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俄罗斯各界在莫斯科为解决俄罗斯图-154飞机在麦地那被劫事件中死去的空姐尤利娅-福明娜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一个年仅27岁的空姐成为劫机事件的牺牲者,她的生活、她的葬礼及她的死因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总统没有出席葬礼
国歌和枪声响起
当天上午11时(莫斯科时间),人们在莫斯科中央医院为年仅27岁的尤利娅举行了一个传统的告别仪式后,灵车沿着波罗夫公路开往伏努科沃机场旁边的拜赫京公墓,在那里安息着尤利娅的许多同事。下午3时正式安葬。参加葬礼的有她的同事、朋友及亲人。在她的亲人中有父母、丈夫谢尔盖和9岁的女儿雅娜,伏努科沃航空公司的领导及交通部第一副部长亚历山大涅诺切科,前来送别的还有部分乘客,他们认为正是尤利娅·福明娜救了他们的生命。
此前,曾经有媒体猜测,俄总统普京可能会参加她的葬礼。现在看来,尽管他没有亲自参加葬礼,但他还是十分关注此事,这位年仅27岁的空姐死后被追授勇敢勋章。
由于尤利娅-福明娜是在执行公务的过程遇难的,因此,当灵椁下葬时,公墓上奏起了俄罗斯国歌并鸣枪三声致敬。这样的礼遇在俄罗斯属于较高规格的。
她热爱自己的工作
她的死不是偶然的
机组人员对于事发几分钟内的具体情况不作评价,他们认为这是调查机关的事。从内心讲,他们每个人都准备好在飞行中可能出现诸如此类的事件。一旦飞机被恐怖分子劫持,而机务人员借助于装甲门成功地与恐怖分子隔离后,乘务人员既要担当起乘客的保护者,又要担当起机务人员的代表。尤利娅·福明娜正是这样做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专家们认为,她的死绝不是偶然的。
恐怖分子被装甲门挡着,无法进入飞行室,从而产生怀疑,认为是空姐在阻挡他们的计划实施,是空姐在为特种兵的成功突袭做准备。也许当时乘务人员并没有对恐怖分子直接采取反抗行动。但是无可置疑的是,尽管劫机者发出了死亡威胁,但是,尤利娅始终没有中断与乘客的联系,帮助他们相信,事件很快将得到解决。
目睹尤利娅去参加最后一次飞行的同事证实,当时的尤利娅一如既往,非常开心的样子。大家都说她热爱自己的工作。有一个相当不错的小家庭--丈夫谢尔盖和女儿雅娜。谁曾想到,这竟是她最后一次飞行。
她最后服务的航班和一条莫斯科新大街将以她的名字命名
据伏努科沃航空公司飞行部经理尤里-舍特尼克称,尤利娅的名字将不仅被用来命名她最后一次服务的图-154飞机第85619航班,而且被命名为莫斯科的一条新大街。
航空公司的人称,尤利娅的家人,包括她的9岁的女儿及同样是空乘人员的丈夫、她的父母、姐姐和哥哥不会被忽视的,航空公司会从各方面给予他们帮助。航空公司将出资在她的墓前立碑。
伏努科沃航空公司承诺将拨款48万卢布抚恤遇难的尤利娅的家属,同时为她的丈夫和女儿在莫斯科购买一套四居室的房屋。此外,他们还将为她家在银行开设一个专门的账户,所有愿意帮助他们的人都可以直接将钱存入其中。同时,他们将得到应有的保险。
葬礼结束了,她的死因却出现了分歧
尤利娅-福明娜1973年4月26日生于莫斯科。她从师范学院毕业后,进入航空学校学习。1997年开始在伏努科沃航空公司服务。尽管她的葬礼已经结束了,可是关于她的死因至今没有一个正式的答复。大家已经知道,第一种说法是在突袭开始后,她被恐怖分子用刀割死。
特种兵证实,当他们进入飞机时,劫机者已经开始杀害人质。可是被扣留的人质的说法与之大相径庭。据他们说,在突袭开始前,恐怖分子举止平静,特种兵的进攻对他们来说完全是出乎意料的。在行动最初,尤利娅站在戴头盔者和旅客之间,企图保护后者。特种兵不知叫了一声什么后就开始射击。
尤利娅的一位同事说,自己当时正与她在一起,她亲眼看到了特种兵是怎样射击的。她说,尤利娅是死于沙特阿拉伯特种兵之手,而非死于恐怖分子之手。当时子弹是直接击中了尤利娅的头部。她倒下去后甚至都没有醒来过,过了五分钟就死了。
图154飞机的第二飞行员谢尔盖伏罗比约夫也证实了这一点。他表明,空姐的确死于子弹。事实上,伏努科沃航空公司的飞行经理也证实了这一点,他说道,在发动突袭时,一位恐怖分子利用空姐作掩护。
而传媒集团也宣布,医生在空姐的遗体上既发现了刀伤,也找到了枪伤。而劫机分子只有冷兵器。
星期一,莫斯科检察长证实,法医的鉴定结果表明,尤利娅死于枪伤,但至于她的死因最后判断还需等检察长查清她当时是否与特种兵合作。
-她是一个聪明能稳住局势的好伙伴
尤利娅-维亚切斯拉娃-福明娜生于莫斯科,即将满28岁的她已经在国际航线上飞行了四年。在她的同事的眼里,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不仅熟悉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懂得如何稳定飞机上的大局。没有一个乘客能够逃出她的视野。
3月19日是举行她的葬礼的日子,很多人早早等在机场,准备迎接载有她遗体的飞机的到来。航空公司的各个部门都沉浸在悲痛之中,许多人哭了。机组的人员说,他们这个集体虽然不大,但是很团结,总是充满了友好。先来的人总是善待年轻人,提醒着年轻人,年轻人在这里工作始终很乐观。尤利娅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作人员,和她在一起工作总是很轻松。-文/本报记者 陈春彦-图/无名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