯目前对欧洲能源供给的「一边倒」格局的筹码,不如欢迎中国参与进来制衡欧洲。
  
  可以预见,随着将新疆建设成进口能源资源的国际大通道等计划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国未来在中亚能源开发战略方面的进展将进一步获得推动力并深化,是一个必然局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