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中东欧
2001年巴尔干地区两大热点
佐 娅 来源:《二00一年岁末文集》东欧中亚研究所 2011年01月05日

  米洛舍维奇去年下台的时候,西方纷纷认为巴尔干地区民族矛盾的解决出现了新的前景。但是,在南联盟发生的变化实际仅仅触及问题了表面,2001年该地区所发生的种种事件表明,民族矛盾在该地区依然根深蒂固,巴尔干仍然充斥着各种动荡和不安定因素。总体看来,今年的巴尔干局势呈现出两大热点:一个马其顿危机;另一个是米洛维奇被引渡到海牙国际法庭。

  马其顿:阿族极端分子的新目标位于巴尔干南缘的马其顿共和国,是前南斯拉夫惟一没有通过武力就获得独立的国家。1991年11月独立以来,这里的人们一直处在和平之中。但是科索沃战争之后,巴尔干地区的阿族极端势力得到了巩固,他们的好战情绪与私欲不断膨胀,使马其顿境内和处在南马缓冲地带的阿族极端分子敢于铤而走险,决意与马其顿人一拼高低,从而赢得所谓的民族自主权,最终得到独立。

  从今年年初开始,科索沃与塞尔维亚南部的交界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并逐渐朝马其顿边境蔓延。到2月份,阿族武装开始了向马其顿的渗透行动,与马边防军多次交火,并占领了部分村庄,战火终于烧到了马其顿。3月14日,科索沃的阿族非法武装分子在马其顿第二大城市泰托沃附近和马安全部队发生激烈交火,将此次危机推向高潮。

  马其顿局势恶化的导火索是马南边界的划定。自从1912年土耳其的统治结束以后,塞尔维亚、科索沃和马其顿之间的边界总是内政问题,先是属于塞尔维亚王国,后来是属于南斯拉夫共和国的内政问题。它们的边界从没有准确地划分或标明出来。1991年马其顿宣布独立,划定边界的问题于是出现,但是马其顿与塞尔维亚之间的边界谈判一直拖延了几年,显然是因为双方都对有战略意义的地区提出主权要求而使谈判受阻。新成立的南联盟政府恢复了与马其顿的谈判,并于2月23日签定了一项边界协议。但科索沃阿族极端分子认为,南联盟政府 不能代表科索沃签署协定,因而不承认划定的边界,并开始从“安全区”进入马其顿,不断袭击马其顿边防军和平民,最后发展为占领马境内的塔努舍夫奇村。

  马其顿安全危机的发生与科索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北约空袭南联盟并进驻科索沃后,当地阿族人“扬眉吐气”,俨然成了科索沃的主人。这种情形让在马其顿的阿族人十分羡慕,民族主义情绪开始高涨。应当承认,马其顿当局在民族政策方面比较宽松,在对待阿族人的合法权利和要求方面给予了——定的满足,马其顿阿族人不论从生活状况还是权利保障方面都比科索沃的阿族人强 得多。1998年马其顿议会选举后,阿族占总共120个席位中的25个。马其顿现政府由三党组成:一个是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名叫争取马其顿民族统一民主党;一个是阿尔巴尼亚民主党,另一个是自由党。马其顿政府共有部长15名,其中阿族人占5个,即占到了三分之一。另外还有5个副部长是阿族人。两名阿族人还首次当选国防部和内务部两个重要部门的副部长。从1999年初开始,泰托沃市的警察局领导也第一次由阿族人担任。2000年9月的地方选举中,有26名阿族人被选为市长,而整个马其顿共有市长123名。马其顿政府已经将关于修改和补充地方自治的草案提交议会,它将扩大地方的权力,他们可以更独立地做出决定和制定预算。去年秋天马通过了一项高等教育的新法律,定于今年秋天在泰托沃建立东南欧私立大学,以解决阿族人的高等教育问题。此外,新闻机构中包括大量阿语媒体,很多报纸、杂志、期刊、电台和电视台都使用阿语。

  但是阿族激进分子并不满足于已经获得的权益,况且米洛舍维奇的下台和西方对于科索沃解放军的纵容和庇护给了阿族激进分子这样的暗示:目前在马其顿发动武装冲突不会带来任何损失。很明显,阿族极端分子希望重蹈科索沃的覆辙,开始先大肆渲染阿族人“受排挤”,然后开始由“解放军”队伍开展武装斗争,最后提出独立、建立自己的国家。

  面对分裂分子的嚣张气焰,马其顿军队动用坦克、迫击炮、重型高炮以及其他重武器,加强对入侵马其顿的阿族非法武装的打击力度。但是马其顿军队人数少、设备老、经验又不足,而阿族非法武装熟悉地形,善打游击战,战事因而陷入了僵局。这种情况下,双方想到了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危机。

  谈判中,马阿两族政党主要就修宪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双方在谈判中各执已见。阿族政党领导人提出阿族人口占马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所以阿族在马其顿不是少数民族,而是“主体民族”,应获得与马其顿族人“完全平等的权利”,进而要求修改宪法,将马其顿从共和国转变成一个由“两个基本的民族组成的”联邦,阿尔巴尼亚语同马其顿语并列成为官方语言,要求增设一名拥有否决权的阿族副总统,并设立议会两院制。马族代表同意将宪法中“马其顿是马其顿族的国家”修改为“马其顿是马其顿公民的国家”,但坚决反对增设阿族副总统等要求。马族代表认为,阿族“要价过高”,实际上是要建立联邦,如果满足他们的要求,马其顿将面临分裂。由于双方争执不下,和谈屡次陷入僵局,时断时续。而与此同时,阿族“民族解放军”与马其顿安全部队之间的武装流血冲突和局部战斗持续不断。欧美国家及其组织,担心马其顿战火点燃巴尔干“火药桶”而影响到自身利益,故积极介入马其顿危机,派高级官员频繁斡旋和施压,几次把陷入僵局的和谈重新激活,使马阿两族之间的对话得以延续。

  经过各方努力,马其顿各派政治领导人终于在8月13日正式签署了关于政治解决马其顿安全危,机的框架协议。协议规定,修改宪法序言,删除原来的“马其顿是马其顿人的国家”的语句,使这个国家成为各族人民的全民 社会;阿尔巴尼亚语在阿族居民占20%以上的地区为第二官方语言,阿语还作为议会的官方语言之一;由国家出资开办高等阿语教育机构,以前国家只担负小学和中学的阿语教学经费;招收警察则将按照各民族人口比例来进行等等。

  协议签署的第二天,北约与马其顿阿族“民族解放军”签署了“民族解放军”自愿解除武装协议。从8月16日起,近5000名北约多国部队士兵开始进驻马其顿,并于8月27日正式实施旨在收缴阿族非法武装武器的行动。这是北约10年来在巴尔干地区进行的第三次与维和相关的军事行动。

  尽管北约的新行动使阿族非法武装和马安全部队之间发生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减少,但并不意味着导致马危机的深层原因已经消除,马其顿实现真正和平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阿族极端分子试图通过诉诸暴力实现其政治目标,正是近几年来巴尔干地区冲突持续不断的根本原因。阿族极端势力已经成为巴尔干地区动荡和战乱的重要因素,如果北约不采取切实措施铲除恐怖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产生的土壤,整个地区将长期不得安宁。

  米洛舍维奇:引渡没有解决问题巴尔干今年的另一件大事就是米洛舍维奇被引渡至海牙国际法庭。

  去年10月8日,米洛舍维奇在反对党领导的大规模示威游行中黯然下台。舆论认为,米氏下台是西方国家精心策划的结果,站在塞尔维亚民主反对派联盟背后的是一些西方顾问及民意测验专家。美国人在这次行动中至少投入了3500万美元。

  但米洛舍维奇的下台并不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最终目的。美国国会在今年年初就定出最后期限,要求南联盟政府在3月31日前将米洛舍维奇引渡到海牙法庭。美国扬言,如果南联盟不合作,它将拒绝提供约5000万美元援助,并阻止国际金融组织向南联盟提供贷款和其他援助。迫于美国的压力,南联盟政府在美国社定的最 后期限的前一天强行逮捕了米洛舍维奇。

  米氏人狱后,西方继续向南联盟政府施压,要求它与海牙法庭合作。尽管受到国内的巨大压力,特别是南联盟总理日日奇和塞尔维亚社会党方面的坚决反对,南联盟政府还是于6月23日绕过议会,在内阁特别会议上通过了同海牙法庭合作的法案。尽管南联盟宪法法院6月28日决定,暂缓执行南联盟政府通过的同海牙国际法庭合作的行政命令。然而就在联盟宪法法院作出上述决定短短数小时后,塞尔维亚政府就无视宪法法院和科什图尼察的反对,迫不及待地将米洛舍维奇引渡到海牙国际战争罪犯法庭,罪名是战争罪和反人类罪。此次引渡动作迅速,而且非常秘密,据说连科什图尼察事先都没有接到任何通知,因此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之外。但实际上,从南联盟和塞尔维亚急需经济援助,西方国家又不断施压这两点来看,米洛舍维奇被送交海牙几乎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早晚问题。但塞尔维亚政府不顾联邦宪法法院的裁决,一意孤行将米洛舍维奇移交给荷兰海牙国际法庭的做法还是在南联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对南联盟的政局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金吉奇强行引渡米洛舍维奇的行动使得他与科什图尼察之间的矛盾加深,科什图尼察和金吉奇是执政联盟一塞尔维亚反对派联盟的两个关键人物,而他们之间的分歧会使该联盟走向分裂。事实的确证明了这一点:8月17日,科什图尼察领导的塞尔维亚民主党宣布,该党在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中的成员以及一些副部长全部退出塞尔维亚政府。此前,塞尔维亚民主党就曾发表声明,严厉谴责塞政府非法引渡米洛舍维奇的做法,认为这背离了塞尔维亚反对党联盟的共同纲领。这次该党退出政府的理由是现政府没有兑现打击有组织犯罪活动的诺言,甚至说金吉奇政府贪污受贿并与有组织 犯罪有联系。塞尔维亚民主党退出意味着执政联盟内部开始发生分裂,而科什图尼察作为该党领袖和联盟总统在今后的决策中必将受到更多的制约。

  其次。引渡行动在国内受到多方谴责。塞尔维亚社会党、塞尔维亚激进党和南斯拉夫左翼党一致谴责引渡是塞尔维亚历史上最严重的罪行。塞尔维亚社会党发表公告,要求把米洛舍维奇交给西方的金吉奇辞职,并追究科什图尼察的责任。米洛舍维奇的支持者连日在市中心不断举行大规模抗议集会和游行,每次参加人数都超过1万5千人,这是自去年10月米洛舍维奇下台以来没有过的。南联盟《新闻周报》的民意调查表明,被调查者中支持 政府引渡行动的人只有36.5%,即便是他们中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米洛舍维奇还是应该在国内受审。一些人认为,当局这次强行引渡等于一次政变。

  最后,这次引渡最为直接与严重的后果是导致了政府发生危机,南联盟政府总理佐兰·日日奇和其他几位来自黑山社会主义人民党的部长6月29日宣布辞职,因为该党拒绝接受对引渡米洛舍维奇作出的“仓促而不顾后果”的决定。科什图尼察7月1日接受了日日奇的辞呈。根据南联盟宪法,总理辞职标志着整个内阁辞职。目前,塞尔维亚反对党联盟在联盟议会公民院的138个议席中拥有58席,在共和国院的40个议席中拥有10席;黑山社会人民党则分别拥有28席和19席。同黑山社会主义人民党分道扬镳后,塞尔维亚反对党联盟在联盟议会两院中的影响大大下降。虽然目前以佩西奇为首的新政府已经组成,但联盟内部仍是危机重重。科什图尼察和金吉奇之间的矛盾将影响到联盟政府与塞尔维亚政府间的关系,并使黑山共和国的“独立派”看到更多脱离南联盟的希望。

  对米洛舍维奇的审判目前仍在继续,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至少现在看来,引渡并没有像预料的给南联盟带来巨额的经济援助与安宁的政治局面,反而使南联盟国 内的政治矛盾更加尖锐化和公开化。

  小 结从巴尔干地区今年发生的两件最值得关注的事情,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这已远远不是某个国家或者某个地区的事情,欧美国家都或多或少地直接影响甚至左右着事态的发展,而以经济手段相要挟则是他们最常用的伎俩。

  从马其顿政治谈判之日起,欧美特使始终在桌旁督阵,并左右和谈进程。北约宣称,马其顿政府军与阿族“民族解放军”实现停火以及马阿两族四党签署框架协议,是北约向马派驻维和部队、解除“民族解放军”武装的两个 先决条件。欧盟则表示,只有在马其顿四党签署框架协议后,才会向它提供4000万欧元的援助。和平协议达成后,欧盟方面又以马政府未能履行和平协议的有关条款为由,决定取消原定举行的援助马其顿国际会议。

  对待米洛舍维奇事件中,西方国家就更加明目张胆了。从逮捕到引渡,南联盟无一不是在西方规定的最后期限之前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外部力量是否应该介入地区事务(危机),或者说在多大程度上介入,以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我认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当一个国家的力量不足以平息某种危险,特别是这种危险还将波及其他国家时,确实需要借助其他更强大的国家或组织。例如马其顿发生危机时,马政府就要求北约向马派驻维和部队。南联盟也确实需要来自国际社会的援助,以医治战争创伤和解经济建设的燃眉之需。另一方面,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优先考虑的原则的,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凭借强大的财力和军力,对弱小国家极尽威胁利诱之能事,其目的也不是维护国家和地区的稳定,只是一己之利,这样的做法不仅不能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相反只能使问题复杂,矛盾激化,或者为今后更大的爆发埋下隐患。

  此次马其顿危机从表面看只是马国内民族矛盾的爆 发,但实际上是去年科索沃战争的延续,是美国等西方的巴尔干政策种下的恶果。正是由于西方国家强行干涉南联盟内政,甚至不惜发动一场战争来阻止所谓的“民族清洗”,随后又对科索沃解放军等极端势力姑息纵容,才导致该地区阿族极端分子气焰嚣张,急欲通过武力实现其大阿尔巴尼亚梦。在一定程度上,米洛舍维奇的下台不仅没有解决当地的民族矛盾,反而助长了阿族分裂势力的气焰,将民族矛盾扩大化,并危及整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西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人为地在巴尔干制造种种事端,现在又四处充当救火队员,如果西方扮演的角色仅止 于此,如果巴尔干国家都将维持国家稳定的希望寄托在西方身上,那么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巴尔干的民族矛盾和混乱局面仍不会得到根本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