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获社会科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人口数量下降、劳动就业困难、犯罪案件增多、民族构成的重大变化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独立后的主要社会问题。哈萨克斯坦人口数t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大t人口外流、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寿命缩短、性别比例失调、婚姻不德定。由于新旧制度衔接不上,法律管制盲区或空白点导致社会犯罪犯罪率上升。大批俄罗斯人、德意志人和乌克兰人的迁出及大批哈萨克人的迁入,使哈萨克人从占总人口的少数变为多数。
关健词:哈萨克斯坦;人口;社会发展
中圈分类号:D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2以2010)01-0091-06
作者简介:蒲开夫(1932- ),男,陕西凤翔人,新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从事中亚区域经济和海清国家石油经济研究。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独立后在人口和社会发展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为增加国家人口和维护社会稳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当时,遇到的主要社会问题是:人口数量下降,劳动就业困难,犯罪案件增多,民族构成的重大变化及其负面影响等。上述问题的存在,对哈国社会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十几年来,哈国家领导人和全国人民一直在致力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到目前为止,有些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有些问题正在设法解决之中。
一、人口数量下降
对于哈萨克斯坦来说,它现在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家,有272.49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5.64人/平方公里,属于地广人稀的国家之一。所以,人口对哈国就显得特别重要。人口数量下降则是一个不小的社会问题,见表1。
表1 1991-2007年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人口变化情况统计衰ms.(万人)
总人口 | 与1991年相比的增减人数 | 与1991年相比的增长率(%) | |
1991年 | 1 635.8 | 0 | 100 |
1992年 | 1 645.2 | +9.4 | +0.57 |
1993年 | 1 642.7 | +6.9 | +0.42 |
1994年 | 1 633.5 | -2.3 | -0.14 |
1995年 | 1 595.7 | -40.1 | -2.45 |
1996年 | 1 567.6 | -68.2 | -4.17 |
1997年 | 1 548.1 | -87.7 | -5.36 |
1998年 | 1 518.8 | -117.0 | -7.15 |
1999年 | 1 495.8 | -140.0 | -8.56 |
2000年 | 1 489.6 | -146.2 | 8.94 |
2001年 | 1 484.2 | -151.6 | -9.27 |
2002年 | 1 482.1 | -153.7 | -9.40 |
2003年 | 1 495.1 | -140.7 | -8.60 |
2004年 | 1 507.5 | -128.3 | -7.84 |
2005年 | 1 521.9 | -113.9 | -6.96 |
2006年 | 1 539.7 | -96.1 | -5.87 |
2007年 | 1 557.2 | -78.6 | -4.80 |
从表中可以明显地看出:独立当年(1991年)哈国人口为1 635名万头两年略有增加。第三年开始逐年下降,一直到2002年降到最低点,为1 482.1万。从2003年起开始恢复,至2007年过到 1 557.2万。同时,从统计表中还可看出,这一时期哈国共减少人口78.6万。其中,1991-2002年减少153.7万,为降幅最大的时段。根据近几年恢复的速度来看,每年力啪匕增力口1.3—巧万人。这样,哈国人口要恢复到独立当年的水平,大约还需要5—7年时间,也就是到2012年或2015年。
造成哈萨克斯坦人口数量下降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大量人口外流、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寿命缩短、性别比例失调、婚姻不稳定等。
1.大量人口外流
由于俄罗斯东扩以后在中亚地区执行的是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政策。苏联时期,虽然执行的是民族平等政策,但有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出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倾向,忽视民族之间的差别,不尊重哈萨克民族在长时期内形成的草原文化传统,从而压抑了哈萨克民族的主动性。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却出现了一种相反的情况,哈萨克人在当家作主的同时,也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大哈萨克民族主义。最突出的是:排外、排俄。许多俄罗斯人从领导岗位或其他重要岗位上被撤换下来、公共汽车上讲俄语甚至要受到指责、法院曾一度不受理俄语法律文书等。当时,俄罗斯人和德意志人、乌克兰人的处境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大批的俄罗斯人、德意志人和乌克兰人纷纷离开哈萨克斯坦,见表2。
表2 1991-2006年哈萨克斯坦人口国际迁徙的统计表[1]66:(人)
迁出 | 迁人 | 差额(+、-) | |
1991年 | 228 473 | 170 787 | -57 686 |
1992年 | 317 760 | 161 499 | -156 261 |
1993年 | 330 107 | 111 082 | -219 025 |
1994年 | 477 068 | 70 389 | -406 679 |
1995年 | 309 632 | 71 137 | -238 495 |
1996年 | 229 412 | 53 874 | -175 538 |
1997年 | 299 455 | 38 067 | -261 388 |
1998年 | 243 663 | 40 624 | -203 039 |
1999年 | 165 457 | 37 012 | -128 355 |
2000年 | 156 816 | 33 621 | -123 195 |
2001年 | 143 593 | 49 344 | -94 249 |
2002年 | 120 223 | 58 211 | -62 012 |
2003年 | 73 890 | 65 584 | -8 306 |
2004年 | 65 530 | 68 319 | +2 789 |
2005年 | 52 139 | 74 807 | +22 668 |
2006年 | 33 914 | 67 386 | +33 472 |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1991-2004年间,从哈萨克斯坦共迁出316.11万人,其中最多的是俄罗斯人。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219万人;其次是德意志人,约有73万人;还有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等民 族数10万人。同一时期,迁入哈萨克斯坦的人数共有102.96万。进出相抵,从哈国实际迁出的人数为213.15万。迁人人数最多的是哈萨克人,也有一部分其他民族成份的人员。
在当时离开哈萨克斯坦的俄罗斯人、德意志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当中,大多数是党政领导干部、高级技术专家、大学教授、专科医生、高级研究人员、工程师、机械师、农艺师、畜牧师、兽医等。这些人员的离开,给哈国的许多部门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一时间,工厂无人管理,大学的许多课程无法开课,不少科研项目被迫停止,医院因无主刀 医生做手术而看着病人活活死去。有关专家估计,由于大批俄罗斯人、德意志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的离去给哈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在400亿美元以上。至于政治上的影响,特别是对俄、哈两国关系的影响就更大了。就在大规模驱赶俄罗斯人紧张进行的时候,俄罗斯联邦外交部长科济列夫接连两次发表声明:俄罗斯政府有能力采取一切措施(包括动用武装力量在内)保护国外俄罗斯侨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上述声明对哈国的震动很大,促使其对排外排俄的做法进行反思。从此以后,排外排俄的活动逐渐降温,俄罗斯人大批离开哈萨克斯坦的局面也有了很大改观。到了2003年,迁出和迁人的人口基本平衡:迁出73890人,迁人65584人,差额只有一8306人。而到2004年,迁出的人口开始少于迁人的人口:迁出65530人,迁人68319人,差额为++2789人。整个人口形势趋于稳定。
2.自然增长率降低
中亚各国,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由于宗教信仰和民族习俗等种种原因,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一直比较高。例如,在 1940年哈萨克斯坦的出生率曾高达40.8%o,死亡率21.4%o,自然增长率为19.4%o;独立前的1989年,出生率为23.0%0,死亡率7.6%a,自然增长率15.4%o。独 立当年,出生率为21.5%死亡率8.2%o泊然增长率降为13.3%o。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年份是1999年,分别只有14.2%o和4.4%o。到2004年得到了较大的恢复:出生率达到18.2%o,死亡率为10.1%0,自然增长率提高到8.1%o0 2005年继续有所提高,出生率为18.4%o,但死亡率也有所上升,达到10.3%0,所以,自然增长率与2004年持平,依然是8.1%0,见表3。
表3 1991-2005年哈萨克斯坦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1]59:(‰)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
1991年 | 21.5 | 8.2 | 13.3 |
1992年 | 20.5 | 8.4 | 12.1 |
1993年 | 19.3 | 9.5 | 9.8 |
1994年 | 18.9 | 9.9 | 9.0 |
1995年 | 17.5 | 10.7 | 6.8 |
1996年 | 16.3 | 10.7 | 5.6 |
1997年 | 15.2 | 10.4 | 4.8 |
1998年 | 14.8 | 10.2 | 4.6 |
1999年 | 14.2 | 9.8 | 4.4 |
2000年 | 14.6 | 10.0 | 4.6 |
2001年 | 14.6 | 10.0 | 4.6 |
2002年 | 15.3 | 10.1 | 5.2 |
2003年 | 16.6 | 10.4 | 6.2 |
2004年 | 18.2 | 10.1 | 8.1 |
2005年 | 18.4 | 10.3 | 8.1 |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婴儿死亡率。独立后,哈萨克斯坦的婴儿死亡率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1991-1993年分别达到27.4‰, 26.0‰和28.3‰,比全国人口死亡率分别高出19.2‰,17.6‰和18.8‰。婴儿出生率是人口再生产的基础,没有人口的出生,就谈不上人口的增长与发展。所以,婴儿出生率的下降、死亡率的上升、自然增长率的下降,对一个国家的人口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给国家人口增长所造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当然,从1994年起婴儿死亡率开始降低,当年为27.2%o,以后逐年降低,到2005年为15.2‰。毫无疑问,近几年来婴儿死亡率的下降,对今后哈国人口的稳定发展将会起到重大的作用。
3.人口寿命缩短
人口寿命缩短是哈国人口减少的原因之一。一般来说,作为国家人口总体中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他始终在国家总人口中占有一个位置。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寿命越长,对这个国家人口的稳定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也就越大;反之,如果一个人的寿命越短,他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也就越小。从哈萨克斯坦独立以后人口发展的情况来看,人口寿命的长短,主要取决于个人本身的素质、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生活质量、医疗卫生保障 等。独立后,哈萨克斯坦生产下降,商品奇缺,物价飞涨,直接影响了人民生活。从医疗卫生保障方面来看,主要是大批俄罗斯人、德意志人离哈后使病人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直接影响了人口的寿命,见表4。
表4 1991-2005年哈萨克斯坦人口寿命的变化情况[1]62:(岁)
平均寿命 | 男 | 女 | |
1991年 | 67.6 | 62.6 | 72.4 |
1992年 | 67.4 | 62.4 | 72.3 |
1993年 | 65.4 | 60.1 | 70.8 |
1994年 | 64.9 | 59.7 | 70.3 |
1995年 | 63.5 | 58.0 | 69.4 |
1996年 | 63.6 | 58.0 | 69.7 |
1997年 | 64.0 | 58.5 | 69.9 |
1998年 | 64.5 | 59.0 | 70.4 |
1999年 | 65.5 | 60.3 | 71.0 |
2000年 | 65.4 | 59.8 | 71.3 |
2001年 | 65.6 | 60.2 | 71.1 |
2002年 | 66.0 | 60.7 | 71.5 |
2003年 | 65.8 | 60.5 | 71.5 |
2004年 | 66.2 | 60.6 | 72.0 |
2005年 | 65.9 | 60.3 | 71.8 |
从表中可以明显地看出:独立后哈国人口寿命一直在缩短,即从1991年的67.6岁缩短至1995年的63.5岁。之后,逐渐恢复,2004年达到“.2岁,2005年又缩短为65.9岁,尚未恢复到独立当年的水平。在这里,应该特别强调的是男性人口寿命缩短的问题。男性人口寿命从1991年的62.6岁缩短为1995年和19%年的58岁。之后,虽有所恢复,也只到60.7岁(2002年)。接着,又有所下降,到2005年,才恢复到60.3岁。女性人口的寿命虽高于男性(10岁左右),但亦有下降,从独立当年的72.4岁下降至1995年的69.4岁。之后几年曾有所恢复,2004年曾达到72岁,接近于独立前的水平,2005年又下降为71.8岁。从2005年的数据来看,不论是全体人口的平均寿命,还是男、女性人口的寿命,均未达到独立当年的水平。当然,如果影响人口寿命的因素有了新的变化,那么,在近几年恢复到独立当年的水平还是有可能的。
4.性别比例失调
在苏联时期,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卫国战争中大量的男性公民牺牲,战后在一个长时期内哈国人口中男性公民人口少,女性公民人口多,男女性别比例长期失调。独立后,这种局面不仅没有缓和,反而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见表5。尤其是原首都阿拉木图市和新首都阿斯塔纳市的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情况更为突出,前者为45.5:54.5,后者为46.4:53.6,卡拉干达州的男女性别比例也达到了47.5:52.5。
表5 1991-2007年哈萨克斯坦的男女人口数且及其所占比例阳:(万人)
总人口 | 男 | 女 | 男女比例(占总人口的%) | |
1991年 | 1 635.8 | 791.2 | 844.6 | 48.4:51.6 |
1992年 | 1 645.2 | 795.3 | 849.9 | 48.3:51.7 |
1993年 | 1 642.7 | 793.7 | 849.0 | 48.3:51.7 |
1994年 | 1 633.5 | 789.1 | 844.4 | 48.3:51.7 |
1995年 | 1 595.7 | 770.6 | 825.1 | 48.3:51.7 |
1996年 | 1 567.6 | 756.6 | 811.0 | 48.3:51.7 |
1997年 | 1 548.1 | 746.6 | 801.4 | 48.2:51.8 |
1998年 | 1 518.8 | 732.1 | 786.7 | 48.2:51.8 |
1999年 | 1 495.8 | 720.5 | 775.3 | 48.2:51.8 |
2000年 | 1 489.6 | 717.6 | 772.0 | 48.2:51.8 |
2001年 | 1 484.2 | 714.9 | 769.3 | 48.2:51.8 |
2002年 | 1 482.1 | 713.2 | 768.9 | 48.1:51.9 |
2003年 | 1 495.1 | 719.9 | 775.2 | 48.2:51.8 |
2004年 | 1 507.5 | 725.7 | 781.8 | 48.1:51.9 |
2005年 | 1 521.9 | 732.5 | 789.4 | 48.1:51.9 |
2006年 | 1 539.7 | 740.9 | 798.8 | 48.1:51.9 |
2007年 | 1 557.2 | 749.2 | 808.0 | 48.1:51.9 |
男女性别比例的长期失调,使得达到婚育年龄的一部分女性公民不能适时结婚,当然也就无法生育,从而影响哈国人口的增长。另一方面,还会引起非婚生育。这样,人口固然是增加了,但又会产生其他社会问题,例如子女归属、抚养、财产继承等。根据有关统计资料,近几年来非婚生育的现象有上升 的趋势,人数从2001年的5.62万增加到2005年的6.81万(其中城市4.36万,农村2.45万),即增长了21.2%。在全部生育女性人口中,有24.4%(2005年)为非婚生育。看来,这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社会问题。
5.婚姻不稳定
男女婚姻的稳定状况,是人口增长的重要条件。独立后,哈国登记结婚的人数逐年减少,即从1991年的10.1‰下降为1999年的5.8‰;离婚人数从1991年的3.0‰减少为1.7‰,见表6。一般来说,男女公民在婚姻存续期间,才能生育;离婚后到再婚前期间,则不能生育。所以,影响人口增长的也就是指这一时期。
表6 1991-2005年哈萨克斯坦登记结婚和离婚的状况[1]59:(‰)
结婚率 | 离婚率 | |
1991年 | 10.1 | 3.0 |
1992年 | 8.9 | 3.0 |
1993年 | 8.8 | 2.7 |
1994年 | 7.5 | 2.6 |
1995年 | 7.3 | 2.4 |
1996年 | 6.6 | 2.6 |
1997年 | 6.6 | 2.3 |
1998年 | 6.4 | 2.4 |
1999年 | 5.8 | 1.7 |
2000年 | 6.1 | 1.8 |
2001年 | 6.3 | 2.0 |
2002年 | 6.7 | 2.1 |
2003年 | 7.4 | 2.1 |
2004年 | 7.6 | 2.1 |
2005年 | 8.1 | 2.1 |
当然,一部分女性公民离婚以后有可能再结婚,还可以再生育。但是,也有一部分女性公民离婚后可能不马上结婚,过一段时间再结婚,有的女性公民可能永远不再结婚了。显而易见,这种情况对哈国人口的增长影响很大。
二、劳动就业
从独立后十多年哈国的就业情况来看,初期由于计划经济被否定,新的劳动保障机制尚未建立,人们也不习惯失业,有些人失了业也不愿意去政府就业机构登记。这就使国家劳动就业的统计工作非常困难,出现了失业统计的双轨制:实际失业和登记失业两种数字。一般来说,登记失业人数应该是比较准确的。但是有不少失业人员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不愿意去登记。所以,也使登记失业人员的数字大打折扣。当然,不管怎么样,这两种数字可以互相参照,互相印证,从而判断哈国的就业形势。独立后,失业人数逐年增加。登记失业人数从1991年的0.4万人增加到19%年的28.24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2%。而19%年的实际失业人数为97.1万人,失业率为13%,分别为登记失业的3.44倍和3.1倍。这一年,也是哈国独立以来失业人数最多、失业率最高的一年。此后,失业人数逐年减少,一直减少到2006年的62.54万人,失业率为7.8%;登记失业人数为7.51万人澄记失业率为0.9%,2007年登记失业人数继续减少,只有5.5万人,登记失业率为0.7%。尽管如此,但仍然高于独立当年0.05%的登记失业率,见表7。
裹7 1991-2007年哈萨克斯坦经济活动人口、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失业率的统计数字[1]69,82(万人)
经济活动人口 | 就业人口 | 登记失业人口 | 登记失业率(%) | |
1991年 | 772.0 | 771.6 | 0.4 | 0.05 |
1992年 | 760.6 | 757.2 | 3.40 | 0.4 |
1993年 | 696.7 | 692.6 | 4.10 | 0.6 |
1994年 | 711.8 | 658.2 | 7.01 | 1.1 |
1995年 | 736.0 | 655.2 | 13.96 | 2.1 |
1996年 | 749.0 | 651.9 | 28.24 | 4.2 |
1997年 | 744.0 | 647.2 | 25.75 | 3.8 |
1998年 | 705.3 | 612.8 | 25.19 | 3.7 |
1999年 | 705.5 | 610.5 | 25.14 | 3.9 |
2000年 | 710.7 | 620.1 | 23.14 | 3.7 |
2001年 | 747.9 | 669.9 | 21.61 | 2.9 |
2002年 | 740.0 | 670.9 | 19.37 | 2.6 |
2003年 | 765.7 | 698.5 | 14.28 | 1.8 |
2004年 | 784.1 | 718.2 | 11.77 | 1.5 |
2005年 | 790.2 | 726.1 | 9.40 | 1.2 |
2006年 | 802.9 | 740.4 | 7.51 | 0.9 |
2007年 | 822.8 | 763.1 | 5.50 | 0.7 |
在这里,笔者还想谈一谈统计数字背后的问题,也就是女性失业的问题。在总人口中,女性人口占绝对多数,但在就业人口中女性人口却占少数,而在失业人口中则占多数。现以2005年的人口和就业、失业情况为例:当年人口为1521.9万人,其中女性有789.4万人,占总人口的51.9%;男性732.5万人,占总人口的48.1%。当年就业人口为726.1万人,其中男性376.44万人,占就业总人口的51.84%;女性349.65万人,占就业总人口的48.15%。再以2007年为例:当年哈国经济活动人口有822万人,其中女性为405万,占49.4%。而在各经济部门763万的就业人口中,女性只有370万人,仅占48.6%。在失业人口中男性只占41%,女性则占59%;男性失业人数只有24.4万人,女性失业人数则有35.26万人;女性失业率高达8.7%,男性失业率只有5.9%[2]。女性失业人数比男性多得多,失业率比男性高得多。这说明,妇女在劳动就业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和歧视。尽管哈萨克斯坦新的《劳动法典》规定:禁止雇主对雇员有性别、年龄、种族方面的歧视,保护有孩子的妇女、孕妇及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则大打折扣,形成“有 法不依”的状况,使国家的有关法律得不到落实。不仅如此,妇女在获得劳动报酬时,也比男性公民少得多。有关统计数字显示:1998年哈国男职工工资为10904坚戈,女职工工资为8260坚戈,男职工工资为女职工工资的1.32倍,虽有差距,但不太大。到了2001年,男职工工资增加到21511坚戈,女职工工资只增加到12635坚戈,男职工工资为女职工工资的1.7倍。这样,差距就拉大了。2005年,男职工工资增加到41840坚戈,女职工工资只增加到25564坚戈,男职工工资为女职工工资的1.64倍。这5年期间,虽有缩小,但总的来看,差距仍然是很大的。
三、社会犯罪
在社会大变革时期,由于新旧制度衔接不上,人们不适应客观环境的突变,出现法律管制的盲区或空白点,社会犯罪人数增加、犯罪率上升,是在所难免的。1991-2007年哈萨克斯坦的社会犯罪状况见表8。
表8 1991-2007年哈萨克斯坦的社会犯罪状[1]195:
犯罪案件总数(千) | 其中:盗窃 | 抢劫 | 流氓犯罪 | 每万人犯罪案平均件数 | |
1991年 | 173.9 | 63.6 | 9.5 | 8.3 | 106.3 |
1992年 | 200.9 | 80.6 | 12.8 | 10.5 | 122.1 |
1993年 | 206.0 | 103.6 | 13.9 | 13.4 | 125.4 |
1994年 | 201.8 | 100.7 | 11.9 | 7.9 | 123.5 |
1995年 | 183.9 | 82.4 | 9.5 | 7.1 | 115.2 |
1996年 | 184.0 | 71.4 | 8.9 | 6.1 | 117.4 |
1997年 | 165.4 | 56.7 | 8.9 | 5.8 | 106.8 |
1998年 | 142.1 | 60.6 | 9.5 | 6.6 | 93.6 |
1999年 | 139.4 | 50.0 | 9.3 | 7.3 | 93.2 |
2000年 | 150.8 | 54.1 | 8.9 | 7.5 | 101.2 |
2001年 | 152.2 | 59.8 | 9.0 | 8.6 | 102.5 |
2002年 | 135.2 | 49.1 | 8.3 | 9.2 | 91.2 |
2003年 | 118.5 | 43.0 | 7.4 | 7.9 | 79.3 |
2004年 | 143.6 | 62.0 | 11.5 | 10.1 | 95.3 |
2005年 | 146.3 | 63.1 | 13.1 | 10.6 | 96.1 |
2006年 | 141.3 | 59.3 | 15.1 | 9.1 | 90.7 |
2007年 | 128.1 | 51.5 | 12.9 | 7.5 | 82.3 |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独立当年,全社会犯罪 案件总数为17.39万起,第二年就突增到20.09万起,即上升了15.53%。第三年继续上升,达到20.6万起,这是哈国独立后犯罪率最高的一年。第四年有所下降,但仍在20万起以上。从1995年开始连续几年下降,1999年是第一个低点,为13.94万起。之后,又有一些上升,达到15.22万起。接着在2003年又下降为11.85万起,是哈国独立以来犯罪率最低的一年。2004-2006年大体保持在14.36万起、14.63万起和14.13万起之间。总的来看,近十年来哈国犯罪率都低于独立当年和独立初期的水平。应该说,社会秩序是相对稳定的。从犯罪类型来看,盗 窃案件最多,达到6.31万起,占犯罪案件总数的43.13%(2005年数,下同);其次是抢劫案件,有1.31万起,占犯罪案件总数的8.95%;还有流氓犯罪案件,有1.06万起,占犯罪案件总数的7.25%。从犯罪的地区分布来看,阿拉木图市的犯罪率最高,每万居民平均达到171.1起(2001年数,下同);其次是科斯塔奈州,为137.6起;居第三位的是巴甫洛达尔州,为125.3起。犯罪率最低的是南哈萨克斯坦州,为48.6起。
四、民族构成的重大变化
独立后,由于大批俄罗斯人、德意志人和乌克兰人的迁出,同时也由于大批哈萨克人的迁人,使哈国民族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俄罗斯人从独立前(1979年,下同)的599.1万人(占总人口的40.8% )下降为2005年的402.4万人(占总人口的26.7%) ;哈萨克人从528.9万人(占总人口的36%)上升为872.5万人(占总人口的57.9%);乌克兰人从89.8万人(占总人口的6.1%)下降为45.9万人(占总人口的3%);白俄罗斯人从18.1万人(占总人口的1.2%)下降为9.4万人(占总人口的0.6%)141。这使哈萨克人从占总人口的少数变为多数,成为数量上也占多数的主体民族。独立后,哈萨克人在当家作主的同时,形成排外、排俄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1992年9月在阿拉木图召开了世界哈萨克人代表大会,号召 全世界的哈萨克人“回归故里”[5](据了解,当时居住在哈国之外的哈萨克人大约有400万人,他们主要分布在中国新疆、青海和蒙古国的西部、俄罗斯联邦的阿尔泰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等国)。结果,大批俄罗斯人、德意志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离开了哈萨克斯坦,同时也有大批哈萨克人从境外迁人哈萨克斯坦,出现了哈萨克人的数量激增,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大幅增长,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民族的人口数量急剧减少,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大幅下降的局面。数百万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德意志人、白俄罗斯人 的离开,对该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对俄、哈两国关系的影响,在短期内是很难消除的。
参考文献:
[1]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统计署.哈萨克斯坦:1991-2002[M].俄文版.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统计署,2002.
[2]哈萨克斯坦真理报.哈萨克斯坦的妇女状况阴.杨建梅,译.中亚信息,,2008(4):33.
[3]蒲开夫.苏联中亚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行政区划面积和人口田.苏联中亚研究资料,1981(2):38.
[4]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统计署.哈萨克斯坦简明统计年鉴:2000-2004[M卿文版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统计署2005:11.
[5]安维华,张振国.新形势下的中亚研究皿北京: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1993:151.
[责任编辑:龚玉]
On Kazakhstan Popul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fter Its Independence
Pu Kaifu,ZHANG Yongming,WANG Ya一ing, WANG Fu, LIU Yan
(Xinjia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Xinjiang, Urwnq4 830011)
Abstract: The main social problems in Kazakhstan after its independence are the decline of population, unemployment, increase of crimes and the change of ethnic components. The decline of its population resulted from immigration,decline of natural birth rate, shortening of life expectancy, imbalance of sexes and instability of marriages.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of the systems, crimes increased due to legalization deflects. Russians, Germans and Ukrainians immigrated and Kazakhs emigrated so that the Kazakhs take up the majority of its population.
Keywords: Kazakhstan, Popul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