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所内通讯
更名后的《欧亚经济》新一届编委会议在京召开
科研处 来源:俄欧亚所工作简报2013年第22期
        从2014年起,《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杂志将正式更名为《欧亚经济》。为了使更名后的期刊实现全方位转型,进一步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编辑部于2013年12月5日召开更名后的《欧亚经济》新一届编委会议。十余位编委与会,李永全所长和编辑部全体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常玢主任主持。高晓慧副主任介绍了《欧亚经济》的历史沿革、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应做的工作,之后各位编委就刊物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高晓慧对《欧亚经济》的介绍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欧亚经济》的发展历程。《欧亚经济》的前身经历了从内部期刊到公开期刊、从译丛到应用性期刊再到学术性期刊的曲折转变过程,历经四次更名,两次更改刊期,每一时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都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目前,《欧亚经济》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名刊建设工程”资助,已全部终止了对外合作,逐步向学术性倾斜,并完成了期刊更名和转型的准备工作。二是《欧亚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期刊没有准确的学科和专业定位,没有进入三大评价体系(南京大学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计量与科学评价中心编制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也未被中国知网CNKI收录,造成稿源质量低、转引率低、期刊的影响因子低的“三低”低水平循环。因此,《欧亚经济》若想跻身于国内一流学术期刊行列还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三是《欧亚经济》的努力方向。(1)办出特色。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研究俄罗斯、东欧、中亚经济的期刊,《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更名为《欧亚经济》后,将调整栏目,办出特色,更加注重学术性,全面反映俄罗斯东欧中亚经济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严格按照学术期刊规范办刊。(2)扩大期刊的影响力。拟走访三大评价体系的单位(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知网和人大报刊资料复印中心,与之沟通交流提高影响因子的途径及其对《欧亚经济》学科和专业定位的看法,逐步使期刊发展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3)加强制度建设,保证用稿的公正性和编辑工作的正规化,主要措施包括采取双轨制审稿制度(即编辑部审稿制度与专家匿名评审制度相结合)、“编辑回避制度”(即编辑不能审读与他本人存在私人关系或者学术合作关系的机构和个人的稿件)和每期发稿后召开“编后会”。(4)人才培养。在不断提高编辑业务能力的基础上支持其参与学术研究,努力使编辑人员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学术积累。同时,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充实编辑队伍,优化编辑的年龄结构,完善梯队建设,建立一支拥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学者型编辑团队。(5)通过举办学术活动,如有关期刊建设方面的研讨会以及重大理论问题研讨会促进期刊发展。
       在听取高晓慧介绍后,编委们对《欧亚经济》之前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期刊今后发展出谋献策,提出了许多有益建议。概括起来,编委们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期刊定位问题。
       俄欧亚所研究员李建民编委认为,如何准确的定位是期刊发展的基础,只有在确定受众群体的基础上,才可能办出期刊的特色。
       辽宁大学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徐坡岭编委建议,《欧亚经济》的定位要着眼于三个层次,即用理论解释过去、发现问题,把握趋势、预测未来,提出建议,并在此基础上组织稿件。
       二是提高期刊影响力问题。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党委书记周溯源编委认为,《欧亚经济》这个刊名内容涵盖广,所包括的地域也广,视野更开阔,平台更大。编辑部应以此为契机,有条件地吸引高质量稿件,通过好稿件引起关注。在组稿过程中既可鼓励本所专家学者投稿,又可邀请对象国有关专家投稿。同时,在有影响力的报刊网络上搞宣传,与全国三大评价体系单位、知网、新华文摘、人大报刊资料复印中心以及中国社科网等积极联系,提高转引率,扩大期刊的影响力。
       徐坡岭编委也认为,提高期刊的影响力需要运作,一要提高稿件质量,培养新的作者;二要向电子化方向发展,抓住年轻读者,提高转引率。
       李建民编委认为,“走出去”办刊是提高刊物质量、扩大刊物影响力的良好途径,既要与相关学术单位和职能部门经常联系沟通,了解最新学术动态和他们的需求,也要与竞争对手沟通,使期刊具有全局观。
       《中国社会科学报》林跃勤编委表示,愿意帮助《欧亚经济》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做适当的宣传,使其充分利用院内资源。
中央财经大学童伟编委认为,期刊在重视学术性的同时要接地气,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欧亚经济》虽然没有进入三大评价体系,但可以积极与人大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建立良好的关系,如果所刊论文被其全文收录转载在高校中就可视为A类核心期刊,可以在这方面多做些努力。
       三是编辑队伍的建设问题。
       周溯源编委认为,编辑是办好刊物之本,编辑人员的素质决定着一本刊物的质量,编辑人员的水平对选稿及吸引作者很重要,因此,编辑人员不仅要掌握编辑技能,还要掌握各领域的知识,做到编研结合。
       俄欧亚所研究员陆南泉编委认为,编辑人员不仅要编辑文章,还要自己写文章,同时要尊重作者,与作者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俄欧亚所研究员程亦军编委表示,在编辑队伍的建设上一要培养编辑的荣誉感,使他们认识到编辑是一项崇高的、受人尊重的工作;二要培养杂家,同时又是某一领域的专家。他建议加强作者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相对稳定、高质量的作者队伍,做到编辑与作者相互沟通、相互促进。
       四是期刊的整体策划问题。
       黑龙江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传君编委认为,《欧亚经济》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就要在整体策划上下工夫,首先要扩大作者队伍,尤其是经济理论方面的作者,保证每期有1~3篇好文章;其次要注重稿件结构,做到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和微观经济方面的稿件兼顾;最后要跟上热点问题,以前的动态研究要保持。
       北京印刷学院院长助理张养志编委以中国传媒大学《现代出版》杂志的成功转型为例总结了几点经验,即重视期刊的顶层设计,注重策划选题;重视稿件结构,重点选用有基金项目资助的稿件;注重应用与理论相结合,重视规范性研究;把刊物发展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
       程亦军编委认为,在稿件选择上要兼容并蓄,使不同研究方法和不同观点的稿件都有刊发的机会。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院院长郭力编委认为,《欧亚经济》在整体策划上应突出三个特点,即专业性、动态性和决策性,同时,她建议扩大作者群,吸引青年作者,保持资料性文章的数量。
       此外,编委们一致认为栏目设计应成为期刊的一大亮点。陆南泉编委建议增加历史性栏目,如苏联经济史方面的文章;郭力编委和程亦军编委认为学术资料很重要,建议增加诸如“大事记”之类的栏目;周溯源编委则建议增加“动态介绍”之类的栏目。
       常玢对各位编委拨冗参加会议表示感谢,表示认真研究各位编委提出的宝贵建议,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一本好的刊物,从不成熟到逐渐走向成熟是需要很多因素的,是需要时间沉淀的,同时也离不开所党委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最后,李永全所长对会议做了总结。他感谢编委们对《欧亚经济》杂志的厚爱和支持,肯定了编辑部全体人员为期刊转型所做的努力,同时希望《欧亚经济》的编辑们能“走出去”,广交朋友,听取各方建议办好期刊,成功实现期刊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