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乌克兰
乌克兰未竟的革命
王宇 来源:2010年02月22日 《财经》杂志 2010年05月13日

乌克兰未竟的革命

 2010年02月22日  《财经》杂志

  政治纷争让“橙色革命”的光环渐渐淡去,但革命并未失败。至少,民主体制保证了乌克兰权力更迭平稳、合法

  《财经》记者 王宇

  当年被“橙色革命”革下台的“亲俄派”亚努科维奇在乌克兰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以微弱优势胜出。

  俄罗斯刚开始保持了沉默,直到局势明朗后才向亚努科维奇道“恭喜”;欧盟则高调的多,欧洲安全合作组织组成的国际选举监督单位,在选举计票尚未完全结束之时,对这场选举表示肯定,并呼吁大选的失败方季莫申科放弃对立,“听从人民的判决”。

  2004年的“橙色革命”将乌克兰拉入舆论的焦点,国际社会对乌克兰民主试验的关注至今未减。而当2010年初的这场竞选拉开帷幕,人们热议着一个话题——这是“橙色革命”的结束,还是转换一种方式的延续?

  在乌克兰人眼里,“橙色革命”的目标是反对政府贪腐和竞选舞弊,建立一个民主的政治体制。但是,相应的经济与社会基础至今未有建树。

  从前苏联独立后,总统库其马与时任央行行长、后为总统的尤先科一道,开展经济私有化,造就了一批经济寡头。而对民主巩固起到重要基础作用的中产阶级,却没有能够真正地发展起来。

  因而,不论是作为“橙色革命”领导者的尤先科和季莫申科,或是亚努科维奇,都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国内寡头力量参选。留学美国的乌克兰学生坦斯基(Oleksandr Tanskyi)对《财经》记者说:“尤先科是一个被那些在财政上支持自己竞选的经济利益集团所操控的总统。”

  与此同时,不同政治集团间相互倾轧。虽然在尤先科执政时期,乌克兰实施的《宪法修正案》,使得总统和议会之间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分权,但是国内的政治斗争却更为激烈。“总统可以不签署议会的决议和政府的经济政策,而总统的意志也得不到议会和政府的贯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室主任李新对《财经》记者解释道。

  随着彼此的政治利益不断更新、变化,政治精英之间达成不断变化的政治联盟,相互之间不断掣肘。2008年12月23日,尤先科指责季莫申科政府管理经济不力,把国家拖向破产边缘。次日,总理季莫申科随即指责总统尤先科卷入央行操纵汇率的“腐败行为”,应自动提出辞职。

  利益纷争尖锐化的同时,政党林立之势也使政局更为复杂。乌克兰目前有亚努科维奇所在的地区党、季莫申科所在的季莫申科集团等16个大党,大大小小的党派加起来超过100个。“苏联解体后,在思想和理念的真空下,会引起各种流派的思潮,也就造成了党派林立的局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室副主任强晓云对《财经》记者说。

  虽然各党派都有不同的治国理念,但缺乏有效的民主协商体制,从而输入民主后,造成了无政府状态。

  政治纷争不断,经济在乱局中难以有所进取。转型国家中关于民主的悖论在乌克兰体现得淋漓尽致——政治高分,而经济不及格。在《经济学人》2008年公布的民主指数中,乌克兰得分6.94,相较邻国俄罗斯的4.48和白俄罗斯的3.34来说,已经是优等生了。然而,在经济领域,据世界银行预测,乌克兰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减少了15%。乌克兰的范例再次说明:对于新兴民主而言,如果忽视经济,政治变革则往往难以维系。

  当前的乌克兰最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政府,以应对当务之急——复苏经济。亚努科维奇当选总统后,在乌克兰“半总统制”的框架里,他需要与总理季莫申科分权,同时还要受她所在党派占多数的议会牵制。在这种态势之下,权力斗争不会结束。

  政治纷争让“橙色革命”的光环渐渐淡去,但革命并未失败。至少,民主体制保证了乌克兰权力更迭平稳、合法。然而,乌克兰的政治精英们需要更加负责任,搁置利益分歧去共建制度,才能最终巩固革命的胜利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