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中亚五国
新疆“走廊型”外贸转型的措施与对策
石新民 来源:《实事求是》2010年第6期 2010年12月14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建设管理局 新疆乌鲁木齐830049)

  摘 要:尽管新疆外贸能力不断增强,但对新疆经济的带动效应却没有随着外贸能力的增强而增加。究其原因,这和新疆外贸形式和外贸结构呈现“走廊型”密切相关。新疆在整个贸易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仅是“走廊”式的通道作用,这种外贸形式对新疆本地的经济促进不大。改变这种外贸现状,成为外贸形式转型、提高本地的外贸效益、增强本地经济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走廊型外贸;产业结构;地缘优势

  中图分类号:F12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641(2010)06-0038-04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我国西北边陲,与周边8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5 600公里,拥有17个国家一类口岸和12个二类口岸,新亚欧大陆桥横贯全境。地缘区位优势使得新疆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近年来,新疆外贸进出口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新疆外贸额已居我国西北五省之首。然而,目前新疆外贸主要表现为“走廊型”外贸,即出口产品主要来自内地,进口商品主要销往内地。而新疆出口的本地产品主要是以瓜果类为主的农副产品和以其为原料经过简单加工的产品,新疆进出口的外贸商品结构与新疆本地方的产业结构背离严重,所以,新疆外贸增长对新疆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甚明显。因此,要发挥外贸对新疆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需要从新疆的地缘优势着手,立足于自身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特色,改变“走廊型”外贸的现状。

一、新疆外贸发展状况与走廊型外贸特征

  自1978年以来,新疆外贸进出口额快速增长。1978年新疆外贸进出口不足1亿美元,仅为0.2346万美元,而到2008年,新疆外贸进出口额为222.1680万美元,30年中增长相当显著。从出口额看,1978年,新疆出口额为937万美元,占外贸额的39.94%,到2008年,这一数据上升为193亿美元,占外贸总额的86.87%,不仅增长令人刮目,而且出口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此外,从2002年起到2008年,新疆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5%,出口总额年均增长63%,超过进口总额的增长率。这些数据表明新疆外贸不仅规模急剧扩大,而且还显示出了新疆外贸很强劲的外汇赚取能力,贸易顺差相当显著。

  新疆外贸发展的另一个表现为竞争力不断增强。新疆边境贸易在进出口比重不断攀升的同时,外贸竞争力TC指数(Trade Special Coefficient,TC)也不断提升,2001年TC指数只有-0.245,而2008年提高到了0.737,从2001年2008年,新疆外贸竞争优势TC指数不断上升,表明新疆外贸竞争力不断增强。

  但是也可以看出,新疆外贸的出口增长率与新疆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和新疆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并不是同步的,在外贸出口增长率增速变动很大的情况下,新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近似与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同步,呈相对缓慢的增长态势。这一方面说明新疆外贸出口增长的对新疆经济的增长贡献率小;另一方面也说明新疆的外贸出口工业产品结构与新疆的地区工业结构存在很大程度的背离。

  而根据2009年统计年鉴,2008年新疆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6.4∶49.7∶33.9,表明第二产业占据主体地位,新疆工业主要以石油、天然气开采和石化工业为主,新疆2008年工业总产值为4 639.02亿元,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加工、电力和热力供应占了66%,而新疆2008年出口的主要商品分别为服装及衣着附件、鞋类、机电产品、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番茄酱等,这与新疆的出口商品结构与其产业结构相距甚远。2008年新疆纺织业总产值为86.6亿人民币,工业销售产值为84.32亿人民币,出口交货值为7.61亿人民币,而当年新疆仅出口棉纺织品(包括服装及附件、鞋类)价值就为24.673亿美元,如此之大的反差说明新疆出口的服装主要来源于内地,而非新疆本地产品。仅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目前新疆主要出口产品并非新疆本地生产而主要来源于内地省份。

  新疆进口商品主要是原材料、初级产品。随着中国——哈萨克斯坦输油管线的全线贯通,石油将成为新疆主要的进口商品。从长远来看,新疆作为中国主要能源通道的战略地位已开始显现。但能源进口很难对新疆经济实力的提升起到直接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进口原油的分配和石化工业的发展都是由中央政府来确定的,这就在新疆形成了“GDP留在新疆,但财税归中央”的“飞地经济”。

  虽然近年来新疆的进出口增长保持了快速上升的势头,但新疆外贸形成了进口原料流向内地,出口商品来自内地的“两头在外”的局面。尽管新疆进出口商品结构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已占大部分,但由于新疆主要的进出口商品都不是新疆地产品,出口商品主要来源于内地而进口商品也主要是运往内地进行深加工,使得新疆外贸呈现了“走廊型“的特征。这种“走廊型”外贸使新疆出现了外贸进出口率、GDP增长,而经济发展缓慢的怪现象。

二、新疆走廊型外贸的形成及问题

  新疆走廊型外贸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背景。从历史上看,自从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以来,新疆就成为连接欧亚大陆商业贸易的“走廊”,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交汇的桥梁。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丝绸是古代中国沿商路输出的代表性商品,而作为交换的主要回头商品,也被用作丝路的别称,如“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陶瓷之路”、“茶叶之路”。在这条逾7 000公里的丝绸之路上,丝绸与瓷器一样,成为当时中国强盛文明的象征。丝绸不仅是丝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费品,也是中国历朝政府的一种有效的政治工具:中国的友好使节出使西域乃至更远的国家时,往往将丝绸作为表示友好的贵重礼物赠予对方。丝绸和瓷器西传至君士坦丁堡价格奇高,异常珍贵,相当多的人认为中国是一个物产丰盈的富裕国家。许多国家的元首及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家中使用瓷器为富有荣耀的象征。而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菠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运往中国的是稀有动物和鸟类、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因此,从历史上看,除新疆的葡萄和葡萄酒是新疆本地的贸易外,其余的外贸产品多源于内地,进口的产品也多销往内地和历朝代的政治中心区。新疆历史上的这种欧亚贸易“中转站”、“走廊”的角色一直延续到今天,这种贸易模式使得源于新疆本地的交易商品很有限,因此,呈现“贸易繁荣,发展缓慢”的现象。

  而现今,没有建立起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工业化体系是新疆“走廊型”外贸形成的主要因素。新疆的外贸对象主要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等国,这些国家均存在产业结构不完整、轻工业较为落后等问题。由于这几个国家的轻工业较为落后,而且普遍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哈萨克斯坦近年来由于石油出口经济发展较快),消费的商品以中低档为主,因此也就形成了新疆出口到周边国家的商品以中低档为主的结构。前面已经指出,新疆第二产业产值已远超过第一产业,但由于其主要工业力量集中在属于“飞地经济”的石油石化产业上,并未建立起立足于新疆自身特点的完整的产业链和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体系,与周边国家需要形不成互补产业。因此,新疆本身无法为这些国家提供所需产品,只能从国内其他省份采购,从而使新疆外贸表现为内地产品流向国外的通道。而从国内其他省份采购商品只能给新疆带来微薄的中介收益,大部分附加值属于产品生产者,因此,虽然近年来新疆外贸出口金额有了很大的增长,但外贸对新疆经济的拉动却并不明显。

  新疆从事外贸的企业普遍规模较小,难于生产出既具有发挥本地地区优势又具有高附加值和竞争力的产品,更不具有改变本地的产业结构的能力,因此企业很难从长远利益和大局着想,充分利用地区和边贸两个优势,突出新疆本地的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对本地优势产品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减少本地原材料或初加工的产品运往内地进行再加工的成本,从而有效拉动地方经济,这也是造成走廊型外贸的原因之一。再者小的企业大都着眼于短期利益,而且小企业之间不是进行优势整合或优势互补来提高整体的竞争力,而是进行有限市场的竞争,相互之间杀价格,一旦某一类商品在市场上热销,则众多的企业一哄而上,对进口的商品竞相提价购买,对出口的商品则互相压价。使得正常的赢得空间被挤压,因此企业的赢利能力低下,难以获取扩大经营规模的资金,在恶性竞争下小的企业甚至难以获得企业得以正常运转的资金,因此有时会面临亏损或倒闭的危险。同时,在依赖价格竞争的情况下,企业为保持赢利采取一切手段降低成本,这就使得商品的质量难以保证。例如出口到巴基斯坦的鞋子普遍价格较低,多为10美元/双,2005年巴基斯坦对新疆出口至该国的鞋子进行调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倾销。新疆本地的产品经常是价格低、质量差,很容易引发贸易伙伴国的不满,甚至采取制裁措施。因此,新疆不得不从内地采购贸易商品,这恐怕是“走廊型”外贸的另一重要成因。

  此外,新疆政府对外贸企业的扶持政策导向性很好,但却缺乏贯彻到底的有效监督,因此对推动新疆的外贸进出口成效不大。如乌鲁木齐市2004年10月13日发布的《乌鲁木齐市外经贸发展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凡是在乌鲁木齐市注册,且海关注册号前四位为6501,具有法人资格,在乌市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生产基地,主要业务在乌市开展并核算,拥有进出口经营权,隶属于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的企业,就可享受相关补贴;外贸流通企业出口新疆地产商品,以上年地产商品出口额(以乌鲁木齐海关统计数为准)为基数,当年地产商品出口额超额部分每美元奖励人民币0.03元。政府制定此类补贴的目的是为了扶持新疆外贸的发展,特别是提高新疆本地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但由于政府“重补贴乏监督”却造成了企业对国家扶持的依赖性,甚至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来骗取补贴,而不是试图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塑造企业品牌,增强产品竞争力来使企业壮大走强。因此,对改变新疆“走廊型”外贸的现状效果甚微。

三、新疆“走廊外贸”实现转型的思考

  为了提升新疆外贸促进新疆经济增长的能力,就必须转换现有的“走廊型”外贸模式。从新疆的地域特色着手应该是解决该问题一个行之有效的着眼点。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农牧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建筑业、化学工业、纺织业依然是新疆的主导产业,因此出口应该在这些有地域特色的优势产业方面下功夫。另外,还应该充分了解贸易对象的产品需求,从对方的需求度高的地方与新疆本地供求足的地方进行贸易,这样就能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减少贸易成本。再者新疆一方面要从深加工和精加工方面加大力度,提高终端产品的技术含量,减少原材料度。另一方面应当尽量延长重工业产业链,开发重工业终端产品,力争拓宽外贸对象。

  1.针对周边国家的贸易需求发展新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新疆周边国家对轻工产品、食品、农林产品等商品存在长期的需求,在这些需求产品中大部分是新疆的优势产品区。如俄罗斯仅新鲜水果就有超过5.3亿美元的市场需求,每年的蔬菜需求达180万余吨。通常很多国家对农产品进口采取限制措施,而俄罗斯却一直为进口瓜果蔬菜敞开着大门。

  俄罗斯进口动物肉类食品需求量也很大,是世界肉类食品进口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国家之一,目前进口量排在日本之后,占世界第二位。

  发展外向型的农业、畜牧业方面是新疆与周边国家产业优势互补的一个方面。在农业方面,新疆不但应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而且由于新疆大量的地区尚未受到现代工业的侵蚀、污染,这就为开发绿色食品产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随着国际市场上环保意识和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绿色有机食品的价格相对于一般农产品要高很多,因此在发展外向型、现代化的绿色农业方面下功夫,对新疆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是大有益处的。

  在发展轻工业加工业方面,新疆有地缘优势、廉价劳动力优势和本地资源富有优势。近年来随着内地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内地劳动力成本也逐年升高;再者由于内地相距中亚路程较远,运输成本高。

  因此对于中亚的需求市场来说,新疆在运输成本和劳动力方面都占有比较优势。将一部分中亚地区需求度高的轻工业商品转移到新疆加工,将新疆建设成为对中亚乃至西亚、南亚和西欧的外贸产品的生产基地,对充分利用新疆优势、解决疆内就业、发挥地缘优势,从而加快新疆经济发展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在新疆进行加工生产的内地企业,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运输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也可充分利用市场距离近的地缘优势来直接获取市场信息,及时对国际市场的各种需求做出反应,直接开展对周边国家市场的贸易。

  2.加强与东部企业的技术合作,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我国属于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国家,主要依靠劳动力资源参与国际竞争。而新疆处于全国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地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就更弱了。所以只有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缩小与发达地区在产业结构层级上的差异,才能取得贸易上的平等地位,才能真正取得发展上的成功。但长期以来,新疆企业面临两难境地,一是新疆本地区的企业在人力、财力、物力以及环境上不具备很强的竞争优势,难以开展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规模化生产,出口的商品主要停留在较简单的加工制成品,如棉纱、番茄酱、鞋类及纺织品,不但不利于出口厂商获利,还易遭到对方国家以倾销名义实施的制裁;二是出口的大多数高附加值和深加工的产品又是由内地企业生产再通过新疆外贸企业转口中西亚和欧洲的,由于运输成本的问题,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价格较高,不具备成本优势,对新疆企业而言也只能挣得低廉的转口费用。因此,政府层面必须出台并实施有利于加强东西合作的政策。利用内地省区的技术优势,围绕优势产业和市场需求,重点在轻纺、机电、建材和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领域进行技术特别是深加工和精加工技术的合作。引导东部企业参与新疆口岸、边境园区、现代物流中心及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建设,把新疆建成国家高技术含量轻工产品向西推进的中转集散地和东部地区开拓中亚、南亚、西亚、东欧、俄罗斯市场的前沿阵地。再者是建立和完善能够体现以互利互惠为基础的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大幅度提高双方在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过程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保障地区之间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和技术协作的生命力和长期活力。挖掘自身潜力,加大研发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企业自主创新。

  3.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良好关系。在目前在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中,新疆一直处于顺差地位,而且还具有顺差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一状况如果长期存在下去,势必会引发相关国家的不满。因此,新疆有必要成立一个相应的机构来协调、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外贸事务,这个机构不应是简单的外事部门,而是应该能够与外贸、海关、商检、税务、银行、驻外使领馆、国外相关政府部门及在外华人都建立正式的沟通渠道,了解各方的信息,明确各方的利益所在,建立对各种潜在的矛盾和可能发生的问题的预警机制,尽可能在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协调各方关系、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为新疆与周边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开展各种经贸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新疆地方政府应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列出对周边各国需了解的政治、经济、文化、资源等项目,向社会各界招标,由各方互相结合来共同研究。这样就可形成政府机关、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各方的合力,发挥其各自的优势,而其研究成果对新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决策无疑都是大有助益的。

  此外,积极出台推动新疆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措施,建立主要贸易伙伴良好关系。随着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不断加快,中亚与独联体国家经济一体化也正加紧进行,这对于对中亚外贸依存度高的新疆无疑会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因此,新疆应积极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许多有利的合作模式单凭新疆地方政府之力难以实现,还需要中央政府的政策供给予以推动。首先,国家要制定加强中亚区域合作的中长期规划,通过产业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价格政策等多措并举,积极鼓励国内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到中亚开拓市场,进行矿产资源、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利、电力、交通、邮电、通讯等领域的合作,从而增强新疆对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其次,根据现实条件选择合适的口岸作为合作的突破口,以点带面使这个突破口成为辐射中亚各国的合作中心。通过合作区的建设带动新疆整体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中国向西推进的窗口和产业基地。

  [参考文献]

  [1]程云洁.新疆外贸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8(04).

  [2]王伟然.新疆外贸竞争优势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7.

  [3]国家外汇管理局新疆分局经常项目管理处课题组.2008年新疆出口企业经营状况调查[J].新疆金融,2009(05).

  [4]刘素君.关于新疆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研究[J].经济视角(上) ,2010(05).

  [5]施磊.对外贸易对新疆经济影响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0(04).注: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rade Special Coefficient,TC)。TC指数=(出口-进口)/(出口+进口)。若指数为正值,表明为净进口,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若指数为负值,表明为净进口,不具国际竞争力。若指数为零,表明为产业内贸易,竞争力与国际水平相当。

  责任编辑:哈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