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王春燕)11月18—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主办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理念与行动”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会议现场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迈向现实,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支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表示,现代化不是西方模式的简单复制,而是必须结合本国国情走出特色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公平正义,这种发展模式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共建“一带一路”是各国交流互鉴、共同探索现代化路径的重要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各国分享现代化建设经验、明确发展重点方向,并在更广领域以合作促发展,为现代化开辟更广阔的前景。共建 “一带一路”为地区发展、现代化建设、增进各国民生福祉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标准碎片化、“软联通”滞后以及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等各类挑战。希望各国智库加强研究合作,共同应对风险,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斯洛伐克议员、特伦钦自治州副州长米哈尔・巴特克表示, 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着独特的建设性作用,没有中国的持续发展与开放姿态,许多国际合作愿景难以落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经济合作项目,更是通向和平与共同发展的桥梁。当前,国际社会存在双重标准现象,应尊重国家主权、坚守同一规则,以谈判方式化解国际冲突,以合作超越冲突。
塔吉克斯坦总统直属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海里金・乌斯蒙佐达从地区合作视角,肯定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亚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他表示,作为最早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并同中方签署合作文件的国家之一,塔吉克斯坦与中国在交通基础设施、矿产、电力、工业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四大全球倡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获得了包括塔吉克斯坦在内的中亚国家的广泛支持,期待各方共同推动落实这些倡议。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促进贸易往来,更推动知识生产、人才流动与联合创新的深刻变革,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阿塞拜疆卡扎尔大学校长拉齐亚・伊萨耶娃分析认为,阿中两国学术机构建立了深度合作,通过联合研究、学生互访、硕博培养及人工智能领域联合实验室建设,促进了人才流动与知识共享。她希望继续借助共建“一带一路”这一文化交流的桥梁,与中国高校、研究机构加强沟通与合作,在学术领域推进两国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
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校长叶戈罗夫·阿列克谢·弗拉基米罗维奇在书面发言中表示,对于白俄罗斯而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在该合作框架下,白中两国积极推动教育、科学等领域的合作。对于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来说,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拓展学术联系、加强科学研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契机。一直以来,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大力推进与中国高校的合作,尤其在中国—白俄罗斯大学联盟框架下,学校与中国高校积极开展课程共建、师生交流,以及实施包含“一带一路”研究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金哲主持开幕式。来自逾20个国家的政界、学术界代表参加会议,并围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全球治理、务实合作、民生福祉与文明互鉴中的作用展开深入交流。
与会者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不仅是促进区域互联互通、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更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