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中亚研究网 >> 正文

新疆与中亚地区青年国际交流状况研究

朱峰 刘永萍 来源:2009-12-31 《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第7期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青年一代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而青年对外交往作为国际交流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一直受到党和政府领导人的重视。胡锦涛总书记2003 年5 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希望。世界人民友好合作要从青年人做起”[1]。青年是区域各国友好事业的传承者,是推动各国睦邻友好不断向前发展的生力军,是区域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力量。按照国家总体外交战略和中国的新疆战略部署,依托新丝绸之路文化经贸交往的悠久历史与地缘优势,推进新疆与中亚地区青年的国际交流,是青年参与国际政治经济的重要方式,亦是中国实现以新疆为桥头堡向西开放目标的具有战略眼光和远见卓识之举措。

  一、新疆与中亚地区青年国际交流的背景

  新疆占我国领土面积的1/6,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从东北到西南分别与蒙、俄、哈、吉、塔等8 个国家接壤,国界线长达5600 千米。这一区域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核心地段。

  新疆和中亚地区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截至2007 年底新疆共有53 个民族成分,其中包括维吾尔、汉族、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蒙古等13 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到新疆人口的60.68%。新疆各民族人民与中亚国家的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俄罗斯等主体民族跨境而居,新疆的50 多万华侨居住在中亚各地,这些都使得区域的民族和风俗习惯非常接近,形成了睦邻友好交往的天然纽带。而另一方面,新疆又地处与“三股势力” (极端宗教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恐怖势力) 斗争的前沿阵地。“世界维吾尔青年代表大会”等分裂组织不断攻击我们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企图策划新疆独立,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共和国”。近两年,受到高压政策的影响,三股势力逐渐改变了与我斗争的策略,将对优秀青年和大学生的渗透作为主要方 式,并开始以在高校寻找代理人,建立反动组织,发展成员或利用为大学生提供学习、培训、食宿便利条件等进行非法分裂宣传,使青年大学生走上弃学从教的道路,以此向学校师生等优秀青年做重点分裂宣传和思想渗透,企图为与我争夺下一代积蓄力量,其与我们争夺青年的斗争逐渐变得激烈。有效的青年对外交流对于帮助各族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争取各国青年的理解,压缩三股势力在该区域的影响力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在文化渊源、宗教信仰、文化情节、风俗习惯的相通和长期以来密切的经济、社 会和文化联系,使得这一区域具有较高的认同度,形成了青年交流的人文文化优势。新疆与中亚各国的经济合作也日益深入、广泛,正形成一个令人瞩目的经济区域。中国正逐步形成以新疆为核心,以中亚国家为主体的周边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带动我国东中、西部省份产业链向西转移,以外贸带动内贸,形成全方位向西开放的良好格局。经济发展的需要带动了人员的往来,为青年交流奠定了稳固的经济基础。

  近年来,我国青年对外交往工作不断发展,交往规模不断扩大,青年外事作为政府青年事务部门、政党青年组织和民间社会组织的作用不断强化。目前,作为承担中国青年对外交往职能的全国青联已经同130 个国家的250 个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交往关系,其中政府青年组织近60 个,政党青年组织70 多个,非政府青年组织50 多个[3]。2007 年全国青联共派出60 个团1658 人次出访,接待67 个团组、3337人次来访[4]。这些因素始终影响并作用于该区域的青年对外交流活动,使其既具有国际青年交往的一般属性和内涵,又融入了新丝绸之路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元文化交融等因素,并受到区域政治、安全、经济发展状况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的深刻影响,构成了其富有多元素交汇地域色彩的独特内容。

  二、新疆与中亚青年跨国交流现状

  总的来说,新疆与中亚地区的青年交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落实上海合作组织领导人会议的安排和指示,政府青年、教育、体育等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开展的交流活动;二是政党青年组织和民间青年机构 开展的民间交流活动;三是各国青年基于地缘、族缘、血缘、学缘、业缘、文化、宗教自发开展民间交流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1. 经济领域中的青年交流合作。

  展会(洽谈会、交易会) 交流是新疆与中亚青年企业家间交流的突出特色。新疆与中亚地区产业结构的互补性为两地青年企业家交流和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2002 年在中国和六国政府共同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及启动贸易和投资便捷化进程备忘录》之后,各国青年企业家的交流和合作逐渐增多,新疆和各地州的青年企业家协会逐渐开始扮演起搭台架桥,让青年企业家唱大戏的重要角色,使交流的组织化程度较高。

  2002 年8 月中国西部开发与中亚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在石河子市举行,500 多位各国青年企业家参加了洽谈会,其中包括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伟率领的由全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组织的中国内地企业家参访团。2007 年哈萨克斯坦亚洲商品展览会、塔吉克斯坦·中国新疆产品展销会、比什凯克中国新疆进出口交易会、丝绸之路(新疆) 国际建筑建材展览会、丝绸之路比什凯克中国商品展览会、首届乌鲁木齐·中亚国际汽车占兰交易会等都成为了青年企业家畅谈理想、联手开展国际贸易和发展技术合作的平台。据统计这些展会共吸引各国参展企业1745 家,成交金额8.79 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夏天举办的第三届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中,新疆和各地州青年企业家协会广泛组织动员全疆的青年企业家参会,创造了参会青年企业家人数之最。中西南亚区域经济合作高层论坛自2004 年至2007 年共举办了四届,也是青年企业家们加深了解、聚合智慧、推进合作、共 谋发展的舞台。依托对外贸易,实施青年劳务输出也是新疆青年对外交流的重要方式。2007 年新疆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113 份,合同金额52830.41 万美元,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1673 人,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周边中西亚国家。据统计,哈萨克斯坦每年劳动力缺口为六万人。

  因此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等哈萨克民族聚居地州依托地缘优势和文化习俗相通的优势加强了组织工作,制定了优惠政策鼓励哈萨克族青年外出到哈国务工,既增加了收入,也帮助哈萨克族青年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建立了人脉。

  2. 文化领域的青年广泛沟通。

  一是教育学术交流。随着上合框架在推动区域合作领域不断加深的今天,上合组织成员国间教育合作进展顺利,高校之间交流不断拓展,互派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在科研领域相关科研单位的相互合作机制开始逐步建立和完善。2002 年11 月在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国立大学举办的奥尔曼汗诞辰220 周年国际研讨会上,中、俄、塔、哈、乌等国青年学者参与了研讨活动。2003 年3月由吉尔吉斯斯坦政府主办,奥什国立大学举办了吉尔吉斯斯坦建国2200 周年青年学者和大学生论坛会议,中国内地和新疆、中亚各国的青年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2006 年上海合作组织论坛成立后,两国的教育部门和青年学者的交流更加频繁。不少中亚地区的青年教师来到新疆高校担任外籍教师开展教学,而新疆也曾派遣青年教师赴哈萨克斯坦的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哈萨克斯坦医学院教书、学习。石河子大学、新疆大学等新疆高校做出了诸如“辐射中亚”、“建设中亚一流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学科建设定位,新疆高校科研机构也都设有中亚问题、西域历史文化和民族问题的研究机构。

  二是文化交流。区域内文化交流广泛而又频繁2007 年新疆民间共组织友好团组15 批213 人次出国开展友好交流。中亚国家依托芭蕾舞艺术、音乐、滑冰、体操艺术的传统优势,经常性的派出青年艺术家来新疆和中国内地开展演出、交流和访问;而新疆的十二木卡姆艺术、维吾尔族民族舞蹈、歌唱、工艺品、图书、字画、哈萨克族手工艺品也为区域间青年交流提供了内容载体。2007 年11 月哈萨克斯坦阿合莫拉州音乐剧院青年艺术家一行18 人到新疆伊犁州与新疆的青年艺术家展开了交流演出。2007 丝绸之路国际服装服饰节上,各国青年艺术家设计的各民族的服饰艺术所体现的多元文化与经济贸易相融合,给与会的各国嘉宾和客商奉献了一道美味的大餐。中亚地区不断兴起的孔子学院亦是语言文化交流深入的见证。传媒界的联系也不断加深,青年新闻工作者的日常往来日益频繁。

  3. 体育事业的交流切磋。

  新疆的体育系统多次派出官员和青年运动员前往中亚地区访问、比赛、交流、考察、教学。新疆和中亚各国的地貌特征和文化传统,决定了这一地区较为适合开展大规模的户外徒步、登山、赛车比赛、自行车赛等赛事活动,主要表现在区域运动会上的交流和区域内举办的国际运动会的交流不断增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新疆青年联合会都在联合体育和外事主管部门开展此类活动中发 挥着建设性作用。2005 年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签署了双边青年体育交流的协议。2006 年至2007年中哈两国先后在阿拉木图和乌鲁木齐举办了两届青少年运动会,来自阿拉木图和新疆的800 多名青年运动员参加了田径、拳击、国际式摔跤、柔道等项目的比赛,在比赛之余,主办方还举办了两国青少年的联欢晚会,两国青少年登台表演了富有本国特色的文艺节目,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增进了友谊。2007 年中国新疆国际青年男子篮球邀请赛、中国新疆国际拳击邀请赛、中国新疆国际跆拳道公开赛、第十九届亚洲青年男子篮球赛、第六届中亚和俄罗斯伊塞克湖国际体育运动会、新疆登山旅游节等活动也分别在各国举行,来自新疆、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的青年运动员广泛的参与了比赛,加深了各国青年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体现出了体育在青年国际交往中的独特功能和魅力[5]。

  4. 政治和外事领域的友好往来

  区域青年组织往来日趋频繁。2006 年新疆共接待来自中亚地区政府和民间组织机构的高层参访团18 个,同年新疆因公出境赴邻国共14000 多人次,占因公出国总人数的78%。其中赴哈萨克斯坦团组691 批2149 人次,赴吉尔吉斯斯坦团组554 批1337 人次。中亚地区的青年组织与中国和新疆的青年组织保持着友好往来。

  2006 年作为纪念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五周年的活动之一,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推动开展了上合组织框架下首次青年代表交流活动,来自哈、吉、土、乌等上合组织成员国的青年代表来华参加了交流,他们就建立青年交流与合作机制深入交换意见,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合作建议,并在随后举行的友好签字仪式上签名[6]。

  各国的青年志愿者也开始在上合组织会议期间共同开展志愿服务,成为了上合组织青年友好交流的一道亮 丽风景线。2007 年10 月20 日上合组织成员国的青年代表在莫斯科签署了成立上合组织青年协会的声明,标志着上合组织青年协会正式成立与会代表表示将在文化、教育和体育等领域开展活动,并将致力于如何使青年移民合法化,以及如何保护外国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及合法权益等工作,还将为青年创业创造优惠条件,建立统一教育空间,制定统一青年政策法,消除种族仇视。而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的建设工作亦在进行。

  三、新疆与中亚五国青年交流中的问题与对策

  1. 与中亚青年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1) 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性的制约。

  在国际交往中与俄罗斯阿尔泰地区、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青年交流较多,而与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较少,这与哈吉两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政治局势相对稳定有关。中亚地区政局不稳定、治安混乱,使青年的人身安全时常受到伤害,限制了该区域青年交流的积极性,应引起相关国家和部门的重视。当然中亚地区尚处于转轨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相对不足,公民社会发展尚不成熟,民间青年自组织的发展数量、规模都较小有关,而原有青年组织在苏联解体后遇到了资金等困境,难以聚合力量推动民间交流的深化也 是阻碍因素之一。

  (2) 机制建设不成熟,配套措施和建设缺位。

  新疆与中亚的青年交流多是通过上合组织国家领导人、各国相邻地方领导之间达成的协议进行的个案性质的交流,缺乏长效机制、有效载体和长期规划,过境、签证、审批等繁文缛节复杂难办,阻碍了两地青年交流的进一步深入和扩大。目前新疆开展青年对外交流工作的管理较为分散,新疆团区委、青年联合会、青年企业家协会、体育局、广播电视局、文化局、外事局、经贸委、妇联等都在开展青少年的对外交流工作。另外对于调动新疆、兵团及其各地州开展青年对外交流的积极性尚显不足。

  (3) 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多边和民间交流尚显不足。

  新疆与中亚青少年交流的方式主要有展会、演出、文化节、体育运动会等方式,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这无论在层次、深度和规模上都与我国同东盟等周边国家青年交流有一定差距。新疆目前与中亚国家青年交流多是落实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或部长级会议的计划内安排,交流重视仍以双边为主导,中俄、中哈的双边交往较为成熟,多边交流较为薄弱。同时政府主导导致了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的高层路线,能够参与到政府的计划内交流的青年多为在政治、经济、文艺、体育领域的精英,而对于更加简单、便捷、迅速、有效的民间性青年交流的作用发挥还尚不够明显;同时对于现有民间青年交流项目有待于进一步引导和整合。这就导致了双方的青年交流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后,规模和人次都停滞不前。

  2. 加强区域青年国际交流的对策

  (1) 加大新疆经济社会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

  发展是硬道理,文化是软实力。只有新疆繁荣和 发展了,才能使新疆这片肥沃的土地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不断强化文化、社会、交通、体育等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辐射周边国家地区,发挥环新疆经济圈青年文化交流中心的作用,成为为各国、各民族青少年所向往的乐园。文化是国际较量的软实力,较之现实经济政治利益,加强青年的文化交流、促进相互理解具有更加深远意义,对于实践和谐世界、环新疆经济圈和谐的理念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在当前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中,应加大对乌昌地区和喀什地区的南北疆文化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交流人才培养、文化设施建设及 其配套的各项道路交通基础建设,使其成为新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合作中心和旅游目的地。

  (2) 依托上海合作组织健全区域青年国际交流的长效机制。

  对区域青年国际交流作出长远安排,考虑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建立青年交流的长效机制和长期计划,建立各国青年事务部长的定期会晤制度和各级青年事务部门的日常联系,充分发挥上合组织青年协会的沟通协调职能,定期开展青年论坛,实现各国各领域、各行业的青年人的交流的可持续性发展。应依托区域内的高校、科研机构加快上合组织大学的建设。中国和中亚各国政府在政策层面对阻碍青年交流日常化、便捷化和规模化发展的各项繁琐手续进行适当简化,不断强化社会治安,优化青年交流的社会环境。在发展和巩固中国和五国青年交流时充分考虑新疆的特殊地缘因素,扩大新疆青年的参与,在此前提下,将青年交往进一步扩大到整个环新疆经济圈和欧亚两大洲的青年交流合作,进一步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的的良好形象,不断提高青年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帮助青年一代树立起文明、友好、包容、勇于承担责任的大国青年的良好心态。对新疆来说应考虑实现全疆青少年外事工作的归口管理,由新疆共青团组织统一对全疆的青年外事工作进行规划、管理。新疆青年外事工作者也应不断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和国际经济政治知识的学习,正确理解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主动了解新疆周边国家情势和习俗、增长同中亚国家开展国际交往知识提升自身素质、培养世界目光,适应青年外事工作的需要。此外也应创造条件发挥数字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在青年交流中的作用。

  (3) 拓展交流的内涵和形式。

  新疆今后应进一步拓宽领域,创新载体形式,依托上海合作组织框架,更加广泛的同中亚各国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青年事务的交流与沟通,进一步扩大交流规模,不断提高交流质量,为各行各业青年的交流创造条件。

  例如联合甘肃等沿线省区共同建设以丝路文化为核心的青少年沟通交流的品牌项目。通过扩大青年在各国共同申报丝绸之路联合国非物质遗产项目中的参与等方式,增进区域内青年的文化认同和理解。建立互派青年志愿者开展中文、俄语、哈语等教学工作,服务区域日益频繁的经贸文化往来的需要,根据新疆和中亚地区的地缘特点,也可在生态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体育赛事服务等领域联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努力探索深化交流后续工作,使交流成果在更多青年中传播和分享,把青年外事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4) 大力鼓励和推动广泛的多边交流和民间交流。

  多边交流是扩大区域影响力更重要的舞台,当前我国的外交政策逐渐由“双边为主”转变为“双边和多边并重”,同样我国的青年事务作为对外交流的重要方面也要实现从双边到多边的转变。发挥各类青年社团组织等民间组织的作用,推动广泛深入的民间交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新疆各民族的青少年经常到中亚国家去“走亲戚”、“拜朋友”,并邀请对方青年、侨民到新疆开展多层次的交流、访问和参观。还可以扩大新疆和中亚国家青年学生互相到彼此国家交换学习、深造,切实加强大学生的人身安全保护,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创造便利条件。

  总之,对于我国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元文化交汇的地区,推进对外区域青年交流,无论对于推动上合组织各国的世代睦邻友好与和谐长远发展,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地区影响力,还是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民族团结都具有长远意义,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持久的努力才能实现。在充分考虑新疆实际情况,保证新疆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前提下,给与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以更大支持,发挥其新丝绸之路区域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的辐射作用,同时依托上合组织框架和新疆地缘优势、文化优势、经贸优势推进更深入、广泛、持久的青年交流计划,是今后我国周边青年外事工作应该着重考虑的思路.

  (本文为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环新疆经济圈视角下新疆主体功能区建设与跨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李华松

 朱峰:新疆石河子大学机电学院讲师

  刘永萍:新疆石河子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

  参考文献:

[1]汤和伟.对话青年对外交流———访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部长倪健[J].对外传播,2008(3).
[2]全国青联.青联外事综述[EB/OL].www.qinglian.org,2009- 01- 01.
[3]尔肯江·吐拉洪.在全国青联十届四次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EB/OL].www.qinglian.org.
[4]新疆地方志编委会.新疆年鉴2008[M].乌鲁木齐:新疆年鉴社,2008.
[5]志敏.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首次青年交流活动在华举行[EB/OL].www.youth.cn(中青网),2006- 05- 12.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