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上合组织
深化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构想
刘华芹 来源:《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4年第1期 2014年03月14日

  【内容提要】本文采用实证分析和实际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在广泛收集、整理、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对上海合作组织10年来区域经济合作在法制与机制建设、经济发展、贸易、投资以及贸易投资便利化等领域的合作成效进行了综合评估,得出了区域经济合作取得巨大成就之结论。全面而深入地分析了未来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挑战与机遇,提出了中方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所应坚持的立场,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总体构想,包括指导方针、基本原则与发展方向等。

  【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贸易投资便利化

  【作者简介】刘华芹,1964年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北京100710)

   

  上海合作组织自2001年成立以来,逐步形成了政治安全、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三大支柱,在地区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2003年成员国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1],至今区域经济合作走过了10年发展历程。此间,在中方的大力推动及各成员国的共同努力下,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上海合作组织的国际地位日渐提升,目前区域经济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着眼于未来发展,受美国即将撤离阿富汗及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该区域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成员国相继调整其策略,区域经济合作面临严峻挑战。与此同时,随着俄罗斯和塔吉克斯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也正在加快入世进程,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这种形势下,上海合作组织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克服内外部不利因素的消极影响,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持续稳定发展是成员国所面临的共同任务。

一 区域经济合作取得巨大成效

  10年来,成员国按照《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所确立的“三步走”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进程,使区域贸易、投资以及自由化和便利化领域的合作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上海合作组织完成了其初创阶段的法制化和机制化建设,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先后签署了一系列有关区域经济合作的法律文件,其中主要包括《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关于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及启动贸易投资便利化进程的备忘录》[2]、《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多边经贸合作纲要〉实施措施计划》等,明确了区域经济合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在此基础上成员国还就海关、交通运输、金融合作、电子商务、农业等领域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

  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了经贸部长会议、交通部长会议、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农业部长会议以及科技部长会议等多个部长级协调机制。在经贸部长会议下设立了高官委员会和七个专业工作组,包括海关、质检、电子商务、投资促进、发展过境潜力、能源、信息和电信专业工作组等。此外,还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银行联合体和实业家委员会。由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组织架构,为实现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长远发展目标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组织保障。

  (二)区域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10年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2年上海合作组织6个成员国GDP总额达到105 106.49亿美元[3],比2003年的21 157.44亿美元增长了4.97倍,大大超过同期全球GDP1.91倍的增幅。与此同时,2012年中、俄、哈、吉、塔和乌六国的GDP比2003年分别增长5.01倍、4.70倍、6.37倍、3.37倍、4.88倍和5.05倍,均超过同期全球GDP的平均增幅。2012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GDP总和在全球GDP中的比重由2003年的5.64%提升至14.66%,提高了9个百分点, 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明显加大,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

  (三)区域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1.区域货物贸易保持高速增长

  发展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既是区域经济合作的起点,也是区域经济合作成效的集中体现。自2003年以来,无论区域整体货物贸易,还是成员国之间的货物贸易均实现高速发展。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12年上海合作组织6个成员国的货物贸易总额达到49 029.13亿美元[4],比2003年的10 931.51亿美元增长4.49倍,高于同期全球货物贸易2.39倍的增幅。2012年中、俄、哈、吉、塔、乌六国的货物贸易额分别比2003年增长4.54倍、4.08倍、6.41倍、5.60倍、3.06倍和3.78倍,均超过同期全球货物贸易的平均增幅。2012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货物贸易总额在全球货物贸易额中的比重由2003年的7.07%提升到13.29%[5],提高了6.22个百分点,贸易地位明显提高。

  随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各成员国之间的货物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彼此间的贸易联系日益加强,相互成为主要贸易伙伴。表1显示,与2001年相比,2012年在各成员国前5大货物贸易伙伴排名中成员国的数量显著增加且排名位次明显提升,中俄两国成为其他4个成员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而中国成为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表1 2001~2012年各成员国主要贸易伙伴排名(按货物贸易额大小排列)

国别
2001年主要贸易伙伴国(地区)
2006年主要贸易伙伴国(地区)
2012年主要贸易伙伴国(地区)
中国① 日、美、欧、香港、东盟 欧、美、日、香港、东盟 欧、美、东盟、香港、日
俄罗斯② 德、白俄、乌克兰、意大利、美国 德、荷、意大利、中、乌克兰 中、荷、德、意、乌克兰
哈萨克③ 俄、意、德、瑞、美 俄、意、瑞、中、法 中、俄、意、荷、法
吉尔吉斯④ 俄、德、乌兹别克、中、哈 俄、美、哈、中、瑞、乌兹别克 俄、中 、哈、瑞、美
塔吉克⑤ 乌兹别克、俄、荷、哈、土耳其 荷、俄、土耳其、乌兹别克、哈 俄、哈、中、土耳其、阿富汗
乌兹别克⑥ 俄、韩、乌克兰、哈、美 俄、土耳其、哈、中、伊朗 俄、中、哈、韩

  注:

  ①中国海关统计,www.customs.gov.cn

  ②Таможенная статистика внешней торговл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2012, Федеральная Таможенная Служба.

  ③“2012年哈萨克斯坦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额”,2013年3月26日,中国驻哈萨克斯坦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www.mofcon.gov.cn
④“2012年吉尔吉斯斯坦对外贸易情况”,2013年3月27日,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www.mofcon.gov.cn

  ⑤“2012年中国为塔吉克斯坦第三大贸易伙伴”,2013年1月15日,中国塔吉克斯坦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www.mofcon.gov.cn

  ⑥“2012年乌兹别克斯坦外贸总额262.9亿美元,中国首次成为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伙伴”,2013年2月21日,中国乌兹别克斯坦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www.mofcon.gov.cn

  资料来源:根据各国海关统计

  随着各成员国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货物贸易额在各国进出口贸易额中的比重均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上升。根据各国官方统计,2012年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货物贸易额占吉、塔、乌三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接近或超过50%,占哈对外贸易额的比重接近40%,占俄对外贸易额的比重接近14%(参见表2),区域内贸易比重明显增加显示了区域经济合作的成效。

表2 2001~2012年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贸易额占各国对外贸易比重(%)

年份
中国①
俄罗斯②
哈萨克③
吉尔吉斯④
塔吉克⑤
乌兹别克⑥
2001
2.38
9.3
43.2
53.4
43.2
25.4
2006
2.57
10.29
31.68
60.53
36.65
42.1
2012
3.20
13.88
37.76
61.87
49.81
52.53

  注:

  ①中国海关统计,www.customs.gov.cn

  ②Таможенная статистика внешней торговл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2012,Федеральная Таможенная Служба.

  ③“2012年哈萨克斯坦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额”,2013年3月26日。

  ④“2012年吉尔吉斯斯坦对外贸易情况”,2013年3月27日。

  ⑤“2012年中国为塔吉克斯坦第三大贸易伙伴”,2013年1月15日。

  ⑥“2012年乌兹别克斯坦外贸总额262.9亿美元,中国首次成为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伙伴”,2013年2月21日。

  2.区域服务贸易加速发展

  伴随成员国之间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12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服务贸易额总计达到6 552.53亿美元[6],比2003年的1 504.42亿美元增长4.35倍,基本相当于同期成员国货物贸易的增速,超过同期全球服务贸易2.32倍的增速。此间,中、俄、哈、吉、塔、乌六国服务贸易增速分别达到4.65倍、3.77倍、3.47倍、8.0倍、6.44倍和3.58倍,均高于同期全球服务贸易增幅。2003年成员国服务贸易额合计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为4.13%,而2012年上升至7.75%,提高了3.62个百分点,因而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已成为全球服务贸易快速增长区域。交通运输、工程承包、金融、旅游、教育和通讯信息服务成为服务贸易新的增长点。

  (四)区域投资稳步推进

  10年来,得益于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快速发展以及成员国之间经济联系的不断加深,成员国的投资潜力逐渐显现出来,对于外部资金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区域吸引外资的规模呈现快速上升势头。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发布的《2012世界投资报告:迈向新一代投资政策》[7],2011年该组织六个成员国FDI(流量)流入总额达到1 918.81亿美元,比2003年的636.99亿美元增长3.01倍,而同期全球FDI(流量)流入总额比2003年增长2.41倍,显示该区域FDI流入状况高于全球的平均发展水平。与此同时,该区域在全球FDI流入(流量)中的比重也由2003年的10.07%提升至2011年的12.59%,提高了2.4个百分点。

  若从FDI流入(存量)看,截至2011年年底,上海合作组织区域FDI流入(存量)比2000年增长5.38倍[8],大大高于同期全球2.74倍的增幅。该区域在全球FDI流入(存量)中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3.18%升至2011年的6.24%。

  扩大相互投资带动本国经济发展是成员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目的,也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10年来,在中方的大力推动下,区域内相互投资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对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成员国之间的相互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投资方式和投资主体多元化且投资领域逐渐拓宽。投资带动贸易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显著特征。

  (五)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取得明显进展

  2012年商务部研究院课题组对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四国投资的42家中资企业就所在国的贸易投资壁垒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反映了中资企业对于上述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状况的综合评价。

表3 2003、2007和2012年调查问卷结果比较分析

年份
2003
2007
2012
贸易便利化满意度
8.75%
33.28%
30.38%
投资便利化满意度
-
50.15%
60.72%
文化及社会因素对企业影响满意度
-
55.21%
68.75%
平均分
8.75%
40.94%
44.04%
促进我国商品出口
-
38.5%
42.86%
促进我国服务出口
-
44.20%
57.14%

  2007年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自2003年以来,成员国的贸易和投资环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成员国的贸易投资领域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各种各样障碍,因此大多数被调查企业无论对贸易环境评价,还是对投资环境评价均选择了“有一定影响”的评价标准,平均得分40.94%,趋向中下水平。

表4 2012年贸易投资便利化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国别
贸易便利化28项指标满意度50%以上占比
投资便利化14项指标满意度50%以上占比
文化及社会因素6项指标对企业影响满意度50%以上占比
俄罗斯
39.29%
50.00%
75.00%
哈萨克斯坦
21.43%
64.29%
66.67%
吉尔吉斯斯坦
17.90%
50.00%
66.67%
乌兹别克斯坦
42.90%
78.57%
66.67%
平均数
30.38%
60.72%
68.75%

  2012年本课题组做了相同的调查问卷研究,表4显示,评价结果已接近中等水平,由此表明,与2007年相比,2012年区域内贸易投资便利化状况已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在投资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表3显示,在被调查的中资企业中,2007年44.2%的企业认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了我国企业对各成员国的商品出口;38.5%的企业认为,促进了我国服务商进入当地市场。而2012年上述两项指标的调查结果分别为57.14%和42.86%,已明显提升。由此可见,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对于改善成员国的贸易与投资环境,促进区域内贸易的发展和扩大投资发挥了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10年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特别是中亚国家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善了本国的基础设施状况,调整了产业结构,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区域经济合作受到成员国的普遍好评,互利共赢战略取得了成效。

  在国际经济合作实践中“过渡经济体合作”模式成功者甚少,但上海合作组织打破了这个神话,成为该区域内唯一富有成效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由最初对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抱有疑虑转变为积极评价区域经济合作效果,并对该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寄予越来越大的希望。

二 未来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挑战

  1.来自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外部的挑战

  (1)区域外部动荡的政治与安全形势将影响本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首先,2014年美国撤离阿富汗后中亚地区的政治格局和安全形势将面临较多不确定性。美国撤离阿富汗之后,中亚现有的安全格局可能失衡,由此引发外部力量对比的连锁反应,大国博弈趋势将更加凸显。与此同时,该区域内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也将更为突出,恐怖活动和毒品走私问题将可能变得更加猖獗,各成员国将不得不加强防范与控制。10年来业已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地区安全形势将面临新挑战,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也将因此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其次,北非中东动乱波及本地区不利于区域内安全形势的稳定。此前该区域内某些国家出现过“颜色革命”,在西亚北非政治动荡形势持续蔓延的背景下,其反政府势力也出现一些新动向,地区国家涉恐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宗教极端势力变得更加活跃,中亚地区的安全形势也将受到一定程度影响,由此可能加大区域经济合作的难度。

  (2)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削弱了成员国经济发展动力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性影响,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不甚乐观并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导致对能源需求不足,也缺少支撑能源价格持续攀升的动力,以能源出口为导向的国家,如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经济发展将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2013年伊始,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对外贸易增速均不同程度放缓。成员国之间密切的经济联系使这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连锁效应,进而制约区域经济合作的整体发展。

  (3)大国主导的区域合作进程对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构成新挑战

  2011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印度参加第二次美印战略对话期间第一次明确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随后,该计划被紧锣密鼓地提上国际议事日程,显示出美国对“新丝绸之路”计划的重视。

  从长远看,美国实施“新丝绸之路”计划旨在,一方面削弱俄罗斯对其传统地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在中国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构筑一条由其主导的经济与能源通道,限制中国对这些地区的地缘经济影响。美国将推动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路、铁路、电网以及油气管线建设等,这些合作项目的实施无疑对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构成巨大挑战。

  2.来自区域经济合作内部的挑战

  (1)本区域内复杂的政治安全形势制约区域经济合作进程

  独立20年后,目前中亚各国逐渐进入国家发展稳定期,同时也面临一些重要的共性问题,其中政权更迭便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未来中亚大国元首更迭将不仅对其本国经济发展,而且对区域整体发展将可能产生明显影响。若政权交接不顺利,那么将可能直接制约区域经济合作进程。

  (2)俄白哈关税同盟对深化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形成新障碍

  任何一种区域贸易安排均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俄白哈关税同盟是更高层级的区域一体化形式,因而排他性更强。中国是关税同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其运行不可避免地对中国与其经贸合作关系产生一定消极影响,关税同盟的贸易转移效应局部地抑制了中方对某些成员国的出口,其统一的产业政策限制了中方扩大对成员国某些领域的投资等。2013年4月2日,乌克兰总理阿扎罗夫会见哈萨克斯坦第一副总理萨金塔耶夫时谈到,俄白哈关税同盟的建立使得在独联体框架下经贸合作更加复杂化,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上海合作组织。关税同盟使上海合作组织内部出现了圈中套圈的异常复杂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该组织深化区域经济合作的空间并延缓了制度化与机制化进程,加大了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难度。

  (3)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面临转型的艰巨任务

  区域经济合作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达到相对比较高的水平。基于现实考虑,在现有的贸易商品结构条件下继续扩大贸易规模的空间受到一定限制,迫切需要寻找并培育区域经济合作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区域合作提出了新要求,包括限制资源领域的合作,大力发展非资源领域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合作,提高本土含量等等。在这种形势下区域经济合作面临调整合作方向与合作方式的任务,否则其长期发展将受到制约。

  (4)区域经济合作自身发展面临新困境

  尽管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经过1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如区域经济合作目标的模糊化致使未能形成制度性安排,区域经济合作方式的泛机制化,区域经济合作举措的形式化,区域经济合作呈现双边或多边化,区域经济合作的项目化等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无疑,将直接影响未来区域经济合作发展。

  (二)区域经济合作发展面临的机遇

  1.从金融危机后的国际政治与经济形势看

  (1)后危机时代地区治理在建立全球新秩序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调整世界政治格局及建立全球新秩序过程中,地区治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海合作组织是欧亚地区一个新的区域性组织。自成立以来,其在维护地区安全、反对恐怖主义及消除地区贫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2005年以来,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先后与东盟秘书处、独联体执委会、欧亚经济共同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中西亚经济合作组织、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和联合国秘书处等多个国际、地区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由中俄两国共同参与的上海合作组织将成为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发挥其影响力的又一重要平台。

  (2)在后危机时代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新浪潮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试图利用区域经济合作抵制或化解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衰退后果,因而对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的制度性安排更为积极。区域和双边FTA已成为开展经济战略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手段。美国强力推进TPP并不断吸收亚太区域成员加入,欧美于2013年6月启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谈判。东亚一体化也出现突破性进展,日本加快与欧美“结盟”的步伐,在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形成新格局。与此同时,自由贸易协定的自由化标准越来越高且涵盖范围更广,如美国在力推TPP的过程中将市场开放的重点转向服务和投资,美国在APEC提出“下一代贸易和投资议题”,将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的关注点逐步转向改善“边境后”条件等等。

  世界区域经济合作的上述特征为未来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空间,也指出了发展方向。

  2.从区域内部发展形势看

  (1)本区域内相对稳定的政治与外交形势为区域经济合作创造了重要前提

  自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在成员国的共同努力下,区域政治、外交及安全形势趋于稳定。各国政府有效地掌控本国政局,局势发展平稳。成员国通过该组织联合反恐机制抑制了区域内的恐怖活动。在中东北非地区政治安全形势动荡的情况下,成员国不仅保证了本国政局的稳定,而且为维护区域整体的安全,消除历史遗留矛盾做出了有益尝试。

  (2)区域内部的经济形势有利于推动经济合作的发展

  首先,各成员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深化合作提供了重要保障。虽然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经济增速放缓,但从经济发展周期来看,各国仍处于经济上升周期,处于工业化和再工业化阶段,经济结构的调整将产生较大需求,对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形成强大的内在动力。

  该组织区域经济合作10年的经验表明,成员国各自经济的发展是拉动区域贸易及投资增长必不可少的内在动力。目前各成员国制订了本国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为吸引外资、扩大相互贸易创造了重要前提条件。而各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又是区域经济合作得以深化的不可或缺的保障,由此可为拓展区域经济合作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其次,成员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加速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奠定重要制度性基础。近2年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加速了入世进程,目前区域内已有4个世贸组织成员国,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正处于入世谈判进程之中。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系将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从而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新的制度性保障。各成员国将根据其入世承诺降低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推进区域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与便利化进程。

  尽管关税同盟对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形成了一些障碍,但是关税同盟的运行客观上促进了区域内海关程序的标准化和一致化,消除了“灰色清关”的土壤,从这一角度看有其积极作用。

三 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立场与发展方向

  (一)中方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应持的立场

  1.全面认识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与发展方向

  国际实践经验表明,区域经济合作至少存在两个层级,一是一般性的区域经济合作,通常是不具约束力的非制度(非机制化)化安排,如上海合作组织。二是一体化性质的区域经济合作,即机制化安排,如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经济联盟等。

  无论低层次,还是高层次的区域经济合作,按照国际通行的惯例,均应包括贸易、投资和贸易投资便利化等几大领域,而不仅仅是投资项目。区域内的双边或多边合作项目应归于投资领域合作范畴,属于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出于对各自直接经济利益的关注,往往将投资项目的成功与否视为区域经济合作的成效。如果仅此而已,那么一旦没有成员国共同参与的投资项目,便得出区域经济合作未成功的结论,显然有失偏颇。无论中方,还是其他成员国均应对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形成全面而综合的认识,避免将多边投资项目视为区域经济合作成效的唯一标志和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以保证区域经济合作的全面健康发展。

  2.中方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应秉持一贯立场并创新引领合作进程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确立了区域经济合作的长远发展目标,即实现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着眼于未来发展,中方应继续坚持这一方向,坚持中方引领区域经济合作的作用。同时,在推进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应在既往单一经济手段的基础上将政治、外交和经济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以降低推进合作的难度。

  (二)未来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指导方针、基本原则与发展方向

  1.未来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指导方针与基本原则

  前10年,鉴于区域经济合作处于起步阶段,为了使其尽快见效,增强各方的合作兴趣,提高该组织的凝聚力,中方坚持了“以我为主、稳步推进、重点突破、务求实效”的合作方针。中方大力推动成员国在其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资源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巨大成效,提高了成员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积极性。

  10年之后,基于目前区域经济合作的现实以及各成员国的利益诉求,为了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合作,中方应坚持“凝聚共识、充实内容、深化合作,互利共赢”的合作方针,这也是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论坛演讲中谈及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时所阐述的方针。

  2.未来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应坚持的原则

  坚持长远与近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双边、多边与区域相结合,以双边为主;贸易与投资相结合以投资为主;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相结合,大力推动服务贸易发展;资源领域合作与非资源领域合作平衡发展,提高非资源领域合作水平等原则。以投资为切入点,沿投资带动贸易发展的路径,全面深入开展区域经济合作。

  3.未来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方向

  (1)保持贸易规模的稳定增长

  继续扩大成员国之间能源及矿产资源产品的贸易,保持区域贸易的稳步增长。通过各国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重点发展能源和资源上下游一体化的深加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业等。扩大服务贸易规模,重点发展交通运输、旅游、金融、教育、通讯、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文化、航天和航空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2)扩大相互投资

  继续推进能源和资源开发领域的合作,扩大合作规模。将投资与技术合作及产业有机结合,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非资源领域合作。根据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的特点统筹规划,有所侧重投资,力争取得最佳成效。重点发展能源和资源领域的深加工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及互联互通项目,包括铁路、公路建设、电网改造,水利设施建设等;农业合作,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以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成员国空缺产业,尤其关乎民生领域的合作项目等等。

  (3)推进区域内贸易投资便利化进程

  大力推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公路运输便利化协定》的签署工作。有计划地加大对边境口岸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口岸海关通关及检验检疫的相关设备,为提高通关效率创造条件。

  加强相互认证认可方面的协调工作,解决中国企业在成员国投资的资质认证和标准一致化问题。

  商讨简化商务人员签证手续,减少劳务签证的限制,就签署短期劳务协议等问题加强磋商。

  提高区域各成员国的电子政务水平,提高通关程序的电子化水平等。

  (4)推进区域贸易与投资制度安排

  各成员国应积极推动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落实。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长期发展方向,鉴于近期推进上海合作组织贸易自由化的难度依然较大,而成员国对投资的需求不断上升且壁垒相对较少,因而可以探讨从投资领域起步,自投资自由化入手,签署多边投资协议,逐渐推进。最终向贸易自由化过渡,这可能是比较稳妥和现实的选择。

(责任编辑: 张红侠)

  注释:

  [1]《上海合作组织文件选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第321页。

  [2]《上海合作组织文件选编》,第306页。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weo/2013/01/weodata/index.aspx

  [4]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12,www.wto.org

  [5]同上。

  [6]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12,www.wto.org.

  [7]“2012世界投资报告:迈向新一代投资政策”,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2013年9月6日,经济管理出版社。

  [8]同上。