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为了摆脱对能源产业的过度依赖,走多元经济发展路线,建立健全经济体系,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哈萨克斯坦政府努力消除经济领域发展的固有障碍,使非能源领域实业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实现了投资渠道多样化。同时,人才培养的加强、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推动了哈萨克斯坦国内的非能源产业的发展。
一、铁矿业
哈萨克斯坦铁矿产量居世界第13位(2006年),钢产量居第35位(2005年)。目前,哈萨克斯坦几个正在开采期的铁矿已探明的储量逾60亿吨。[1]主要矿区包括:索科洛夫-萨尔巴伊斯克矿区,已探明储量逾25亿吨,含铁量为8%—43%,现为马格尼托戈尔斯克钢铁公司(俄)的原料基地;里萨科夫铁矿,已探明储量逾30亿吨,含铁量34%—38%,是安塞乐米塔尔铁米尔套分公司(AMT)的主要基地;阿塔苏(卡拉扎里)铁矿,目前并未全速开采,原因是选矿与锰分离设备不足;肯托别铁矿,已探明储量逾8亿吨,含铁量48%—70%;阿坦索尔铁矿,已探明储量逾3900万吨,含铁量37%—57%。
索科洛夫—萨尔巴伊斯克采选矿联企是哈萨克斯坦与独联体市场中最大的铁矿企业之一,为欧亚自然资源集团公司(ENRC)的下属公司,其产品有铁球矿与铁精矿,铁矿年产量超过3600万吨,主要向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中国出口。索科洛夫—萨尔巴伊斯克采选矿联企拟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铁矿产量:通过吸收其南部矿组对卡恰尔矿区进行重组,使整个矿的年产量达到2300万吨;建设南萨尔巴伊铁矿,使其年产量达到500万吨;把索科洛夫矿井的年产量提高到1000万吨等。索科洛夫—萨尔巴伊斯克采选矿联企计划到2017年将原铁矿开采量提到5200万吨,并生产910万吨铁球矿、800万吨铁精矿与240万吨钢坯。
AMT公司是哈萨克斯坦唯一拥有整条冶金生产线的钢铁企业,主要产品包括:生铁与铸铁、厚165—240mm的板坯、厚1.8—8mm的热轧板钢、厚 0.4—2mm的冷轧板钢、厚9—14mm的中等厚度板钢、厚0.4—1.5mm带镀层的板钢、电炉板钢、厚0.2—0.35mm的铁皮和多种弯型材。2000—2005年AMT公司投资了5.8亿美元用于生产革新,采用了先进工艺与研发技术,并由此推动了哈萨克斯坦冶金业的现代化,以实现哈萨克斯坦冶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出口多元化。AMT公司的所有产品实际都用于出口,其中40%出口中国与东南亚,30%出口伊朗,18%出口独联体,12%出口其他国家。
二、煤炭业
哈萨克斯坦煤炭储备量居世界第八位,占世界总储量的4%,产地主要集中在巴甫洛达尔州、卡拉干达州和东哈州。哈萨克斯坦全国烟煤矿和褐煤矿共有近400处,预测储量达1620亿吨,烟煤和无烟煤探明可采储量为310亿吨,次烟煤和褐煤探明可采储量为30亿吨,总计为340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2.6%。主要大煤田有卡拉干达、埃斯基巴斯图兹和舒巴尔科里煤田(卡拉干达州)、图尔盖煤田(巴甫洛达尔州)。其中卡拉干达煤田储量93亿吨、图尔盖煤田储量58亿吨、埃斯基巴斯图兹煤田储量127亿吨。哈萨克斯坦大型的采煤企业主要集中在巴甫洛达尔州和卡拉干达州,年生产能力可达1.46亿吨。煤炭工业是哈经济体系中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全国78%的电力和100%的焦炭化工生产依靠煤炭,市政供暖和居民生活也离不开煤炭。
哈萨克斯坦烟煤的主要产区是卡拉干达煤田、埃斯基巴斯图兹煤田等;褐煤的主要产区是图尔盖煤田和迈库边煤田。焦煤产地在卡拉干达,产量占该地区煤产量的55%。哈萨克斯坦的煤层赋存条件好,2/3煤炭储量埋藏深度在600米以内,可露天开采。
哈萨克斯坦独立初期,由于受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原有经济联系中断的影响,煤产量一度逐年下降,整个采煤行业处于严重困难的状态。1992年哈产煤1.27亿吨,到2000年产量降至7479万吨。独立后,哈萨克斯坦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卡拉干达和埃斯基巴斯图兹国有大型煤矿进行私有化改造,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参与投资。著名的投资者包括美国投资者AccessIndustritsInc.(投资卡拉干达煤矿)和英籍印度商人LakshmiMittal(埃基斯巴斯图兹煤矿投资人)。通过引进外资,哈萨克斯坦大型国有煤矿完成了私有化改造进程;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矿井布局、关闭亏损企业等一系列措施,煤炭企业完全走入了市场经济的轨道,降低了开采和管理成本,提高了在国内市场和独联体市场的竞争力。经过私有化改造,哈萨克 斯坦煤炭行业从1996年开始走出危机。另一方面,由于外资的引入,有效建立起了“煤—金属”和“煤—电力”垂直化工业模式,保证了市场稳定和经济效益。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对外招商引资,加上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电站煤炭需求量增长,到2010年哈萨克斯坦煤炭开采公司开采煤炭8810万吨,较2009年同期增长13.3%,但是较之1992年的1.27亿吨,2010年的产量依然没有达到历史高度。
目前哈萨克斯坦煤炭领域有33家公司(其中5家外资公司,28家国内公司)。主要大型煤炭企业有五家:一是BАК公司(ТОО“BogatyrAksesKomir”),其产量占哈全国采煤量的44%,是美国AccessIndustritsInc.的子公司,主营埃斯基巴斯图兹煤田的“Bogatyr”和“Severny”露天煤矿,年产量一半出口俄罗斯。根据该公司对外公布的数据,2006年其煤产量为4100万吨,2008年为4600万吨。2008向俄罗斯出口2100万吨,同比增长30%。1985—1990年间,埃斯基巴斯图兹年产煤量曾达到创历史的7880—8860万吨,其中4370万吨用于满足哈国内市场需求,4000万吨出口俄罗斯。据预测,到2015年以前,该公司煤产量将恢复到年产6700—7200万吨的水平。二是欧亚能源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占全国采煤量19%),拥有“Vostochny”露天煤矿,年开采量为1600万吨。该公司参照国际标准进行管理,获得IS09000和14000质量管理认证,是哈环保工作做得较好的公司。三是ОАО“MittalStillTemirtal”公司,其采煤量占全国采煤量的12%,是哈萨克斯坦全国唯一的钢铁联合企业的一个分属部门,拥有位于卡拉干达煤田的八个煤矿。2006年实现产煤1154万吨,其中出口俄罗斯250万吨。2007年实现产量1300万吨,实现利润3000万美元。四是哈萨克斯坦铜业集团的“Borly”煤炭局,其采煤量占全国采煤量的8.7%。五是TOO“Maikuben-vest”,其采煤量占全国采煤量的4%。以上五家公司产煤总产量占哈总产量的87.7%。
据哈萨克斯坦工业与新技术部公布的资料,哈萨克斯坦《2010—2014年工业创新发展纲要》强调,哈全国煤炭开采量拟至2015年增长到1.34亿吨,2020年增长到1.51亿吨。
三、水泥业
1999年至今,哈萨克斯坦水泥市场需求强劲,水泥短缺及其价格持续上涨已经成为哈萨克斯坦建筑材料市场最为突出的问题。在建筑热潮节节高涨的情况下,哈萨克斯坦的水泥生产速度远远赶不上需求的增长速度。2007年以前,短缺的水泥基本都是靠从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进口来补充,其进口总量已由2001年的30万吨增至2006年的80万吨,2007年达到100万吨。
造成哈萨克斯坦水泥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生产方式落后。哈萨克斯坦多数水泥产商仍采用落后的湿法生产水泥,电能消耗占到了成本的40%,只有中亚石棉水泥股份公司拥有干法生产线。二是运输成本高。一般来讲,水泥本身就是运输成本偏高的物品,欧洲的水泥厂从不将产品运到200公里以外的地方,但是哈萨克斯坦的水泥生产企业距其主要市场(阿拉木图和阿斯塔纳)有数百到上千公里,运输成本极高。阿拉木图客户要从位于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的东方水泥股份公司购买水泥,仅运费每吨就要花费18美元。特别是在水泥消费旺季还会因运力问题(如车皮紧缺)造成原料供应不上和产品运不出去的现象。三是国际竞争激烈。与哈水泥生产企业离消费市场远相反,外国的一些水泥生产厂距哈水泥主要消费市场很近,这就使哈的水泥生产企业面临着巨大压力。例如,俄罗斯有一家水泥厂距哈国边境只有14公里,其产品运到阿克纠宾斯克每吨只需要3美元。再如,位于比什凯克附近的吉尔吉斯斯坦康特水泥联合企业与阿拉木图市场的距离比哈国任何水泥厂都近。该企业每年可生产水泥近130万吨,其中80%用于出口,出口价只有40.25美元/吨。但周边国家如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经济近年复苏,拉动本国水泥市场需求,从而大幅减少对哈国水泥的出口量,使哈2007年水泥市场严重供不应求,价格猛涨。
哈萨克斯坦的水泥生产企业主要有中亚石棉水泥股份公司(原卡拉干达水泥厂)、奇姆肯特水泥股份公司、谢苗水泥股份公司和东方水泥股份公司(原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水泥厂)等,设计年生产能力合计为840万吨,但其现有设备的实际年生产能力仅有490万吨,再加上水泥生产的季节性因素,这四家企业年产水泥只有367.5万吨,相当于设计能力的42%。2006年哈水泥企业的实际开工率为75%。
表1:哈萨克斯坦水泥产量年度变化表(单位:千吨)
年份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产量 | 7575 | 6436 | 3963 | 2033 | 1772 | 1115 | 657 | 622 | 838 | 1175 |
年份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产量 | 2029 | 2129 | 2581 | 3662 | 4181 | 4880 | 5699 | 5837 | 5694 | 6686 |
资料来源:哈萨克斯坦哈萨克统计局,http://www.stat.kz.
2006年以来,哈萨克斯坦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化建设,加大对水泥等建筑行业的投资力度和政策扶持,加之外国投资者对生产设备更新改造的投入,哈萨克斯坦的水泥产量快速增加,产品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部分水泥质量甚至超过进口产品。2009年,哈萨克斯坦国产水泥在全国销售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达到82.6%,同比进口减少34.8%,生产增长2.4%。但是受生产能力所限,哈萨克斯坦的水泥生产企业不能完全满足国内建筑业对水泥快速增长的需求。
根据哈萨克斯坦政府2010年制定的《哈萨克斯坦2010—2014年建材工业发展规划》,哈萨克斯坦政府将投入1050亿坚戈(约合7.13亿美元)以促进当前水泥厂的现代化建设。在曼吉斯套州、阿克纠宾斯克州、西哈萨克斯坦州、巴甫洛达尔州及阿拉木图州等地将建立5个水泥厂。根据规划,到2014年前,国产水泥的自给率将达100%。[2]
四、粮食产业
哈萨克斯坦国土面积272.49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1556.5万(2008年1月1日),人口密度5.7人/平方公里。哈萨克斯坦的可耕地面积位居世界第九位,共有农业用地7649万公顷,其中可耕地面积2414.4万公顷,人均1.55公顷。目前,哈萨克斯坦每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还在稳步增长,耕种地区包括从西部的伏尔加河下游到东部的阿尔泰山脉,从南部的北天山后伊犁阿拉套山到北部的西西伯利亚低地的广阔地区。耕地面积广是哈萨克斯坦成为粮食产量和出口量大国的最重要保障,也是未来哈萨克斯坦粮食增产的重要保障。
哈萨克斯坦的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占粮食作物产量的90%)、玉米、大麦、燕麦和黑麦。2009年哈萨克斯坦粮食总产量为2270万吨,比2008年增产710万吨,增长34%(参见表2),但粮食产量和播种面积均少于苏联时代的3453万吨和2530万公顷,甚至产量少于1992年哈萨克斯坦刚独立时2980万吨。哈萨克斯坦可耕地面积和可种植的粮食产量潜力依然未被开发出来。同时,哈萨克斯坦单位粮食产量约1吨/公顷,相对于世界平均单产低不少。
表2:2002—2009年哈萨克斯坦主要谷物产量(单位:万吨)
品种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谷物总产量 | 1600 | 1480 | 1240 | 1380 | 1650 | 2010 | 1560 | 2270 |
资料来源:哈萨克斯坦哈萨克统计局,http://www.stat.kz.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第六大粮食出口国,在独联体国家中,其粮食产量次于俄罗斯和乌克兰,位居第三位。哈萨克斯坦不仅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出口大国,主要出口品种为小麦和面粉(参见表3)。小麦是哈萨克斯坦农业出口的主打产品,年出口量约500万吨,且在持续增加,占世界总出口量的10%。哈萨克斯坦还是世界面粉出口大国。2006—2007年面粉出口量居世界第七位,人均出口量居世界第一;2009年其面粉出口量占世界面粉出口总量的18%以上,成为世界第一大面粉出口国。目前,哈萨克斯坦面粉出口量大于内销量,占其总产量的56%,在世界粮食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出口目的国包括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阿富汗等国。据哈萨克斯坦农业部预计,受严重干旱影响,2010年哈萨克斯坦的粮食产量减少到1350万吨,较2009年减少约920万吨,但因库存充足,加上受国际粮价走高影响,2010—2011年度哈萨克斯坦的粮食出口量仍有约800万吨。
表3:2002-2009年哈萨克斯坦谷物与面粉出口量(单位:万吨)
年份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谷物总计 | 440 | 583 | 293 | 204 | 461 | 681 | 610 | 700 |
小麦 | 400 | 520 | 2600 | 190 | 420 | 610 | 495 | 323 |
面粉 | 40 | 70 | 80 | 130 | 160 | 150 | 180 | 220 |
资料来源:哈萨克斯坦哈萨克统计局,http:www.stat.kz.
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多次表示哈萨克斯坦将采取措施继续扩大粮食出口和面粉在粮食出口总量中的比重,把哈萨克斯坦打造为世界五大粮食出口国之一。哈萨克斯坦政府计划将全国年均粮食产量增加到2500万吨,并大面积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加速整个产业的工业化进程。较好的自然气候条件、辽阔的耕地面积、大量亟待开垦的荒地、较好的土质,为哈萨克斯坦粮食增产提供了物质基础;哈萨克斯坦政府加大对粮食种植业的投入,转变 低投入、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吸引海外合作,再加上国际粮价的长期高位,都将使哈萨克斯坦未来粮食种植面积、粮食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总出口量进一步得到提升。因此,哈萨克斯坦的粮食出口在国际粮食市场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凸显。
五、核工业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重要的铀资源富集区之一,目前可探测储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作为前苏联的一部分,哈萨克斯坦的核工业曾是苏联核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苏联主要的产铀中心和燃料堆芯生产者。在苏联解体前,哈萨克斯坦共生产了7万多吨铀,乌尔巴生产中心提供了前苏联使用的核燃料堆芯的80%。从2003年起,哈萨克斯坦的铀产量稳居世界第三位,并在2007年增长了28.4%,超过了澳大利亚,成为仅次于加拿大的世界第二大铀生产国。2009年哈萨克斯坦的铀产量更是比2008年高出63%,达到1.35万吨,超过加拿大成为世界第一采铀国(参见表4)。
表4:哈萨克斯坦铀产量(单位:吨)
年份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产量 | 795 | 1073 | 1367 | 1752 | 2022 | 2709 | 2946 | 3712 | 4346 | 5280 | 7200 |
资料来源:哈萨克斯坦原子能工业公司,http:www.kazatomprom.kz.
2009年4月1日《中亚无核武器自由区条约》 正式生效,签署该约的五个国家分别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其中,哈萨克斯坦曾经拥有过世界上第四大核武器库。《中亚无核武器自由区条约》在禁止签约国研究、开发、生产或保存核武器的同时,还要求签约国必须遵守《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相关规定。加入这些条约为哈萨克斯坦将和平利用核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了法律保障。目前,哈萨克斯坦积极开展对外合作,谋求共同开发哈萨克斯坦的丰富铀矿资源,提高铀矿产品附加值。为此,哈政府还成立哈萨克斯坦国有全资垄断公司———国家原子 能工业公司(Kazatomprom),负责哈萨克斯坦本国的铀矿开采、加工、出口和国际合作。
近年来,哈萨克斯坦铀生产大幅度增长,众多铀矿等待投产,产能将持续增加。预计到2015年有望达2.4万吨,可满足世界铀市场30%的需求;到2018年,将实现其年产3万吨的目标。[3]
哈萨克斯坦政府越来越重视本国核能的发展,为此制定了《2004—2015年哈萨克斯坦铀工业发展纲要》,拟大幅提高铀产量、增加铀矿产品种类,把哈萨克斯坦打造成为拥有高技术的核产业,做到可持续发展,年产值力争达到85亿美元。为实现这一目标,哈萨克斯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性措施,如扩大现有铀矿开采和加工的规模,对铀矿开采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造,建设新的精炼厂等。此外,哈萨克斯坦政府还积极开发建设新铀矿,利用自筹资金、收取购铀预付款、发行债券等方式吸引国外资金,计划每年提供20亿美元发展本国的核工业。哈克斯坦原子能工业公司作为本国最重要的核工业公司,是哈萨克斯坦《2004—2015年哈萨克斯坦铀工业发展纲要》的重要执行者。[4]
世界头号铀生产大国不仅将为哈萨克斯坦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为其推行更加积极的“铀外交”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六、纺织业
哈萨克斯坦是前苏联纺织业较为发达的地区。 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的纺织业逐年萎缩,与其近年来持续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形成强烈反差,轻纺产品出口量大幅减少,仅占外贸总额的1%,其中原材料出口占大部分,成品出口几近为零;19个棉花加工厂的棉花绝大部分出口,只有4%用于国内纺织厂家。
由于缺乏竞争力,哈萨克斯坦大量的针织、纺纱、毛呢等企业相继停产或破产,产量大幅下降。目前,在哈鞋业市场中,哈本国产品占不到1%的份额。随着产量的萎缩,企业利润率也急剧下滑。2003—2008年,哈萨克斯坦注册的1367家轻纺企业中仅164家在正常运转,其他企业则长期停产或改项经营(参见表5)。目前,哈萨克斯坦的轻工业产品,尤其是纺织品正在被逐渐“挤出”本国市场。
表5:2003—2008年纺织工业主要数据
产品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粗梳和精梳棉纤维(吨) | 132638 | 140070 | 156270 | 145018 | 110471 | 133348 |
非分包零售的粗梳和精梳毛纱线(吨) | 367 | 269 | 350 | 195 | 148 | 79 |
非分包零售的精梳和非精梳棉纱(吨) | 3759 | 4219 | 8717 | 13391 | 11578 | 12661 |
布(千平方米) | 25593 | 20302 | 35530 | 56460 | 43325 | 43480 |
除特殊布外的棉布(千平方米) | 19979 | 16401 | 30441 | 47639 | 42423 | 42014 |
除特殊布外,化纤布(千平方米) | 3791 | 4914 | 8706 | 460 | 396 | 3791 |
机器和手工编织的针织短袜(千双) | 2535 | 2560 | 1935 | 2349 | 1911 | 1847 |
针织的、机器和手工编织的有领绒线衫、无领绒线衫、圆领衫、背心和类似制品(千件) | 70 | 158 | 162 | 146 | 207 | 223 |
资料来源: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http://www.kz.mofcom.gov.cn.
制约哈萨克斯坦纺织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生产设备损耗率高,资金消耗大;劳动力成本高;原料基础薄弱;缺少投资积极性等。目前,哈萨克斯坦纺织企业生产设备的人为和物理损耗率约为60—80%,设备老化严重。在国外产品竞争能力日益加大的形势下,哈萨克斯坦纺织业无论在资源,还是在技术方面的落后地位越来越突出,产品竞争力低。
为了推动棉纺织业,尤其是在下游纺织业的健康发展,哈萨克斯坦政府通过了健康发展轻工行业的决议,棉纺织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自2002年起,哈籽棉生产逐步扩大。2007年,棉花播种面积较2002年扩大了20.5%,棉产量增加22.4%。在这期间,哈萨克斯坦开发银行提供1.96亿美元以支持棉纺织业的发展,同时其下属的租赁公司也向棉纺织业等租赁项目融资,总金额为1.25亿美元。哈萨克斯坦轻工业协会也积极向世界银行寻求资金支持。在哈萨克斯坦棉纺织业发展项目的框架下,世界银行向哈萨克斯坦棉纺织业提供了300万美元资金。哈萨克斯坦政府还出台了相应的税收政策,扶持本国棉纺织业的材料和加工设备的进口,其中包括下调印染材料和纺织辅料关税;对棉纺织等轻工行业实施税收激励;对棉纺织等轻工行业予以资金保证,即通过新的轻工业租赁融资方案。此外,哈政府还拟对棉纺织等轻工行业的中小企业提供专项贷款,取消籽棉和皮棉初加工的许可证制度,建立一个消除行业壁垒的法规。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棉纺织等轻工行业的引资能力,大规模更新现有的固定资产,推动哈萨克斯坦棉纺织业的发展。 根据《哈萨克斯坦2010—2014年轻工业发展规划》,哈萨克斯坦政府将加大力度解决目前轻工业领域存在的诸如固定资产折旧、国产轻工业产品出口和消费比重偏低,以及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包括实施加快产业升级、通过创新提高行业生产率等措施。同时在轻工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建立产品中期采购机制,促进产业发展。该规划提出的2015年前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为轻工行业制定并实施两类技术规范和50种国家标准;在希姆肯特地区建立容纳700人的跨区域干部培训中心;争取在2014年前,将目前哈萨克斯坦全国轻工企业在职员工总数1.37万人增加到1.5万人。哈萨克斯坦政府已经在整个纺织价值链实施了一系列的工程,投资约3.74亿美元,发展新的棉种、棉花轧棉厂、纺纱厂、和成衣服装厂,以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使包括纺织业在内的轻工业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哈萨克斯坦统计局、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的资料。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民族学学院。
注释:
[1]СултановБ. К.идр.,Политикаиинтересымировыхдержав в Казахстане,Алматы,2002.
[2]Address of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 Nursultan Abishuly Nazarbayev to the People of Kazakhstan,A New Decade,a New Economic Growth,and New Opportunities for Kazakhstan,Feb. 2,2010.
[3]良可: “哈萨克斯坦欲当世界最大产铀国”,《国土资源情报》,2008 年第 2 期。
[4]潘燕: “哈萨克斯坦的铀生产和环境”,《世界核地质科学》,2003 年第 2 期。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