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习专题
论发展21 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视野
高正礼 李 卉 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18 年第2 期

[ ]发展21 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既是立足当代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论自觉,又是基于当今世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理论创新,基于推进世界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勇敢担当,基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教训的经验总结,基于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的智慧结晶,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

[关键词]21 世纪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国际视野

 [作者简介]高正礼,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卉,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安徽 芜湖 241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2015 1 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2016 5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2016 7 月纪念建党95 周年大会等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明确提出了发展21 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这既是立足当代中国实际的理论自觉,又是放眼世界的理论自信;既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现实依据、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渊源,具有鲜明的中国情怀,又是科学判断当今世界时代特征、勇敢推进世界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主动应对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的必然选择,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

一、基于顺应当今世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理论创新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1]古往今来,一切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特定的时代背景。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一切时代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形成和发展始终是倾听时代呼声、应对时代挑战、解答时代课题、推进时代进步的历史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发展21 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要继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作出准确的判断和把握,既是党制定科学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党实现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要求。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当代世界的时代主题已由革命与战争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当然,在和平与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国际局势一直风云变幻,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并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基于对当今世界时代主题和阶段性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领导中国人民开创、坚持和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并将其成功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创立和丰富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只有眼界非常宽阔,正确认识和积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才能把握工作主动权,跟上时代前进步伐,推动事业顺利发展”。[3]正是根据这一指导精神,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综观国际国内大势,坚持认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我国仍处在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尽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基于上述关于时代主题和特征的科学判断,党领导人民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又把新鲜的经验上升为理论,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在2017 10 月党的十九大上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从发展21 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明确要求看。2013 1 月,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继续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4] 2015 1 月,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20 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发展21 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5]

从发展21 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容看。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 从国际视野研判时代主题和特征,进而提出了发展21 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且基于当今世界时代发展要求的判断,提出了21 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新理念和新思想。譬如,通过对世界人民美好梦想的分析,提出中国梦与包括俄罗斯梦、非洲梦、欧洲梦、美国梦等在内的世界梦具有一致性,“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6] 通过对“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的分析,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4] 通过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的分析,强调“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7] 认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 自觉”,且这一自信和自觉“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4]  鉴于“应对 当今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作出了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 革的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和决策部署。[8]因此,发展21 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是 我们党把握当今世界时代主题、顺应时代潮流、应对时代挑战的理论创新。

二、基于推进世界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思想武器。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相比,当今世界的面貌和形势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但是,正如2015 10 月《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学者共识》所言:“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它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指明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面对困扰当今国际社会的各种复杂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人类走出困境、走向光明未来的指路明灯。”[9]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能够与各民族、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实现时代化、民族化和大众化。反观之,不断随着时代的变迁、实践的深化而日益丰富和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民族、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为其自身的发展开辟新道路,开创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发展,从构成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看,已经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几个发展阶段;从地域上看,经历了从欧洲到美洲、亚洲直至全世界的传播和衍生的世界化历程;从社会地位看,经历了从遭受诽谤、扼杀的“异端”学术思想到确立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思想武器、再到社会主义国家党和人民行动指南的演进和飞跃。回顾历史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典型示范和最高水准,向来都发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运动处于高潮的国家和地区。19 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形成;20 世纪初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尤其是十月革命的爆发和苏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展开,促进了列宁主义的形成和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后,随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由欧洲转向亚洲,马克思主义在亚洲多国得到运用和发展,在中国形成了毛泽东思想;20 世纪下半叶以来,尤其是苏东剧变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毋庸置疑地代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最高水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自信地预见,21 世纪中国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事业,必将继续引领和代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方向和标杆,总结其实践经验形成理论成果就是发展21 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欧洲走向世界,除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运动为其奠定了实践基础,人类优秀思想文化为其提供了思想资源,还取决于一代代忠诚的共产主义者,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集体具有坚定捍卫、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勇气和担当。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主要代表的早期共产主义者在被众多国家政府驱逐迫害、颠沛流离、忍饥挨饿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以列宁为主要代表的俄国共产主义者在遭受沙皇政府流放、通缉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形成了列宁主义;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受到敌人“围剿”、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严重干扰和破坏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冲破长期以来“左”倾机会主义思想束缚、顶住苏东剧变巨大压力和西方国家“西化”、分化攻势中构建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奋进,传承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锐意进取,大胆探索,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前述及,习近平担任总书记伊始,就勇挑重任、意志坚定地指出,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根据时代发展进步的要求推进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继续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4]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全党克服重重问题、矛盾和挑战,发展21 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续写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201710 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自豪又自信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1]这同样是从马克思主义尤其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繁荣发展的视阈审视发展21 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习近平号召全党勇敢地担当起推进理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任务,最初使用的是“发展21 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后来多次使用的是“发展21 世纪马克思主义”,不再限于“中国的”,这一变化也展现了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勇于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发展的宽广眼界,担当起坚持、捍卫和发展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使命。

三、基于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教训的必然结论

一个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往往既要有时代背景、思想渊源、实践源泉及检验等基本条件,也要有历史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总结1848 年欧洲工人革命、1871 年巴黎工人起义、1905 年俄国革命和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20 世纪30 年代,毛泽东思想在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土地革命两次兴起和两次失败的历史经验教训中得以萌芽和形成。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奠基、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和曲折教训,是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内历史依据。此外,习近平提出发展21 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命题,还有着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众多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成败的经验教训的国际历史依据。

2013 1 月,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的讲话中,分六个时间段,即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逐步形成及重大曲折、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对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指出:搞清楚世界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及其演进,搞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才能明白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当然,“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4]可见,习近平从宏观、战略上强调发展21 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历史依据是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运动的经验教训。

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很多具体的重大思想理论的提出直接吸取和借鉴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譬如,2013 1 月,习近平阐释必须正确评价和对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时说:“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7]同年6 月,他在讲述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时说:“我一直在想,如果哪天在我们眼前发生‘颜色革命’那样的复杂局面,我们的干部是不是都能毅然决然站出来捍卫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7]2013 11 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在会上就此做说明时讲到:“实际上,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原理很多是预测性的;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就过世了,没来得及深入探索这个问题;苏联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犯下了严重错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4]

四、基于应对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的智慧结晶

新世纪以来,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的进步,尤其是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加上西方主要经济体因受2008 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增长缓慢,世界经济政治关系发生激剧嬗变。与此同时,得益于科技、通讯和互联网等突飞猛进,人类的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世界各国所面临的经济、政治、生态等问题也越来越具有全球性,解决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难题,应对全球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挑战,需要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这些都要求彻底改变长期以来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秩序,深刻变革和努力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嬗变、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既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在国际社会捍卫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主要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更多更广地参与全球治理寄以很大希望,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的日臻成熟,中国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成效、广泛参与国际事务的经验等也为中国进一步参与全球治理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广阔的全球视野洞察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新变化,以深邃的战略眼光研判全球治理体系的新走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将新时代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置于世界大势中运筹和部署,从勾画“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到编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的“十三五”规划、从承诺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到要求提高国际话语权、从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到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推进经贸合作和全球减贫到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和恐怖主义威胁、从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到引导互联网治理,等等,都明确提出和鲜明展示了中国积极应对、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从而丰富和发展了21 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例如,2013 1 月,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上,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地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4] 同年3 月,他在接受俄罗斯、南非、印度、巴西和中国记者联合采访时表示,“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10] 2014 6 月,在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强调:“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要在新赛场建设之初就加入其中,甚至主导一些赛场建设,从而使我们成为新的赛场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4]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以2015 9 月在联合国大会发言为标志,习近平在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发出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呼吁。这一理念和呼声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民族、国际组织等认同和接受,直至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201511 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促进全球经济平衡、金融安全、经济稳定增长。积极参与网络、深海、极地、空天等新领域国际规则制定”。[11]2017 10 月,党的十九大将“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列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的基本内容,并对新时代如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全面而系统的部署,从而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 

综上所述,发展21 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立足中国实际的理论自觉,而且是放眼世界的理论创新,它科学判断了当今世界的时代发展要求,勇敢担当起推进世界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重任,深刻汲取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一些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的经验教训,也是积极应对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的主动思考,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 戚义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EB/OL].http://news. xinhuanet.com/

politics/2014-02/22/c_126175088_5.htm2014-02-22/2018-01-12.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01-251

[6]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 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7]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8] 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mil/

2016-01/01/c_1117646695.htm2016-01-01/2018-01-12.

[9] 张胜,王斯敏,姬泰然.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圆满落幕[N].光明日报,2015-10-121

[10] 苏楠、仝宗莉. 习近平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EB/OL].http://politics.people. com.cn/n/

2013/0320/c1024-20845460.html2013-03-20/2018-01-12.

[1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