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中亚研究网 >> 正文

第十二届全国中亚问题研讨会

陈东杰、于淼 来源:2012-03-28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2年第1期

  2011年10月13日~1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中亚研究所、甘肃国际友好联络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中亚研究所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中亚问题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主办单位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公安部、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新疆社会科学院、新疆师范大学、新疆社科联等单位的20余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一 中国对中亚的总体政策回顾

  各位专家首先高度肯定了过去20年中国与中亚国家取得的外交成果。中国对 中亚的政策从无到有,从一开始的被动状态到逐渐适应再到全面发展,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探索与挫折中形成的。如今中国对中亚的政策体现在政治、经济、人文等各个方面。其中,政治互信是发展双边关系的基础,在政治互信不断深化和经济合作广泛开展的情况下,人文交流也被提到合作日程,迎来了教育、文化等领域合作的春天。

  (一)政治合作

  1.政党合作。在过去20年中,中国与中亚政党关系发展良好,双方建立了亲密互信的关系。在政治方面,中亚各个国家政党在涉及到中国核心利益方面,如在台湾、打击东突等问题上都支持我国政策。在经济方面,双方政党 在交往之中将经济合作纳入进来,积极牵线搭桥,以推动区域间经济全作交流。另外,在上合框架下所形成的多边交往形式,也促进了中国与中亚政党的发展。双方政党合作不足之处在于缺乏与反对党派的交流,中亚地区的总统集权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党之间的正常交流。

  2.禁毒合作。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展开禁毒合作是双方政治关系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国先后与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签署了双边禁毒协议。同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相关合作文件中也有涉及禁毒领域。双方在禁毒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有效遏制了毒品犯罪活动。但双方的禁毒合作也存在着各种问题,首先,在情报交流方面的共享程度同双方所面临的严重毒情相比并不高,情报共享系统的建立都还停留在字面之上。其次,在降低危害、加强需求等方面我国同中亚各国之间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最后,大国在中亚的博弈给中国同中亚各国开展禁毒合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3.非政府组织。在上海合作组织双边框架内,中亚各国与我国非政府组织之间的交流项目逐步推出,但这种交流活动仍然是零星和冷清的。高层往来多、民间交往较少的问题长期存在,导致双方政治经济关系缺少厚实的民意基础,缺乏发展后劲和活力。

  如何加深双方非政府组织的交往,有学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做起。第一,充分发挥国家政府的主导作用,鼓励商会组织、金融机构合作组织、交通能源电信企业家组织、科学技术协会等行业性中介组织,以展览会、招商会、推介会、专业研讨会等形式开展交流。第二,加强新闻出版界合作,加大对非政府组织积极作用的宣传力度,激发公民参加慈善公益的热情。第三,利用地理上毗邻、民族同源、宗教认同等有利因素,促进地方层面的经济往来。第四,要遵循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推进非政府组织层面的 合作。

  (二)经济合作

  1.中国与中亚国家建交以来,双方之间的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从与中亚国家独立初期进行简单的易货贸易发展到现今的全方位经济合作,一些重大合作项目取得突破,如中哈石油管道和中土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建成与投产,标志着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日益具有战略意义。

  但是双边经济合作也存在着不足,有学者认为双边经济合作的社会效益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合作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中国企业投资往往集中于对象国主导型经济领域,在合作中照顾对方社会经济发展利益的需求。应当努力改变以政府对政府的经济援助方式,注意把援助落实到需要帮助的领域,尤其是民生领域。

  2. 上合框架下的区域化经济合作便利化。2001 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促进该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的目标以及分三步走的战略。十年来,由于受到资金流通不畅、中亚国家的融资模式比较单一、中亚经济发展对金融机构的依赖程度较高、信息流建设水平低、人流以及物流渠道不畅等因素的制约,双方的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发展缓慢。如要解决上述问题,学者指出必须在政治互信的基础上,在上合组织框架下采取各项可操 作的具体措施,在边境地区、各省区、各国及上合组织区域内,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多层面、多领域,发挥政府、企业、学界多方合力,构建中亚地区合作制度平台以及域融资平台。

  (三) 人文合作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人文合作主要成就是使得中亚国家对中国有了初步了解; 但这种了解层面有限。在人文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中国政府对人文合作不够重视。双方的交流形式单一,尤其是民间往来滞后,缺乏精神层面交流。为改变文化交流薄弱的局面,有学者认为中国必须在人文合作中寻找文化共性、坚持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制定针对中亚的中长期文化交流策略、发挥现有优势增强当前中国文化的吸引力。

二 中亚的安全演进与中国的策略选择

  (一) 美国中亚政策与中国的回应

  美国在中亚的政策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地缘安全利益。美国所认为的地缘安全利益,就是应对一个过气的大国,一个新兴的大国和一个激进的穆斯林大国,即分别所指的是俄罗斯,中国以及伊朗。第二,打击恐怖主义威胁。第三,能源方面。从目前来看,美国在中亚最大的利益既是安全利益,即在阿富汗进行的反恐战争。美国在中亚的一切行动都以此为核心。当然,一切为了反恐并不是在其他方面一味地让步,例如在拓展民主方面,美国的底线是吉尔吉斯斯坦所建立的民主议会政体绝对不能倒塌。

  面对美国进入中亚之后所带来的挑战,有学者建议中国应积极做出回应。首先,应用中南亚的眼光看中亚,而不是单单用中亚的眼光看中亚。第二,要用危机的眼光构建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利益,要用发展的眼光面对来自中亚地区的威胁。第三,要用一盘棋的眼光看待上合组织对待阿富汗的问题。随着目前的态势判断,上合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如果能在上合框架内将力量整合起来,上合组织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 中南亚地区美俄军事争夺加剧及影响

  从地缘战略角度看,美军在撤军的同时继续保持在中亚地区的军事影响力,这是美国的必然选择。而俄罗斯对美国在阿富汗和中亚地区谋求长期存在的意图保持高度警惕。今年以来,多次公开要求美方在未来撤出驻阿富汗和中亚地区所有军队。同时,为维护自己的地缘战略安全利益,在军事上俄对美也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予以反击。

  中亚出现大规模动荡不利于美俄欧等国利益,因此,双方都注意在斗争中讲求策略——“争而不斗”。因而,美俄此轮军事争夺虽然加剧但不会失控,中亚地区整体稳定的状况有望保持。这有利于中国在该地区事务中发 挥更大影响力,拓展在阿富汗问题上与俄巴印及中亚国家的合作范围。

  (三) 美国在中亚的民主渗透活动及中国的对策

  美国进入中亚地区之后,不仅强化军事部署,也注重推进中亚各国的民主化进程。这主要表现在美国政府通过一些 NGO,特别是具有美国背景的 NGO 来推动目标国的民主发展。美国在中亚地区实施民主渗透的项目,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选举项目、政党发展项目、立法机构强化项目、法制项目、地方分权项目、公民社会项目。美国在中亚地区实施民主渗透的实质在于谋求地缘政治利益、现实的经济利益,美国希望通过塑造中亚国家政 治、社会发展进程,迫使中亚国家政局朝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转变,弱化俄罗斯对中亚地区的传统影响力的同时借以将美国影响力施加到中国西北边疆地区。

三 多重视角下的中亚与中国

  (一) 哈萨克斯坦的人口现状与趋势

  哈萨克斯坦2009 年的人口普查是该国独立之后进行的第二次人口普查。此次人口普查结果为全国人口1 619万,比 1999 年增加了 102 万,增长幅度为 6. 8%。2009 年的城镇人口比重是 54%,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卡拉干达州,最低的是阿拉木图州。男女比例大致与 1999 年相同,总体上男性人口多于女性。而在城市人口中,女性人口多于男性。民族构成方面,哈萨克族超过 1 000 万,达到1 009. 86万人,同比增长 26. 1% ,所占人口比重为 63.1% 。俄罗斯族人口同比下降了 15% ,所占人口比重约为23% 。从总体上来说,哈萨克族人口占据多数,男少女多的格局会继续保持下去。

  (二) 从新疆视角透视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

  历史与现实充分表明新疆与中亚地区紧密的相互联系是难以简单割舍的,中亚局势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直接作用于新疆。因此在应对突发性事件及其后续问题时,需要中国和中亚国家更深层次、更为牢固的相互信赖与帮助,尤其应当加强国家情报部门与外交领域的合作,更好地维护地区稳定大局。在经济层面,中国新疆地区是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也是亚欧大陆桥的核心地带。

  近年来新疆作为中国连接西部邻国大通道的作用和地位在逐步强化。2010 年新疆的喀什与霍尔果斯被批准建设为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这对中国进一步深入发展与中亚国家关系,尤其是经贸领域合作,提供了新窗口和机遇。

  (三) 当前中亚形势及对中国中亚外交的影响

  有学者认为中亚局势对中国中亚外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中国该不该涉入阿富汗问题、如何涉入以及中亚国家对于阿富汗问题的立场差异等问题都将 直接影响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2) 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在北非中东局势的立场表明,俄罗斯、中亚国家与中国的利益有很多的相似性,这为加强双边关系和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3) 未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将更多地受到第三方力量的影响,国际合作的趋势是必然的。(4) 未来五年中亚形势的不确定性提醒我们有必要调整投资政策,减少投资风险。

  (四) 塔吉克斯坦“去俄罗斯化”趋势

  塔吉克斯坦独立之后一直致力于提升主体民族地位,因此“去俄罗斯化”是构建民族国家、激发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具体措施包括恢复历史记忆: 通过更改地名等方式进行历史寻根。进而从法律条款着手淡化俄语的影响力,2009 年 10 月 6 日《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国家语言法》生效,条款中取消了此前俄语作为“族际交际语”的地位。但在现有的社会状况下去俄罗斯化显然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塔吉克斯坦政府之所以坚持出台各项政策来显示去俄罗斯化的决心,一方面是为了提升主体民族的地位,另一方面近年中、美、伊朗等国与塔合作也不断加强,塔各项政策的出台也成了向除俄罗斯以外的大国力量示好的手段,以此吸引多国力量的介入和合作,冲淡俄罗斯独揽监护人的现状。两个原因相辅相成,也昭示了塔吉克斯坦去俄罗斯化的趋势将在矛盾中继续漫长地持续下去。

  (五) 塔吉克斯坦国家建设中的中国身影

  中国对塔吉克斯坦进行的援助在中亚国家中的比例较高,集中体现在交通、能源以及基础设施建中,其中包括塔乌等公路。今后将陆续修建卡莱胡姆 - 霍洛格等三条公路项目以及瓦赫达特 - 奥什 - 喀什的等铁路项目。能源方面有南北输变电项目、热电站项目、中石油管道项目。基础设施包括新国家博物馆、塔吉克新外交部大楼等七个项目。

四 中国的中亚政策展望

  首先应明确我国在中亚的发展战略是一个短 - 中 -长的发展轨迹。我国的战略目标是维护中亚地区的稳定,在中亚地区建立密切关系,确保我们在西北的边境安全。概括起来就是安全利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第二,多层次多渠道推动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双方之间的关系同时又涉及一些地方和企业、个人的利益。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企业和个人的优势,在国家统一协调与维护国家发展大局的前提下,利用这些资源推动发展与中亚国家的关系朝更加顺利的方向发展。第三,关注中亚局势,构筑长期可靠的周边安全带。第四,关注中亚民生问题,为中国与中亚关系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第五, 中国应当增强与俄罗斯在中亚的合作,消除疑虑,增进理解。承认俄罗斯在中亚的特殊地位,在中亚事务方面应当重视俄的想法,这样将有利于中国发展与中亚国家关系,实现中国在中亚的战略目标。

  (责任编辑 张昊琦)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