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中亚研究网 >> 正文

地缘政治格局中伊斯兰教的群体整合功能论析---以新疆地区为例

汤夺先 来源:2009-12-31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7年12月

  当前地缘政治格局中, 中亚局势对我国西北边疆尤其是新疆地区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致使新疆局部地区出现较大的社会异质性问题, 群体分化程度增强, 民族团结受到一定程度的阻滞, 群体凝聚力有所下降。伊斯兰教作为新疆地区广大穆斯林群众的宗教信仰, 可以通过发挥其积极的群体整合功能, 强化社会的同质性和一致性, 达到各群体、各民族的团结和凝聚, 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和有序, 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一、地缘政治格局中群体分化的表现

  中亚各国与我国不仅地域接壤, 而且在政治、经济、民族、宗教、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较深的渊源与密切的联系。中亚各国对新疆地区有着较大的影响, 中亚政局的发展成为影响新疆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1] 随着世界范围内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发展及自身民族意识的增强, 民族极端主义与宗教极端势力在中亚迅速发展并与我国境内外的 东突恐怖分裂势力相勾结, 不仅危害了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 而且严重影响到我国的新疆地区。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 我国新疆境内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与暴力恐怖主义伴随着中亚的局势活跃起来, 导致当前新疆地区存在着许多现实的和潜在的不安定因素。可以说,新疆 东突势力的发展乃至猖獗, 与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极端势力的滋生、发展、猖獗和蔓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 这是地缘政治格局变动对我国边疆地区稳定产生的直接影响。其中, 民族分裂主义是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主要危险和主要的不安定因素之一, 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是新疆地区发生分裂动乱的主要根源之一。[ 3 ] 在境外势力的支持和参与下, 分裂势力成为新疆的主要危险, 暴力恐怖活动日益成为分裂势力的主要破坏形式, 分裂与反分裂之间的斗争将长期存在, 这些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共识。基于民族分裂活动带来的一系列分离、分化、非整合现象等负面影响, 在新疆地区已成为值得注意的大问题。群体的分离与分化, 导致了地区的社会冲突, 降低了社会的整合性, 并僵化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 对整个社会一体化、稳定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严重的障碍。这种群体非整合现象既包括某一民族群体内部的分化、民族之间的失和如穆斯林群体内部的分化以及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群众之间的分离, 还包括部分穆斯林与整个中华民族大家庭以及部分民族成员与整个国家的分离等。具体说来, 在地缘政治格局与民族分裂主义活动影响下的群体分化分离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组织分化。在地缘政治格局中, 受境内外分裂势力的影响, 我国新疆地区群体组织结构多元化现象已经存在, 各种民间组织、地下组织、极端宗教组织、非法宗教组织、民族极端组织、分裂主义 组织等陆续出现并成为群体组织分化的重要内容。

  各种组织都有其一定的认同归属群体, 内群体倾向十分明显, 与其他外群体之间经常隔离并互相对立。这是对我国传统群体组织形式的一种挑战, 致使官方基层组织和正常群众组织出现运转不灵的局面。分裂主义分子打着伊斯兰教的旗号成立了各种各样的宗教组织和分裂组织, 依靠伊斯兰教进行分裂活动, 在当前的分裂活动中, 伊斯兰教已成为分裂势力的重要武器。[ 4] 98这些组织较之以往更加成熟、更加联合、更加严密, 其规模和能量也日渐坐大, 如屡次煽动骚乱的 东土耳其斯坦伊斯兰真主党就是一个打着宗教旗号的全疆性分裂组织, 他们与我们争夺群众, 争夺民心。目前, 已有一部分群众受其影响出现盲目认同现象, 分裂势力在新疆局部地区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一些群众同情或暗中支持分裂分子。[ 4] 109

  其二, 意识形态分化。在新疆地区, 民族分裂主义分子长期借助宗教进行民族分裂活动, 政治动乱或武装暴乱与非法宗教活动结合, 以伊斯兰教为幌子煽动组织政治暴乱或武装叛乱日益成为其主要形式。在境外敌对势力利用伊斯兰教进行渗透以及新疆民族分裂分子的宣传鼓动下, 新疆地区不仅伊斯兰教势力不断扩张, 信徒人数急剧增加, 并有相当数量的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 对分裂主义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分裂破坏活动保持沉默[ 5] ; 而且部分群众中间出现了与我国官方意识形态不一致的声音, 如对 建立东突厥斯坦、 建立伊斯兰哈立法国家、 建立伊斯兰社会和伊斯兰秩序、 对异教徒发动圣战、 杀汉排汉等不利于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口号持一种盲目认同的态度, 民族偏激情绪增强, 民族整体分离意识出现, 民族分离意识成为影响地区稳定的异质性意识形态, 已有超越国家意识、集体意识与公民意识的倾向。尤其是在中亚国家泛滥的民族自我中心主义与高涨的民族意识影响下, 我国部分跨国界民族的民族意识强化, 民族离心倾向有可能强化。比如塔吉克斯坦在纳吾鲁孜节时曾提出 欢迎散居各国的同胞去参加节日活动, 要结束民族涣散状态, 恢复民族一体化意识; 哈萨克斯坦总统也多次呼吁、鼓励国外的哈萨克人 回归故乡。[ 6] 这些来自境外独立国家的宣传蛊惑显然对我国会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 会对我国新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直接构成威胁, 不利于国家和人民之间的正常友好交往, 不利于构建同源跨国界民族的和平跨居模式。

  其三, 阶层分化与利益分化。群体的阶层分化与利益分化也是地缘政治格局影响下新疆群体非整合的具体表现之一。阶层分化与利益分化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 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利益追求,不同的利益追求造就不同的群体阶层, 阶层是社会垂直分化导致的不同社会地位群体和利益群体虽然群体是由不同的阶层和利益追逐对象构成的,但在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作用下, 社会差别较为明显, 两极分化现象有日益严重的势头, 社会群体日益分化为不同的阶层, 既有暴富阶层, 又有一般阶层, 还有社会底层。不同阶层追逐不同的利益, 导致群体的利益分化现象也较为严重。一方面, 部分穆斯林底层群众在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蛊惑下, 有可能产生 新疆的财富都是让汉族人弄走了, 所以他们才会那么穷的想法, 并对现实社会不满, 成为分裂主义分子利用的工具; 另一方面, 部分地位较高的穆斯林阶层有可能出现谋求 权威性资源的想法, 妄图通过民族分离与国家分裂来重新分配并 掌握更多的权力, 从而可能参与分裂活动。尤其是在地缘政治格局中, 过分追求政治利益, 通过分裂活动妄图谋求像地缘邻居一样的独立主权地位更是一种典型的利益分化表现。这显然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地区稳定。

  其四, 区域分化和领域分化。当前, 新疆分裂主义活动由南疆、北疆频发向以南疆地区为主转移, 由一县、一乡向中心城市甚至向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转移。[ 4] 81也就是说, 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活动重点已经从农村与牧区转入城市, 从全疆范围转入到南疆地区, 受其影响的群体分化现象也会发生转移, 转向南疆地区和城市, 从而会导致南疆地区和部分城市的群体分离现象发生, 乌鲁木齐、伊犁、喀什、和田、阿克苏等均发生过分裂骚乱活动。

  并且, 群体分化的领域也会从政治领域向以政治领域为主, 包含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各种领域。

  参加与同情民族分裂主义活动的群体范围扩大了,极少数郊区农民、工人、国家公务员、干部、教师、知识分子、学生、无业游民等都参加过分裂骚乱活动,民族离心心理的增强成为一个大问题。

二、伊斯兰教具有群体整合的功能

  群体整合功能是宗教诸多社会功能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科塞指出: 任何社会都需要一套共同的信仰和实践来加强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大多数社会利用宗教来实现这一目的。宗教活动还可以把人们团聚在一起, 进一步巩固团体内部的团结。[ 7 ] 即宗教具有强化社会成员联系、实现团体内部团结的功能, 指明了宗教群体整合功能之具体表现。宗教社会学大师涂尔干认为, 宗教乃是社会的凝聚剂, 它推进了社会的聚合和团结。[ 8 ] 功能主义人类学大师布朗提出: 在保持社会的凝聚力和平衡方面, 宗教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 9] 188国内学者的研究也证实, 宗教具有积极的群体整合功能。群体整合功能是宗教重要的实践功能[ 10] 149- 182; 群体整合功能是宗教对维护社会稳定所发挥的正效应之一。[ 11] 所谓宗教的群体整合功能, 是指宗教通过发挥自身的统合与凝聚作用, 使不同的个人、共同体结成一个统一整体, 并促进其内部团结进而达到稳定并维护该整体的目的。共同的宗教信仰作为连接信教者的纽带, 把信教群众从组织上整合成为一个 宗教共同体, 使社会的不同地位、不同生活水平、甚至不同阶级的个人、群体或各种社会势力、社会集团凝聚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从而实现群体的亲和团结及社会的凝聚胶合。

  宗教扮演了一种特殊的群体粘合剂和文化胶的角色, 为群体的存在、稳定、延续、发展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作为一种与现实社会密切联系的宗教, 伊斯兰教同样具有一切宗教所具备的社会功能。有研究者明确提出, 伊斯兰教在我国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对中国穆斯林的心理建设功能、对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功能、伦理道德功能、经济功能与整合功能。[ 12] 由于伊斯兰教具有使穆斯林个体、集团、社会结成整体的因素, 因而可以对信仰伊斯兰教的个人、群体、社团以及穆斯林社会发挥积极的整合功能。伊斯兰教的群体整合功能之所以能够实现, 原因在于:

   其一, 伊斯兰教为穆斯林群体提供了一个神圣的起源, 使广大穆斯林成员对其产生一种崇敬、认同与依赖心理, 从而形成一种维系同一信仰人群的牢固凝聚力;

   其二, 伊斯兰教为广大穆斯林群众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信仰体系, 信仰共同的真主安拉和使者穆罕默德, 有着共同的宗教典籍“古兰经”和“圣训”等, 有着共同的宗教教义、教法等, 共同的信仰和共同的观念使人们产生了一致的群体意识和共同的群体认同与归属感, 使其整合为一个统一体;

  其三, 伊斯兰教与一般宗教一样有自己的实践体系, 通过一起参加固定的念经、礼拜等宗教仪式, 通过共同遵守和执行宗教生活方面与世俗生活中的种种行为规范, 能够把穆斯林个体的行为统一起来, 从而巩固和加深了群体成员之间的认同感和亲密感, 强化了穆斯林之间的沟通和团结; 其四,伊斯兰教还有自己的宗教节日、与宗教有关的世俗节日以及人生礼仪活动, 在这些特殊的日子中常常要举行一些强化性、具有转折性色彩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 如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都需要举行宗教仪式, 通过这些仪式和活动使个体参与到集体中来, 从而强化群体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以及个体对群体的认同感。基于上述诸种条件, 可以通过发挥伊斯兰教的群体整合功能来达到维护当前地缘政治格局中地区与国家安全和稳定的目的。

三、实现伊斯兰教群体整合功能的具体层面

   针对当前形势下新疆地区受地缘政治格局影响而出现的种种群体分化分离倾向以及不利于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的相关问题, 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伊斯兰教的群体整合功能, 将有分裂倾向和分离情绪的各种群体, 逐渐整合为热爱祖国、拥护统一、团结和睦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 增强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祖国的归属感, 强化他们的向心力, 加强凝聚力和胶合性。一般情况下, 整合有四种形式: 文化整合、制度整合、规范整合和功能整合。有研究者认为, 宗教对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整合作用主要包含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结构整合等三个方面。[ 13] 笔者认为, 伊斯兰教可以通过价值整合(信仰整合)、组织制度整合、礼仪行为规范整合来实现群体内部以及不同群体间的统一和整合。

  首先, 伊斯兰教通过价值整合实现对群体的整合。宗教的社会整合功能主要体现之一就是它对社会成员进行的价值整合。[ 14] 价值整合在宗教整合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一个民族保持信仰方面一致的基本文化观念和牢固的凝聚力的基础, 是宗教整合中最重要的内容。[ 13] 价值整合要建立在统一的宗教信仰的基础上, 对此, 有研究者提出: 宗教信仰是宗教履行社会整合功能的基础, 共同的宗教信仰往往会带来共同的价值观。[ 15] 85具体说来, 宗教通过提供世界观, 塑造人们的基本信仰和情感,使一些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得到整合。马林诺斯基认为: 宗教信仰可以使个人摆脱其精神上的冲突,从而使社会避免瓦解的状态。[ 6]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宗教信仰对于维持社会整合的重要作用。

  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群体具有统一的价值取向,即基于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而形成的价值观念, 并成为其日常生活中的行动指南。显然, 分享共同价值体系的群体成员, 既会形成共同的目标,还会将这些价值内化, 在外在的行为中体现为对共同的价值规范的恪守不渝。并且, 在宗教神圣性的作用下, 这种价值观更容易具有一种神圣化的能力, 通过把神的制裁力加诸于人类价值上, 从而激发教徒对群体目标的赞同和拥护, 在神圣的目标同一性的前提下, 结果便实现了群体的相互认同和整合。伊斯兰教的价值取向即其价值观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以人为本, 珍视现实人生, 强调平等团结, 重视道德修养等。[ 17] 这些价值观成为广大穆斯林的精神支柱和心灵的慰藉, 成为穆斯林情感认同、群体归属的纽带和精神向导。尤其是伊斯兰教广泛的、全方位的平等团结价值观反映在现实生活中, 就是要求广大穆斯林群众之间以及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群众之间同心协力, 友好和睦, 团结在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 这对于反对民族分裂、消除民族分离现象, 增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 提高各民族对祖国大家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另外, 伊斯兰教的价值观中还包括另外一个重要内容, 这就是要求广大穆斯林热爱祖国, 将祖国利益置于最高位置, 把爱国爱人当成自己的天命, 当成自己应尽的基本义务。这就为把广大穆斯林群众(包括盲目参与民族分裂活动的那部分人)整合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来提供了理论依据。有研究者提出, 宗教信仰有助于个体形成一种对其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5] 85, 再加上个体有群聚的本能, 并希望在群体中满足其各方面的需要, 因此,伊斯兰教以其神圣性把各种不同利益的集团尤其是广大穆斯林群众的价值观综合统一起来, 形成一种供大家认可的价值取向, 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显然可以帮助人们逐步消除分离的倾向, 整合为统一体。

  其次, 伊斯兰教通过制度组织整合来增强其群体凝聚力, 实现群体整合。群体是社会中人们结合紧密并具有一定组织形式的整体, 组织构成了群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而制度则作为已建立的关系模式维持着群体的组织。[ 10] 131由此可知, 组织和制度对于群体的维持和个体的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伊斯兰教首先是一种社会制度, 一种不同于世俗社会制度的神圣制度, 它自身有一套完整的宗教制度, 通过这些制度规范着每个穆斯林的行为, 无形中引导着穆斯林的一致性行动, 使 穆斯林自觉地履行宗教义务, 遵守教规和禁律, 长期定时举行集体宗教仪式如礼拜, 维护宗教道德规范的权威和普遍性, 在穆斯林心中培养了集体主义情感。[ 18] 伊斯兰教通过礼拜制度来增加穆斯林见面的机会, 从而强化他们的群体意识; 通过组织制度,由某些宗教神职人员暂时充当领袖的角色来发挥固有的号召力, 进而保证穆斯林社会的团结; 通过施济制度来完成救济穷困的任务, 扮演了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的角色, 使穆斯林群众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安全感、亲切感, 从而有助于民族群体内部的团结。这三种宗教制度完成了穆斯林的群体整合。

  此外, 伊斯兰教作为一种社会组织, 不仅为其教义的传播承担作为载体的角色, 而且还会通过各种层级的神职人员将其信徒在精神与情感上结合在一起, 必要时更能动员其信徒投身于有一致目标的宗教社会运动。宗教组织内部的教规对其信徒的行 为具有约束力, 使宗教群体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实体。[ 15] 86各种伊斯兰教组织对于组织成员而言都具有无上的权威性, 可以将成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产生巨大的凝聚力, 从而实现对群体的整合与控制。伊斯兰教教职人员可以通过宗教组织向广大穆斯林群众宣讲教义和教规, 使他们明确什么是合法, 什么是非法的东西, 在宣讲的过程中可以讲解一些热爱国家、维护统一的知识, 强化他们的国家意识和集体意识, 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他们的民族意识。同时, 清真寺组织作为一种宗教场所, 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相互接近、相互沟通的重要场所,容易产生群体认同, 从而利于增强群体凝聚力, 实现阶层整合和组织整合。另外, 伊斯兰教有着完整的宗教设置, 它作为信教群众进行宗教生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可以对信教群众的宗教行为加以约束, 加以制裁, 从而使广大教徒成为一个基于宗教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实体。

  最后, 伊斯兰教还可以通过礼仪行为规范的整合来发挥群体整合作用。这主要通过仪式与相关宗教活动以及宗教行为规范及其之于现实社会的约束来实现的。有研究者认为, 宗教礼仪活动就是以巩固群体凝聚力为唯一目的..经常性的宗教活动, 巩固着人们对于群体的感情。[ 19] 146我们知道, 人类生活上的每一重要危机, 都含有情绪上的 扰乱、精神上的冲突以及可能的人格解组. .宗教信仰满足了一种固定的个人需要, 这需要乃为社会组织所连带的心理上的相配部分所造成。另一方面, 宗教信仰及仪式使人生重要举动和社会契约公开化、传统地标准化, 并且加以超自然的裁认, 于是增强了人类团结中的维系力。[ 16] 85也就是说, 通过种种仪式向外界演示和表明了伊斯兰教群体的团结和和睦。 仪式赋予感情神圣统一的表现形式,从而修正、补充和加强了社会稳固所依赖的情感体系。[ 9 ] 184比如, 每天5次的礼拜、每周一次的聚礼、每年2- 3次的会礼, 不仅可以提醒穆斯林群体的存在意识, 而且给他们聚集创造机会; 每逢重大人生转折以及穆斯林宗教节日与世俗节日举行的一些强化性仪式, 也可以起到聚集穆斯林、唤起穆斯林群体意识的功能, 使个体意识到群体的存在与群体的重要性。 参加各种宗教礼仪活动, 根本目的就是使分散的个体聚拢起来, 保持群体的高度统一。[ 19] 穆斯林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主要通过宗教活动和节日来强化。神圣、庄严的宗教活动使具有相同信仰、情感的穆斯林更容易敞开心扉, 交流感情, 充实内心, 这不仅有益于纯净人的灵魂、健康人的感情和心理, 而且也极大地加强了穆斯林之间的交往和聚合, 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12] 同样, 作为群体规范之一的宗教规范之于群体整合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宗教规范在于它为信教群众规定了许许多多的禁忌和戒律, 其目的是关注信教群众的心理稳定、信仰维系和行为规范..规范整合有助于民族社会成员的心理平衡, 保持情绪宁静, 共同维护周围社会的协调、平衡和有序。[ 13 ] 伊斯兰教的许多行为规范对于引导广大信徒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有很大作用。尤其是伊斯兰教 通过把社会规范神圣化来敦促教徒自觉遵守社会规范,从而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整合。[ 14 ] 170基于.古兰经#形成的伦理道德规范, 被蒙上一层神圣的色彩, 可以影响信教群众实际生活中的行为。比如,“古兰经”有云: 你们当全体坚持真主的绳索, 不要自己分裂 ( 3: 103)。伊斯兰教非常强调民族团结的伦理道德规范, 认为 天下穆斯林兄弟是一家, 即要求民族之间要加强团结, 认为能团结时就不要分裂,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由此可见, 团结之于穆斯林的重要性以及伦理道德规范对于群体整合的意义。伊斯兰教中还有爱国爱家、忠诚待人、关心集体、报效社会、忠于职守、主持公道等行为规范, 显然都有利于群体整合。

  通过发挥伊斯兰教的群体整合功能, 穆斯林被有效地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群体, 对国家的认同感逐渐增强, 民族分裂意识和分离倾向逐渐减弱。他们与周边人们的关系也变得更为团结, 更为和谐, 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当然, 伊斯兰教的群体整合功能也是较为有限的, 我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范围内发挥其作用, 来实现对各种已经分化或将要分化群体的有效整合。归根结底要靠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增强自身实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提高各民族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把各民族群众紧紧团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内, 强化中华民族的群体凝聚力,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受地缘政治格局影响而出现的群体分裂和分离倾向。

作者简介: 汤夺先( 1977- ) , 男, 山东邹城人, 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博士, 研究方向: 民族与宗教问题。

参考文献:
[ 1]潘志平. 民族自决还是民族分裂[M ] .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9: 228.
[ 2]丁建伟. 地缘政治中的西北边疆安全[M ] .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4: 235.
[ 3]热合木江% 沙吾提. 论近代新疆民族分裂主义的历史根源与国际背景[ J] . 民族研究, 1997( 6) .
[ 4]马大正.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 .. 新疆稳定问题的观察与思考[M ] .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2.
[ 5]阿比孜% 尼亚孜. 当前新疆反分裂斗争与伊斯兰教关系的几个问题[ J]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04( 2 ) .
[ 6]转引自丁建伟. 中亚与我国西北边疆地区同源跨国民族问题[ J] .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2004( 1 ) .
[ 7]刘易斯% 科塞. 社会学导论[M ] .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0: 496.
[ 8] [美] D% P% 约翰逊. 社会学理论[M ] .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译.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8: 251.
[ 9] [英]拉德克利夫% 布朗. 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M ] . 潘蛟, 王贤海, 刘文远, 知寒译.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9: 188.
[ 10 ]时光, 王岚. 宗教学引论[M ] .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4.
[ 11 ]陈元福. 宗教对社会稳定的双重效应[ J] .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2000 ( 1) .
[ 12 ]顾世群, 丁秀勤, 齐程. 论中国伊斯兰教的社会功能[ J] . 中国穆斯林, 1999( 3) .
[ 13 ]高永久. 宗教对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双重作用[ J]. 甘肃社会科学, 2003 ( 4) .
[ 14 ]戴康生, 彭耀. 宗教社会学[M ] .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169.
[ 15 ]孙尚扬. 宗教社会学[M ]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85.
[ 16 ] [英]马林诺斯基. 文化论[M ]. 费孝通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2: 84.
[ 17 ]郭春霞. 浅论伊斯兰教的价值取向[ J] . 中国穆斯林, 2003 ( 4) .
[ 18 ]段继业. 对回族民族凝聚力的一种理论假设[ EB /OL] . H t tp: / / www. salam a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