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建华,1962年出生,黑龙江省哈尔滨人,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世界史专业(俄国史方向)博士生导师,世界史研究中心主任。致力于俄国(苏联)思想文化史、中俄关系史和俄国汉学史的研究。代表著述:《俄国知识分子思想史导论》(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俄国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苏联民族问题的历史考察》(北京师大出版社2003年版)、《政治激进主义与近代俄国革命》(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版)、《从知识精英到政治精英:苏联知识分子的群体转型与角色建构(1917-1936)》(北京师大出版社2010年版)和《路标为界:俄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波澜》(《历史研究》2003年第5期)等。
目 录
导 论:写在前面的话
一、什么是20世纪俄;国史?
二、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20世纪俄国史?
三、关于20世纪俄国史的一些基本概念
[建议主要阅读文献]
第一章 遗产:19世纪俄国历史的积淀
一、政治遗产:沙皇专制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二、经济遗产:农奴制废除与早期工业化的起步
三、文化遗产:一言难尽的俄罗斯文化传统
四、思想遗产:西欧派、斯拉夫派与俄国知识分子
五、西方文化:俄国现代化的催化剂
六、本章小结
[建议主要阅读文献]
第二章 飞跃:三次革命与俄国现代化的历史跃进
一、19心年的改革与革命
二、二月革命与帝俄政权的覆亡
三;历史选择了布尔什维克
四、十月革命史,学热点问题
五、本章小结
[建议主要阅读文献]
第三章 浮萍:俄国侨民与侨民运动
一、相关概念与俄侨的历史起源
二、十月革命与俄侨第一次浪潮
三、俄国侨民的生存之艰
四、俄侨的文化教育生活
五、俄国侨民的政治抉择
六、本章小结
[建议主要阅读文献]
第四章 探索:苏维埃政权早期建设与列宁晚年思想
一;从军事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折
二、新经济政策的历史意义
三、苏联的建立
四、列宁的晚年思想
五、列宁的政治遗嘱
六、本章小结
[建议主要阅读文献]
第五章 塑造:‘文化革命与知识分子转型
一、文化革命与文化政策
二、知识分子的主动转变与亲近政权
三、知识分子的政治异见与思想对抗
四、知识分子的经济状况和日常生活
五、苏维埃政权的行政规训
六、苏维埃知识分子的形成与结构
七、本章小结
[建议主要阅读文献]
第六章 模式:斯大林时代与斯大林模式
一、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的巨大成就与问题
二、异常激烈的党内政治斗争
三;肃反,还是政治大清洗?
四、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五、斯大林的个人专权与个人崇拜
六、本章小结
[建议主要阅读文献]
第七章 红都:访苏现象与外国人眼中的苏联
一、红都的呼唤
二、访苏者看到了什么?
三、“生虫的苹果”?
四;本章小结
[建议主要阅读文献]
第八章 黑白: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与倒退
一、权力过渡与贝利亚事件
二、秘密报告及其评价
三、全面推行改革
四、不情愿的退休和黯然离世
五、本章小结
[建议主要阅读文献]
第九章 盛衰: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发展与困境
一、三套车体制与政治微调
二、新经济体制的突破与问题
三、政治僵化与特权阶层
四、苏联社会的普遍性危机
五、勃列日涅夫其人其事
六、本章小结
[建议主要阅读文献]
第十章 争锋:从世界革命到全球争霸
一、美苏:从战时盟友到冷战对手
二、从苏南冲突到匈牙利事件:社会主义阵营的冲突
三、70年代的“苏攻美守
四、苏联与美国争霸的理论来源
五、勃列日涅夫主义
六、本章小结
[建议主要阅读文献]
第十一章 聚散:苏联的民族成就与民族问题
一、民族经济与民族文化:从无到有的飞跃
二、“官方俄罗斯中心论”
三、双语制与强制推广俄语
四、对苏联宪法的法理学分析
五、本章小结
[建议主要阅读文献l
第十二章 阴晴:中苏关系的曲折与波澜
一、从中俄关系到中苏关系
二、中苏关系的发展与恶化
三、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破裂
四、中苏关系的缓慢解冻
五、本章小结
[建议主要阅读文献]
第十三章 潜流:思想文化界的多元思潮与政治变迁
一、“解冻文学”与“解冻思潮”
二、知识分子与大俄罗斯主义
三;双重文化背景下的民族知识分子
四、书报检查制度
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
六、“夜间人”与“60年代人现象”
七、本章小结
[建议主要阅读文献]
第十四章 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与改革
一、戈尔巴/乔夫其人及其执政
二、“全面改革”
三、改革急剧转向
四、苏维埃联盟岌岌可危
五、外交新思维
六、苏联解体
七、本章小结
[建议主要阅读文献]
第十五章 复兴:叶利钦时代的新俄罗斯
一、叶利钦其人及其执政
二、失败的休克疗法
三÷艰难的政治转型
四、军力衰落和车臣问题
五、从“一边倒”到“双头鹰”政策的转折
六;异军突起的普京令
七、新欧亚主义思潮
八、本章小结
[建议主要阅读文献]
附录:历史大事年表
后 记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