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邦国会见摩尔多瓦总理塔尔列夫
摩尔多瓦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简称“德左”)位于德涅斯特河东侧并与乌克兰相邻,面积4163平方公里。人口63万,其中摩族占40%;乌克兰族占28%;俄罗斯族占25%。1990年9月,德涅斯特河左岸的俄族人宣布成立了“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1992年初,爆发了摩当局与”德左”地区之间的武装冲突。驻扎在“德左”的俄罗斯第14集团军参与了冲突。7月,摩俄总统签订和平解决“德左”冲突的原则协议,冲突停止。1994年10月,摩俄就第14集团军在三年内从摩撤军达成协议,但此协议迄未获俄杜马批准。1996年11月,俄杜马通过一项决议,称“德左”地区对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并有必要在该地区常驻一定数量的俄军。摩称该决议是干涉摩内政的行为。1997年5月,摩总统鲁钦斯基与“德左”领导人斯米尔诺夫签署了《摩尔多瓦共和国与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关系正常化备忘录》。1998年3月,摩、”德左”、俄罗斯、乌克兰在敖德萨签署了《摩尔多瓦和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采取信任措施和发展关系协定》。协定要求摩、“德左”与俄罗斯各自将驻“德左”维和部队人数减至500人、重新部署乌克兰军事观察员等。摩认为,该协定的签署排除了重新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1999年7月,关于解决摩“德左”问题的“4+1”会晤在基辅举行,摩尔多瓦总统鲁钦斯基、乌克兰总统库奇马、俄罗斯总理斯捷帕申、“德左”领导人斯米尔诺夫及欧安组织代表等参加。各方签署了《关于摩尔多瓦与德涅斯特河左岸关系正常化的联合声明》。2000年7月,欧安组织常设理事会在维也纳举行会议,美国、加拿大、法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代表与会。会议着重讨论了“德左”地区形势及俄从该地区撤出军火和军队的问题。俄向欧安组织提交了俄拟于2002年12月31日前分三阶段从“德左”撤出军火和军事装备的时间表。8月,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调解“德左”冲突问题委员会主席首次会议在莫斯科举行。会议讨论了有关落实欧安组织伊斯坦布尔峰会决议、“德左”地区特 地位草案、安全区内维和部队有关规定,以及以欧安组织成员国部队替换现有维和部队的可能性等问题。2001年4月,沃罗宁当选摩总统后即会晤“德左”领导人斯米尔诺夫,表示将加紧与“德左”方面的直接接触与谈判,提出“德左”问题是摩的内政,将削弱调停国和国际组织解决“德左”问题的作用,加快“德左”问题的解决。双方确立了新的磋商机制。2001年11月,俄从“德左”撤走了部分武器装备和驻军。但因撤军费用高昂、“德左”当局反对等原因,俄至今总共撤走军火近2万吨,约占遗留军火总量的二分之一。2002年,摩政府设立统一部,负责制定和实施国家统一方面的有关政策及协调有关“德左”问题的谈判。2003年11月,俄就解决摩“德左”问题提出了“实现国家统一框架基础原则备忘录”,摩中央政府和“德左”当局拟同意签署。摩反对党举行反政府、反俄的抗议示威,强烈要求摩政府拒绝俄提出的关于解决“德左”问题的方案。摩政府最终宣布推迟签署备忘录,并将就此方案与国内各政党及欧安组织、欧盟等国际组织进行协商。2004年7月,“德左”当局关闭当地的罗马尼亚语学校。国际社会予以强烈谴责。8月,摩政府对“德左”企业实施经济制裁。10月,摩总统沃罗宁表示,希改变目前“德左”问题谈判的组成方式,除摩政府、“德左”当局、俄罗斯、乌克兰、欧安合作组织外,另行邀请罗马尼亚、欧盟和美国参加。12月6日,摩外长斯特拉坦在欧安组织第12届外长会议上发表讲话,要求俄从“德左”撤军。2005年4月,乌克兰总统尤先科提出解决“德左”问题新方案,摩表示欢迎。7月,摩议会通过关于给予“德左”地区特殊行政地位的法案。9月,摩、乌克兰、俄罗斯、欧安组织、“德左”地区五方代表召开会议,同意美国、欧盟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解决“德左”问题谈判。10月,美国、欧盟首次作为观察员参加解决“德左”问题谈判。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