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前所领导
刘克明(第二任所长,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来源:

  

 

  个人简历

 

  刘克明先生,1919年7月二8日生于辽宁省昌图县。

  刘克明先生长期从事理论教学、工会工作、党的外事工作和学术研究活动,是一位著名的东欧中亚(苏联东欧)问题专家。

  他早年在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合大学任马列主义、哲学理论课教员,解放后担任过地方领导工作,50年代以后从事党的对外联络事务.S0年代以后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刘克明先生是我国东欧中亚(苏联东欧、学科奠基人之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现在的东欧中亚研究所)创办人之一。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外交学院兼职教授。他是中国苏联东欧学会(现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任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顾问和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研究会顾问。他还任世界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

  刘克明先生具有深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功底.对世界经济进行过较长时间的研究,对东欧中亚(苏联东欧)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和思想文化诸方面有精深的造诣,他通过门学,掌握了英、俄和法语,都已用于工作。这与他勤于钻研是分不开的他在不同工作岗位上能结合实际工:作对国内和国际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80年代以后他的科研工作有了重要的拓展。这期间,他同金挥同志一起主编了《苏联政治经济体制七十年》,该书是国家“六五”计划的重点社科项目,全书近60万字,是我国苏联问题学分者对苏联问题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研究的力作,他还与吴仁彰研究员共同主编了《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 苏联社会主义理论的演变》一书,全面阐述了苏联70多年来社会主义理论的演变轨迹及其教训。他还在一系列杂志上发表丁许多颇有见地的论文,如《苏联落后于时代的教训和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精神》、《战后新时代和苏联由盛转衰的时代根源》、《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苏联农业落后的原因及前景》、《关于中苏关系问题》、《浅析苏联霸权主义根源》等等。这一期间他多次做过学术报告。


  刘克明先生的学术研究方向是苏联东欧问题,着重研究苏联政治经济情况、中苏关系、苏联社会主义理论、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以及苏联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及其历史经验等,中心是探讨苏联70多年来在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重要经验教训,分析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供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借鉴。


  刘克明先生的最主要学术观点和学术贡献是:


  第一,探讨苏联剧变和解体的深层次原因。他认为,生剧变,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总的原因来说, 的社会主义模式长期不进行改革,日趋僵化, 日益同战后新时代要求相背离的结果:这个新的时代论为解决战后各种社会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不注意研究战后新时代呈现出来的新特征,仍抱着陈旧的时代观不放,以至从从政治、经济、对外政策等方面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甚至与新时代背道而弛,这是战后时期苏联陷于衰落和停滞的时代根源。为什么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僵化的趋向在斯大林之后,经过几代领导人,还是得不到纠正?其根本原因在于,在高度中央集权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中已经形成—个拥有巨大权力而又不受监督的官僚特权阶层。


  第二,探讨60年代大论战和探讨中苏两党关系恶化直至破裂的原因和教训。作者对两国的这段历史颇为熟悉,既有感性认识,也有理论的思索。这是作者学术的重点领域。


  第三,80年代初期,在探讨苏联社会制度演变和霸权主义根源时,作者提出苏联是—种变形的,即在若干重大原则问题上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社会主义,从学术的角度论证了苏联不是社会帝国主义。


  第四,对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改革和内外政策进行了全面评价,并对这一时期苏联改革的矛盾性作了深入剖析,刘克明先生充分肯定了赫鲁晓夫时期体制改革的创新意义和开创性的贡献。 同时作者分析了赫鲁晓夫改革中矛盾性产生的原因,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深入反思和改革斯大林模式。


  第五,对苏联7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强调指出苏联改革的必然性、迫切性,以及改革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第六,苏联粗放经营、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早已不适应苏联社会发展的现实,势在必改。


  第七,提出要认真研究苏联社会主义超越阶段的历史教训。为了有成效地进行体制改革,必须重新深入认识和思考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概念。


  刘克明先生的学术地位和学术贡献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承认。他曾先后赴美国、日本、苏联、保加利亚等国参加学术活动,在1979年举行的中美学者讨论会上,刘克明先生《关于中苏关系问题》的学术论文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刘克明先生在我国东欧中亚(苏联东欧)学界很有影响,他经常接受邀请到各地讲学、参加学术讨论。他长期担任中联部苏联研究所和社科院苏东所所长职务,对推进我国的东欧中亚学(苏联东欧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苏联东欧学会成立后,他担任副会长,组织和协调全国的苏联东欧学的学术活动,并积极同国外同行加强联系。


  刘克明先生治学态度十分严谨,他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研究的指导思想。苏联东欧学是比较特别的研究领域,它时常受到政治、国家关系等诸方面因素的制约,不论国际上和国家关系发生什么变化,根据过去多年的经验教训,他始终坚持科研工作中的实事求是原则和对科学锐意探索的精神。刘克明先生在这方面积累了可贵的治学经验。刘克明先生治学勤奋严谨,为人正派耿直。他心无旁骛,埋头学问。


  刘克明先生不仅埋头治学,还教书育人。他培养了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国家、为东欧中亚学界输送了有用的人才。


  电话:64039081


  E-mail:Liukm@cass.org.cn

 

  刘克明著作目录

 

1.《苏联剧变的深层原因》(《文集》前言的一部分),1999年5月5日完稿。
2.《中苏两党关系恶化直至分裂的原因和历史教训》,1999年3月完稿。
3.《战后新时代与苏联社会主义》,1999年3月完稿。
4.《对60年代中苏大论战的评价和几个争议问题的回顾》,1998年5月完稿。
5.《研究苏联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模式发展史的重要成果》(评介),《东欧中亚研究》1997年第1期。
6.《苏联落后于时代的教训和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精神》。《东欧中亚研究》1996年第1期。
7.《战后新时代和苏联由盛转衰的时代根源》, 《世界历史》1996年第斗期、
8.《“苏联剧变研究”评介》,《东欧中亚研究》1995午第4期。
9.《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回顾》,载于《20~21世纪社会主义的回顾与展望》文集,1995年8月版。
10.《追踪研究的重要成果》(序言),《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4年第l期。
11.《苏联剧变的历史教训》,功率《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4年第1期。
12.《指导思想错误是苏联失败的根本原因》,1993年3月25日于北大。
13.《权力过分集中的党政结合实际体制使苏共严重脱离百姓和走向蜕化》,1993年4月8日于北大。
14.《关于苏联历史上民族关系方而的矛盾和潜伏的危机》,“独联体问题之—”,1993年11月。
15.《重新认识斯大林的历史作用》,载于《关于斯大林问题再认识》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出版社,1993年2月版。
16.《苏苏联经济军事化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历史教训》,《东欧中亚研究》1992年第5期。
17.《新思维和戈尔巴乔夫改革道路的破产》,《苏联社会科学研究》1992年第1期。
18.《关于社会主丈与现代科技革命》,载《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苏联社会主义理论的演变》,东方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19.《40年来处理中苏关系的历史教训》,1992年于座谈会上的发言。
20.《苏联剧变的直接原因和历史原因》,1991年11月在广州农业部会议上的报告。
21.《认真研究苏联社会主义超越阶段的历史教训》,《苏联社会科学研究》1988年第4期。
22.《苏联政治体制改革若干历史经验》,1988年1月给北京市委党校讲习班作的报告。
22.《中苏关系的现状和前景》,1987年1月在南开大学的报告。
24.《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苏东问题》1986年第1、2期。
25.《苏共二十七大与苏联的经济体制改苹》。1986年6月27日在北京中央机关干部报告会上的报告,载中央宣传部÷形势报告材料》。
26.《苏联对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的修正和苏联经济发展前景》,载《苏联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外刊号 (9月)。
27.《和平共处原则与中苏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诞生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28.《经互会的性质和作用问题》,1984年12月在北大经济系研究生班上的报告。
29.《勃列日涅夫时期农业落后的原因及其发展前景》,《苏东问题》1983年第6期。
30.《浅析苏联霸权主义根源》,《苏东问题》1983年第2期。
31.《建国以来的苏联东欧研究》,《苏东问题》1984年第6期。
32.《对开展苏联政治体制问题研究的几点意见》,1983年10月7日在黄山苏联政治体制的讨论会上的开幕讲话。
33.《关于研究斯大林时期政治经济体制问题的几点意见》,1983年9月在兰州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34.《苏联霸权主义根源问题》,1980年11月20日在北大的报告。
35.《关于中苏关系问题》,1979年11月,在中美学者关于国际关系和苏联问题讨论会上
的发言。
36.《勃列日涅夫上台以来的中苏关系》,1979年6月2日在中央对外联络部于部会上的报告。
37.《苏共二十大反对个人崇拜及政治体制改革问题》,1985年8月讲课稿。
38.《对苏共二十一大、二十二大和苏共纲领的评价》,1985年8月讲课稿。
39.《赫鲁晓夫时期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1985年8月讲课稿。
40.《赫鲁晓夫时期农业计划和管理体制的改革》,1985年8月讲课稿。

  主编专著

1.《苏联政治经济体制70年》,中国社会科学社出版,1990午9月第1版(57万字)
2.《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苏联社会主义理论的演变》,东方出版社第l版,1992年12月出版。(20万字)

 

  刘克明年表

 

  刘克明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听(东欧中亚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苏联问题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1919年7月28日生于辽宁省昌图县,汉族。
  1932~1938年先后就读于辽宁昌图县立中学、天津南开中学、甘肃天水国立甘肃中学。
  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1938~1939年在陕北公学分校高级班学习。
  1938年加人中国共产党。
  1940—1944年在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合大学仟马列主义、哲学理论课教员。在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合大学仟教期间,他比较系统地研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在辽宁作党和工会工作期间,深入研究农村、工业生产和工会工作问题。1947年发表了《辽宁富农调查》一文,被收入《南满农村调查》文集。他在《人民日报》、 《东北日报》、《沈阳日报》上发表文章,对国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劳动竞赛问题进行探讨。1953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著的《工会是共产主义的学校》一书。
  1945年任沈阳市中苏友好协会组织部副部长、秘书长,1946年任中共辽宁省西安县委
宣传部副部长,西安(辽源)煤矿副矿长。
  1946—1948年任中共辽宁省委政治秘书。
  1949—1952年任沈阳市总工会生产部长、副主席。
  1952~1953年任中共沈阳市委办公室主任。
  1953—1958年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派驻世界工会联合会经济社会部研究员。在世界工会联合会工作期间,刘克明先生任经济社会部研究员,主要研究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不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问题,为世界工联出席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亚洲和远东经济委员会等会议准备文件。他撰写了《英国工党和英国工人运动》、 《日本经济问题》、《不发达国家的经济的几个问题》等若干篇论文。
  1958~1966年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苏联东欧处(局)副处(局)长。
  1969~1977年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苏东组组长,主管同苏联东欧各党的联络事宜和调研工作。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工作期间,他多次参加中共与苏共和东欧各共产党之间的会谈和谈判。参加了有关中苏关系的文件起草与文章的写作。这期间,他对苏联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撰写或主持写作了若干篇报告、论文和资料,如《关于中苏关系问题》、 《困难重重的苏联经济及西方经济危机对它的影响》、《关于苏联霸权主义的几个问题》等等。他还主持编写了许多重要资料,如《苏联农业公社》上下册、《国际共运大事记》等等。
  1976~1980年兼任中央对外联络部苏联研究所所长。
  从1979年起,兼任北京大学教授。
  1981~198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听所长、分党组书记。
  从1982年起担任中国苏联东欧学会副会长。
  从1983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从1985年起,兼任外交学院教授。
  从1985年起任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顾问,从1986年起任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研究会顾问,兼任世界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
  从1988年起开始招收博士研究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