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中亚研究网 >> 正文

新疆民族分立、分离和分裂主义历史成因探析

竹效民 来源:2008-12-31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1期

  从全球看,民族分立、分离和分裂主义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新疆的民族民族分裂主义也不例外。

  民族分立起始于比较封闭的、狭隘的民族情绪和盲目的民族优越感。表现为主张民族单干和民族不合作,历史上表现为民族封建割据。民族分离主义则是在民族分立的思想道路上走得更远的一种反动政治主张和反动政治思潮。国际政治和世界民族学界给民族分离主义下的基本定义是:民族分离主义与民族合作、民族互助相对立,他们要求每个民族都要有自己的民族国家。也就是说,他们主张在多民族国家里,每个民族都有分离出去,建立独立的、单一的民族国家的权利。显而易见,这种政治主张是对当代国际政治的反动,是一种不合时宜的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政治思潮。民族分裂主义则是在国际民族分离主义思想影响下,勾结和依靠国外敌对势力,采取欺骗宣传、暴力恐怖等一切破坏活动,不择手段地对抗执政党和人民国家政权,反人民、反社会、反国家、反科学的一种极其反动的政治思潮。

  用历史的眼光,从更宽广的视角、更深的层次来看新疆的民族分立、分离和分裂主义活动,其历史成因主要存在于古代新疆客观上的地域广阔而遥远,民族众多而演化复杂,语言文化纷繁而多元三个方面。这些客观因素对历史的正向发展能够起到推动和促进的加速作用。同时,对历史的逆向发展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也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既当中央王朝中兴强盛时期,能够控制西域的政局稳定,各民族就可以和睦相处,互相学习,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历史上汉宣帝设置西域都护府;隋朝在新疆实行郡县制;唐朝经过“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在新疆分别建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在伊犁河流域建立蒙池都护府、昆陵都护府;元朝在新疆设立别失八里行书省;明朝在新疆设立哈密卫;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等。这些时期不但创造了丝绸之路这样世界级的文明史,而且这些时期都是新疆繁荣发达的时期。它们都是正向加速历史进步的样板。而当中央王朝衰败,特别是改朝换代,无力顾及西域的时候,西域的一些地方汗、王就会无节制的野心膨胀,试图潜越统治西域其它地方政权和其它民族,在西域称霸,并同中央王朝分庭抗礼。这必然引发西域各地方政权之间的互相征伐,造成兵连祸结,社会动荡,经济社会发展遭到严重破坏,发生严重倒退。历史上匈奴在西域的坐大称雄,征伐西域各国,并爆发同中央王朝的连年战争;鲜卑称霸北方,征讨西域各国,并向中央王朝发动进攻;柔然社仑可汗称霸北方草原,与北魏王朝兵戎相见;突厥兴盛,剿灭柔然,征伐西域各国;元朝后期的蒙古宗室争夺西域,察合台汗国的汗位频繁更迭;叶尔羌汗国的兴起及在西域的连年征伐;准噶尔汗国与清朝的战争等。都给中原人民和西域各族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田地荒芜,妻离子散,民不聊生,万户萧疏。这些都是阻碍历史进步,推动历史退步的例证。

  一、西域地域广阔而遥远, 中央王朝难于遥制, 为民族分立、分离主义的产生客观上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

  古时的西域,地域面积非常广袤,是现今新疆面积的数倍甚至十数倍。元朝以前,西域是包括广大蒙古高原,鄂毕河流域、额尔齐斯河流域,远达伏尔加河( 到清朝中期,我国的土尔扈特蒙古还生活在伏尔加河流域),整个帕米尔高原( 古称葱岭),南至里海南部,西到外高加索山脉以北的黑海沿岸,北到北冰洋( 到元朝晚期,当今的俄罗斯还是一个臣属元朝的不大的莫斯科公国)。元朝的军队曾经跨过黑海,远达波罗的海,使元朝的疆土横跨欧亚两洲。就是到了清朝,西域管辖的范围也比现在大得多。清朝统一新疆后,经过实地调查与测绘,把西北边疆的山川地理和边界所至载入《西域图志》、《大清一统舆 图》等官方图籍,确立版图,昭示中外。当时新疆西部沿边地区,分别由伊犁将军下属的塔尔巴哈台、伊犁、喀什噶尔三处参赞大臣管理(《清季外交史料》道光朝卷4)。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治所设雅尔( 今乌尔扎尔,现属哈萨克斯坦共和国),1767 年内迁至楚呼楚(今塔城市)管理边界地段自额尔齐斯河之铿格尔图喇,往西经喀尔满岭( 今卡尔宾山)转向西南,经爱古斯河( 近阿雅古斯河)至巴尔喀什湖北岸东端;伊犁参赞大臣治所设惠远城( 近新疆霍城县境内)所辖疆界地段,自巴尔喀什湖北岸东端,沿 湖往西至吹河( 今楚河),转向西南至塔拉斯河,再转向东南,经过哈拉布拉岭至纳林河;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治所设徕宁城( 近新疆疏勒县)。所辖疆界地段自纳林河往南,经噶布兰、苏提布拉克两山岭( 位于今古里察与鄂什之间)至阿赖岭,沿阿赖岭向南至帕米尔南至喷赤河上游。通过以上记载我们可以知道,清朝的新疆版图是自额尔齐斯河以西以南地区,西含帕米尔高原,连接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北达阿勒泰山脉,南至喀喇昆仑山脉的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域。

  在古代,人们完全以车马代步,交通道路完全是自然选择。因此,无论是派兵征战,设官辖制,都是要相当耗时费力的。张骞出使西域,每次都要花费数年时间;细君、解忧公主西嫁乌孙和亲,也要经过一年多的跋涉;就是到了清朝晚期,纪晓岚、林则徐发配到伊犁,自京城到伊犁也要走半年以上。据清朝有关文献记载,当时伊犁将军及所属各参赞大臣都可以把紧急军情要政建议报清朝皇帝,就是最紧急的报告,以快马昼夜不停接替连传情报,送到北京也需1 个半月的时间,一般正常通讯传到北京,则需3个多月,如遇到了冬天大雪封山等特殊原因,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当中央王朝中兴强盛的时代,国家有比较充裕的财力支持对新疆的管辖,就能够维持西域的社会稳定,个别有野心的汗国、王国( 这时的汗国、王国不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内涵,都是经过中央王朝册封的,是臣属于中央王朝的地方政权)、部落、民族的首领一方面无力与中央王朝抗衡,另一方面制造动乱也遭到各汗国、王国、部落、各族人民的反对,就没有作乱、闹分立的条件。但是如果中央王朝步入腐败暮落,中原出现动乱,诸侯、王公各自为政。特别是在改朝换代,政权更迭的时候,就无暇顾及,无力支持对西域的管辖统治。这样,西域诸多汗国、王国、公国、部落( 西域最多时有50 多个“ 国”)中,一些自以为实力比较强大,且怀有霸权野心的首领,就会毫无节制的扩大自己的地盘,征伐自己的邻邦,当他们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野心进一步膨胀,就会背弃以往对中央王朝、对邻邦的承诺,不断攻占西域各部落、各民族,扩大自己的统治地域,并公开与中央王朝分庭抗礼,甚至向中原进攻。而这时的中央王朝,内乱不止,自顾不暇,对西域的动乱和分立活动鞭长莫及,只有任其发生。可以说,中国自西汉正式把西域纳入自己的版图以后,几千年来,历史上在西域建立了独立政权的匈奴、柔然、突厥、吐蕃、契丹、喀拉汗王朝、叶尔羌汗国、准噶尔汗国等,都是这一历史规律的重复演绎。这对当今的民族分裂主义也有历史的影响。20 世纪以来,新疆发生的民族分裂活动,民族分裂分子也都认为中央政权远离新疆,难以对其进行遥制,同时他们勾结新疆邻国安集延、阿富汗、苏联等,开展分离破坏活动,应该说地域的因素是他们搞民族分立、分离和分裂破坏活动的历史根源之一。

  二、民族众多而演化复杂, 当中央王朝处于弱势历史时期, 一些强势民族发动残酷的征战, 使这些民族产生一定的狭隘民族情绪和盲目民族优越性, 使他们与其它民族之间产生民族芥蒂, 甚至民族仇视, 而形成的民族之间的互相不信任, 是民族分立和分离主义滋生的又一历史原因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西域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存着蒙古利亚、欧罗巴东西方两大人种以 及二者的混合种上百个民族的人民。这些民族在发展过程中,互相融合,又不断演化分化,形成新的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有的民族成为强势民族,占据着广大的地盘。有的民族成为弱势民族,占有有限的地域,甚至依附于强势民族。有的民族盛极而衰,走向消亡,被其它民族所融合。有的民族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人口众多的较大民族。这种民族的演化历史,在西域表现的非常明显。现在,2000 多年前生活在西域这片土地上的古民族基本都不见其踪,他们有的被其他民族吞并,融入其他民族中;有的远迁西域之外,融入其它国家,被改造成新的民族;有的不断分化、演化成新的民族。例如:根据考古发现和历史记载,古时生活在西域的有羌人、氐人、戎人、乌揭人、塞种人、狄人、大夏人、渠搜人、莎车人、狐奴部落、单桓部落、月氏人、乌孙人、匈奴人、柔然人、突厥人、契丹人、康居人、阿兰人、丁零人、铁勒人、高车人等,到了今天,这些生活在西域的原始人和古老民族可以说都难觅其踪了。仅以当代维吾尔族的民族演化历史为例,就可以知道生活在西域其它众多民族的演化历史轨迹。维吾尔是一个多源的民族。根据当今最新考古成就和历史文献记载,维吾尔族的族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 多年前的狄人。狄人可以分为北狄和赤狄两支,维吾尔族由北狄演化而来。《山海经》中说,狄人与华夏族同祖, “ 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山海经·大荒西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年出版,第395 页)。当时,生活在西域的狄人到了先秦及两汉时期,同中原的交往越来越密切,通过上千年的融合演化,已废弃狄人的称呼,而被称为“ 丁零”( 又称丁灵或狄历)人。丁零后又分化为东、西部,维吾尔族源于东丁零部。到公元3 世纪以后,又相继被称为“ 铁勒”( 又称为敕勒)。在公元6 世纪之前,演化到铁勒的狄人是没有文字的。自铁勒开始起,他们用突厥卢尼文拼写自己的语言,开始出现使用文字。狄人原居于蒙古草原,但长期以来游牧地域遍布中原北部各地。到了公元前4 世纪,匈奴人强盛起来,统一西域并建立草原上强大的匈奴政权,丁零臣服于匈奴。以后匈奴败落,蒙古草原又相继出现鲜卑和柔然政权,丁零人又相继受鲜卑和柔然的统治。到公元3 世纪以后,丁零人又演化为高车人。《北史·高车传》记载,高车有六氏十二姓。六氏即:狄氏、袁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史学界认为,其中的袁纥氏后来发展成回纥,是现代维吾尔人的直接族源。到唐朝时,高车人经过分化演化,由袁纥氏演化为回纥人。唐朝联合回纥和其它铁勒部,灭亡了突厥汗国。由于回纥人在平叛战斗中紧密配合唐朝部队,立下大功,唐朝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回纥汗国怀仁可汗,以后回纥汗国始终作为唐朝的属国而存在,更替可汗都要接受唐朝册封,并多次接受唐朝调遣,帮助唐朝平定国内叛乱,在西域联合对抗吐蕃的侵犯。为示友好,唐朝先后把三个皇族公主嫁给回纥可汗。公元788 年( 唐贞元四年),回纥可汗上表唐德宗,请改回纥为回鹘,取回旋轻捷如鹘之意。以后的几百年里,回鹘汗国衰落分裂,分别南迁和西迁。南迁的回鹘以 后逐渐融入华夏,西迁的定居在塔里木盆地并同当地土著居民融为一体。以后,元朝蒙古人统一西域回鹘人又称为畏兀儿人。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为了摒弃对少数民族使用歧视性的音译汉字,经国家批准,把畏兀儿改为维吾尔。追踪溯源,今天的维吾尔人源于蒙古人种,继承了回鹘人的语言和很多特点,而且还沿用回鹘这一古老族名,而她已经不再具有典型的蒙古人种外貌,不再具有古老回鹘人马上民族的特征,其内涵已经发生了全新的变化。

  由于众多民族的不断分化、演化,一定历史时期形成了一些强势民族,这些民族形成的汗国、王国为了扩张、为了称霸,就会发动残酷的战争( 当然这种战争也有争取更大生存空间的含义)。在这种强势民族统治的地域和时期,一些弱小民族为了躲避杀戮,就会自动融入强势民族。这些强势民族由此产 生优越感,这样长时期的发展,就形成了狭隘的民族优越心理心态,甚至盲目狂妄自大。同时由于残酷的民族压迫,一些不能融入其中的少数民族就会产生敌视和仇恨,就会伺机进行反叛、分立和分离,民族之间的不信任,民族之间的芥蒂越来越多,越来越深。这种思想情绪历经长期的存在与发展,直接影响到一些民族的文化和基本心理素质。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条件下,就会在部分人中滋生民族分立、分离和分裂主义思想。新疆的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无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无视社会主义制 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无视解放以后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无视各族人民平等相处,共同当家作主,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的现实,千方百计破坏民族团结,死心塌地搞民族分裂,破坏国家统一,逆历史潮流,妄图建立独立的封建王国。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野心勃勃,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外反华势力的怂恿和支持。但从更深层次的原因看,历史上形成的“ 分立、分离和分裂情结”在他们思想深处也根深蒂固。

  三、语种繁多, 文化多元, 宗教纷繁, 价值观念的传承具有突变性、多样性不利于形成完整的、一致的、统一思想认识和稳定的价值观, 民族分立、分离和分裂主义思潮比较容易产生

  西域自古就是一个三大语系并存,多种语言齐鸣的地区。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西域早期居民的语言可以归为三大语系,近二百个小语种:一是汉藏语系。主要是公元前4 世纪迁入西域,分布于塔里木南缘,沿昆仑山自西向东一直延伸到帕米尔高原的羌人和活动于天山南北的汉族人所操系,演化至今为汉语和藏语。二是印欧语系。主要是生活在西域的古民族塞人( 塞人是现今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的主要族源)所操系。演化至今仅有俄罗斯和塔吉克人所使用。三是阿勒泰语系。古时为生活在天山南麓, 塔里木盆地北缘,后来称霸西域的匈奴人、突厥人( 蒙古人的主要族源)所操系。演化至今成为: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柯尔克孜语、乌孜别克语、满语、锡伯语、达斡尔语、塔塔尔语等。在几千年的语言文字演化过程中,许多语言文字已经消失。例如,曾经在西域使用范围比较广泛的佉卢文、焉耆-龟兹文、塞人于阗文、突厥文、粟特文、叙利亚文、回鹘文、古吐蕃文、摩尼文、波斯文、哈卡尼亚文、察合台文、契丹文、回鹘蒙古文、梵文、托忒文、八思拜文等,现今都已基本失传。有的语言文字裂变衍生,得到新的发展。如,现代的蒙古文、满文、锡伯文其语言文字之源是古回鹘文;现代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之源是古察合台文。有的语言文字融合到其它语言文字中,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实现语言文字的融合,弱势民族的语言文字逐渐消失,优秀语言文词则转移到其它民族的语言文字中。这期间,有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一直延续下来,如汉语言文字,就是唯一贯穿西域历史的语言文字,有的民族的语言文字发生了数次转换,甚至产生了根本变化。例如塞人古时使用语言属于印欧语系,发展到今天的哈萨克人所使用的语言文字已经变化为阿勒泰语系。维吾尔人也曾经使用过古突厥语言文字、回鹘语言文字、回鹘蒙古语言文字等,以上语言文字现今已经消失,演化为今天的维吾尔语言文字。

  宗教信仰做为一个民族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在西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同样历经变化。古时候西域曾经盛行袄教、摩尼教、景教、萨满教、佛教和道教。公元前10 世纪以前,西域的原始宗教袄教、摩尼教、景教、萨满教已基本消失,佛教占据统治地位,现存在阿富汗、新疆各地的佛教圣迹就是明证( 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群、敦煌莫高窟、新疆楼兰佛塔遗址和柯尔克孜千佛洞等)。公元10 世纪,伊斯兰教传入西域,形成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16 世纪以后,在蒙古人的主持下,伊斯兰教凭借武力传教和和平传教,在西域迅速扩大,成为主要宗教。但佛教、喇嘛新教、道教也有一定生存空间。到了近代,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也随着外国人的到来传入新疆。

  伊斯兰教传入西域始于10 世纪的喀喇汗王朝。喀喇汗王朝是由西迁回鹘贵族建立的地方政权。初期的喀喇汗王朝是笃信佛教的,后来在信仰伊斯兰教的萨曼王朝王子帮助下,萨图克·布拉格发动宫廷政变,取得汗位后,开始在喀喇汗王朝大力推行伊斯兰教,并把伊斯兰教确立为国教。以后喀喇汗王朝统治者,利用伊斯兰教的“ 圣战”,迅速扩展。14 世纪,东察合台汗国秃黑鲁·帖木尔汗接受伊斯兰教,成为新疆最早接受伊斯兰教的蒙古可汗( 秃黑鲁·帖木尔墓现坐落在新疆霍城县境内,为自治区一级文物保护单位),他强迫所属16 万群众改信伊斯兰教。以后,又通过武力推行,伊斯兰教逐渐成为西域许多民族广泛信仰的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在西域的宗教发展过程中,几乎没有一个民族是仅仅信仰一种宗教的,都经过了宗教信仰的变化,有的是自觉的,有的是被迫的。例如,汉族信仰过袄教、佛教和道教;蒙古族信仰过萨满教、喇嘛教、佛教、伊斯兰教;维吾尔族信仰过袄教、摩尼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等。这些宗教有教义相同的部分,比如教人学好,于人为善,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扶危济困等等, 《圣经》、《古兰经》、《佛经》都有这些内容。但也有差别较大,甚至背道而驰的思想,例如,佛教主张对所有生命,包括动物都要尊重仁慈,做到不杀生。人与人、人与自然要做到和谐相处,以和为贵,反对战争和杀戮。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则主张只有穆斯林信徒是兄弟,异教徒都是敌人,都应该通过“ 圣战”来征服他们,主张用战争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如果一个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语言文字、宗教信仰这些大的文化背景和基础,不是以一贯之的,而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在民族分化、演化、融合的大动荡中不断变化的,而这些变化,有些方面的价 值观念甚至是互相矛盾、互相冲突,产生激烈的碰撞。就会给人的思想造成混乱,短时期内可能会产生信仰危机,无所适从。在长期的历史背景下,这种大的变化,就会影响价值观念的良性传承,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价值观念,就会影响一个民族在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一致的、统一的、牢固的价值观念。人的思想就容易产生叛逆,人的价值观念就容易产生异化。新疆的民族分裂分子之所以违背历史发展规律,违背各民族人民渴望和平与发展的意愿,就是因为他们野心膨胀,罪恶膨胀,思想叛逆,价值观念异化的表现。而这些都可以从历史深处找到成因。

  民族分离和分裂主义的政治主张不但是极其反动的,是对当代国际政治秩序的反动和破坏,是一个地区、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动乱的祸根。而且其思想理论和政治主张也是极其荒谬可笑的。据世界上一些权威研究机构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的民族不下三、四千个,如果按照他们的主张,依照最简单的逻辑推理,现在世界上的一百多个国家也要分裂成三、四千个国家。那这世界还成何体统,将乱成什么样子?而实际上问题远不是这样简单,当今一些人口比较众多的民族,几乎分布于世界各个国家之中,按照民族分离主义的主张,这些人是要回到一个地方去建立单一民族的国家,还是在当地建立单一 民族国家呢?回到一个地方可能可行吗?这些人有的离开祖籍地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连自己的母语都不会说了,甚至血统都杂交很多代了。他们愿意回去吗?如果都在当地建立单一民族国家,那国家的分化将会没有止境,全世界岂不是要分裂成几十万个“ 国家”了?另外,按照他们这种荒谬的理论和主张,势必助长民族的封闭性、狭隘性,那世界就要倒退。同时,在封闭的、狭隘的民族情绪鼓舞下,必然产生民族强烈的排它性,大的民族就会恃强凌弱,对小的民族进行同化,种族清洗甚至种族灭绝;小的民族受此诱惑,也会以“ 民族自决”为理由,实行民族分立,煽动民族分裂,实行武力对抗,甚至利用暴力恐怖手段,制造血腥事件。那整个世界还有太平吗?因此可以说,民族分裂主义、特别是当代新疆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的政治思潮是极其反动的,他们是新疆动乱的祸根,是危害社会稳定和各族人民平安幸福生活的祸根,是必须坚决打击和彻底铲除的。

[ 作者简介] 竹效民( 1957~),男,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学历,新疆社会科学院伊犁州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副研究员;新疆伊犁州委党校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副编审。研究方向:新疆区域经济、新疆地方史,中亚社会经济。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