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公告 > 专家访谈
俄罗斯红场阅兵,对外传递什么信号?
2022年05月12日 来源:直新闻(深圳卫视)
分享到

  当地时间5月9日10时(北京时间15时)许,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7周年”红场阅兵。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阅兵式并致辞,此外还向位于红场上的无名烈士墓敬献花圈。

  俄罗斯于每年5月9日和11月7日都会在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仪式。其中5月9日是为纪念卫国战争的胜利,11月7日则是纪念1941年11月7日的红场阅兵。需要指出的是,俄罗斯将5月9日定为“卫国战争胜利日”,这源于法西斯德国投降日期,是俄罗斯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俄乌冲突背景下,今天(9日)这场红场阅兵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分析指出,今年的阅兵式对俄罗斯具有双重重要意义,不仅为纪念苏联在二次大战中战胜纳粹德国,也为展现俄罗斯自身武力以“重振士气”。

 

  普京讲话释放何种信号? 

  重要日子,领导人的讲话自然是关注重点。总的来看,普京的讲话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是对历史的回忆和尊重,其中强调老战士以及苏联历史记忆,这也是红场阅兵讲话的传统内容。普京在致辞中向全体俄罗斯人民致以胜利日的祝贺,他强调,保卫祖国是神圣的,俄罗斯为未被征服的英勇的一代胜利者感到自豪,我们有责任记住那些粉碎纳粹主义的人。

  其次是对俄军及其家属的赞赏与慰问,其中强调俄军对国家及社会的贡献。据俄媒报道,此次阅兵式的特点之一便是参加“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的军人接受检阅。普京在讲话中表示,俄军正在顿巴斯为人民以及祖国的安全而战,他祝愿伤者早日康复。此外,普京还指出,每一位士兵的死亡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痛苦,我们将尽一切努力帮助在乌克兰牺牲的烈士家属和子女。

  最后是展现俄罗斯对外部制裁的抗压能力,其中强调“反纳粹”的决心。普京表示,俄罗斯永远不会背叛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我们不会凌驾于其他的民族和文化之上。普京强调,在当今时代防止纳粹主义死灰复燃“是我们的共同职责”。此外普京还进一步强调,必须尽一切努力避免“全球战争的恐怖”。

  值得注意的是,普京在讲话中也进一步阐述了俄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在谈及俄乌冲突时,普京表示,去年12月俄方提议签署安全保障条约,呼吁西方诚恳对话寻找理智妥协的解决方案并将彼此利益纳入考量,但是北约国家不愿倾听,实际上别有所图。俄罗斯先发制人回击了“侵略”,这是俄方不得不做出的决定,也是俄罗斯作为强大的主权独立国家及时做出的唯一正确决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对深圳卫视直新闻表示,普京此次阅兵讲话并未出现超乎外界预期的内容,更多的是对传统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演绎,聚焦在团结社会、凝聚社会以及对二战老兵的追忆纪念。

  此前西方媒体认为,普京将利用阅兵讲话宣布将“特别军事行动”升级为“全面战争”,以更广泛地征兵来支撑战争。但如今普京的讲话一定程度上也“打脸”了西方媒体。

  据现场直播视频显示,普京在讲话最后高喊“乌拉”和“为了胜利”。在张弘看来,此次阅兵式可以算是一次普通的正常军事活动,反倒是西方媒体做出了过多“臆想”,“高估”俄罗斯会出现明显政策调整的可能性。俄方希望可以胜利完成此次“特别军事行动”,此外便是希望不要过多“政治化”相关问题,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这恰恰也反映出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已经放弃了“闪电战”,进而采取“稳扎稳打”策略,以避免掉入西方和北约设计的“军事陷阱”中。

  实际上,这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前期表态就能看出,“我军不会为了包括胜利日在内的某个日期而人为地加快行动”,“我们将把在乌克兰的行动集中在我提到的任务上——保障平民安全,确保对平民和俄罗斯来说,乌克兰领土上没有任何与进攻性武器和纳粹化有关的威胁。西方正积极试图淡化这些威胁”。

 

  阅兵式传递何种信号? 

  除普京的讲话外,外界关注的也离不开阅兵式本身。

  据俄国防部官方消息,阅兵式由徒步方阵、机械化装备和空中梯队三部分组成。共有1.1万名军人及军校学员、33个徒步方阵、131件现代化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接受检阅。另据俄新社消息,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称,原本阅兵式中空中检阅部分因天气原因取消。

  在武器方面,此次阅兵式可以说是历史与现代的相结合。除T-90M“突破”主战坦克、T-14“阿玛塔”主战坦克及“库尔干人”步兵战车等传统陆军装备外,还有“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系统及“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系统等现代装备。

  其中也不乏首次亮相红场的“新成员”——纳希莫夫海军学校摩尔曼斯克分校方队及配备有自动制导和火控系统的122毫米口径“旋风-G”多管火箭炮系统。

  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纳希莫夫海军学校摩尔曼斯克分校方队在俄军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摩尔曼斯克是俄北方舰队的军港,而且是战略核潜艇的主要母港之一。结合阅兵式上展示的相关武器来看,海军摩尔曼斯克分校方队的出现也意味着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仍旧将战略核安全和战略反击能力作为遏制西方的重要杀手锏。

  一方面,俄罗斯要在乌克兰使用常规武器来实现军事行动目标。但另一方面,战略核武器和战略反击能力都是俄罗斯作为一个军事大国遏制西方干涉的“杀器”,同时也保证俄罗斯在与西方对峙过程中维持战略稳定和战略平衡。

 

  坐不住的美西方继续“拱火” 

  然而就在俄罗斯庆祝“卫国战争胜利日”前夕,美西方动作“拱火”仍不断。七国集团8日发表共同声明,宣布将逐步停止或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克罗地亚总理普连科维奇和美国第一夫人吉尔·拜登同日到访乌克兰。

  值得注意的是,5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军事援助乌克兰的租借法案。这也显示出美国正不遗余力地援乌,援助规模和质量也正逐渐上升,其本质便是利用乌克兰与俄罗斯打一场“代理人战争”。

  “拱火”行为不仅仅是外交及军援,还包括“去俄罗斯化”行为。据“今日俄罗斯”报道,位于柏林卡尔斯霍斯特的二战博物馆“德俄博物馆”日前已决定更名,放弃在其名称中提及俄罗斯。“德俄博物馆”是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代表向苏、美、英、法军队统帅部的代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地方,主要展览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关历史,其中着重强调了苏联红军在解放柏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认为,近年来,西方个别国家否认二战时期苏联做出的巨大贡献,出现了“去俄罗斯化”现象,这种做法是在扭曲历史,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主义而服务。面对当前西方国家在文化、历史等领域“去俄罗斯化”愈演愈烈的形势,国际社会应该认识到其对和平秩序的破坏性,应警醒冷战思维、霸权思维的延续。

  在今天(9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有记者就俄罗斯红场阅兵式提问。发言人赵立坚的回应则是点出本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带给世人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国与国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新安全观,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以对话代替对抗,以团结代替分裂,以合作代替冲突,这才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之道。

 

  作者丨何王子彧,深圳卫视直新闻驻京记者

  编辑丨杨颖,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排版丨张静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旧版网站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