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曾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人物。
“俄罗斯的土地确实很广阔,但没有一寸是多余的。”正如这句“普京语录”,在他治下十几年,从领土争端到国家安全,无论是与大国过招还是处理地区冲突,俄罗斯一向是分毫必争,从不退让。
近期,乌克兰反对派夺取政权后,其东部亲俄力量与新上台的临时政府之间的武装冲突日益加剧,而俄罗斯则对亲俄力量进行了支持,俄军开入克里米亚后,当地乌军纷纷倒戈。4月下旬,乌克兰临时政府总理指责俄罗斯试图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而同期俄罗斯总统普京则获得了出兵授权,局势一触即发。普京领导俄罗斯十多年来,这已经是第三次成建制的出兵海外。普京的三次战争各有什么特色,乌克兰会成为“三战”导火索么?
车臣战争中俄特种部队截击叛匪。
俄军在车臣突击行动。
第一次出兵
车臣战争 重拳反恐 牛刀杀鸡
车臣 位于高加索地区,面积1.7万平方公里,人口100多万,主体民族为穆斯林的车臣族。在前苏联时代,车臣是俄罗斯联邦的自治州(后改为自治共和国)。
普京上台后的第一次战争,是发生在1999年至2000年的“第二次车臣战争”。1991年前苏联解体时,车臣在杜达耶夫领导下宣布独立。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对车臣步步纵容,除了口头宣布俄罗斯拥有主权外,基本让车臣成为了实际上的独立国家,并拥有数万装备精良的部队。
待俄罗斯内部稍微稳定后,叶利钦于1994年出兵进攻车臣,围剿“车独”。因为战前轻敌、指挥混乱,俄军伤亡惨重。虽然也毙伤了杜达耶夫为首的数万敌军,但最终还是在1996年被迫撤出车臣,承认独立的车臣政权。第一次车臣战争,以俄军实际上的战败而告终。
之后,车臣继续动荡,军阀割据,派系林立,并对俄罗斯南部其他地区带来严重威胁,还多次对俄部队和官员发动恐怖袭击。1999年8月,“车独”头目巴萨耶夫率领5000多人越境进攻达吉斯坦共和国的俄军,试图“解放整个高加索”。面对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嚣张气焰,刚刚被任命为俄罗斯总理的普京表示:“如果今天不动手,明天损失会更大”,“不管车臣匪徒藏在何处,俄军都将把他们消灭”。他要求总统叶利钦赋予自己全权,强硬地处理车臣问题。随即,俄军开始向车臣独立武装发动猛烈反击,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
相对于第一次车臣战争的混乱,本次普京的领导,让俄军面貌一新。在准备上,对付总数3万左右的武装分子,普京出动了近10万大军,包括最新的T-90坦克、米格-29战斗机、苏-25战斗机、制导导弹和集束炸弹等先进兵器,拿出了牛刀杀鸡的气势。在战术上,俄军借鉴北约打击伊拉克和南联盟的经验,发挥空中优势,进行远距离打击,减少人员伤亡;在战略上,俄军制定了明确的战略规划,环环相扣,分步解决;在政治方面,普京还积极与车臣的亲俄力量沟通,得到了大批亲俄民兵和车臣老百姓的支持,从而断绝了“车独”势力的源头。
面对车臣势力在俄罗斯等地疯狂制造恐怖袭击,普京号召全国民众,共同与这些恐怖分子斗争,同时再次强调,车臣属于俄罗斯的领土,不容分裂;武装匪徒必须彻底消灭,车臣应将逃回的匪徒移交俄罗斯,否则俄军便越境消灭他们。这位当时47岁的领导人,已经初步展现出“硬汉”的立场。在9月下半月的全国反恐中,俄警方破获17万起案件,抓捕恐怖分子和嫌犯1万多人,缴枪7000支。
强力的领导带来有效的战果。俄军于9月中旬歼灭入侵达吉斯坦的“车独”军队,取得第一阶段胜利。随后俄军进攻车臣本土,先以空军轰炸摧毁叛军的集结地、重武器、后勤和交通系统,把叛军炸得七荤八素,再以大军从三面进入车臣境内。俄军先攻击交通要道,切断大城市之间的联系,然后逐一攻克已经孤立的城市,同时尽可能在当地建立亲俄的政权。这样一路摧枯拉朽,到12月初,占领了车臣60%领土,包围首都格罗兹尼,取得第二阶段胜利。随后俄军又以先扫荡卫星城,再用炮火与空军饱和轰炸,最后以步兵突击队分头突进,逐片肃清城区的战法,对格罗兹尼进行围攻,在2000年2月初占领并肃清格罗兹尼全城,歼敌3000多人,取得第三阶段的胜利。再往后,俄军对逃入北部山区的残匪进行追剿。拉杜耶夫等匪帮头目或擒或杀。这样,第二次车臣战争以俄罗斯的获胜告终,俄军以仅相当于第一次车臣战争三分之一的伤亡,就摧毁了车臣叛军主力,并在车臣扶植起了亲俄政权。当然,随后他们还要面对漫长的反恐战争。
第二次车臣战争是普京作为俄罗斯国家领导的“处子秀”。战争期间,普京于2000年1月成为俄罗斯代总统,3月正式当选总统,俄罗斯从叶利钦时代进入普京时代。在国家动荡、分裂主义猖獗的情况下,普京顶住内外压力和美国的干涉,以铁血手段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尽管第二次车臣战争俄军依然暴露出诸多问题,并在其后被拖入车臣反恐的泥潭,然而终究,这次战争让不甘雌伏的俄罗斯重新站立在国际社会面前。
南奥塞梯战争中进攻的格鲁吉亚军。
第二次出兵
南奥塞梯战争 闪电袭击 应对果决
南奥塞梯 位于高加索,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人口10多万,约三分之二是奥塞梯族,四分之一是格鲁吉亚族,还有少数俄罗斯族、犹太人等。
普京的第二场战争,是俄格南奥塞梯战争。二月革命后南奥塞梯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后被格鲁吉亚出兵吞并。前苏联建立后,南奥塞梯成为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南奥塞梯人一向亲俄,格鲁吉亚从前苏联独立时,南奥塞梯也宣布从格鲁吉亚独立建国。格鲁吉亚政府出动警察镇压,南奥塞梯也组建了自己的民兵对抗,寻求与俄罗斯下属的北奥塞梯共和国合并。几年间冲突加剧,格军杀死1000多南奥塞梯人,数万人逃到北奥塞梯。俄罗斯出手干涉,于是俄、格、南奥达成协议,共同组建维和部队,勉强维持着局面不变化。
2008年8月初,南奥和格鲁吉亚多次冲突。这会儿格鲁吉亚正积极谋求加入北约,心想傍上了北约大腿,岂能容你小小南奥乱来?8月8日凌晨,格鲁吉亚在美国的支持下,趁奥运会之机,出兵猛攻南奥塞梯,打死南奥塞梯军民2000余人,占领了南奥塞梯首府和多个要地。俄罗斯维和部队也有数十人死伤。
消息传来,举世震惊。正在北京参加奥运会开幕式的普京,立刻打电话回国内,指示迅猛反击。俄罗斯第58集团军在8日当天便开入南奥塞梯地区,增援维和部队。在俄军打击下,格军很快一溃千里。到8月9日,格军装甲部队在路上被俄军大批摧毁,重火力完全被压制,空军战机纷纷被击落,道路上扔满了格军车辆和重武器的残骸。格鲁吉亚政府向俄罗斯要求和谈,被拒绝。10日,格鲁吉亚军从南奥塞梯撤退,同时宣布单方面停火。11日,俄军攻入格鲁吉亚本土。15日,双方签署停火协议。此后,南奥塞梯宣布独立建国。
这场战争从军事角度没什么悬念,格鲁吉亚全国军队只有2万多人,坦克300多辆,飞机12架,而俄罗斯仅58集团军就有7万多人,600多辆坦克和100多架飞机,双方战力就是一边倒,格鲁吉亚依仗的其实是美国和北约的干涉撑腰。时任俄罗斯总理的普京在这个过程中表现的,并非是军事上的用兵如神,而是反应迅速,应对果决。8日凌晨格鲁吉亚出兵,当天下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就召开紧急会议,确定出兵。15时20分,俄军装甲部队进入了南奥。同时,面对美国及北约的重重压力,普京依旧是岿然不动,坚持我行我素。
俄罗斯闪电般的军事出击和强硬的外交态度,也使得格鲁吉亚原本“依靠美国支持,武力解决南奥问题”的美梦完全破灭,而美国和欧洲的威胁最终停留于口头。须知2008年的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科索沃地区在美国支持下从塞尔维亚独立,而北约在波兰部署导弹,格鲁吉亚也加入北约,形成对俄罗斯的围剿之势。在这种情况下,普京通过在南奥塞梯的军事行动,有力牵制了格鲁吉亚,也部分削弱了北约对俄罗斯的包围。
普京签署克里米亚入俄条约。
乌克兰军撤离克里米亚。
克里米亚居民为俄军带路。
第三次行动
乌克兰之争 军政并用 纵敌内乱
乌克兰 不是车臣或南奥塞梯这样的弹丸之地,它是拥有4000多万人口和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独联体第二大国家,不但拥有仅次于俄罗斯的强大军事力量,还是俄罗斯民族的发源地。
2014年初爆发的乌克兰混乱,对俄罗斯而言则是更加痛苦的局面。在过去,俄乌一体是俄罗斯的国家战略安全保障之一。由此也不难理解,当乌克兰发生政变,反对派推翻总理亚努科维奇,并积极向北约靠拢时,普京必须采取行动。如果不能再留住一个友好的乌克兰,那么至少不能让它完整的成为敌人。保不住乌克兰,也要保住克里米亚这个军事战略区。
尽管从军事实力对比上,俄罗斯占有很大优势,然而毕竟单纯的武力解决,并不符合现代国际社会的惯例。因此,普京采取了更为灵活的手段。利用乌克兰国内原本存在的民族矛盾、东西部矛盾、政治立场矛盾,普京政治和军事手段并用。他收留亲俄的乌克兰原政府总理亚努科维奇,并且对乌克兰东部各地区的反基辅行为进行了声援和支持。如此一来,就将俄罗斯与靠拢北约的乌克兰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乌克兰内部纷争。在这种情况下,再以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大的俄罗斯军队,从外部施加适当的压力,从而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在克里米亚,不但老百姓迎接俄军进入,大量的乌克兰军队也直接携带装备加入俄军,服从基辅的军队则遭到本地武装分子的围困。于是俄军几乎不费一枪一弹,便促使这个光荣的半岛脱乌入俄。与此同时,其他乌克兰东部城市也是纷争迭起,临时政府的部队与反临时政府武装不顾停火协议,继续展开交锋,这又给了俄罗斯更多的腾挪空间。
普京在乌克兰的战法,实际上借鉴了美国常用的手段,即打着“民意”的旗号对敌对政府进行扰乱,同时以“保护人权”为武装干涉的借口。克里米亚和其他乌东部城市,俄罗斯族本来就占多数,他们希望脱离反俄的乌克兰,甚至希望加入俄罗斯,也是更为自然合理的。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临时政府对亲俄民众组织的一味武力镇压,甚至无法在本国内部凝聚起“抵抗俄军入侵”的民意。
不过,乌克兰的乱局此时才刚刚揭开序幕,普京拿下克里米亚,也仅仅是先拔头筹。接下来,乌克兰的应对固然重要,国际社会的态度更是会对普京的战略决策造成影响。如今,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已经开始了严厉的谴责和制裁。而硬汉普京面对这种一边倒的敌意,又将如何带领俄罗斯闯荡出一条“血路”,这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
观察
乌克兰危机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吗?
最近上台的乌克兰领导人攻击普京在试图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乌克兰真能成为“三战”的导火索吗?笔者认为,很难。两次卷入多数大国的世界大战,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其“导火索”触及到了相关各方的根本底线,双方皆认为不能退让。二是参战各国试图通过全面战争这种极端方式,争取用外交、经济等手段达不到的利益。
这两点,套用到今天的乌克兰身上都是不合适的。对俄罗斯而言,克里米亚(乃至整个乌克兰)是否被北约控制,确实可以说是生死攸关,所以普京要冒险采取行动。然而对美国和北约而言,乌克兰只不过是他们包围俄罗斯的一颗棋子而已。有了这颗棋子,或许能把这头大毛熊绑得更紧,但即使大毛熊奋力挣扎扯掉了这个棋子,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全球范围来说,依然是美国占据绝对优势,普京就算合并了克里米亚,就算打垮了乌克兰反对派,也不会对美国构成更大威胁。这就注定了美国和北约是不会为了乌克兰去玩命的。
其次在手段上,整体处于优势地位和进攻态势的美国和北约,面对的是俄罗斯从前苏联继承下来的庞大军力,尤其还包括数千枚核导弹。这种情况下,战争这种手段,显然是最不合适的。如果存心要敌对,西方大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来制裁俄罗斯,通过外交手段来孤立俄罗斯,甚至设法煽动俄内部对普京的不满。这些办法可能有效,可能没什么效,但至少能让欧美不怎么伤筋动骨。而真要是开起火来,就算北约能凭借先进技术击败俄常规部队,那足以毁灭全人类的核武器,也会让整个战争没有真正的胜利者。危机发生后,美国给予乌克兰军队的援助,也不是先进武器和弹药,而是军粮。这只能算敷衍下彼此面子而已。至于欧洲各国,他们和俄罗斯本身存在大量贸易关系,还指望着俄罗斯的燃气,就更未必能狠下心来彻底开打了。
至于乌克兰本国,现在的当权者本身就是通过政变手段攫取政权,上台后死抱美国大腿,国库的30多吨黄金立刻运到美国去了。在乌克兰国内存在着亲俄民众和政治势力的情况下,甚至要指望乌克兰打一场对俄的全面战争也是不可能的。东部城市的亲俄游击队,以及克里米亚半岛的倒戈乌军,便是最好的注解。
综上,乌克兰危机,不过是北约东扩过程中,俄罗斯被逼到绝路后,挥出的一记熊掌。而普京的强硬态度,也可能让美国和北约意识到这还不是一个可以任人宰割的对手。最终的结果,美国能接受的最坏底线,是乌克兰重新回归到亲俄势力手中,同时北约加强在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等地的军事部署,给予俄罗斯一定制裁。对俄罗斯的最糟糕结局,就是在经济制裁下服软,归还克里米亚,接受北约东扩的现实。不过以普京的做派,是不会容忍此事发生的。(杨益)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