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内新闻媒体和一些研究报告在俄罗斯的实际经济实力方面存在较大分歧,背后原因是评估俄罗斯经济实力的指标和方法存在两个致命错误。一个是把俄罗斯GDP总量等同于其经济实力,重视增量忽略存量,指标方法存在片面性;二是把俄罗斯GDP的美元名义价值等同于GDP的财富本身,忽略GDP价值构成本后的物质财富基础。这种错误也影响到双方对中俄经贸合作的期望。特别是俄罗斯对自己的财富基础和资源垄断能力抱有自信,不愿意降低要价,使得中俄许多领域的经贸合作曲折延宕。中俄双边经贸关系前景将取决于双边产业结合度和贸易结合度。
【关键词】 经济实力 中俄 经贸关系
2014年下半年,俄罗斯相继发生石油危机和卢布危机,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因为克里米亚问题开始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限制俄罗斯在国际市场的融资活动,对俄罗斯进行技术禁运,并限制俄罗斯的一些战略性企业和企业领导人在国外的活动。在石油危机、卢布贬值和制裁等多重外部因素冲击下,2015年俄罗斯经济陷入衰退,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增长率为从2014年的0.7%降为2015年的-2.8%,2016年降幅有所收窄,但仍为负增长(-0.2%)。依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以美元衡量的俄罗斯名义GDP总量在2013年时候达到2.23万亿美元,2014年减少到2.06亿美元,2015年骤减至1.37亿美元,2016年进一步减少到1.28万亿美元。联合国公布的2016年的俄罗斯GDP总量仅有1.18万亿,在全球排名第15位,排在俄罗斯之前的有美国、中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印度、意大利、巴西、加拿大、韩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和墨西哥。2014年下半年到2017年上半年,在国内学术界有俄罗斯经济即将崩溃的言论,国内新闻媒体也引用上述俄罗斯GDP美元数据,认为俄罗斯的经济总量仅相当于中国的广东省(2016年4月22日《凤凰财经》文章“GDP总量仅相当于广东省:俄罗斯经济已经难以翻身了”)。与这种看法关联的是,国内媒体甚至讨论“中国要不要‘救’俄罗斯”的话题(2014年12月19日《环球时报》的文章:“中国该不该‘救’俄罗斯”)。当然,也有学者比较冷静,指出:“救俄罗斯,中国别一厢情愿”。一个“救”字表明,俄罗斯仿佛命不久矣!俄罗斯经济真的那么糟糕吗?俄罗斯的经济实力真的那么虚弱吗?
要弄清真相,就要明确由卢布换算成美元的名义GDP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指标?其经济含义是什么?能用这个指标来客观评价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吗?如果回答是不能,我们该如何客观评价和判断俄罗斯的经济实力?
首先必须明确,GDP只是一个流量指标,不能反映俄罗斯经济实力的整体状况。一国的经济实力包括财富存量和财富增量两个部分。
按照现代经济学的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内所生产的物质财富和劳务总量。这个概念表示的是该国家在一个统计年度内能够为社会新增多少可供消费的商品和劳务,是一个流量指标,近表示年度生产新财富的能力。尽管在国际统计规范中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衡量一国整体经济实力的统计体系,但世界银行在评估一个社会的经济潜力时,把一国资本存量划分为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做法非常具有参考意义。这里的自然资本主要是一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物质资本主要是公共基础设施、生产性基础设施和居民拥有的动产不动产财富总量,人力资本主要是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社会资本则包括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宗教文化,主要以其国际竞争力来作为衡量标准(弗朗西斯·福山以“信任”作为社会资本的内核)。结合世界银行对一个国家资本存量的描述方法和关于GDP的统计数据,那么,一国经济实力的总体构成至少应该包括存量财富和增量财富,也就是资本存量和财富增量两部分。如果我们把争议较大的社会资本暂时排除在外,那么,构成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至少应当包括自然资源总量、作为积累(或储蓄)的物质财富总量、人力资本总量和当年生产的新增财富的总量。第一部分是这个国家的家底,第二部分是这个国家生产新财富的能力。
按照上述标准来衡量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就会发现:首先,在自然资本方面,俄罗斯拥有全球最大的国土面积,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无论是自然资源总量还是人均占有量,俄罗斯都毫无疑问是世界第一。其次,俄罗斯大约1.4亿的人口总量不是一个人口小国,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也不落后。第三,尽管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物质资本积累基本上没有增加,甚至还是赤字,但无法否认俄罗斯物质资本存量中包含的技术因素和生产力水平并非十分落后。第四,俄罗斯的社会资本存量是倍受争议的部分。因为按照西方的社会制度文明标准,俄罗斯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状况还算不上高质量的社会资本。但鞋子舒服不舒只有自己的脚知道,俄罗斯的社会政治文明根基于自己的历史和自然状况,其进化和竞争力也有自己的特色。显而易见,拥有这样的财富,从整体经济实力来看,俄罗斯绝不是诸如韩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和墨西哥这些国家可以比拟的。
俄罗斯GDP的美元价值剧烈波动,本身就不能反映俄罗斯经济增长变动的实际情况,特别地,在卢布汇率大幅贬值的情况下,俄罗斯GDP的美元名义现值完全不能反映俄罗斯当年GDP的实际财富构成。这里涉及到GDP指标的计量标准及其客观可比性问题,这是影响评估结果的关键因素。在卢布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把俄罗斯GDP的名义卢布价值换算成名义美元价值,在客观上大幅度贬低了俄罗斯GDP美元价值背后的实际财富基础。
GDP作为衡量一国当年新增商品和劳务总量的一个指标,在本质上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生产和向社会提供财富的能力。GDP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即GDP的物质构成及其价值体现。GDP的物质构成在现代统计体系中由GDP产出的部门结构体现,在统计中呈现为部门产出占比。但GDP物质构成的价值体现则比较复杂。通常,一个国家的GDP年度统计结果均体现为以本币名义价格计量的一个总量,每个国家的国家统计部门都会在年初公布上年的GDP总量,这个数字就是用本币表示的名义GDP。由于各国的通货膨胀率不同,而且通胀率存在年度变化,因此,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国家统计部门还会给出一个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用GDP平减指数)的实际GDP总量。由于名义GDP数据是连续的,通胀率数据也是连续的,这样,一国GDP的纵向可比性只要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就可以了。但如果进行国际比较,则必须把不同国家的GDP用该国的本币汇率转换成一个国际货币单位,目前通常的做法就是换算成美元。这就涉及到按照什么汇率,基于那个本币GDP数据来兑换的问题。这个时候,如果本币汇率刚刚发生剧烈波动,则得出的数据往往不能反映该国GDP的真实情况。2014年以来俄罗斯以美元衡量的GDP总量变化就是这种情况。即使没有发生汇率的剧烈波动,卢布和美元的年度通胀率差异也会扭曲GDP的实际财富含义。我们借用俄罗斯国家统计局和世界银行的数据,分别用名义卢布现价和卢布2011年不变价格、名义美元现价和2010年美元不变价格来计量俄罗斯的GDP变化,则有4个数据系列来衡量俄罗斯的1991年来的GDP变化。数据见下表:
1991-2016年俄罗斯GDP的美元价值与卢布价值变动(万亿) |
||||||||||||
|
1991 |
1997 |
1999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美元现价 |
0.52 |
0.40 |
0.20 |
1.66 |
1.22 |
1.53 |
2.03 |
2.17 |
2.23 |
2.06 |
1.37 |
1.28 |
2010年美元 |
1.34 |
0.86 |
0.87 |
1.58 |
1.46 |
1.53 |
1.59 |
1.65 |
1.67 |
1.68 |
1.63 |
1.62 |
卢布现值 |
1.4 |
2.34 |
4.82 |
41.28 |
38.81 |
46.31 |
59.7 |
66.93 |
71.02 |
79.2 |
83.23 |
86.04 |
2011年卢布 |
50.41 |
32.24 |
32.48 |
59.44 |
54.79 |
57.26 |
59.7 |
61.8 |
62.59 |
63.05 |
61.26 |
61.12 |
数据来源:俄罗斯国家统计局和世界银行数据库
表中的数据显示,如果用卢布的名义价格来衡量,俄罗斯GDP从1991年到2016年总量增长了60倍,这显然是不客观的。同样,如果用美元的名义价格来衡量(就是俄罗斯GDP的名义卢布总量除以当年的卢布汇率),则俄罗斯的GDP变动也同样是不客观的。反之,表中以2010年为基期,运用GDP平减指数计量,给出的系列数据则反映了扣除通胀率之后的变化,也与基期数据加上GDP增长率乘以上年数据得出的数据系列相一致。以卢布不变价格计量的俄罗斯GDP总量也具备相应的客观性。
显而易见,一个国家GDP变动的纵向可比性需要考虑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横向可比性则需要考虑本币外币双重通胀率和汇率异常波动的影响。只是作为新闻媒体,不管是出于吸引眼球的需要,还是由于专业知识局限忽视名义GDP背后的实际财富意义,他们是不愿意在自己的报道中做上述解释的。如果仅仅依据媒体报道,就说俄罗斯的GDP总量仅仅相当于我国广东省,并推断出俄罗斯国力虚弱,那么,至少犯了两个错误。一个错误是忽视了俄罗斯存量财富对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的基础性意义,另一个错误则是忽视了GDP数字背后的财富意义。俄罗斯2013年的GDP总量是2.03万亿美元,2016年变成了1.28万亿美元,而2014、2015和2016年的GDP增长率分别是0.7%、-2.8%和-0.2%。毫无疑问,任何稍微做一些思考的人都会想到,俄罗斯年度生产新增财富水平的实际变动与GDP美元数据之间是存在巨大矛盾的。这一矛盾恰恰体现在GDP数据背后的财富意义。
客观地讲,本币汇率的变动对一国居民实际可支配的财富并没有多大影响,除非该国的消费品和劳务主要通过进口来满足。对俄罗斯而言,首先绝大多数居民的基本消费品和劳务消费基本上在国内满足,消费的主要是本国厂商提供的商品,因此卢布汇率的变动仅具有资产价格意义。如果储蓄有限,也不进行资产的国际化配置,卢布汇率贬值的财富意义几乎为零。其次,对一部分中高收入的阶层而言,奢侈品和进口品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都较大,卢布汇率贬值大幅度贬值将在这部分居民中出现显著的汇率变动的支出转换效应,卢布汇率贬值将使得这一阶层把消费留在国内,从而促进国内产出的增长。因此,对这一阶层而言,卢布汇率贬值的财富效应也仅仅体现在资产配置方面,卢布贬值的消费福利效应很小。第三,受卢布汇率贬值影响较大的是设备进口和日用品消费中价格弹性较小的厂商和消费者。在俄罗斯的确存在对进口设备的依赖和少数属于人群对进口品的依赖,对这部分投资者和消费者而言,卢布贬值是一种损失。但相对应的是,俄罗斯的出口品中,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占绝对主导地位,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80%,这部分商品作为国际市场上的大宗商品,其定价方式主要是美元定价或目标市场货币定价,卢布贬值并不影响其外币价格。而且,在卢布贬值的情况下,其外汇收入可兑换的卢布价值也同样按比例增加。因此,在俄罗斯外贸总体顺差的情况下,俄罗斯GDP的美元价值体现的购买力减少不但不影响其实际外汇收入和得到的财富总量,反而使得俄罗斯可以在总量上换回更多的进口品,只是这种总量福利在汇率变动的情况下会在俄罗斯产生财富分配效应而已。
综上所述,评价一国经济实力的正确方法至少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存量财富和增量财富对于国家的经济实力同等重要。必须看到存量财富作为经济潜力的基础,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决定性意义。俄罗斯之所以在多次出现经济和社会危机之后仍然抱有大国心态和大国的自信,正是因为其对自身存量财富的信心。第二,在对增量财富的评估中,要看到GDP的物质构成意义大于价值构成意义。特别是GDP的美元现价,在形式上尽管满足了横向可比性的要求,但却并不能满足客观性的要求,因此具有很大的误导性。在使用该指标作为一个标准来进行国家经济实力评价时需要慎重。
在国内许多关于中俄经贸关系的研究文献中,对中俄经贸合作潜力和合作前景的预测一直都比较乐观,并对经贸合作相对滞后的原因有许多探讨。相对于两国的GDP总量、市场规模和良好的政治关系,中俄双边贸易总额一直没有达到1000亿美元,这被一些媒体称作“政热经冷”。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在2017年厦门第九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期间专门就此阐释了自己的观点。中俄目前的经贸关系现状恰恰是有中俄双方的经济实力结构决定的。
对经济实力的认知错位影响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意愿和立场,这决定了中俄经贸关系发展的历史变化轨迹。俄罗斯在评估自身经济实力的时候,更重视财富存量。在俄罗斯的政府层面和社会民众层面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俄罗斯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国土辽阔,存量财富丰厚,经济实力强大的世界大国。尽管俄罗斯的GDP总额甚至不如像西班牙、韩国、墨西哥、澳大利亚或加拿大等这些国家多,但俄罗斯的经济实力绝不是这些国家可以比拟的。俄罗斯在能源和其他原材料领域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可以自主选择市场方向、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在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中,几乎处处可以感受到俄罗斯的这种态度。当然,其中还掺杂着俄罗斯的某种文明优越感。这导致中俄在能源、军工和开放市场方面一直难以顺畅开展合作。几乎所有中俄之间关于石油天然气能源合同的谈判和执行,关于军事技术及产品合作的军工合同的谈判和执行,都是在俄罗斯遇到战略性危机(如2008年金融危机),或者中国相应的市场地位或技术能力发生了逆转的情况下,才能够签订合同并得到落实。
中国对国家经济实力的评价则更重视财富增量,甚至在国际场合也存在“唯GDP主义”的情况。从中国方面看,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衰退已经严重削弱了俄罗斯的经济实力,2000-2008年俄罗斯的经济恢复更是主要建立在石油美元的流入上,制造业基础和能力丧失殆尽,创造新增财富的能力很弱。因此,俄罗斯充其量是个军事强国,算不上一个综合实力很强的世界大国。这种认知错位一方面增加了与俄罗斯达成重大经贸合作项目上的难度,另一方面俄罗斯在能源、军工领域的垄断性要价也客观上提高了我国在经贸合作市场地位方面的危机意识。这促使我们一方面加强能源市场的多元化战略,另一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和产业能力。根据目前中俄两国在能源、军工技术的市场地位和相互需求强度的变化情况看,中俄继续签订并实施超越过去合同总额的大项目合作的概率在变小。
应当看到,中俄经贸关系的现状和前景是由双方经济实力的结构和构成决定的。如前所述,俄罗斯经济实力的基础是其财富存量,其中,又以自然财富为主要成分。因此,在俄罗斯的可贸易产品中,能源和原材料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出口占绝对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增量财富是其经济实力中的弱项和短板,不仅GDP增长不稳定,而且GDP的物质构成中,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可贸易品数量和种类都相当有限。2016年俄罗斯86万亿卢布的国内总产值中,农业占3.49%,渔业占0.16%,采掘业占8.34%,加工业占11.49%,水电煤气产出占2.77%,建筑业占5.96%,其余部分是服务业。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出占GDP的比重还不到40%。从俄罗斯出口品的部门构成看,主要分布在农产品、矿产品、能源、有色金属和化工产品等领域。受益于卢布贬值,之前加工业和农业中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在2015年后也获得了部分国际竞争力,出口量有所增加。2016年俄罗斯的外贸依存度为59%,出口占GDP的比重约28%。这已经反映了俄罗斯出口能力的上限。从进口角度看,俄罗斯主要进口机械设备和日用消费品。这类产品的替代弹性很大,俄罗斯市场上进口品的竞争程度很高,主要进口来源地包括欧盟、中国、日本、韩国等。中国多年来都是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已经反映了两国经贸关系在俄罗斯对外经济关系中的主导地位。
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中,贸易合作的发展程度高于投资合作。2014年俄罗斯遭遇来自西方的经济制裁,在对外经济战略上采取“向东看”的政策,俄罗斯对中国投资的需求强度提升,对待来自中国的投资政策逐渐变得友好,投资合作开始加速。但到目前为止,中俄两国经贸关系现状并没有超出两国经济实力结构的限制。这表现在:
第一,中俄两国的产业间贸易占主导地位,最终产品贸易和初级产品贸易仍是主流。这说明,中俄两国的产业结合度很低。缺乏产业内贸易和产品内贸易,一方面说明中俄两国的财富结构存在很大差异,产出结构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相互贸易仍然主要发挥着互通有无的互补性贸易功能。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军工产品、能源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从中国进口机器设备和消费品等制成品,是两国贸易的主要结构特征。另一方面也说明,两国之间的产业合作和产业分工联系非常弱,因此,缺乏基于产业合作的产业内和产品内中间产品贸易。
第二,中俄两国缺乏产业分工与合作,深层次原因是两国之间的相互投资规模还很小,还缺乏相互投资这个纽带来提升产业合作的水平。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是受俄罗斯对待外资的态度和投资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中俄两国2014年之前的对外开放方向有关。
从对待外资的态度看,俄罗斯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敏感性异常高,总体上并不欢迎外国直接投资。在2013-2016年的俄罗斯国内总投资中,外国直接投资占比分别只有0.8%、0.9%、1.1%和0.5%。与此同时,相对于外国直接投资,俄罗斯宁愿要来自国外的债务投资。实践结果是,中国依靠外国直接投资实现了出口导向型发展,俄罗斯则通过限制外国直接投资保障了主要产业和自然资源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对外开放的主要方向看,2014年之前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目标是美欧国家的市场、技术和资本,俄罗斯的主要目标则是欧洲的市场、技术和资本。中俄相互之间一直没有把对方作为开放经济的主要方向。2014年之后,中国进入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和对外开放战略调整时期,“一带一路”战略和强调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意义取代了之前的出口导向和向东南方向开放的战略。俄罗斯则因为西方制裁开始“向东看”。这为两国加强相互投资和产业合作创造了条件,俄罗斯也开始对来自中国的投资提供比过去更加友好的商业和政策环境。
综上,正确认知俄罗斯的国家经济实力,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中俄经贸关系至关重要。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