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举办第十七期“欧亚讲堂”,本次讲堂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张蕴岭进行学术报告,主题为“关于区域国别学理论的思考”,俄欧亚所所长孙壮志研究员主持本次活动,所内40多名学者聆听了报告,并参与研讨。
在报告中,张蕴岭教授就“区域国别学”“国际区域”及“区域国别学下的国别研究”三部分内容进行了阐释。首先,区域国别学强调以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国际区域和国别,不是要替代、排斥其他学科,而是在现行学科的基础上做加法。为了弥补现行学科培养单一人才的弊端,区域国别学力求培养交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并建立自身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制定本学科的人才教学方案。
其次,国际区域与世界和国家存在紧密联系,世界结构的基础是国家,而国家的基础载体是区域。现代民族国家制度把区域进行了分割,造成地理、资源、族群等方面的割裂。基于现实发展和实际利益需求,重构国际区域势在必行。为此,不同区域要根据各自情况和可行性,设定不同目标、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构建。最终目的是形成超国家的现实区域,涵盖区域市场、区域组织、区域法规、区域货币、区域治理和身份等要素。针对如何建设国际区域学,张蕴岭教授认为可基于共处、共生的区域观及命运共同体理念,创建创新理论体系,务实参与和推动合作导向的区域构建进程。
第三,区域国别学下的国别研究以多学科为基础,推动对世界各国而不仅仅是大国的研究。为此,要深入探求国别式发展道路、政治和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光是弄清领域是什么,还要弄清整体是什么,并从语言学习发展到知识学习,提升语言知识载体的功能。
与会老师围绕区域国别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以及欧亚问题研究深入交流探讨。孙壮志所长做会议总结,认为正在构建中的区域国别学是政策与实践之学,要发挥原有的学科优势,加强内涵建设与外延拓展,为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