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5日至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金哲率团出访哈萨克斯坦和格鲁吉亚,代表团成员包括俄罗斯东欧中亚杂志社社长李中海、中亚与高加索研究室副主任杨进和助理研究员刘畅。出访期间,代表团围绕中亚与高加索地区形势、中哈关系、中格关系、跨里海经济走廊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等议题与哈格两国智库、高校及我驻外使馆、中资企业等进行了交流探讨,同时向外方系统宣介了中国式现代化、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理念与政策,以及中国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和看法。
在哈期间,代表团访问了哈萨克斯坦外交部下属对外政策研究所、阿斯塔纳国际大学、哈萨克斯坦教育科学部哲学、政治与宗教学研究所、中国银行驻哈萨克斯坦分行、国家电投哈萨克斯坦能源投资公司等机构。
11月6日,代表团出席与哈萨克斯坦外交部下属对外政策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中哈智库研讨会。代表团成员和哈外交部下属对外政策研究所博纳特所长等哈方学者就俄乌冲突对中亚地缘政治、安全和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哈合作新方向,重点以及难点等重要问题分别作会议发言。哈方学者指出,在全球和地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当下,中哈关系对于地区稳定和发展更为重要,两国必须进一步加强双边战略对接合作,并在“一带一路”、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框架下加强战略协调。中国不仅与哈萨克斯坦,而且与整个中亚地区的战略利益高度一致,未来十年,是中哈以及中国—中亚加强战略合作的新的黄金十年。
11月7日,代表团赴阿斯塔纳国际大学,与该校副校长凯拉特及阿斯塔纳相关学术机构学者,围绕中哈关系、中亚形势、地缘安全、哈萨克斯坦在国际合作中的主要利益、美国与中亚合作、中国与中亚共建“一带一路”等进行交流探讨。哈方学者认为,在中亚地区地缘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中哈人文交流与合作尤为重要,加强智库交流,高校合作,做足青年工作,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对于未来消除两国合作疑虑并夯实友好合作基础具有关键作用。
11月8日上午,代表团访问了位于阿拉木图的哈教育科学部下属哲学、政治与宗教学研究所(原属哈科学院),该所所长塞杜马诺夫院士及哈总统战略研究所、哈首任总统基金会等相关智库学者出席座谈会。哈方学者在座谈中指出,习近平外交思想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符合新时期全球化和人类进步发展的需要,深受哈方学者的赞赏和支持,中国-中亚元首峰会取得丰富成果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中哈两国未来应在制造业、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电商等诸多领域进行深入合作。
当日上午,代表团还赴中电投哈萨克斯坦能源投资公司,与公司负责人杨付刚等围绕中哈能源合作、中哈新能源发展前景、在哈中国能源企业发展现状等问题进行了座谈交流。通过交流,代表团深入了解了中资能源企业在哈经营情况、遇到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11月8日下午,代表团拜访了中国银行驻哈萨克斯坦分行,杜清智行长等出席会见。双方就在哈中资企业整体经营状况、中哈经贸现状、中哈资金融通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在格期间,代表团访问了格鲁吉亚公共事务学院、第比利斯国立大学、中国驻格鲁吉亚大使馆、格鲁吉亚中资企业商会等机构。
11月9日上午,代表团与格鲁吉亚公共事务学院校长Maka Ioseliani等进行座谈交流。格方学者在发言中指出,俄乌冲突仍在持续、纳卡冲突有望解决等因素极大改变了南高加索地区的地缘格局。当前,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地位得到提升。传统的北方走廊(经过俄罗斯)运输效率下降,而中国—中亚—里海—南高加索—黑海或土耳其—欧洲的“中间走廊”地位极大提升,成为未来链接欧亚的重要运输通道之一。格鲁吉亚对华友好,双边合作基础牢固,中格在贸易、投资、金融、农业、制造业、旅游、物流、基础设施和走廊建设等领域合作出现前所未有的机遇。
11月9日下午,代表团访问了第比利斯国立大学,该校副校长尼诺主持座谈。尼诺副校长认为,中格在人文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尤其是教育领域,孔子学院的开设,第比利斯大学的汉语专业设置,有力促进了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人文合作,希望中国继续加强与格鲁吉亚在人文领域的合作,推动两国人民民心相通,世代友好。
11月10日,代表团拜访中国驻格鲁吉亚大使馆,驻格鲁吉亚大使周谦会见代表团一行,就加强中格科研、智库机构交流合作与代表团交换意见。
11月10日下午,代表团访问了格鲁吉亚中资企业商会,商会会长王钞、副秘书长高渝等出席座谈会。双方围绕格鲁吉亚中资企业现状、中格经贸合作、“一带一路”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商会相关企业代表就当地营商环境、投资经营情况,遇到的困难,未来投资合作的机遇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代表团于11月11日经乌鲁木齐返回北京,圆满完成此次出访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