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中亚五国
析中亚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
宋蕾 来源:《黑龙江史志》2011年第2期 2011年07月29日
(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管理学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摘 要] 中亚五国是苏联解体后建立起来的五个民族国家。这五个民族国家有许多共性,其中之一就是多民族,每一国都有百十来个民族。而中亚多民族国家形成离不开它的地缘战略、沙俄和苏联时期实行的民族政策。

  [关键词] 中亚;多民族;原因

  [作者简介] 宋蕾,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管理学院讲师。

  1991 年苏联解体,在中亚地区出现五个独立的民族国家,即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这五国都是多民族国家,哈萨克斯坦有 131 个民族、乌兹别克斯坦有 129 个、土库曼斯坦有 105 个、塔吉克斯坦有 86个,吉尔吉斯斯坦也有 80 多个。民族之多,在当今国际舞台上也确属少见。这五国缘何拥有如此之多的民族,本文欲从一系列历史因素来探讨。

一、地缘战略地位重要,吸引周边大国

  中亚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的腹心地带,是连接欧亚大陆和中东的要冲,也是大国势力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中亚还恰好处在东西交通和商路的必经之地,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中亚成为“丝绸之路”的中枢。中亚还是人类最古老的居住地之一。早在 B.C.7000~B.C.4000 年,中亚古代居民就开始有了原始农业。中亚锡尔河和阿姆河流经的两河流域的大片草原与卡拉库姆、克孜尔库姆等沙漠组成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它既宜于游牧,又适于农耕。因此,历史上中亚一度享受到了商业、文化和经济繁荣,而对于邻近大国来说,控制了中亚,就等于控制了商路和财富,还可以加强本国势力。所以古代的中亚历史都是和周边大国联合起来的。

  B.C.545~B.C.539 年,波斯帝国的居鲁士攻下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势力达到锡尔河流域,至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还在中亚设置 3 个省。随着波斯帝国的腐朽,马其顿王国兴起。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曾在 B.C.330~B.C.324 年间对中亚进行了征服。在征服中亚过程中,亚历山大大帝采取了一项比较有成效的举措,即移民,将希腊人、马其顿人、伊朗人移居到新建的城市,或定居,或通商,或与当地人通婚。亚历山大大帝娶巴克特里亚首领奥克夏特的女儿罗克山那为妻,他手下将领塞琉古娶斯皮达玛之女阿帕米为妻,他军队中成千士兵也娶了亚洲妻子。之后的塞琉古王朝统治者仍沿袭亚历山大政策,继续在中亚推行建城、移民、通婚政策,使中亚地区民族成分开始增多。

  到中国汉武帝时期,国强民富,派张骞出使西域,打败匈奴,势力进入中亚地区。唐朝还设安西都护府,使汉族民众进入中亚。阿拉伯帝国兴起后,也很快西侵中亚,通过移民、联姻,使大量的阿拉伯人在中亚繁衍。到 13 世纪,中亚又被蒙古帝国所征服,随之蒙古人也进入中亚,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将大批中国北方突厥语系民族,如乃蛮、克烈、乞利吉思人等的军队作为附属军带到中亚,使中亚北方突厥语系各族与原中亚居民发生了大迁徙。

  总之,古代的中亚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使中亚成为民族迁徙和征战的走廊,亚述王朝、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匈奴帝国、汉朝、唐朝、突厥帝国、阿拉伯帝国和蒙古帝国都在中亚地区留下了痕迹,而这些大国对中亚统治不可避免要采取移民通婚政策,使中亚地区除主体民族之外,还有其他民族,如希腊人、伊朗人、蒙古人、阿拉伯人等等,是多民族汇合之地。

二、沙俄时期的殖民政策

  中亚历史上曾被沙俄征服过。沙俄从 18 世纪开始对中亚的征服,19 世纪 60 年代大规模展开,到19 世纪末期吞并整个中亚地区。

  沙俄对中亚地区的吞并是以军事实力为后盾,以商业贸易和军事征服并进,官方与军方互动,中亚政策与欧洲政策互补为特征的。[1]沙俄吞并中亚首先是从哈萨克草原开始进行的。为控制哈萨克草原,俄国采取步步为营的堡垒政策,在侵占地区构 筑要塞,并使其连成一体。沙俄营建了经塞米巴拉金斯克到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的堡垒线,还修建了伊师姆要塞线,把奥伦堡和西伯利亚连接起来。俄政府为确保要塞,不断向其移民。第一批进入中亚的是哥萨克士兵,他们建立了中亚最早的移民村落;其次是非军人移民,在 19 世纪末以前,俄国非军人移民进入中亚城市,从事商业、贸易或当工人等;19 世纪 90 年代以后,俄国中部农业居民大批进入中亚,一直持续到 1916 年。1891~1892 年,俄国中部农业歉收,使突厥斯坦出现了第一次移民浪潮,仅 1892 年就安置了 2 500 多户俄国欧洲移民。1905 年以后出现了第二次移民浪潮。1906~1910年,有 250 万俄国农民迁徙到包括中亚在内的边远地区。[2](P135-137)到 1917 年十月革命前后,来到中亚的俄国内地移民超过 200 万人。[3](P200)据阿萨特金记载,到 1915 年,突厥斯坦所辖 5 个州中俄罗斯移民占全部人口的 7.6%。[4](P23)为了更好的移民,1896 年沙俄在中亚还专门成立移民局,为移民移居中亚办理各种手续。沙俄大量移民,使中亚地区人口比例在不断发生变化。“据 1897 年全俄人口统计资料,在今天哈萨克斯坦境内,来自俄罗斯的欧洲地区的移民已达 75.5 万,占这一地区人口 l3%;1914 年移民增加到 200 万人,占这一地区人口的 34.9%。”[5](P163)1768-1897 年,哈萨克斯坦省的哈萨克人还占81.1%,俄国人占 11%,到 1914 年,人口比例就变成了 58.5%和 29.6%。[6](P87)

  除了大量的俄国欧洲移民之外,在 1862~1877年,中国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回民起义失败后,起义军余部移居中亚。1882~1884 年又有一些伊犁回民迁移到中亚地区。这两批人被称作东干人,使中亚地区民族成分不断增多。

三、苏联时期的移民政策

  沙俄对其境内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压迫制度,致使其民族矛盾十分尖锐。随着沙俄帝国的衰落,民族解放运动兴起。1917 年 2 月在俄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同年 11 月又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 年正式成立苏联。

  苏联成立后,曾被沙俄侵略征服过的中亚地区先后成立了加盟共和国加入苏联。在苏联成立 70年时间里,中央政府对加盟共和国实行的政策,再次造就中亚五国是多民族这一现实。

  首先是在 1924 年 6 月,苏联对中亚地区联盟国家进行划定。这应该是一项细致、严谨、耐心的工作,但相关工作人员并没有事前做认真准备,只是以民族为特征进行,完全没有顾及自然地理和经济 发展的实际情况,短期内在办公室内匆匆结束这项工作。其结果使得五国之间边界的不少地段与民族传统居住区不一致,甚至把应划归一个国家的某一民族的传统居住区划归另一个国家,特别在费尔干纳盆地周围,这种情况更多,像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奥什州,就居住着大量的乌兹别克人。中亚五国的主体民族在本国都不占据多数,且在这五国当中出现混居。民族数量人为增加。

  其次,苏联对中亚地区实施大规模移民。在 20世纪 20~30 年代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政府从俄联邦向中亚地区派去大量熟练工人、专家、教师、医生等,使中亚地区俄罗斯人数大增。1926 年中亚地区共有俄罗斯人 253.8 万人,到 1939 年则达到384.1 万人[7](P83)在 20 世纪 50 年的大垦荒时期,又向中亚地区移居大批俄罗斯人、乌克兰人。

  此外,处于国家安全考虑,苏联政府还流放迁移了 11 个民族。1936 年,苏联政府将居住在苏联西部地区的 3 万多波兰人迁移到哈萨克斯坦的荒漠地区。1937 年,苏联政府认为在苏联远东地区的朝鲜族居民都是“潜在的间谍”,担心他们与日本军国主义者合作,遂将这大约 18 万朝鲜人集体迁到中亚地区。[8](P35)在二战期间,1941 年苏联政府以集体背叛为名,将伏尔加河流域和苏联其他地区的 80 万德意志人迁往中亚和西伯利亚。1964 年虽然为他们平反,但仍不许返回家园,滞留在中亚。1944 年 5 月17 日,苏联政府以一些鞑靼人勾结希特勒匪徒为由,将克里米亚鞑靼人 50 万整体迁至中亚地区,允以管制。与克里米亚鞑靼人命运相似的还有车臣、印古什、巴尔卡尔、卡拉恰耶夫、卡尔梅克等 5 个民族, 同样在二战后期被发配到中亚,总数约为 50.7万人。总之,20 世纪 30~40 年代,生活在苏联的波兰人、朝鲜人、德意志人、土耳其人、库尔德人等小民族被强迁到中亚。据苏联历史学家罗·麦德杰夫 估计,这一时期被强迫迁移的 11 个民族共计 500万人。[9](P127)虽然后来这些民族被平反,大多数返回原居住地,但仍有少数人留在中亚。

  赫鲁晓夫当政时期,提出“新的历史共同体———苏联人民”理论,有计划的在各加盟共和国和民族地区之间移民,鼓励各民族自由迁移,提倡不同民族间通婚。据苏联学者估计每年约有 1 500万各族居民自由迁移,其中不少人在迁移地区定居下来。这种居民大规模的迁移,导致苏联有 7 400 多万人定居在本民族共和国和本民族自治实体之外。[9](P170)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古代到近代,中亚一直被其他国家所征服,而这些国家在治理中亚的时候实行移民、通商等政策,使中亚的民族成分不断增多。而在苏联时期,中央政府实行的大规模移民政策,使中亚的民族成分更是增加。这也不可避免的当中亚五国独立后,其都是多民族国家,而且民族成分非常多。

  民族成分多,民族问题也就相对多些。“民族问题是指涉及民族生存、发展及各种相关利益的社会矛盾。”[10](P8)中亚五国独立后,各国都面临主体民族与俄罗斯人的矛盾、主体民族在本国不占据多数这样的民族问题。中亚五国相继出台民族政策注重民族问题,除了塔吉克斯坦因民族问题爆发内战之外,其他各国基本稳定。

  中国与中亚有 3 000 多公里的共同边界,并有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我国称为乌孜别克族)、吉尔吉斯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俄罗斯族、维吾尔族、鞑靼族(塔塔尔族)、东干族(回族)和蒙古族等 9 个民族跨界而居,中亚地区的稳定与否,特别是民族问题能否切实解决,对中国的安全会产生直接影响。中国和中亚国家一样,也是多民族属性,各民族和谐共处,才能促进国家稳定。

  参考文献:

  [1]于春苓.评 19 世纪俄国中亚政策[J].北方论丛,2002,(1)

  [2(]苏)安·米·潘克拉托娃.苏联通史(中文版第 3 卷)[M].三联出版社,1978

  [3]王治来,丁笃本.中亚国际关系[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7

  [4]杨恕.转型的中亚和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陈联壁,刘庚岑,吴宏伟等著.中亚民族与宗教问题[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6]郝文明.中国周边民族状况与政策[M].民族出版社,2000

  [7]张新平.地缘政治视野下的中亚民族关系[M].民族出版社2006

  [8]编译参考[J].1998,(5);郝文明.中国周边民族状况与政策[M].民族出版社,2000,第 156 页

  [9]赵常庆,陈联壁等.苏联民族问题研究[M].社科文献出版社,2007

  [10]王希思.当代中国民族问题解析[M].民族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