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术动态
中俄学术工作坊“中俄关系的历史记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成功举办
2025年04月03日 来源:俄欧亚所 作者:中俄智库
分享到

  4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俄战略协作高端合作智库与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25年第一场中俄学术工作坊以视频方式举办。工作坊主题为“中俄关系的历史记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两国学界共约40人参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李振利副所长代表研究所对各位学者的出席表示欢迎。他指出,本期学术工作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俄战略协作高端合作智库在今年举办的众多重要活动之一,主题尤其契合共同纪念和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两国关系主线。他表示,中国和苏联曾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亚洲和欧洲两个主要战场,两国人民是抗击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中坚力量。两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相互支持,对赢得胜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下,两国应共同捍卫正确的二战史观,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亚洲与欧亚项目负责人梅尔尼科娃表示,本次学术工作坊最大价值是弘扬共同的二战历史记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来共同维护当前的国际秩序和国际关系体系的稳定与发展。

 

  围绕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历史与文化研究室主任刘显忠研究员重点探讨了二战期间中苏合作对战胜世界法西斯的重要意义,指出苏联的援助对中国战胜日本法西斯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中国对日本的成功牵制,使得苏联能够集中力量在欧洲战场上与德国法西斯进行决战。俄罗斯科学院通史研究所舒宾研究员就二战起点问题进行讨论之后,着重指出中国人民面对强敌,不畏困难并团结一致,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共同战胜了日本法西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史研究室主任吴敏超研究员专门介绍了中国学界近年来在抗战史上挖掘的新史料和采用的新方法,以及研究范式上的新趋势。她强调,抗战史研究应进一步挖掘史料收集的广度和深度,从历史、文化等维度出发,加大比较研究、贯通研究与综合研究的力度。

 

  围绕二战相关的国际关系与国际秩序研究,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学术主任科尔图诺夫以分析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为抓手,深入剖析了导致二战爆发的核心因素。在总结二战后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趋势后,他着重强调了中俄共同维护国际秩序和国际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性。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教研室巴拉诺夫斯基教授从大国关系的角度出发,指出国际关系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大国克服国内政治和意识形态等因素影响进行协作,二战最大的历史教训就是大国如何处理好相互关系,以及各国应共同维护二战后形成国际秩序和国际关系体系的基础。

 

  围绕二战历史记忆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历史与文化研究室梁强研究员表示,中国与苏联付出巨大牺牲并为二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当前形势下,中俄两国更要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成果,更应大力推动传播正确的历史叙事。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教研室科若金教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构建二战历史记忆的问题,并指出准确还原和传播二战历史记忆的时代意义。

 

  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庞大鹏研究员作总结。他指出,二战后世界各国吸取20世纪人类遭受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为基础,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根本目标建立国际规则。坚决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是维护国际秩序的关键。坚持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确保各国共同参与、共同受益,是历史发展的大势,也是历史进步的方向。各位学者的发言带来了思想交汇和观点交融,精彩的内容与观点既在学术上相互启发,又有利于两国学界在二战史实研究、探析原因与总结影响上扩大共识和增长知识。庞大鹏副所长向参与本次学术工作坊的学者表示衷心感谢,并期待两国学者以学术工作坊的形式开展更多交流合作,产出更多优秀成果。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旧版网站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