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术论坛
四川大学首届“俄罗斯研究”学术研讨会
2011年02月19日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第1期 作者:王逸群、沈影
分享到

  2010年9月16~17日,四川大学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首届“俄罗斯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四川大学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由教育部批准成立,旨在开展对俄罗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研究,以加强中俄人文交流,填补我国西部俄罗斯研究的空白。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辽宁大学、新华社、人民日报、四川省外办、四川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学者以及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等机构的知名汉学家及其他专家共40余人出席了此成立仪式与研讨会。在四川大学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 成立仪式上举行了该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合作协议的签字仪式、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向中心的赠书仪式。会议共围绕三个议题进行,分别是俄罗斯历史、现状和中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文化建构的作用、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学研究。

一 俄罗斯历史、现状和中俄关系

  俄罗斯历史和政治、经济问题和中俄关系是本次学术研讨会的重要议题。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李静杰研究员全面总结了1992年以来当代俄罗斯的发展进程与特点,提出了认识当代俄罗斯的三条线索。他认 为,叶利钦时期的俄罗斯可概括为大“破”大“立”大动荡时期;普京执政八年期间,俄罗斯则进入调整、整顿、康复阶段;“梅普组合时代”的俄罗斯具有应对危机、开始现代化进程的特点。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吴恩远研究员对二战问题展开了纵横谈,他指出,国际上有一些势力对苏联在二战中的作用进行诋毁。中国领导人高度肯定了苏联在二战中的正面作用。他用大量翔实的史料客观论证了二战前英美等国绥靖主义的危害、苏联在战争初期失利的原因、苏联在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的作用,二战的起点等重大历史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张盛发研究 员认为,一直以来,俄罗斯同西方国家以及前东欧盟国和前加盟共和国国家经常因历史问题产生龃龉和争执,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与俄罗斯政府重建其大国地位和形象有关。第二,与俄罗斯领导人强调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关。第三,与同国外的某些历史问题争执可能产生国家赔偿问题有关。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潘德礼研究员指出,近期和可以预测的未来俄罗斯政局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梅普组合”运行依然高效,梅德韦杰夫执政期间继承和发展了普京执政方略,普京计划依然是当前俄罗 斯崛起的重要依托,梅德韦杰夫所推崇的“现代化”理念得到了普京的支持,西方国家的挑拨离间不能奏效。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姜毅研究员认为,尽管梅德韦杰夫执政期间注重发展和改善与西方国家关系,但是从当前国际格局看,俄罗斯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并未发生根本变化,俄罗斯与西方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因此,缓和——紧张——再缓和的循环还会继续。

  四川大学张箭教授指出,俄中交往始于明末1618年的俄国佩特林使团访华,而非17世纪中叶的清初,他考察了俄国人开辟俄华通道出使中国的背景,俄蒙通道的 开辟和俄蒙关系的建立,乃至使团的人数、路线、行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董晓阳研究员指出,中俄关系的未来发展是需要规划的,由于根本利益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中俄关系也是可以规划的。中俄关系持续健康发展之所以不受领导人变更等因素的影响,原因在于:(1)两国长期存在某些根本利益的一致;(2)两国对世界和地区事务的总体局势和发展有着基本的共识;(2)两国互有需要和互相依存发展的格局长期有效。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冯玉军研究员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构成严重冲击,梅德韦杰夫总统深刻反思近年来的发展模式,国家发展观和国际战略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梅德韦杰夫吹响了实现“全面现代化”的政治号角。

  辽宁大学中俄经济比较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坡岭教授在概要分析俄罗斯政治转型与经济转型之间的顺序、目标选择及其结果的基础上,总结了普京任总统之后对转型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及其效果。他认为,俄罗斯结构调整的完成将更依靠企业力量,而不是国家力量。

  四川大学沈影博士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遭受法西斯德国的野蛮侵略,蒙受了巨大损失。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苏联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牺牲,建立了不朽功勋。对此,历史不该忘记。但苏联在对外政策中也犯了严重错误。她通过对苏联领土扩张的诸多“理论根据”进行深入剖析,阐明了苏联领土扩张的本质。

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它对俄罗斯和当今文化建构的作用是本次学术研讨会关注的另一个重点问题。

  俄罗斯孔子基金会会长别列罗莫夫教授探讨了儒家思想与中国政治的关联。他认为,自古以来,儒家文化都是中国政治的稳定剂,儒家思想实乃中国精神文化的秘密核心。他进一步指出,加强对中国儒家思想的研究、借鉴,对俄罗斯的政治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东亚比较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卢基扬诺夫教授高度评价了中国儒学先师孔子,称其为诗人、智者、哲学家。他进一步指出,孔子关注于人的完善,关注人的自然本性,强调人应该努力承担自身的责任。

  四川大学刘亚丁教授对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多部俄罗斯文学作品进行了系统考察。他指出,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等原因,俄罗斯当代文学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想像,使俄罗斯中国的形象恢复到了“智者之邦”的套话。我们在构思对俄文化交流的具体计划的时候,应在深入了解俄罗斯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前提下,作出具有前瞻性的安排和部署。

  四川大学李志强博士梳理了俄国的汉学研究史,他指出,随着中俄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与深化,俄国的汉学研究也随之不断推进。李志强博士重点介绍了2009年在俄面世的《中国精神文化大典》。

  四川大学段禹农教授详尽考察了俄罗斯建筑艺术和造型艺术中出现中国形象的文化历史背景。他指出,俄国人的中国认知和映像,很多是从瓷器上的绘画中得到的。两百年前俄罗斯建筑的“中国热”更多是当时俄罗斯人对中国文化与中国建筑造型的一些想像与推断,这种想像与推断并没有建立在对中国建筑文化翔实深入体察与了解的基础之上,因而缺乏对中华建筑艺术的完整理解。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研究员谢洛娃对苏联、俄罗斯的中国传统戏剧研究作出了详尽的评述,她指出,在20世纪末,俄国观众就已接触了中国传统戏剧,对他们而言,这种颇具异国情调的艺术形式自然颇引人注目,这也是俄国汉学家对它进行研究的最初动因。

三 俄罗斯语言文学和文化学研究

  俄罗斯语言文学和文化学研究是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另一个主题。中国马列文论研究会会长吴元迈研究员对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论家对现代派的批评做了全面梳理。他指出,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诸家对现代派的批评是多声部的,卢那察尔斯基和布哈林是基本肯定的;高尔基和托洛茨基既有肯定又有否定;列宁基本是否定的。应该看到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是多学派的。

  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建华教授谈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文化的文学中心时代宣告结束,俄罗斯文化及文学话语的一系列关键性原则受到了震撼、质疑,甚至颠覆。后苏联文学话语发生了趋向于个体化、个性化、世俗化的转型。新根基主义、新启蒙主义、新虚无主义和实用化精神的崛起成为后苏联作家四种主导性的创作理念。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周启超研究员通过对近 两年国际学界的俄罗斯专题研讨会的考察指出,就当代俄罗斯研究的路径来看,在密切跟踪俄罗斯学界的新动向,积极参与同俄罗斯学界直接的学术交流的同时,也应加强与非俄罗斯学界的交流,努力取得多方位的参照视野,培养跨文化的学术眼光。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吴晓都研究员认为,苏联解体前后,文化学的研究开始在俄罗斯文论界复兴。新俄国文艺学更是大量引入文化学,特别是西方文化理论研究的成果,文学理论教学大量引入文化学理念和研究方法,文论研究转型明显,文化学和诗学两者之间跨学科互动积极;此外,人文精神和历史主义传统的延续也是新俄国文论的一个显著特点。

  四川大学池济敏博士研究了帕斯捷尔纳克名作《日瓦戈医生》的电视剧(俄)及好莱坞电影两个版本,介绍了二者异同,即它们都不同程度地迎合了现代观众的品位,但俄电视剧更贴近帕氏的原著,更能彰显俄国知识分子的气质。

  四川大学孙蕾教授从语言学的维度研究了“方位词词义”,她通过举证大量的俄语文献指出,他区分了方位词中的“规约定位”、“现行定位”,前者源于对人体以及其他自然物或人造物的部位作三维划分,主要构成微观定位体系;后者则为对宏观空间位置或其他物体的方位或部位的设定。前者是绝对定位,后者是相对定位。

  (责任编辑 向祖文)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旧版网站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