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中亚五国
中印中亚战略比较分析
张诚、杨银银 来源:《新疆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2010年12月14日

  内容提要:中亚战略地位重要,能源储量丰富,作为中亚国家的近邻,中印都在积极实施各自的中亚战略。由于两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不完全一样,因此中印实施中亚战略的原因、内容及前景均有差异。鉴于中印之间的特殊地缘政治关系,对中印两国的中亚战略进行比较就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中国;印度;中亚战略;比较

  中图分类号:D815. 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30 (2010) 06-0049-05

  作者简介:张诚,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讲师(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杨银银,西安陆军学院乌鲁木齐边防干部训练大队政工教研室讲师(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心脏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中亚与中国接壤、与印度是近邻,对中印的安全与稳定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苏联解体后,随着中亚国家的独立,中印都迅速发展了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并开始实施各自的中亚战略。由于中国与印度之间的特殊地缘政治关系,对中印两国的中亚战略进行比较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中印中亚战略实施的背景、原因比较

  首先,苏联解体后,中亚国家纷纷独立,使其他国家进人中亚成为可能,而独立后的中亚国家也特别需要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和支持,需要与外部世界进行交往。中印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大背景 下迅速与中亚五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积极发展与中亚五国在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等领域的关系,为各自的中亚战略奠定基础。同时苏联解体导致冷战的结束也使阿富汗在美国人眼中一度失去了战略意义,美国停止了对反苏力量的支持,阿富汗陷人军阀、派系的混战之中,这又导致了阿富汗塔利班的崛起并与基地组织同流合污。2001年随着美国对阿富汗塔利班的军事打击以及随后阿富汗重建工作的开展,为其他国家的进人提供了一定的机会,其中就包括中国和印度。

  其次,冷战结束之初,中印所处的国际环境一度都比较艰难。由于苏联这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 家的倒下,也把中国推向了与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峙的最前沿,西方国家加紧了对中国的西化和分化。而印度虽然是所谓的西方民主制国家,但由于印度在冷战期间与苏联结盟,并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与美国对抗,因此冷战结束初期,印度在国际舞台上一度受到美国的打压和孤立。加之印度独立后的经济发展是在苏联的帮助和支援下所取得的,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自顾不暇,印度在没有了苏联的援助下经济陷入极端的困难之中,处境极其被动。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印积极发展与中亚国家的关系,也是增加自身国际影响力,摆脱不利国际环境的一个重要举措。

  第三,中印实施中亚战略的原因也与中亚储量丰富的能源分不开。冷战后,中亚地区探明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引起了各主要国家的关注。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获得飞速发展,但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短缺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中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纯进口国后,石油对外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当前中国50%的石油消费需要依赖从国外进口,而且这一比例还会越来越大。而印度一直就是一个石油匾乏的国家,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0%。能源成为制约中印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重要因素,在中亚能源大规模勘探和开发的背景下,中印加快了实施中亚战略的步伐,以期 为本国的经济发展增添一个便捷的能源供应渠道。

  第四,中印实施中亚战略的原因也与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宗教极端主义的泛滥和国际恐怖主义的猖撅分不开。因为这两股势力都对中印两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这就使中印必须重视与中亚国家的关系,支持中亚的世俗政权,与中亚国家合作共同打击威胁本地区的宗教极端势力、恐怖主义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营造中印各自理想的西部安全环境。

  另外,由于中印的国情不同,具体的国家利益也不尽相同。因此中印实施中亚战略的原因也不 完全相同。例如:对于中国来说,在外交领域积极发展与中亚国家的关系除了要摆脱冷战结束之初不利的国际环境外,还与新中国成立后两岸一直处于分裂状态以及上世纪90年代后台湾地方当局又在不断加紧制造分裂,积极争取所谓的国际生存空间有关。如果中国不承认中亚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那么台湾当局就会想方设法与这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对中国来说,无论在外交还是安全上都将带来恶劣的影响。对印度来说必须面对印巴之间长期对峙这样一个现状,因为巴基斯坦与中亚国家关系的密切对印度的安全来说都是极其不利的。反之,印度与中亚国家关系的进展都将有利于印 度西部地区安全环境的改善。因此,中印在实施各自中亚战略的过程中,既有共同面对的国际大背景,也有各自所面对的不同情况,但不管面对的是何种背景因素,中印进行的中亚战略都是为本国利益服务。

二、中印中亚战略的内容比较

  中印在中亚的战略主要涉及外交、安全、能源和经济等领域。

  从外交上看,中国的中亚外交战略是要把这一地区建设成“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1],以满足中国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核心是“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中亚与中国西部接壤,战略地位重要,能源与矿产资源丰富,又是当前反恐的中心地带,对中国的安全、稳定及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中亚国家大多都是刚刚独立不久的一些小国,经济发展落后,政局不稳,国内极端势力比较猖撅,彼此间还有苏联解体后遗留下来的各种矛盾,同时又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多少都有一些戒备。作为中国的邻居,中国不希望中亚地区出现动荡,这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希望在“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思想指导下把中亚地区建成一个和平、繁荣、和谐的地区,这也是中国“和谐世界”外交理论的一个重要尝试。

  印度的中亚外交战略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中亚的“战略利益收关方”,参与该地区的战略角逐,同时削弱巴基斯坦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并防止对印度不友好的政权出现。中亚无论在地缘政治还是在资源上对印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印度把中亚视为自己“延伸的邻国”,并把它看作通向俄罗斯和欧洲的重要通道,因此在对中亚的竞争中也不会示弱,尽力争取自己的利益。这也是印度实现其大国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因为中亚是印度在当前的地缘政治中能够有机会、有能力产生较大影响的少数地区之一。此外,由于印巴之间的长期对峙以及巴宗教对中亚地区的影响,印度要防止中亚国家与巴基斯坦的过分接近,削弱巴基斯坦利用宗教因素在中亚地区所产生的影响,极力阻止中亚地区再次出现对印度不友好的政权,如:阿富汗塔利班政权。"9·11”后,印度大力对阿富汗新政权进行援助,目前援助资金已达12亿美元,成为第五大援助国[2],印度的这一行为就是上述意图的一种体现。

  在安全上,中国的中亚战略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打击“东突”为代表的“三股势力”。努力使中亚国家在打击“三股势力”上与中国进行密切合作,并使中亚地区成为“东突”存在的禁地,防止中亚变成“东突”与外部联系的自由通道。二是保障中国西部地缘政治安全。冷战结束后,中亚地区一度是中国的战略后方?quot;9 " 11”后,随着美军进驻中亚,中亚由战略大后方转变为中国的战略前方。因而,中国的中亚安全战略目标也逐步调整为保持这一地区在战略上的稳定和安全,而不希望它出现动荡。中国要防止在这一地区形成针对中国的任何现实和潜在战略性威胁,同时还要保证在中亚地区战略存在的权利,保证中国战略上进人中亚的可能性。

  印度的中亚战略在安全上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挤压巴基斯坦的战略纵深;二是努力维护中亚地区的稳定,与中亚世俗政权合作打击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营造印度西北边疆的理想安全环境。

  能源上,中印两国在中亚的战略基本相似,都是要为本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稳定、便捷的能源供应基地。中国在中亚的能源政策首先必须保证中亚能源对中国的开放并在中亚能源国际合作的结构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中国反对任何外国控制和垄断中亚能源,希望通过正常和合理的竞争参与中亚能源的开发,并且愿意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为此,中国正努力与中亚国家形成能源合作的战略框架和机制,使中国的能源利益得到政治和技术上的保障。

  印度在中亚的能源战略则是积极参与中亚的能源开发,确保印度能源供应的安全,为印度的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多元化能源供应渠道。目前印度的石油进口主要还是依靠中东地区,但是由于中东地区动荡,中亚地区便以其便利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储量获得了印度的青睐。最近几年印度加快了实施进军中亚能源开发的步伐,印度的目标是使中亚成为印度新的能源供应地。详见表1:

表1 2008年中国与印度石油、天然气部分统计指标[3]

类 别
国 家
产 量
消费量
探明储量
可采年限
石 油
中 国
1.897亿吨
3.757亿吨
21亿吨
11. 1年
印 度
0.361亿吨
1.35亿吨
8亿吨
20.7年
天然气
中 国
761亿m3m
807亿m3m
1.88万亿m3m
27.2年*
印 度
306亿m3m
414亿m3m
 
 

  经济上,中国的中亚战略是加强与中亚地区的经贸联系,在这一地区建立区域经济体系,并使这一区域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经济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中国希望把周边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中国 边疆地区经济的战略联系在一起,成为推动中国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2003年,中国提出了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内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建议。中国希望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域经济合作能够为中国的西部开发战略提供资源。此外,随着“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也将为中国与欧洲的贸易交流提供一个新的便捷通道。

  印度在中亚的经济战略是加强与中亚各国的经贸合作,积极开发印度产品在中亚的市场,扩大印度在中亚的经济影响力。中亚与印度经济有较强的互补性,印度正利用自己在某些领域的优势加 强与中亚各国的经贸合作,双方签订了许多经贸合作协议,并已取得较大的成绩,这对于促进印度与中亚各国的关系、加强印度在中亚市场的存在、扩大印度对中亚经济的影响力能起到积极作用,有利于印度在中亚整体战略的实现。

三、中印中亚战略的前景比较

  (一)中国中亚战略前景

  就中国来说,中亚战略实施的前景比较明朗。首先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国与中亚接壤,交通便利,且中国新疆与中亚各国在地缘文化上有着悠久的联系,这是中国推进中亚战略的一大优势,这也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反恐、经贸与能源上的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其次,“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为中国全面参与中亚地区事务提供了最有力的平台。中国在中亚国家独立后就迅速与之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很快解决了双方边界问题及边界安全的制度性保障问题[4],在边界谈判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上海五国”机制,2001年又发展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国与中亚各个国家展开了各个领域的多边合作,并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官方定期或不定期交流机制以及一系列的半官方或非官方机制。今后,上海合作组织的功能和作用还将进一步扩大,它对中国与中亚国家间关系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第三,中国与中亚国家都面临着“三股势力”的危害,都有共同打击“三股势力”的强烈愿望,并已开展了一系列的反恐合作。在1998年的“上海五国”首脑会议上,首次表示“各国将采取措施,联合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不允许利用本国领土从事损害五国中任何一国的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秩序的活动”[5]。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后又通过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上海公约》,其后双方举行了多次以反恐为背景的军事演习。

  第四,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且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存在较大的互补性。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对中亚地区的经济影响越来越大。目前,中国是中亚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投资者和经济援助者,也是中亚能源和其他矿产的重要市场及中亚交通运输的重要出口。中亚国家也希望借助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来带动本国的发展。

  最后,对中亚国家来说,中国可以在中亚的大国竞争游戏中起到平衡作用,这对中亚国家保持平衡和多方位外交会产生良好影响。而且,中国的外交文化对中亚国家具有较大的亲和力。中国不谋求在中亚的霸权或对中亚的控制,不以大欺小,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中亚国家,愿意通过谈判解决一切问题,力求公正,这使中国逐渐树立了良好形象,使“软力量”成为中国在中亚外交的重要资源。

  当然中国在推进中亚战略时也会有一些不利因素。

  一是与美俄等大国相比,中国与中亚地区关系的基础还比较单薄。

  二是中亚国家对中国还存在一定的戒备。

  三是中国在中亚的存在会遭到美俄的排挤。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中国中亚战略的实施。

  (二)印度中亚战略前景

  就印度而言,印度推行中亚战略的积极性很高,但与中国相比,印度中亚战略实施的前景还不是很明朗。

  就优势来说,首先,印度在中亚没有负面的历史遗产,对中亚没有意识形态、人口、领土威胁,有较大的“软实力”影响及发达的信息技术等。

  其次,印度较为成熟的西方民主制对中亚国家有较强的吸引力。中亚国家多为落后的转型国家,独立时间不长,社会、经济矛盾较多,如何实现转型期间的平稳过度对中亚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印度的西方民主制运行得相对比较成熟,社会整体情况比较稳定,并且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其中的许多经验与教训对目前的中亚国家来说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第三,依据传统的“远交近攻”的外交思想,中亚国家对印度的戒备与提防相对要小。印度不与中亚国家接壤,中亚国家对于印度迅速崛起的恐惧心态相对较少,中亚国家甚至会欢迎印度进人中亚地区。面对大国在中亚的竞争,中亚国家希望印度的到来能起到平衡与牵制作用。

  最后,由于与原苏联及俄罗斯的特殊关系,印度与中亚国家在许多领域的合作还是比较有利的。比如:在经济领域,印度与中亚国家在经贸上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印度利用自己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势以及这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积极与中亚国家建立贸易关系和各种联合项目。双方通过银行、保险、农业、信息技术和制药工业方面进行合资经营来发展经济合作;在军事和安全领域,双方的合作也在深化,印度的军事装备基本都来自于原苏联和俄罗斯,这为双方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方便。同时,印度与中亚国家都面临着中亚地区极端势力的威胁,这有利于双方在反恐领域的合作。

  尽管印度在推行中亚战略方面有以上优势,但它也有致命的弱点。首先,在大国对中亚的竞争中,印度处于相对不利地位。作为一个参与中亚竞争的后来者,印度无论在地缘政治、政治影响力还是经济实力上都无法与美俄中等大国相比,印度在中亚的存在及影响力还比较低,它还没有真正进人到中亚大国关系中。同时,印度也不是这一地区重要多边机制的核心成员,这极大地限制了它参与中亚地区事务的途径和深度。

  其次就是印巴关系。印度不与中亚国家接壤,没有直接的陆上通道,而横亘在印度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就是巴基斯坦。由于印巴之间的长期对峙,极大地影响了印度中亚战略实施的效果。以能源为例,印度急需中亚的油气资源,最经济、最便利的输送方式就是经陆路铺设管道直接将石油和天然气输往印度。印度可供选择的路线有中亚一阿富汗一巴基斯坦一印度、中亚一伊朗一巴基斯坦一印度、中亚一中国一印度,三条线路中有两条都要经过巴基斯坦。不久前,巴基斯坦已表示“拒绝允许‘巴基斯坦一伊朗’天然气管道项目向印度提供天然气”[6]。经中国的路线不仅路途遥远而且还要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同时也受中印关系的影响。印巴关系的这种状况同样也会影响印度与中 亚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这将是印度中亚战略的最大障碍和困难。此外,中亚国家大多都信奉伊斯兰教,印巴之间的关系在伊斯兰世界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也使印度在中亚的前景增添了一些变数。

  第三,经贸上,印度与中亚国家贸易水平低,经济合作关系发展还比较滞后,而且还面临着其他国家的竞争。1997年,印度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只有3. 186千万美元,到2006年也只增加到4亿美元左右,其中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额就占一半以上。印度在中亚的投资也少,主要是纺织品、酿酒厂和承建建设项目。双方贸易合作领域比较窄,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医药、农业及食品、茶叶、纺织品等轻工产品领域,除了在信息技术领域占有一定优势外,在中高端贸易领域印度无法与美日欧等国竞争,在轻工产品上无法与中国相抗衡,在能源开发配套领域,无论在资金还是技术上也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大国。再加上与中亚国家没有直接的贸易通道,这些都制约了印度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发展。

  责任编辑:苏成

  注释:

  [1]胡锦涛:“共创上海合作组织更加美好的明天”—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2006年6月15日。

  [2]数据引自:《印度悄悄渗透阿富汗耗费巨资修建战略公路》,http://news.xinhuanet. com/mil/2010-03/07/content- 13114262.htm, 2010年03月07日。来源:环球时报。

  [3]数据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09年6月、2008年6月,中国数据不含港澳台。。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及可采年限为2007年数据,印度未进人前20位国家排名。

  [4]1996年4月和1997年4月,中、俄、哈、吉、塔分别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和《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标志着中国与中亚边界安全问题得到了制度性的解决和保障。

  [5]《中俄哈吉塔阿拉木图联合声明》,1998年7月3日。《“上海五国”—上海合作组织资料汇编》(1996年4月至2003年8月),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2003年,第3页。

  [6]《巴基斯坦拒绝允许天然气管道向印度供气》,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O1/06/content12763829.htm,来源:中国日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