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术论坛
俄罗斯经济形势与治理研讨会
许文鸿 来源:中国俄欧亚研究网 2015年04月15日

  苏联解体20 多年来,俄罗斯经济发展经历了复杂的过程。研究俄当前经济形势,西方制裁与石油价格大幅下滑是必然涉及的话题,此外,是否还有其他更深层的原因?是否还可从治理角度进行探讨? 2015 年4 月5 日,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召开了“俄罗斯经济形势与治理研讨会”。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李静杰学部委员、陆南泉荣誉学部委员、南开大学副校长朱光磊教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梁琪教授、辽宁大学程伟教授等40 多人出席了会议。

  一、当前俄罗斯面临的国际形势 

  国际油价与俄罗斯经济的关联度一直较高,对卢布汇率也有直接的影响,在西方的制裁与俄罗斯的反制裁中应如何看待俄罗斯发展所处的国际形势和背景,就此与会学者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南泉从西方的制裁是否会强化、俄罗斯反制裁措施的成效、全面进口替代战略、油价趋势、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国际背景等五个方面对俄罗斯经济衰退的原因和发展趋 势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他认为俄罗斯经济发展出现结构性衰退,总体处于低速增长期,不排除个别年份出现负增长。

  众所周知,俄罗斯经济过度依赖能源行业,因此国际油价波动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较大。在可预见的未来,影响国际油价走势的诸多因素中对俄罗斯既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有利因素包括, 美国经济形势趋好等。不利因素包括:沙特及12 个欧佩克成员为保证市场份额,在油价下跌的背景下供应量不减反增;伊朗核问题出现缓和迹象,长期制裁有可能得到解除,伊朗将成为重要的石油供应国(伊朗将增加200 万—400 万吨的日产量); 世界经济低迷、总体能源需求量下降;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结束,美元升值。综上所述,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理事王海运教授提出,国际油价在短期内很难再回到100 美元以上,今后一段时期,国际油价将在50—70 美元的区间波动。俄罗斯的油气产业,在经济增长中起重要作用,我们需要就油气产业对俄罗斯经济形势的影响进行分析,更深入地研究如何规避风险,抓住机遇深化中俄能源合作。

  与会专家分析了俄罗斯卢布危机的成因、影响及走势。2014 年底出现的卢布汇率大幅下跌,实际是多种因素叠加后的结果:一方面,2013 年底, 俄罗斯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逐步暴露出来,经济整体出现下行趋势,卢布汇率已经趋软;另一方面, 因乌克兰危机,西方实施制裁和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大幅下跌,再加上国际资本做空卢布等因素,最终导致了卢布危机。仅2014 年12 月,俄央行为稳定卢布汇率就抛售800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表明, 俄经济体系缺乏有效的规避汇率风险的手段。2015 年第一季度末,俄经济出现积极迹象,卢布汇率趋稳、外汇储备开始增长,大部分指标虽不佳,但好于2014 年底的预期。

  乌克兰危机后,美欧先后对俄发起了数轮制裁, 共有42 个国家对俄实施了不同程度的制裁措施, 这些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规模达36 万亿美元,而俄罗斯2013 年国内生产总值仅有2.3 万亿美元,双方量化上的不对称使俄罗斯陷入严重孤立状态。制裁对俄罗斯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主要是切断了银行和大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融资道路,打击了能源军工发展潜力和投资者信心,导致避险情绪升温,造成资本外逃,卢布贬值,最终导致严重的财富踩踏现象。

  未来西方与俄罗斯会相互妥协还是西方对俄制裁将强化?与会专家提出不同观点。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李建民研究员提出,不同于美俄经贸仅有300 亿美元的规模,欧洲以德法为代表,与俄罗斯的贸易和能源合作利益远大于美俄。因而,在制裁问题上,西方各国达到协同一致很困难。美、德、法、日等国存在不同的诉求。在此次制裁中,德、法相对比较谨慎克制,尽管如此,也各自损失了200 亿和100 亿欧元,所以,西方国家在对俄制裁上有一定的分歧,而这些分歧最终会决定对俄制裁将趋于强化还是双方达成某种程度上的妥协。李建民研究员认为,西方制裁不可能长期延续下去。有美国智囊曾向奥巴马提出:美国对俄罗斯的挤压将把俄罗斯推向中国一边,使得中国最终成为受益国,而美国的最终对手是中国。为此,西方制裁不会进一步强化,俄美双方也不愿意进一步恶化两国关系,双方都在寻找台阶,相互妥协。奥巴马政府也明白,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美国需要俄罗斯的配合与协作。近来,俄美关系中开始出现相互妥协的迹象,如在国际空间站、伊朗核问题、乌克兰东部自治标准问题上的磋商等。制裁不能仅看表面,美俄对峙的同时也有相互合作的迹象。实际上,在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中,欧洲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历史悠久,亚马尔液化天然气(LNG)项目美国公司也有可能参与。

  俄罗斯采取的反制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 了俄罗斯经济逆势增长,如农业、食品加工业等个别行业的某些中小企业出现了一定的增长,这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稳定民生和商品的物价。但这种措施是否能够较长期地促进俄经济的增长,还存在不确定性,黑龙江大学马蔚云教授认为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俄罗斯经济中的若干问题 

  如何认识俄罗斯经济增长中能源行业的占比问题?俄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实际绩效如何? 俄资本外逃现象严重,怎么理解俄政府一再要求“去离岸化”?俄罗斯的债务问题在制裁下实际情况如何?如何看待俄罗斯的财政收支状况?……与会专家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一)经济结构问题 

  东北财经大学郭连成教授分析了俄罗斯经济的增长与普京治理能力的关系,他提出2012— 2014 年期间,俄罗斯GDP 持续降低,如果用同一个标准评价普京执政的业绩,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总体来看没有取得非常大的进展。长期以来, 俄罗斯经济增长点和工业结构单一,即使是涉及民生的食品行业也需要大量进口食品、原料等, 进口比例较高。为解决这些问题,俄罗斯采取了走捷径的方法,即加大对能源行业的投资。能源在俄罗斯经济结构中具有比较优势,且能源具有决定性影响,影响经济增长,甚至对外交关系以及民生问题都有较强的影响。但对能源行业投资过重,最终导致对能源的投入压缩了对其他企业的投入,结果是去工业化,除食品工业外,所有部门技术设备均依赖西方供货。目前,俄罗斯的优势产业逐步衰退,虽然总体来看,俄产业结构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近,制造业、加工工业落后, 服务性产业占65%,但实质上存在很大差异。

  辽宁大学程伟教授认为,丰富的油气资源是俄罗斯的财富,但在使用这些资源的时候,俄罗斯一直没有找到好的机制和好的模式,也没有取得好的效果。在制裁与反制裁的过程中,俄罗斯借助这些资源任性地同西方国家搞对抗,搞能源外交,但没有充分发挥这笔资源的经济效能。俄罗斯一方面期望国家控制这些资源,另一方面希望市场调节这些资源,迄今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

  以往,国内外普遍认同俄罗斯经济结构过分依赖能源对俄罗斯经济发展不利的观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石泽研究员提出,应该辩证地、历史地看待俄罗斯能源行业的发展。俄罗斯出版的能源行业权威代表作《俄罗斯石油:过去、现在和未来》描绘了俄罗斯的发展构想——通过能源行业的现代化最终实现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目标,俄罗斯重点发展能源行业与其实际国情在一定程度上相吻合,我们要加强对俄罗斯油气产业的情况、特征、绩效及影响的研究。

  复旦大学唐朱昌教授认为,制裁不会使俄罗斯经济崩溃,但暴露两个问题:经济的高度自然资源化和市场机制的失灵。俄罗斯的创新经济自乌克兰危机以来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但能源经济仍是俄罗斯经济的关键词。俄罗斯经济长期陷于比较优势的陷阱而不能自拔。在2000—2008 年能源价格上涨周期丧失了经济调整的最好时机,在当前和未来几年受制于保增长的社会目标,俄罗斯的创新战略目标有落空之忧。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杨成从内外结合的角度提 出,俄罗斯是既弱又强的国家的典型。他认为,目前,俄罗斯处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西方的制裁与反制裁、国际油价的波动与俄罗斯自身中长期低速增长的“三期叠加”背景下,俄罗斯的内生性的问题不断放大和强化,将持续产生影响,俄罗斯将处于有增长无发展的处境。

  (二)脆弱的金融体系 

  与会专家还就与俄罗斯金融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辽宁大学徐坡岭教授提出,金融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或缺,金融系统的功能和安全性对一国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通常,在资本及其他要素流入的地方,经济增长明显;反之,必然衰退。资本和要素的流动性极大地依赖于经济的金融化程 度。转型过程中,俄罗斯经济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经济的金融化和国民收入增量的资本化;在俄罗斯转型过程中,私有化较好地推动了经济的金融化, 尽管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但使得资源的可配置性增强。俄罗斯的金融发展是完全市场化主导的,政府控制金融风险的能力非常弱。这导致一方面俄罗斯的金融系统高度开放,国际投机资本来去自由, 俄罗斯为了维持卢布稳定和国家信用,不得不把大量可资本化的收入作为储备来使用;另一方面,俄罗斯新增收入在这一系统下没有充分资本化,反而逃离俄罗斯。俄罗斯的投资一直是经济增长中的隐 痛。除了2004—2007 年俄罗斯投资增长率较高之外,其他时段,投资增长率一直难以满足俄罗斯固定资产更新的要求。非原材料领域的扩大再生产一直得不到满足。二是俄罗斯的金融发展与其资源诅咒的紧密结合。这里既有经济垄断性和非石油部门投资回报率低的因素,也有投资的制度环境成本过高的问题。资源诅咒也通过金融系统被强化。石油美元的流入使得俄罗斯国内货币供给的控制非常困难,蕴含着高通货膨胀的风险。因而,俄罗斯央行和财政部不得不把大量注意力放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除了大部分石油收入被纳入储备基金和财富基金之外,防止投机资本扰乱俄罗斯的金融系统也消耗了大量储备资源。此外,浙江师范大学的米军教授还从监管制度的角度对俄罗斯近年银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三)资本外逃和“去离岸化”  

  在谈到资本外逃和“去离岸化”问题时,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许文鸿提出,2000—2008 年在新的一轮能源价格上涨周期期间,俄罗斯的油气资源积累了大约9 000 亿美元的资金,这些资金通过俄联邦政府的转移支付, 主要用在国防、民生、科技、教育等五个方面。与此同时,据统计,在1993—2013 年期间大约有8 000 亿至1 万亿美元的资本流出俄罗斯,主要流向以塞浦路斯为代表的全球各离岸金融中心,其中有部分外逃资本随后以“返程资本”的形式返回俄境内,结果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影子经济”。据不同的统计口径,俄罗斯的影子经济规模占GDP 的32%—47%。如果以这个数据来研究俄罗斯经济,就可能对俄罗斯经济有新的认识。俄罗斯的过度离岸化使得俄政府开始高度重视这一问题,2012 年12 月普京总统在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去离岸化”的要求;2013 年3 月爆发了塞浦路斯银行业危机, 使得俄罗斯再次高度重视“去离岸化”问题;2014 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资本外逃情况加剧; 在西方对俄实施制裁、卢布汇率暴跌的背景下,为稳定俄罗斯经济,普京提出大赦离岸资本,要求俄罗斯的离岸资本返回俄罗斯境内。据俄罗斯总统经济顾问格拉济耶夫估计,目前,俄罗斯大约有5 000 亿美元的离岸资本。为了缓解国内经济形势, 2015 年3 月19 日,普京在俄罗斯工业家企业家年会上再次要求俄罗斯的离岸资本返回国内。

  (四)西方制裁背景下的债务问题 

  对西方制裁下俄罗斯的债务问题,复旦大学刘军梅副教授认为,目前俄罗斯的外债大体可分为主权债和企业债。总体来看,俄罗斯的主权债务规模 较小,而企业债规模庞大,仅2015 年就需要偿还1 288 亿美元。俄罗斯大量的企业外债主要反映了俄国内宏观经济不稳定、金融体系脆弱、国内资本流动性差、投资环境不佳、垄断性高等问题,最终导致中小企业发展缓慢,企业在俄国内的资本市场融资困难较大、融资成本过高,而国际资本融资成本较低、便捷。结果,俄罗斯企业纷纷到国外举借外债。此次卢布贬值在一定程度上将导致部分企业偿债能力下降,未来一段时间,随着俄企业偿债高峰期的到来,俄政府将不得不给予部分企业以援助, 将会出现俄经济国有化程度提高的现象。

  (五)财政收支状况 

  中央财经大学童伟教授从俄罗斯联邦政府财政收支的角度对2014 年底获批的《2015—2017 年俄罗斯联邦预算法案》进行了分析,并表示对俄罗斯2015—2017 年度的预算法案存有“三个疑虑”: 对俄联邦预算收入规模逆势扩展表示疑虑;对联邦财政预算支出能否收支平衡表示疑虑;对储备基金和国民财富基金能否像2009 年那样,发挥出巨大的经济稳定作用表示疑虑。基于上述疑虑,童伟教授认为俄罗斯联邦预算将面临调整。2015 年1 月俄罗斯财政部提出该预算法案,目前,调整方案还在国家杜马的审议之中。

  三、对俄罗斯国家治理的若干反思 

  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资源禀赋优越,经济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但近年来俄罗斯经济为何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如何理解和认识俄罗斯经济治理和国家治理中的种种因素?这些因素对俄罗斯对外战略和外交实践有哪些实际的影响?与会专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政治形势对俄罗斯经济形势的影响 

  乌克兰危机导致了2014 年底的俄罗斯经济危机和卢布危机,而这种危机又逐渐转化为政治危机。俄罗斯社会中政治斗争对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大。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石泽研究员提出,目前俄罗斯国 内政治形势稳定,这主要得益于普京的个人高支持率,俄罗斯社会上出现的各种反对声音对普京政府暂时还不造成影响,但2016 年的杜马选举,将使得普京面临真正的挑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石泽研究员认为目前俄政府高层的政治斗争趋于激化:如谢钦领导的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军方之间的矛盾等。在此基础上,需要就俄罗斯转型时期利益集团的力量消长进行深入分析。俄政府高层内部的斗争对俄经济的影响过大,使得普京将过多的注意力和精力消耗在协调解决俄高层内部的矛盾上,对经济问题的关注不够充分,这种状况更凸显了未来俄罗斯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并且,俄罗斯在应对一系列危机上并未制定出针对性很强的政策。这些现象表明,俄罗斯政府的治理目前还处在“手动模式”,这种治理模式是不科学的。然而,普京不想改变,只是对这种模式进行部分的修改和调整,而这种部分的修改和调整不能适应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庞大鹏研究员从俄罗斯政治生活反映俄罗斯文化问题的角度提出,俄罗斯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深层次的政治问题和体制问题,如何通过政治现代化实现社会现代化,对此目前俄国内争议很大,俄国内各阶层的国家认同还没有实现,俄罗斯国民心态、国民性上的变化面临很多的挑战。现今的俄罗斯政治体制,集中优化了政治经济资源匹配,但难以解决政权和资本的配置关系。所以,从理念角度出发来看,俄罗斯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正确,但是从其传统文化、国家特性出发,总体对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是很乐观。未来数年,俄罗斯的经济社会发展仍将面临一系列挑战。

  (二)“输入型增长”的利弊 

  在没有乌克兰危机、西方制裁和国际油价下跌的背景下,2013 年俄罗斯经济已经出现下滑趋势。这种趋势的深层原因主要是俄经济结构的失衡, 辽宁大学程伟教授用“输入型增长”(импортный рост)的概念,对当下俄罗斯经济面临困境的源头因素进行了深度解析。有数据显示,“石油天然气额外收入”(сверхдоходы)是俄罗斯经济进入新世纪以来得以较快增长的主要支撑,其与GDP 增 长的相关系数不断增大。这种输入型增长模式,对于拉动投资需求、刺激扩大内需、偿还国家债务、建立风险防范国际储备等均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不可否认的历史贡献。但与此同时,在三个方面埋下了严重隐患:一是输入型增长不断挤压自主型增长的空间,使得俄罗斯对自身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不是适度依赖,而是演变成过度依赖,甚至几乎是完全依赖。二是在输入型增长模式之下,不仅俄罗斯的国有以及准国有公司因经营动机被扭曲而有增长却无效率,并且这种后果还被外溢扩大到了非国有经济领域。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无效率, 必然导致产品和服务没有国际竞争力。三是输入型增长将国家调控锁定为需求管理,严重排斥了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经济结构尤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制度转型适时深化等供给管理要素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如果俄罗斯能够痛定思痛,深化改革,锐意制度创新,为提高经济效率和国际竞争力注入活 力,进而真正摆脱对输入型增长模式的过度依赖, 就将会走出经济困境。

  (三)进口替代战略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薛福岐、辽宁大学副教授韩爽等人提出,在有一定比例的资本积累后,面向世界的出口导向转为面向国内的进口替代,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促进本国相关产品的发展,这是发达国家的发展战略。在目前的形势下,俄罗斯实行的“进口替代政策”是在西方制裁的背景下提出的,俄罗斯被迫发展本国经济所必需的产业和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调整俄罗斯的经济结构、促进俄罗斯经济有积极作用,如俄罗斯农业、部分加工业出现了增长迹象。但这种被动型的“进口替代战略”很难在较长时期内对俄罗斯经济中存在的系统性问题予以彻底解决。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郭晓琼、蒋菁以及富景筠等人也就相关问题畅抒了自己的观点。

  2014 年,对俄罗斯而言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如今,俄罗斯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媒体上也出现了所谓的“俄罗斯经济崩溃论”的观点。中央编译局徐向梅研究员认为,今天的俄罗斯经济同苏联末期不可比,苏联时期存在的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更加严重,她认为,俄罗斯经济不会崩溃, 但会面临许多问题。从全球来看,2014 年经济增长低于1% 的国家有不少,目前,虽然俄罗斯通货膨胀压力较大,部分经济指标欠佳,但总体局势尚未失控。与会学者提出,从发展路径选择来看,俄罗斯经济未来应走创新驱动、进口替代、加大自由化、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最终要走制度转型、结构调整、创新推动的路子;从国际环境来看,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一直具有太多的政治因素,俄罗斯近年来的发展一直处在不利的国际背景下(围剿和打压的反复不断出现)。但目前的国际环境与冷战时期不同,大国关系的转变很快,对抗与冲突的强度弱化,合作与竞争的周期缩短。尽管未来几年俄罗斯依旧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国际环境,但也存在逐步改善的乐观趋势。

  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李静杰在结束语中提出,科学研究和现实政治,二者之间有联系, 但有质的区别:科学研究追求的是真理,现实政治追求的是效率,政治更接近科学会更有效。我们在研究中不能把科学研究政治化,意识形态化。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是无穷的。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国内俄罗斯学界对俄罗斯的经济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自然,在研究中还有许多不太清楚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科研方法要不断创新, 要不断深入到俄罗斯的工厂、农村及经济单位,接触不同领域的人,尽量得到真实的信息,以便为国家决策更好地服务。

  【作者简介】 许文鸿,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