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中亚五国
美国的新中亚战略及中亚地区战略格局走向分析
王春永、申华 来源:《俄罗斯研究》2001年第1期 2011年02月01日

  【摘要】中亚地区处于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由于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和丰富的油气资源而成为大国竞争的焦点。1997年以来,美国开始实施“新中亚战略”,逐步取得一定的优势地位,从而影响了这一地区的大国力量分布态势,导致地区格局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关键词】中亚;美国新中亚战略;俄罗斯

  中亚地区[1]东临中国,西至里海,北起俄罗斯,南接伊朗、阿富汗等伊斯兰国家,总面积近40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560万。按照麦金德的地缘战略理论,该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是影响世界格局的枢纽地区。

  该地区在历史上也是“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在欧亚之间人员往来与物贸流通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丝绸之路从这里通过,举世闻名的欧亚大陆桥由此向西延伸。美国著名战略学家布热津斯基在分析欧亚大陆战略格局的时候,使用“欧亚大陆的巴尔干”来概括包括中亚在内的一个长方形区域,并指出,“欧亚大陆的巴尔干在地缘政治上也是重要的,因为它们将控制一个必将出现的旨在更直接地联结欧亚大陆东西最富裕最勤劳的两端的运输网”。[2]

  不仅如此,中亚同时也是国际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以及其他战略资源藏量最为丰富的地带之一。根据美国能源部的估计,里海地区最终可开采的石油储藏量约为2000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16%。这使得麦金德的欧亚大陆“心脏地带”学说有了双重即地缘中心与能源中心合二为一的意义。[3]

  为了加强在欧亚大陆上的影响和力量,美国在世纪之交采取了两个行动:一是借海湾战争和“沙漠之狐”行动,增强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存在;二是利用北约“和平伙伴计划”和获取石油开采权,加紧向中亚地区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渗透。本文拟从美国的中亚新战略出发,分析由此造成的中亚战略格局变化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的新中亚战略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出现了五个独立的国家。欧亚大陆的地缘战略格局发生重大改变,中亚地区在世界政治、经济和战略上的重要性显著上升,重新成为大国竞争的焦点之一。而“中亚五国所独有的北隔俄国东临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仅次于中东的油气资源,很快便引起了美国的关注”。[4]美国为了在21世纪在中亚地区处于有利的战略态势和获取重大的经济利益,马上开始对这一地区进行渗透,致力于“帮助确保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单独控制这一地缘政治空间,保证全世界都能不受阻拦地在财政上和经济上进人该地区。”[5]与俄罗斯争夺这一前苏联“势力范围”地区。

  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对其中亚战略进行了适当调整,于1997年制定了新中亚战略,进一步加大了对中亚地区的渗透力度,与中亚国家在各领域,特别是在军事安全和情报领域的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开始致力于夺取中亚地区的主导权。

  美国加紧实施新中亚战略主要基于下列考虑:

  一、谋取在该地区的重大经济利益。

  中亚里海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资源,美国为将此地建设成21世纪的能源基地,对该地区投人了巨资,并将经济投资视为实现政治渗透的一种有效途径:“只有在一个油气管道和交通运输网络通过地中海和阿拉伯海以及陆地把这个地区直接与世界经济活动的主要中心连接起来的时候,地缘政治的多元化才能变成一个持久的现实。”[6]因此,美国认为自己在中亚的利益面临两种现实威胁:一方面是俄、中等国与中亚国家的战略合作,另一方面是中亚地区的宗教极端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因此,美国认为,需要加强对中亚国家的外交力度,一方面遏制俄中等国与中亚国家合作势头,另一方面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毒品走私活动,以谋取其在中亚的经济利益。

  二、为21世纪从多极世界向单极世界发展,进一步渗透、控制中亚。

  中亚位于欧亚大陆结合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一方面,美国对俄与中亚国家重新靠拢的趋 势十分担心,因而采取对应措施。另一方面,美国认为,中国在21世纪可能成为其主要的竞争对手,因而制定了全方位西化分化和遏制中国的战略,并将中亚作为实施对中国战略的一个关键部位。美国认为中国在中亚的战略利益对其亚太战略的实施构成潜在威胁。

  三、中亚地区由于诸多民族宗教矛盾和外在因素所造成的恐怖主义泛滥正在成为美国的重大威胁之一。

  90年代后期以来,在阿富汗的塔利班运动发展和车臣民族分立主义的影响下,中亚地区的泛伊斯兰势力大力进行宗教宣传,鼓吹圣战,同时积极发展成员,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迅速向极端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方向发展,暴力恐怖活动日益猖狂,相继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制造了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暴力恐怖事件,成为美国在中亚地区乃至世界利益的严重威胁之一。1997年底,以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卫队为首的宗教极端势力在不到10天的时间内在乌兹别克斯坦乌纳曼干地区制造了3起残杀警备人员的恶性事件。1999年7至8月,近千名伊斯兰武装分子窜人吉尔吉斯斯坦南部的巴特肯地区,图谋在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交界处建立一个“伊斯兰政权”,制 造了震惊世界的劫持人质和武装割据事件。

  因此,美国的新中亚战略目标是:支持该地区国家对俄罗斯的独立倾向,把该地区国家纳人西方体系;解决该地区冲突与开发该地区石油资源同时进行,使该地区成为美国21世纪的战略能源基地;遏制并削弱俄罗斯和伊朗在该地区的影响,逐步把该地区变为美国的“战略利益地区”。[7]一句话,就是在21世纪的中亚地区形成有利的战略态势,以维护和加强美国世界领导地位。

  为达到上述目的,美国的中亚战略主要包括下列方式。

  第一,在政治上,频繁邀请中亚各国首脑访美,军政要员频繁访问中亚,交流层次提高,如美 国国务卿、中央情报局局长等都是首次出访。近年来,美国副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等接连访问中亚国家,并邀请中亚国家领导人先后访问美国。这使美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升温和升级,推动了美国与这些国家在经贸、外交和安全领域的合作。美国旨在以此密切高层接触,伺机施加影响,促进中亚国家推进“政治和经济改革”,拉其靠拢西方并极力扶植亲美势力,试图在中亚各国建立亲美政权。

  第二,在经济上,一方面,以提供经济援助为手段,兜售美国经济体制和价值观念,力促各国接受西方模式实行私有化改革。90年代中期后,美 国成为中亚地区最大的援助国,对中亚国家的经济援助1997年为6.2亿美元,而1999年达到10亿多美元;另一方面,扩大经济合作,利用参与能源开发、帮助建立市场经济和扩大投资等手段,逐步控制一些国家的经济命脉,进而控制中亚地区的油气生产与运输。

  早在1994年,克林顿政府就宣布了促进中亚投资和贸易计划。1997年以来,美国又调整了重经援、轻合作的做法,扩大对中亚地区支柱产业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投资力度,加强与该地区国家的经济合作。美国大型石油公司埃克森、谢夫隆、阿莫科、莫比尔、德士古等都已决定“到中亚来捕获发财的机会”。目前,有60多家美国公司计划向乌兹别克斯坦能源领域投资,总额将达到30亿美元。美国已成为中亚地区最大的投资者,仅对石油开发领域的投资就达35亿美元。19卯年哈萨克斯坦直接吸引外资9.62亿美元,而美国的投资额就占到so%之多。在此同时,美国还竭力开辟运输里海能源的新通道,以求打破中亚的能源输出线为俄罗斯所控制的局面。美国已与土库曼斯坦签约修建土库曼经阿富汗到巴基斯坦的天然气管道。美国还支持修建从土库曼斯坦经伊朗到土耳其的输气管道。

  其三,通过北约大力实施“和平伙伴计划”,积极扩大和深化与中亚国家在这一框架内的军事政治合作,试图将其纳人北约的安全体系,以加强对这些国家的渗透,削弱其他力量的影响。

  近年来,美国及北约与中亚各国军界高层官员互访不断,双方签署了一系列军事合作协议和协定,美国还不断向中亚各国提供武器装备技术和资金,帮助其修订国家安全构想,制订国防规划,建立国防资源管理体系,为其军队建设和改革出谋划策。1999年,美国同哈萨克斯坦签署《美哈2000年军事合作计划》以后,几乎每个月都派军政代表团访问中亚地区。2000年2月16日,美国国务院代表团访间乌兹别克斯坦;3月下旬和4月初,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和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相继访问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两国;4月14日至20日,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访问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5月,美军四星上将安德森尼访问中亚。

  目前,北约已经接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四国加人“和平伙伴关系”,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互设军事代表处。

  军事援助方面,仅奥尔布赖特2000年4月访问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期间的中亚之行就带去1亿多美元的军事援助。2000年以来,美国对哈萨克斯坦提供的各类军援就达1000万美元,对吉尔吉斯斯坦提供300万美元,对乌兹别克斯坦提供的军援则达到近1亿美元。此外,美国继续为哈萨克斯坦培训军官,向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提供专门的军事装备。奥尔布赖特许诺向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各提供价值300万美元的反恐怖和反毒品专用设备;向乌兹别克斯坦提供1000万美元援助,以提高其反恐怖作战的能力。她还建议中亚各国参加在美国召开的反恐怖年度会议。据悉,美国还将在哈萨克斯坦开设联邦调查局代表处,以加强双方在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此外,美国还支持北约盟国土耳其向中亚“扩展影响”,一方面置伊朗于腹背受敌之境,另一方面用以牵制中国和俄罗斯。

  其四,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一步扩大到安全领域,以维和为名,打着帮助解决地区冲突的旗号,促使中亚各国军队与美国及北约的军事体制接轨,扩大美国在中亚地区安全上的影响力。

  美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在1997年7月的讲话中提出:“解决冲突必须成为美国对中亚地区政策的首要任务,它既是能源开发的前提,又与能源开发同步进行。”[8]近年来,美国积极介人解决中亚地区热点冲突的进程,多次派特使就塔吉克斯坦内战进行斡旋,企图以这种介人为突破口,打破俄罗斯对中亚地区安全事务的垄断,扩大美国在该地区安全方面的发言权。1995年,美国帮助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组建了中亚维和营,并于1997年开始举行联合军事演习,1999年美国又决定将中亚维和营扩编为旅,并计划2000年在靠近中哈边境地区举行更大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几年来,美国及北约与中亚各国共举行双边和多边联合学习20多次,其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演习课目已由维和抢险扩展到特种作战,演习安排渐趋正规化体制化。

  需要指出,美国的中亚战略一个值得重视的 新特点是,灵活多样,政治拉拢、经济援助和军事渗透等手段综合运用,并开始注重情报信息等手段。美国为加强对中亚的情报搜集工作,在哈萨克斯坦建立了信息系统并为吉尔吉斯斯坦开通了3条通往美国及北约总部的卫星保密热线,情报信息交流不断加强。2000年4月初,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期间,双方就加强军事和情报领域的合作达成共识,美国同意乌兹别克斯坦使用其通信和侦察卫星。5月12日,美国帮助哈萨克斯坦建立了和平合作情报信息中心。该信息网的费用由美国国防部担负,每年约300万美元。事实.证明,美国的中亚战略是卓有成效的:美国目前已经成为中亚地区国家最大的经济援助国和投资国,而且在军事和安全领域成为中亚国家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之一。可以说,美国正在力争成为中亚地区的主导性力量。

中亚地区力量布局的变化与战略格局走向

  美国在中亚地区政治经济影响和军事存在的加强,将极大地改变这一地区的力量对比,加速破坏原有的地区战略力量均势,使中亚地区成为世界性安全机制失衡表现突出的局部地区。通过考察中亚地区的力量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一些战略格局走向的发展趋势。

  当前,从几种主要力量在中亚地区的分布态势来看,虽然各大国在中亚地区的竞争正在日趋激烈,竭力想填补前苏联留下的力量真空,它们中没有一个具有独占中亚地区的实力,但是力量对比正在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

  美国极力对该地区进行渗透和施加影响,但由于距离太远和其他力量的牵制而暂时无法成为中亚地区的主导力量。但美国认为“必须反对俄国为垄断该地区的途径而作的努力,因为这不利于这一地区的稳定”。[9]在这种情况下,美俄矛盾仍是该地区主要矛盾之一。由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运用经济、政治和安全手段,积极介人中亚事务,特别是在能源争夺和安全合作方 面频频得手,取得很大进展。而俄罗斯则因实力虚弱,政策乏力,处于相对的守势。在中亚地区美国和俄罗斯的矛盾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中亚地区的主要矛盾,美攻俄守的局面也将持续较长一段时期。

  俄罗斯实力较为虚弱,主要精力在于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与中亚国家的政治战略关系虽然也有不少的政策措施和机构,但这种关系既没有“严格的排他性”也“没有真正地得到保障”,[10]因此既不能恢复类似前苏联的统治,也无法将其他国家排挤出去。

  随着美国对中亚地区加快渗透步伐,俄在中亚的影响不断削弱,但因为俄离中亚地区非常近, 占有地缘战略优势,而且已经往意加强与中亚地区各国的合作,因此美国也不可能把俄罗斯排除出中亚。普京出任俄总统后加大了对中亚地区的外交力度。为重振大国雄风和确保俄在中亚的战略利益,普京宣布,俄对外政策的优先目标是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并访问了该地区与俄关系较疏远的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接着俄又答应向哈萨克斯坦提供一套S-300型防空导弹系统及其他先进的空中技术,并与中亚国家举行了数次针对恐怖主义分子的联合军事演习。

  可以说,大国在中亚地区的激烈角逐加速了该地区力量的分化组合,地缘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势头,但如果中亚国家加人北约,将使美国在中亚地区取得战略优势。由此,中亚地区的战略格局发展将呈现下面几种趋势:

  首先,该地区成为美、俄及其他力量争夺的重要地区,大国之间以及它们与中亚国家之间竞争与合作并存,但仍存在诸多变数。

  一方面,由于中亚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石油等自然资源、巨大的经济潜力和复杂的民族宗教形势,其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事务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另一方面,由于中亚地区一直是原苏联政治、经济、文化特别是军事工业较为落后的地区,独立之初的中亚各国综合国力较弱,军费 严重不足,军队的战备水平和作战能力大幅度地下降,总兵力也逐步削减了三分之一,因此被一些大国看作“力量真空”地带之一:“欧亚大陆的巴尔干构成了这个巨大的长方形区域的内核,而且它在一个独特的方面有别于其外围区域:这是一个力量真空地带。”[11]目前,虽然各大国和中亚地区国家在争夺中亚地区权益方面存在着各种尖锐而复杂的矛盾,竞争十分激烈。但这些国家中大多数都希望能够保持地区稳定,在和平的环境中进行投资、贸易以及资源开发。它们在相互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也注意调整政策,以寻求利益平衡 和在可能的情况下相互之间的合作。目前在中亚地区已经实施的能源开发项目中,美国等西方主要国家、俄罗斯、土耳其、伊朗等国已介人,其中许多已形成多方参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局面。各国之间的争夺将会更多地以“文明”的方式进行,而尽量避免兵戎相见。

  但也应该看到,中亚地区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仍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其走向充满不确定因素和复杂因素。该地区各国间存在着深刻的民族、宗教矛盾,有的国家内部政局不稳,加之外部大国的介人和争夺,该地区的稳定依然相当脆弱。

  其次,中亚国家还将奉行多元化的外交,平衡 地发展与各大国的关系,但是随着美国进一步加强渗透和控制,这些国家与其他力量发展合作的空间将大大缩小。

  苏联解体后,中亚各国逐渐形成了以多边平衡务实外交为基础的对外安全战略,有意识地吸引各国以及大国集团的势力进入,并利用他们谁都不愿看到任何一方独霸中亚地区的心态,在这个地区构成多重的安全保护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这一战略的目的在于借助于各种国际势力急于在中亚确立和发展各自利益存在的需要,使中亚各国的政治、经济主体得以在各大力量进人后形成对峙和制衡的缝隙中间赢得巩固、发展和成熟的时间,并借助于大国的实力捕捉住独立后的最佳发展机会。[12]

  在美国加紧实施新中亚战略的背景下,中亚地区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一次大的转折,并将对中国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中国必须加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注释:

  [1]地缘战略学中的中亚概念,历来争议比较大,本文特指苏联解体后新出现的五个独立国家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国所在地区。

  [2]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第163页。

  [3][4]张文木:《美国的石油地缘战略和中国西藏和新疆的安全》,《战略与管理》,1997年第3期。

  [5][6][9][11]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第197、162页。

  [7]夏立平:《当前中亚地区安全形势的特点与发展趋势》,(现代国际关系》,1999年第3期。

  [8]《光明日报》,1997年7月24日。

  [10]参见冯绍雷:《制度变迁与对外关系1992年以来的俄罗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83页。

  [12]参见许涛:《中亚地区国家新世纪安全战略走向与中国西部安全》,《战略与管理》,1999第4期。

  (责任编辑: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