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的结束并没有让美国和欧盟从此高枕无忧。防范俄罗斯重新崛起和可能出现的扩张,迫使美国和欧盟认真对待独联体地区的民主问题。
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和产量在世界能源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独联体地区巨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也一直让美国和欧盟垂涎三尺。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美国一直循序渐进蚕食其地盘,通过各种手段拉拢中亚和外高加索各国,并不惜重金加紧对独联体国家的美式民主改造进程。
独联体生于忧患
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很多独联体国家变得弱不禁风。还有的国家发生内战,战争和动荡使本就先天不足、处于经济转型期十分脆弱的经济局势更加雪上加霜。
中亚国家大都贫富悬殊,在涌现出大批富翁的同时,失业成为普遍现象,人均月工资仅有几十美元。吉尔吉斯斯坦和格鲁吉亚贫富悬殊是其政局动荡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格鲁吉亚曾经发生过的内战和武装冲突,使得国家本来比较困难的经济更加衰弱。
和大多数独联体国家一样,吉尔吉斯斯坦多数企业设施陈旧,工艺落后,产品无市场,债务负担沉重。在私有化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腐败、违法现象。不过,吉尔吉斯斯坦2005年的工业生产、矿产资源开采等领域继续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此外,近年来出现的固定资产投资回升也多少会为今年的经济增长带来正面影响。
乌兹别克斯坦自独立后,在总统卡里莫夫的领导下开始经济改革。乌政府没有在经济改革中采用“休克疗法”,而是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自上而下、逐步深入地进行私有化改造,这种办法使国家没有出现剧烈的生产下滑,私有化后企业的生产保持了相对稳定。这一做法也避免了给一些钻营分子提供可乘之机,不致使一些公司或企业迅速破产。经过6年多的发展,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旧体制及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导致许多有关法律难以落实,企业管理机制未发生明显变化,经营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
亚美尼亚位于外高加索南部,西邻土耳其,南与伊朗接壤。面积2.98万平方公里。人口358万。亚美尼亚独立后,由于同前苏联国家经济联系中断,纳卡战争后遭阿塞拜疆、土耳其封锁,经济形势急转直下。虽自2000年起有所回升,但总体上仍处于转轨过渡时期。
亚美尼亚奉行全方位外交政策:重点巩固与俄罗斯传统战略盟友关系,同时积极发展与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的关系,参加北约“和平伙伴关系”框架内活动,争取加入欧盟,寻求安全多元化。由于其地理位置使得经济上受制于阿塞拜疆,因纳卡冲突与阿塞拜疆敌对,且与土耳其有世仇,阿、土对其进行政治、经济封锁,导致亚美尼亚面临经济形势严峻和民族矛盾尖锐两大问题。
前苏联解体后,塔吉克斯坦国内经济遭到重创,原计划经济下的国有大中企业陷于全停产和半停产的状态,并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经股份制改造后,塔大部分企业得以重新恢复生产,获得生机。
尽管塔经济出现好转,但国内许多问题仍积重难返。
摩尔多瓦在吸取发生“颜色革命”国家的教训之时,另辟蹊径。总统沃洛宁主动“自我革命”,积极申请加入西方阵营,令俄罗斯措手不及。
独联体国家中GDP增长最快的为阿塞拜疆23.4%,亚美尼亚增幅12.2%,哈萨克斯坦增幅8.93%。2005年前10个月,独联体国家GDP平均增长率为6%。
阿塞拜疆自1993年以来,坚持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基本国策。另外,阿政府在向美国等国家开放的同时,积极发展同俄罗斯等国的合作。
阿经济发展虽令独联体各国羡慕,但去年6月18日和11月仍旧差点发生“紫罗兰革命”。上万名示威者在巴库市中心广场举行集会,高喊“自由”口号,要求现政府下台,并举行自由的议会选举。事后,阿总统阿利耶夫这样解释说:“阿塞拜疆与发生‘颜色革命’的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的区别在于,阿大多数人民支持政府的政策。”
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储量世界领先,社会福利居然比前苏联时期还要好,应该算是独联体国家在困境中崛起的一个特例。但目前土已经明确表示退出独联体。
在独联体国家中,哈萨克斯坦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在内政外交上都做得十分出色。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宣称,决不允许政权软弱无能、决不允许社会经济问题积压成堆。他支持亲政府政党社团联合,挤压反对派,并强调要用暴力制止违宪行动。
新年伊始,俄罗斯与乌克兰以及摩尔多瓦、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等国围绕天然气价格问题发生争执。乌克兰民主行动基金会和乌克兰社会学机构在1月6日进行的民意测验结果显示,雅努科维奇政党的支持率为25%,季莫申科政党的支持率为13.6%,而尤先科政党的支持率则只有11%。分析家认为,今年3月议会选举后,尤先科在乌克兰议会内的支持票可能只占议会总票数的三分之一,届时,尤先科在施政方面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目前唯有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真正不在乎西方的态度,坚定地站在俄罗斯一边,着实令俄罗斯感动。白俄罗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严格限制西方国际组织的活动。这既避免了流血发生,又能防止国内局势失控。
俄罗斯“难得糊涂”
“9·11”以后,美国以反恐为名一夜之间进入了俄罗斯后院——中亚地区,并以军事基地为后盾,在该地区大力推行“民主化运动”,并在里海地区修建绕过俄罗斯的油气管线。而处于转轨中的独联体各国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经济困难、政治动荡、恐怖主义和民族矛盾等问题,希望能够得到国际社会的帮助。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及西方抓紧机会,经济、政治、安全等多种手段并用,向独联体地区逐步渗透。美国和欧盟还不惜重金在独联体国家培育亲西方的政党和组织,通过资助其自由派政治组织和培训领导人的行为,培育和壮大自由派的力量和影响力。
据统计,自1993年至今,有9万多名来自前苏联加盟国的商人、大学生、政府官员在美国援助下到美国留学、进修和考察。这些人回国后纷纷成为本国政界、商界精英,其影响力不可小视。事实上,2004年选举获胜的几位独联体国家领导人,从格鲁吉亚的萨卡什维利到乌克兰的尤先科,都具有浓重的美国色彩。据报道,10年来,美国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向独联体国家提供的财政援助已超过210亿美元。
在发动“颜色革命”的过程中,欧安组织发挥的作用丝毫不亚于美国。长期以来,美国利用独联体国家对欧盟的向往,借助欧安组织对独联体国家进行体制改造,欧盟也需要借助美国提供的大量资金开展活动。美式民主在独联体国家的渗透,就是要通过支持“革命”,造成这些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对美国的双重依赖,进而分化瓦解独联体,削弱俄罗斯,同时牵制中国和伊朗,为控制里海能源创造条件。
俄科学院独联体问题研究所所长扎图林认为:“‘颜色革命’后的格鲁吉亚和乌克兰虽然亲近西方,与俄罗斯渐行渐远,但在经济上,特别是在能源方面却很难与俄罗斯立即‘一刀两断’。它们目前只是由于对自身实力缺乏自信,所以才没有贸然退出独联体。通过独联体继续获得经济上的实惠,这才是格乌两国目前尚未退出这一组织的真正原因。”
西方的文化和政治入侵也将目标锁定了俄罗斯。美国政府官员不断批评俄罗斯民主进程缓慢,并要求俄罗斯尽快对本国的政治和经济进行符合西方意愿的改革。俄罗斯对美国在中亚乃至整个独联体策动“颜色革命”的意图心知肚明,俄罗斯的聪明之处就在于用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两条腿走路。近年来,普京政府加大了独联体内的军事一体化力度,将集体安全机制落到实处。独联体反恐中心、快速反应部队的建立和运作保障了中亚地区的安全,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主导地位。
独联体不会“安乐死”
长期以来,独联体被外界称做“空谈俱乐部”。因为自独联体成立以来,虽然先后举行了39次峰会,通过了数千个决议,却大都成为一纸空文。特别是这个组织中有四分之一的成员发生了“颜色革命”;一半的成员国都在想方设法准备加入欧盟或北约;有三分之一的成员接纳美军进驻自己的领土……几乎每个国家都或多或少地打出了“反俄罗斯牌”,今年以来的天然气争端,更是让独联体阵营乱成了一锅粥。
俄政治经济学家柳德米拉教授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尽管俄罗斯自己也很困难,但为笼络独联体各国,不惜做赔本买卖,从能源和优惠贷款等方面对这些盟国进行贴补,以换取大哥的尊严和地位。不料这些原来毕恭毕敬的小老弟羽翼尚未丰满就想另寻巢窠,有的还阳奉阴违。俄罗斯在伤心之余,更多的则是心意难平,因此才会屡屡上演“天然气纷争”。除了以儆效尤之外,俄罗斯也似乎清醒了许多:光靠施舍绝不能使这些国家唯俄罗斯马首是瞻,友谊也绝不可能用金钱收买。俄罗斯必须重新审视对独联体国家的外交政策,“能源外交政策”便是其中之一。
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格鲁吉亚等国都明确了自己的态度:虽然独联体目前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还不至于走到解体的地步。独联体成员国不仅拥有“共同的过去”,而且目前也面临着不少“共同的难题”。独联体的存在为各成员国讨论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创造了机会。在实现经济一体化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独联体还是有凝聚力的。独联体并非气数已尽,应继续存在下去。为防止“颜色革命”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造成冲击,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已纷纷采取了防范措施。
普京也强调指出:独联体15年来所沿用的运作模式已不再适用,现在所面对的已不是需不需要改革与何时改革的问题,而是必须改革和尽快改革的问题。目前俄罗斯正努力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激发其对独联体国家的影响力,以期增强独联体的向心力,同时应对美式民主在该地区的全面渗透与改造。普京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还在阿斯塔纳签署两国边界协议,两国还表示将加大力度推动独联体国家一体化进程。
目前独联体各国正在能源领域进行大规模的项目合作,各国政府首脑都赞成在该组织框架内建立统一能源市场,以促进各国能源工业的发展。此外,独联体国家政府首脑会议还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以提高各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效率,增强该组织成员国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但是,俄罗斯许多研究独联体问题的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他们指出:独联体内总是“独”多“联”少,而且频发的“颜色革命”又进一步加大了各成员国之间的裂痕。俄罗斯必须要建立新的游戏规则,而不是勉强恢复在独联体内部已经失去的影响力,因为“那只有浪费钱”。
2005年7月和10月,包括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国务卿赖斯在内的多名美国高官先后访问中亚,旨在重新施加对中亚的影响,寻求新的军事基地,但除吉尔吉斯斯坦同意美国在增加租金前提下保留其基地外,美国一无所获,美国对独联体国家的攻势遭遇挫折。
俄地缘政治学家波波夫指出,经过痛定思痛,独联体许多国家,尤其是已经发生了“颜色革命”国家的民众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克隆美式民主并没有让他们日子好过,美式民主也并非是万能的良药。但美式民主并不会因为这样就放慢或停止自己前进的脚步,独联体老大俄罗斯肩上“保家卫国”的担子只会越来越重。
波波夫强调,2006年更是决定“独联体”命运的一年。俄罗斯出于反恐、地缘政治和能源等战略考虑,美国仍会不遗余力地向“独联体”国家进行渗透和扩张,而俄罗斯也将会全力维护自己在该地区的利益,两国的较量将持续下去。但俄罗斯在许多方面离不开美国和西方社会,美国及西方社会也同样离不开俄罗斯。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在很大程度上双方只会互相暗中较劲,外交“争而不破”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