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4 来源:驻立陶宛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波罗的海地区的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国,前些年是中东欧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但是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使三国经济遭受严重冲击,三国普遍出现了经济衰退现象。现将受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的三国经济形势作一简要介绍和初步分析。
一、金融危机对波罗的海三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波海三国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GDP及工业、建筑业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出现下滑局面
拉脱维亚是波海三国中经济下滑最为严重的国家。拉GDP同比增长率从2008年第一季度的0.5%连续下滑至第四季度的-10.3%,全年GDP同比增速由2007年的10%骤减至-4.6%。爱沙尼亚2008年GDP也出现同比负增长的局面,但降幅略低于拉脱维亚。2008年第二季度,爱GDP开始出现同比下降,降幅为1.1%,至第四季度,爱GDP同比降幅增至9.69%,全年GDP较上年减少3.6%。立陶宛自2008年以来,GDP增速也呈持续下降状态。前三季度立GDP同比增速分别为7%、5.2%和2.9%,第四季度立GDP较上年同期减少2.2%,这是立自2001年以来首次出现GDP的同比负增长。立2008年GDP增速为3.0%,虽高于大部分欧盟国家的水平,但与前些年相比,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拉脱维亚工业产值自2008年第二季度开始出现下滑,同比降幅由第二季度的0.4%增加至第四季度的10.2%,全年同比降幅为6.7%;拉2008年第四季度建筑业产值较上年同期减少10.3%。爱沙尼亚2008年工业产值同比减少6.3%,其中第四季度同比减少17.6%;爱第四季度建筑业产值同比下降19.8%,在欧盟国家中跌幅最大,全年建筑业产值较上年下降9.14%。立陶宛2008年第四季度工业产值环比减少6.1%,同比也出现了0.8%的负增长,增幅较年初大幅下降;立第四季度建筑业产值同比下降10.6%,全年仅微增0.8%。
(二)外国投资的减少、高额的外债、较高的经常项目赤字以及较少的外汇储备都使波海三国在金融财政领域面临很大压力
拉脱维亚:2008年全年吸收外国直接投资6.44亿拉特(约合9.2亿欧元),较上年减少了44.39%。截至2008年底,拉外债总额为208.17亿拉特(约合296.2亿欧元),占拉当年GDP的比重为128.15%。拉2008年经常项目赤字占GDP比重达12.6%。其2008年底外汇储备为52.11亿美元。
爱沙尼亚:2008年全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213.74亿克朗(约合13.66亿欧元),较上年减少了30.38%。截至2008年底,爱外债总额为2982.27亿克朗(约合190.68亿欧元),占当年爱GDP的比重为120%。2008年经常项目赤字占GDP比重达9.2%,2007年高达18.1%。2008年底外汇储备39.71亿美元。
立陶宛:2008年全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34亿立特(约合9.8亿欧元),较上年减少了16.9%。2008年第四季度,立外国直接投资额为8.39亿立特(约合2.4亿欧元),同比降幅高达36.2%。截至2008年底,立外债总额795.7亿立特(约合230.45亿欧元),占立当年GDP的比重为71.36%。2008年经常项目赤字占GDP比重达6.67%,2007年为14.6%。2008年底外汇储备为59.99亿美元。
(三)经济下滑导致波海三国失业率上升、国内需求疲软、消费下降
2009年2月,立陶宛失业率从去年同期的4.4%猛增至13.7%,增速是欧盟中最快的国家;拉脱维亚同期失业率也从2008年2月份的6.1%增加至14.4%,增长了一倍多;爱沙尼亚同期失业率则从2008年2月份的4.1%增加至9.9%。与此同时,拉居民净收入增速出现明显下降,居民净收入同比增速由2008年1月的29%降至12月的11%。2008年全年,立陶宛农民平均收入同比下降5.1%,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农民平均收入下降更为严重,分别是-19.7%和-23%。
受以上因素影响,三国民众普遍缩减开支,这反映在三国市场上最直接的表现则是消费下滑。拉脱维亚2008年第四季度服务业产值跌幅达7.6%,其中宾馆餐饮业产值同比跌幅达29.2%,国内贸易额和金融中介机构营业额同比跌幅均达18%。拉2008年全年新车注册量同比减少61.05%。爱沙尼亚2008年第四季度新车注册量同比减少44.7%,零售额同比下降8%。2009年1月,波海三国国内零售额同比降幅在欧盟国家中位列前三位,分别为拉脱维亚下降-19.8%、立陶宛下降-15.2%、爱沙尼亚下降-12.9%。
此外,波海三国进口额的下降幅度也反映出其国内需求的迅速萎缩。自2008年10月以来,拉进口额呈连续下降状态,2009年1月份进口额降至3.94亿拉特(约合5.61亿欧元),同比降幅高达36%。爱沙尼亚2009年1月份进口额同比减少36.29%,立陶宛同期进口额同比降幅高达40.6%。
(四)外部需求疲软给波海三国出口造成严重影响
2008年11月,拉出口额环比下降23.2%,同比下降17.8%,2009年1月,拉出口额同比降幅达25%,单月出口额更是降至2006年2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爱沙尼亚2009年1月份出口额同比减少28.77%。立陶宛2009年1月出口额同比减少14.6%。对欧盟、独联体国家以及相关邻国等主要出口市场的出口下降,是造成波海三国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数据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对波海三国均造成了较大冲击,其中拉脱维亚受影响程度最大。该国曾是波罗的海三国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2005年至2007年,该国GDP连续三年保持平均10.9%以上的增长速度。但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拉脱维亚也成为经济逆转最快、经济衰退程度最深的国家,由此还导致了民众对政府的严重不满,最终致使政府下台。2月20日,拉时任政府总理戈德马尼斯及其内阁宣布辞职,成为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波海三国乃至中东欧地区第一个政府垮台的国家。
立陶宛和爱沙尼亚的实体经济也受到较为严重的冲击,但由于经济基础、产业结构以及政治因素等方面的差异,其所受影响程度较之拉脱维亚要轻些。
二、波海三国经济受金融危机冲击的一些主要原因
(一)受欧盟及周边国家经济衰退的拖累
波海三国自2000年以来,特别是2004年5月加入欧盟之后,为三国经济发展注入了重要的推动力,这些年保持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西欧、北欧等发达国家的投资者鉴于波海三国较好的投资环境、较低的投资和生产成本,大举在三国投资、放贷,重点投入在三国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从而推动了前些年三国相关市场的繁荣。当前的金融危机迫使很多外国投资者倾向于收回资金,推迟投资计划,由此导致了三国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泡沫破灭,引发了经济的下滑。另一方面,欧盟国家、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是波海三国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出口市场的需求大幅减少,这给以出口为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的波海三国经济造成了很大冲击。
(二)信贷市场的冻结给工商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波海三国企业结构均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中小企业数量占全部企业总数99%以上。中小企业的正常运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商业贷款,但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三国国内商业银行均紧缩银根,大幅收紧贷款的发放,部分银行甚至出现了贷款发放近乎停滞的局面。2008年下半年开始,波海三国新增工商和消费贷款明显减少,立陶宛2008年12月新增工商和消费贷款均同比减少了1倍左右,爱沙尼亚2009年2月份新增贷款较上年同期减少了50%。银行惜贷状况造成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使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三)内需疲软造成经济发展缺少动力
随着失业率的不断上升和居民实际收入的减少,波海三国国内消费市场迅速萎缩,这使得作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支柱产业的服务性行业的发展受到很大冲击。与此同时,政府为了稳定财政收支平衡,控制财政赤字,制订了一系列增加税收和削减开支方面的措施,这一方面进一步影响了居民的消费热情,另一方面也减少了一部分以政府资金投入为主导的国内投资,从而导致国内消费和投资的同步下滑。
总之,对外部市场出口的下滑,国内信贷紧缩导致的商业环境恶化,以及政府投资的减少和居民消费的疲软,使目前三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失去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三、波海三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些有利方面
(一)金融银行业较为稳定
波海三国银行业基本上为外资所控制,以瑞典、芬兰等北欧国家的银行为主。如立陶宛前两大商业银行SEB和SWEDBANK银行,均为瑞典银行在立的控股子公司。据统计,瑞典各家商业银行投向波罗的海三国的贷款总额约占瑞GDP的20%,因此瑞典的银行业与波海三国关系密切。瑞典国家债务办公室主任 Bo Lundgren先生认为,波罗的海三国经济的稳定对于瑞典金融系统的安全至关重要。瑞典财政部长Anders Borg曾表示,瑞典有责任竭尽所能帮助波罗的海三国。瑞典首相也曾多次呼吁欧盟加大援助波罗的海三国的力度。目前,瑞典已通过一项计划,向银行业拨款1730亿美元,用于保证银行的流动性,并将这种流动性传导至波海三国。瑞典3.5%的财政盈余使政府在实施经济刺激计划时有更足的底气,这也是波海三国应对金融危机较为有利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紧随欧元的固定汇率是贷款市场保持稳定的重要因素
加入欧盟之后,波罗的海三国先后开始实施紧随欧元的固定汇率体制。这就意味着在三国拥有高额外币贷款的情况下,本国居民和企业不会因为本国货币贬值而出现还贷压力骤增的情况。这也是在如此动荡的经济环境下,波海三国主要金融机构在去年还实现盈利的一个重要原因。爱沙尼亚央行官员日前曾表示,理论和实践均证明,在经济动荡期,固定汇率制度有利于稳定市场。目前波海三国中,仅有拉脱维亚第二大商业银行帕雷克斯银行由于出现了支付危机而被国家接管,三国金融银行机构均保持了基本稳定,虽在一定程度上收紧了贷款的发放,但目前仍运转正常。
(三)IMF等国际组织和欧盟对波海三国的援助起到重要作用
去年11月,IMF牵头欧盟及其他一些欧盟国家共同向拉脱维亚提供了75亿欧元的贷款,这笔贷款对维护拉国内金融系统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由于欧盟其他国家与波海三国日益密切的贸易和投资关系,欧盟对波海三国的救助力度也在加大。日前,欧盟将针对非欧元区国家的紧急信贷额度提高了一倍,总额增加至500亿欧元,其中31亿欧元用于向拉提供贷款援助。欧洲投资银行日前也与立陶宛签订贷款协议,用于向立提供11.32亿欧元的贷款,支持立交通、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建设项目。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也承诺加大对该地区的资金扶持力度。此外,欧盟向波海三国提供的大额援助资金也将对三国经济的稳定及复苏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波海三国经济发展前景分析
经济将出现深度衰退仍是目前各方对波海三国经济前景的共同预测。拉脱维亚政府4月初公布的预测显示,该国GDP今年将出现13%的下降,并且最终情况可能会比预计的更糟。爱沙尼亚财政部3月底预计本国GDP今年将减少8.5%。立陶宛总理库比留斯日前表示,预计立陶宛2009年GDP将减少10%。另据欧委会今年1月发布的中期预测报告,波海三国今年GDP均将呈负增长,幅度分别是立陶宛(-4.0%)、拉脱维亚(-6.9%)、爱沙尼亚(-4.7%)。
虽然经济衰退不可避免,但形势发展也不是令人过于悲观。爱沙尼亚央行副行长日前表示,爱沙尼亚拥有恢复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资金,正在逐渐减小的经常项目赤字以及来自于欧盟结构基金的援助资金将帮助爱经济恢复增长。立陶宛政府日前也向欧委会提交了需要欧盟结构基金支持的项目清单,总金额达10亿立特(约合2.9亿欧元),该笔资金最迟将在今年6月份提供给立政府。此外,拉脱维亚政府也正着力调整预算,减少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以确保达到IMF和欧委会继续向其提供援助的条件,从而保证拉按期获得上述机构提供的援助贷款。
目前波海三国的经济虽然受金融危机冲击较为严重,但还不至于出现部分媒体所报道的国家破产的情况。在欧洲乃至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波海三国经济今年将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而且这种负增长预计将持续到2010年。尽管如此,波海三国的外债多为长期外债,这就意味着暂时不会出现超出其承受能力的还款压力,不至于造成极端情况的发生。
波海三国目前都已经实施了一些旨在削减政府开支和提高政府收入的措施,如提高税率、降低公共部门人员工资和提高欧盟援助资金使用效率等项措施。这些措施虽然无法使三国经济形势迅速转好,但有助于减少危机对国内经济的负面影响。随着三国进口额的大幅减少,三国经常项目赤字均呈减少态势,国际收支平衡状况趋于改善,在欧盟援助资金和国际机构贷款的支持下,三国应该能够实施好恢复经济的种种措施,逐步摆脱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实现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驻立陶宛使馆经商参处)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